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穿越之掉崇祯面前 > 500 欢迎再来 为淡看风云之巅白银盟加更2

500 欢迎再来(为淡看风云之巅白银盟加更24/110)

这个时候的建虏,组织能力还是在巅峰期,并没有因为皇太极的嗝屁而有影响。

多尔衮是前期五万人马的统帅,济尔哈朗则是前锋,所属兵力一万五千,一路紧赶慢赶地,终于到达了海州这个必经的城池。

此时的海州,虽然离当初被明军突袭烧毁已经过了三年,可是,到处都还是能看到当年被烧毁的痕迹。

对此,济尔哈朗也无心去感慨,只是想着前线的明军,到底来了多少人马,竟然能那么快就打下了宁远?

明国确实地大物博人又多,可是,离松锦之战才过去短短的两年时间,明国到底又能组织多少人马?

总之,济尔哈朗真得想不清楚,便召了随军的洪承畴,问出了这个问题。

毕竟洪承畴之前是明国的蓟辽总督,是明国最高级别的官员之一了。在对明国的了解程度上,绝对是有权威的发言权。

之前的时候,一路急赶,也没心思问。如今已经到了海州,是离锦州之外最后一处休整地。济尔哈朗要考虑对明军作战,因此就必须要考虑清楚这个问题了。

“殿下,此事实在蹊跷!”洪承畴听了,小心翼翼地说道,“按理来说,关内都乱成了一团,朝廷……明国断然不可能派兵出关的……”

听到这话,济尔哈朗便皱着眉头问道:“会不会是明国已经平定了流贼之乱?”

“这断然不可能!”一听这话,洪承畴想也不想,立刻就回答道,“流贼真如那野草一般,春风吹又生,就算剿灭了一处流贼,可是,又有新的流贼会出来,剿之不尽,杀之不绝!”

说到这里,他还感慨地说道:“从崇祯初年开始,小人就已经领兵剿贼,对此深有体会!”

听到他这么说,济尔哈朗倒没有怀疑。可这么一来,他之前的问题就没有合理的解释了。

就听他继续问洪承畴说道:“既然关内未平,明国哪来的兵力,如此大规模地进攻宁远,而且短短两三日之内就打下了宁远,兵锋直逼锦州。如此大规模的攻势,就连当初你领着十二万明国大军的时候,也未必能做到吧?”

“……”听到这话,洪承畴沉默了下,脑海中想了下当年的事情,然后心中叹了口气,不得不承认道,“殿下英明,小人当初的兵力,绝无可能就这么快打下宁远,直逼锦州的!”

济尔哈朗听了,心中倒吸一口凉气,便再问洪承畴道:“那你觉得,如果是你的话,要领多少人马,才能在两三天内打下宁远?”

说到这里,他考虑了下,便又补充道:“就算事发突然好了,宁远城内只有两万大清军队,其中我满洲八旗和蒙古八旗五千,步军为汉军八旗和朝鲜火铳手。”

大清军队各族的战力,那是有不同的。事关洪承畴对明军兵力的估计,因此,他就格外说得清楚一下。

洪承畴听了,又低头考虑了起来。

济尔哈朗很有耐心,并没有急不可待地打断他的思考。

过了一会之后,洪承畴抬起头来看着他,认真地说道:“如果是小人领兵的话,必须是领着精锐之军,且各军总兵要听从指挥,那么有十万人马,带五十门红夷大炮,不计伤亡,或许可以打下宁远。可要是再考虑锦州援军的话,必须要再有五万人马。除此之外,粮道从山海关开始算,则另外要动用民夫二十万。所需粮草……”

听到这话,济尔哈朗摆摆手说道:“如今有很大的可能,明军的粮草会走海路,事先囤积到觉华岛。”

洪承畴一听,稍微一愣,随后便修正道:“既然这样,有十五万人马攻打宁远,两万人马防备锦州的大清援军,或许可以。但是要考虑到随后还要攻打锦州的话,兵力绝对不能少于二十万,且都要是精锐才行。”

说到这里,他自己都有点哑然了,便主动补充道:“可明国绝对没有二十万精锐。不不不,别说二十万精锐了,就是十万,五万精锐都不可能有。”

洪承畴当初领着明军主力救援锦州的时候,是从各地抽调了大明最后一点能打的军队,凑集了十二万人马。可是,这些领兵总兵,却并不怎么听他的话,也就是曹变蛟等原本一直在他麾下领兵剿贼的,才能听他指挥。

可以说,当初松锦之战会打败,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他的手下都是各地凑起来的,有的军队他指挥不动。

所以当初表面上是十二万大军救援锦州,可实际上,天知道一共有多少精锐!

