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穿越之掉崇祯面前 > 707 户籍革新

穿越之掉崇祯面前 707 户籍革新

作者:叫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1:10:09

707 户籍革新

时间很快便到了崇祯二十一年年底,张明伟会同内部七部以及司礼监,还包括下辖很多衙门一直在忙碌,终于赶在了过年前几天搞定了事情,报崇祯皇帝御批,颁布天下。

之所以这个事情要如此之久,是因为这个事情并不只是修订礼制而已,而是礼制关系到户籍,又要和当下蓬勃发展的社会背景关联,总之,这一系列的事情都理顺之后才能开始做事。

最终,原本只是修订礼制,最终却和户籍革新一起颁行天下了。

大明的户籍,主要体现是户帖,上面登记户种(民户、匠户等)、原籍贯、现籍贯、居住地、各口姓名、性别、年龄、与户主关系等,相当完备。

后来又在户帖的基础上建立黄册,除记录户帖项目外,并列徭役税粮科则。黄册十年更新一次,十年内的变动也需要记录在案,用以调整赋役。地籍则另有鱼鳞册,与黄册并行。

就大明朝来说,户籍最为有名的是士农工商,这四个是属于良户,其中还有一些细分的,包括军户,同样也是属于良户的。但是,还有其他户籍,便是贱籍了。

有因为亲属犯罪逃跑而被发配的人叫驿户,还有被迫迁徙从事营造的人叫营户,犯罪的亲属被发配为专门从事艺术和色情服务的人员叫乐户。

除此之外,在民间从事某些职业的人也被视为贱民,被叫做堕户,包括从事优伶、娼妓、乞丐、剃头、抬轿、鼓吹等职业的人。

另外还有疍户、丐户等,疍户是不允许登陆的,常年住在船上,以捕鱼为生。丐户很好理解,只能乞讨为生的那种,比如“武状元苏乞儿”。

许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大户人家的佃仆、县衙门的衙役皂隶,也都属于贱民。

以上贱民中数量最大的,地位最低的就是奴婢。

这些,基本上是每个朝代都有,明朝也不例外。

在大明建国之初,明太祖就把原先元朝的贵族,以及投降元朝的汉人官员,再有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手下的部将,全部贬为堕民。

还有明成祖朱棣起兵推翻建文帝后,把仍然拥护建文帝的官员妻女,贬为乐户,充当官妓等。

贱籍世代相传,并且男性贱民不能读书参加科举,女性不能穿颜色艳丽的衣服,不能走路的中间,不能与“良民”通婚等。可以说,在衣食住行上面全都有严格的特殊要求。

因此,在修改礼制的时候,自然有涉及贱籍礼制这一块。参与其中的张明伟,便对贱籍提出了异议,强力推动了这次的户籍革新。

虽然后世的大部分人肯定不认可这种户籍,至少在华夏大地上是,邻邦有种姓制度,那是他们的事情,管不着。

不过在这个时代,他们对于这种贱籍也都是习以为常的。

张明伟要说服他们,必须要拿出足够的理由,说什么人人平等,那不可能,用强权去强制执行,民间官府都会有异议。

要知道,普通民众对上贱籍,那也是有优越感的。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贱籍的人见到平头老百姓,那都是要礼让,还不能作揖等等。

因此,在张明伟提出对贱籍的异议之后,这个事情最终上升到了御前会议上。

就听张明伟对崇祯皇帝正色说道:“陛下,此等贱籍,我认为已经不合时宜,须得革除,但是,贱人却是还有必要有的。”

“此话怎讲?”崇祯皇帝听到新奇观点,总是非常感兴趣,当即问道。

堵胤锡、左懋第等人之前没听到兴国公说这个,便也看着张明伟,认真地听。

“一旦入了贱籍,要再想脱离贱籍,便是千难万难,很可能子子孙孙皆为贱民。”张明伟侃侃而谈道,“我认为,此等世袭,和功勋世袭一样,都是有害于江山社稷之稳定。功勋世袭,自不必说,陛下已经明白。这贱籍世袭之下,那贱籍之人,会对大明朝感恩戴德么?”

