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花重大明 > 第347章 情义长亭

花重大明 第347章 情义长亭

作者:乱花西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0:43:02

第347章 情义长亭

花重大明第347章情义长亭“四哥……”朱权的眼眶霎时间红了,“你以前和我说过这句话……我……一直都记得!”

“是啊,我来大宁之时,经过城外的情义亭,旧时的回忆全都涌上了心头。十七弟,你还记得吗?你十五岁那年,父皇让你到这大宁做藩王。你心里不高兴到这偏远之地来,命人送了一封八百里加急给我。我以为你出了什么事,扔下北元的残兵就跑你这来了。”

“你在那亭子里巴巴地等着我,我与你整整诉说了两个时辰的道理。哈哈哈!一晃就过去了这许多年,那亭子还和以前一模一样,它虽不大,却别有一番味道,旅途辛劳的人只要在里面坐一坐,看看山花野草,喝上一口茶,顿觉精神百倍。”

“对,情义亭,这个名字真好,情义情义,你我兄弟就是在情义亭里定了一辈子长存的情义!四哥,我们就到那亭子里设宴!”

“十七弟……”

“四哥,你莫要再推辞了,在情义亭里设宴都不行了吗,那你我兄弟的情义还在吗?”朱权抓住了不容朱棣否定的令箭,然而他不知道这支令箭其实瞄准的是他自己。

红石率领燕军,脱鲁忽察儿指挥朵颜三卫匍匐在情义亭周围,脱鲁忽察儿精神抖擞,威风八面,准备报朱棣滴水之恩。

几天以来,他在一次又一次回顾阿札施里的狼狈中,感受曾经遥不可及的巅峰,品尝高高在上的喜悦。

他一度以为自己已然大功告成,可以为奋斗的人生画上一个句号,他对朱棣的警惕,对大明的敌意像日出时的云雾一样逐渐散去。

当朱棣和朱权出现在情义亭的时候,大宁的天空飘起了今年的第一场雪。

朱棣满目悲凉,不言不语,观察着情义亭周围的动静。

朱权的离愁别绪被朱棣调动起来,他忽然跪在朱棣面前。

“长兄如父。四哥现在是我们的长兄,也是我们的父亲。请四哥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为弟在大宁始终会挂念着四哥!”

“起来!起来!十七弟,你这是做什么?”朱棣把朱权扶了起来,一把搂住朱权的肩膀放声痛哭,“我们兄弟一定要相互扶持,父皇的在天之灵才能安息!”

朱棣的意思是要朱权和他并肩作战,不过朱权没有领会朱棣的话,对隐藏在周围如狼似虎的眼睛毫无察觉。

他还沉浸在对四哥的愧疚中,沉浸在对往昔伤感的回忆中,如何能辨得耳听,六路眼观八方,再说,这几日的相处,他对朱棣造反这件事已经完全放下了芥蒂,一心一意以为朱棣会放下武器。

“四哥教训的是,为弟一定谨记!四哥,我敬你一杯!”朱权举起酒杯,朱棣也举起了酒杯。

两只有情有义的酒杯相互碰撞,它们各自的命运却迥然不同,朱权的酒杯被放到唇边,向兄弟倾倒衷肠,朱棣的酒杯被摔在地上粉身碎骨,作为逮捕兄弟的信号。

亭子四周的伏兵像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一拥而上,往朱权和他身边的侍卫扑去。

朱棣飞快退到亭子之外,朱权依旧举着杯,还没来得及咽下情义之酒。

“放下你们的兵器!”红石进了情义亭,把刀架在朱权的脖子上。

朱权的下属没有从目瞪口呆的主人那里得到指示,只好弃甲投降。

朱棣再次走进亭子,大义凛然道:“红石,把刀移开!怎么能用刀架着本王的十七弟呢?”

红石放下了刀,朱棣走到朱权身旁,目光炯炯,声如洪钟:“十七弟,你放心,我不会亏待你和弟媳、侄儿!朱允炆昏聩无能,任用奸佞小人为臣,祸害我大明王朝。我必清君侧,正朝纲!十七弟,你与我一起干,我有什么,你就有什么!”

朱棣紧紧握住朱权的胳膊,好像他们之前许下的情义未曾改变,好像他对弟弟的疼爱像山一样坚定。

朱权并没有被朱棣的豪情壮志所感染,他黯然神伤,望着情义亭外飘飘而落的雪花:“四哥,其实你并不了解我。”

“十七弟,别这么说,我们是一起长大的!”虽然没有愧疚,但朱棣的心中也感受到了一丝悲凉。

“四哥,这些年来我酷爱弹琴作赋,不爱刀枪骑射,这几日,四哥还没有听我弹过琴,我特意为今日的践行宴准备了一曲,不知还有没有机会弹给四哥听?”

朱棣一怔,他心中的那一丝悲凉忽然变成了一片,变成了无数片,像雪花一样在他身体里飞舞,他真正的追溯起他们兄弟的纯洁情谊,他们的纯真往昔。

“十七弟,你想弹就弹吧!”

朱权默默走到古琴面前坐下。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①

伴着凄怆的琴声,一只孤雁在风雪中前行,悲戚长鸣。

大宁之行大获全胜,朱棣收获了数万兵马,朵颜三卫和大宁卫军被编为五股加入燕军中、左、右、前、后五军中。

燕军的兵力比以前翻了一倍,朱棣旗开得胜,凯旋而归。

北平的朱高炽却没有那么顺利,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坐立不安。

李景隆的五十万大军已经开到北平城下,分为九个营,九营各司其职,盘踞在北平的九个城门之下,日夜攻城,不攻破北平城门誓不罢休。

张玉、张武、丘福率领燕军将士们奋力抗敌,由于敌众我寡,死伤不在少数。

道衍本就消瘦的面孔失去了人形,离开了朱棣和红石,他的慌乱多了几分,信心少了几分。

所有人都在苦苦煎熬,盼望着朱棣从大宁取得援军,救援北平。

“大师,算一算时间,父王到哪里了?”这是朱高炽每日见到道衍第一面必定要问的话。

“高炽,算不了。不知道殿下顺不顺利,有没有拿下大宁,也不知道古将军有没有收服那些蒙古人。每一件事都会拖住他们的脚步,或许是两三天,或许是十几天。别急,他们总会回来的!”

道衍把焦虑留给自己,在朱高炽面前,他始终堆着从容的微笑。

注:①引《唐诗三百首全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