济尔哈朗听了,心中不由得有点恼火。说来说去,就等于白说了一样。

明军到底是什么情况,根本没法事先估算出来,只能上了战场之后再说。如此,用兵的方略,就必须是小心谨慎为主才行了。

正在这时,洪承畴用那种绝对有把握的语气对济尔哈朗说道:“殿下,虽然不知道明军这一次一共出动了多少人马,而这人马又是怎么来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要想打下宁远,并再攻打锦州,兵力至少要十万以上。要是少于五万,都不会出山海关!”

济尔哈朗听了,点点头,正要说什么时,忽然就见到有快马来到。

这是锦州何洛会派来的,见到济尔哈朗的第一时间,便向他禀告道:“殿下,明军已退兵了!”

“什么?”一听这话,不管是济尔哈朗还是洪承畴,都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济尔哈朗连忙疑惑地再追问道:“何洛会击退明军了?明军又退到哪里去了?”

按照他的理解,图尔格的能耐应该是要比何洛会更强一些,要不然,也不会把图尔格放在宁远而何洛会放在后方位置的锦州。

可是,图尔格被明军生擒活捉而何洛会却击退了明军,这让他有点难以置信。

“回殿下,明军主力未到达锦州,半途而回了。”那信使连忙详细禀告道,“我们一直查探到山海关,都没有再发现明军,明军已经退回山海关内了!”

“……”听到这话,济尔哈朗和洪承畴互相看了一眼,都露出那种难以相信的表情。

之前不是来势汹汹,快速打下宁远,又要攻打锦州,怎么突然就退兵了呢?

“海上呢?明军是不是退兵去了觉华岛?”洪承畴想起什么,便连忙问道。

那信使闻声看了他一眼,然后转头看向济尔哈朗禀告道:“似乎没有撤往觉华岛,何大人正在调查更进一步的情况,只是先让小人赶来,把这些消息禀告殿下。”

济尔哈朗听了,那眉头就没松开过。

明军气势汹汹而来,突然又偃旗息鼓,从当前的情况看,没有撤往觉华岛,而是沿着陆路确实回去山海关内了。这明军到底是打得什么鬼主意?

想不明白之下,他便下令大军停止前进。

五万大军,如果一直是战备状态,或者行军赶路,每日消耗的粮草就是一个天文数字。而如今大清的粮草本身就不够,能省点就尽量省点了。

于是,济尔哈朗便在海州驻扎下来,同时把消息传回给后面的多尔衮,等待后续进一步的消息,这样能省不少粮草。

很快,一天之后,何洛会更进一步的军情便禀告过来了。

济尔哈朗一看急报,顿时有点傻眼了。

根据何洛会收集到的消息,特别是那些逃入山林的建虏散兵中获悉了大概的战事经过。

虽然他们并不知道明军是通过地道攻入宁远,可除此之外的情况,何洛会基本都在急报中说了。

明军竟然只有一万步军,两万的骑军参与战事,如果加上明国水师好了,那估计也就四万左右。就是这四万明军,就把大清军队打得一败涂地?

明军的这种打法,先用水师运粮到前线,同时还把步军也运过去,然后骑军就绕过前线的卫城,直袭宁远城。

他们肯定有什么特殊的打法,能打下宁远城,毕竟宁远城是明军修筑的,弄什么手脚也不是不能想象。然后在打下宁远之后就往回打,把整个宁远体系都给端了。

说真的,济尔哈朗以前从未想过,明军竟然还能这样打仗?

这样的战事中,明国水师虽然没有直接参战,可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得之前一直以来的粮饷制约,突然之间就变了。

这一刻,济尔哈朗感觉明军真得变了,竟然用上了新的战术。

于是,他一边派人把急报传回后面的多尔衮,然后他自己带着五千骑军,日夜兼程赶去锦州,要亲自查探个清楚。

这一日,济尔哈朗领兵到达宁远城下。这时候,宁远城还是一座空城,何洛会这边并没有派兵去重新“捡”回来。

“欢迎再来”

城门处的城墙上,四个刺眼的汉字,非常地醒目。

这时候,济尔哈朗其实已经明白,明军的这一战,打得也是出其不意,却是以消耗大清军队为目的,并不在于一城一地,要不然,也不会又一次主动撤回山海关内!

那这宁远城到底还要不要呢?

这是个问题!

在他纠结这个问题的时候,张明伟已经领着部分凯旋之师,押着俘虏回到了京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