张明伟自己就是坚决辞去世袭爵位,以身作则,也是如此,让崇祯皇帝明白了世袭制的危害。为此,他可以封爵,却再也没有封出世袭爵位。

此时,张明伟问出问题之后,不等别人回答,他就自己回答道:“显而易见,他们巴不得把他们定为贱籍的王朝灭亡。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朝廷一定要把这些百姓推到朝廷的对立面去呢?世袭之下,属于贱籍的百姓,随着时间的流逝,是不是会越来越多,这数目之大,是不是终于有一天会动摇王朝的稳定?”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顿时愣住了。

其实吧,这种事情,开国皇帝或者前面朝代的皇帝都不会去想的。

因为第一个,开国时候,武力最为强大,不可能怕贱民造反。

第二个,开国时候,或者说王朝前期的时候,贱民数量也不可能太多,就如同那些勋贵和皇室宗亲一样。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像大明这样立国将近三百年,世袭之下的人口数量,绝对就是惊人的了。

比如皇室宗亲,等到了嘉靖以后,俸禄压根就发不出来,因为人口实在太多,只能想着法子去削减,不给上户口,不承认皇室宗亲身份等等。

和这个类似,贱籍的数量,到了明末时候,自然也是一个庞大的数目。

对于皇室宗亲的数量之多,崇祯皇帝心中当然非常清楚,曾迫使朝廷几次做出了革新;有了这个对比,崇祯皇帝第一次对于贱籍的人口有了认知,心中便是大吃一惊。

如果说其他事情,崇祯皇帝可能还会无所谓或者不在意,但是对于社稷江山的稳固,他当然是最在意了。

张明伟不管他们怎么想,还在那继续说道:“因此,我认为这个贱籍不能有,不能搞世袭。就算不危言耸听,以功勋世袭为例,要想承袭世职,必须要朝廷认可,或者通过考核。那为什么贱籍的后代,如果他们符合良民的要求,就不可以给他们良民身份么?”

大明有很多武官都是世袭的,包括著名的戚继光,其实也是世袭武官身份。不过世袭官职有一个前提,就是必须通过朝廷的考核。

当然了,到了大明后期,这个考核,更多的是给钱,贿赂考官而已。

“祖上有罪贬为贱籍,为什么子孙后代就必须是贱籍?难道说祖上是坏的,子孙就一定是坏的么?”张明伟说到这里,有点激动了,声音提高了很多,又道,“为天下之忧而忧的范文正公,他的子孙后代中有一个叫范文程的,不就是帮建虏,助纣为虐祸害我们大明百姓。祖宗和子孙,可有因果关系?”

虽然家教确实是有关系的,但是,要说祖上和子孙肯定都一样,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在座的这些人,都是科举出身,难道他们祖上也都能通过科举考试?

一时之间,面对张明伟的这连续地举例质问,没有人开口反驳。

“还有,有的人只是生活所迫,就从事某一个行业,就要编入贱籍,这是何等偏见?”张明伟还在那侃侃而谈,“远得不说,就算如今医院内的接生医师,她们干得就是稳婆的活,为什么稳婆是贱籍呢?好的稳婆,母子平安,多好的事情,对于这样的稳婆,该是感恩戴德才对吧?”

“还有,军中的文艺兵,是不是也要归为乐户?难道要属于贱籍?”张明伟的声音很大,也很坚定地说道,“可大明在短短几年内平定天下之乱,文艺兵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鼓舞了军中士气,引导着社会风气向上。如此功勋,又岂能归之为贱籍?”

“还有,衙门中的衙役官差,以贱籍任之,难道他们就会恪尽职守,维持社会稳定了?他们凭什么要努力维持社会稳定?还有……”

一口气说了很多,最终张明伟便下结论道:“为此,我以为,认定某一个行当为贱籍的,也是没道理的事情。”

议事的文华殿内,非常地安静,所有的人都在想着兴国公的话。

有些事情,一直以来,就觉得理所当然。可是,一旦开始深究起来,就有很多事情上,道理其实是说不过去的。

特别是在这个时期,经历过了天下大乱,末日之相后,大明又在科技的带动下蓬勃发展,甚至可以说,很多事情都是靠着手艺人在推动社会建设。

崇祯皇帝也好,堵胤锡等大明高级官员也罢,经历过如此种种,他们的感受自然是更为深刻。仔细想着张明伟例举出来的种种事情,不由得都是有点惊诧。他们不得不承认,好些事情都被忽略了。

事实上,在张明伟提醒之后,这些大明高级官员也未必不会去想,如果他们或者他们的子孙后代做了错事被打入了贱籍,那是不是后世子孙也都要是贱籍了?

看到他们若有所思的神态,张明伟便恳切地对崇祯皇帝说道“要想让大明长治久安,必然是要消除尽可能多的隐患。其中一点,对朝廷不满的人越少,国家自然就越稳定。因此,我建议陛下废除贱籍,恩泽所有百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