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花重大明 > 第175章 陪葬诏令

花重大明 第175章 陪葬诏令

作者:乱花西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0:43:02

第175章 陪葬诏令

“如果我晚一点出现,潘御医是不是能告诉鹦鹉太子是怎么死的?”红石笑道。

“你,住口!你什么意思?”潘御医不由自主后退了一步,当他发现鹦鹉正望着他时,他赶紧又前进了一步。

“潘御医,你就把我当成鹦鹉好了,我很想知道太子的死因是不是中毒而亡。”

“太子久病不治,和中毒有什么关系?”

“这和档案记录的一样,不过,这不是人话。”红石似笑非笑。

“胡扯,你到底是谁?”潘御医的愤怒一半变成了恐惧,他的手轻轻的发抖。

虎皮鹦鹉美丽的羽毛在烛光中摇曳。

“我是谁又有什么关系?我知道太子中毒而亡,我也可以证明太子中毒而亡。而你无论是因为欺君瞒上,还是无能误诊都会遭到灭门。”

“怎么证明?”

“尸身!一枚小小的银针就能证明太子的死亡原因。”红石步步紧逼。

潘御医垂下头去木然地看着虎皮鹦鹉。

“华佗在世!”虎皮鹦鹉不负他的养育之恩,在最危急的关头给了他刻骨铭心的鼓励。

潘御医重燃信心,一种绝对可以自救的信心。

他一直夹着尾巴做人,从没有得罪过谁,又有谁会要他的命呢?

“说吧,你要我做什么?”潘御医泰然自若。

“告诉晋王太子的死因,实话。”

两天后潘御医在太医院等来了晋王朱。

他把在鹦鹉面前练习过无数遍的实话当着人的面说了一遍。

自此之后,说真话的人和听真话的人都给自己找来了无数的烦恼。

一个疑神疑鬼,怕真话传到其他人的耳朵里,因此荒废了养鹦鹉的爱好。

另一个为了手足之情毅然决然的走上了向手足复仇的道路。

吕光矩穿着短衣,裹着头巾,捧着官服和官帽,坦然走进奉天殿。

文武百官以异样的眼神看着他。

平素交好的官员轻声嘟囔一句:“吕大人,别让皇上生气!”

所有官员都想站在他的面前,用身子挡着他,以免引来一场波及到他们自己的腥风血雨。

朱元璋一直低着头翻阅手中的奏章。

台州官员上奏了几十本折子,全是关于从北方飞来的蝗虫吃光了当地的庄稼,百姓颗粒无收。

朱元璋下过治理蝗虫的命令,可是不奏效。

蝗虫比北元残余军队还难对付。它们的繁殖能力超强,消灭了一批,另外一批一夜之间就会卷土重来,像扫荡一样,不给百姓留下一颗粮食。

另外,勋臣和武臣也不让朱元璋省心。

洪武初年,他将田地赐予他们,以田租充作俸禄。

结果这些大臣生出许多不法之事,盘剥百姓,横征暴敛。

他必须把土地收回来,还给农民,还要制定一套新的俸禄方案,让官员们在他的眼皮子底下讨生活,看看他们还怎么为虎作伥。

朱元璋将厚厚的奏章往边上一推,抬起了头。

朱允炆站在朱元璋身后局促不安,一会儿看看舅舅,一会儿看看爷爷。

“你们都来的很早嘛,自己的事自己解决不了,”朱元璋扫视着一张张让他失望的脸,“让朕给你们想办法。朕确实有很多办法,不过既然是朕想出来的,那么……”

朱元璋的眼睛停在了吕光矩的官服和官帽上。

他对无能的官员和贪婪的大臣的奚落戛然而止。

他正希望这些人学习的榜样——一个兢兢业业,克己奉公的正三品官员太常寺卿,做出了辞官的举动。

他心中酸楚,觉得自己殚精竭虑建立起来的王朝像一个刷金的泥菩萨一样不堪一击,留不住好官,赶不走蛀虫。

“吕爱卿扮作丹徒布衣,这是为何?”朱元璋声色俱厉,所有大臣俯首垂目,大气也不敢喘一下。

“臣不才,理当避让贤路,以角巾东归,请皇上准允!”吕光矩跪在地上,声如洪钟,意志坚定,双手高高托着官服官帽。

“避让贤路?爱卿之贤能,朕推崇备至。朕希望某些知府县令、王公侯爵能效仿一二。爱卿致仕,岂不辜负了朕的重托?”

“臣无德无能,有负皇上厚爱。”

“你的意思是朕有眼无珠?”朱元璋冒了火,他还得求一个人做官不成?

“臣不敢!皇上知人之鉴,有通天法眼!”

“你明说了吧,为何辞官?”朱元璋把手肘搭在龙案上,侧着身子,厌恶的把从最顶端滑落下来的奏章推到一旁。

“臣斗胆请皇上收回太子妃殉葬的诏令。”吕光矩义正言辞,毫无惧色。

朱元璋明白了,什么都明白了。

他哀于太子之死,劳于朝政之繁,竟然忽略了吕光矩和太子妃的兄妹关系。

“哼,原来如此!你以为你辞了官,太子妃就能免于一死吗?”朱元璋冷笑一声,一副不治得吕光矩束手就擒,不善罢甘休的架势。

朱允炆瑟瑟发抖,猛然跪在地上:“求皇爷爷收回诏令!”

反应机敏的大臣也立刻跪下,齐声道:“求皇上收回诏令!”

朱元璋年事已高,朱允炆是未来的皇帝。他们知道风向怎么吹,船舵怎么掌。

这和大义凛然,仗义执言毫无关系。

“你们,你们凭什么求朕,你们和太子妃什么关系?”朱元璋怒不可遏。

大臣们的头上冒出冷汗,不约而同焦急地等待着他们下一任主子的指示。

朱允炆咬紧牙关,在朝廷之上,坚忍着不让泪水轻易往下流。

他咽了一下口水,哀求的望着朱元璋:“皇爷爷从小教导儿臣‘事,孰为大?事亲为大。事亲,事之本也。’儿臣再也没有机会侍奉父王,求皇爷爷给儿臣一个机会侍奉母妃!”

朱元璋的怒容渐渐松弛下来,他想起了自己的父母。

他做了皇帝,有了无上的权利和富贵,可是却再也没有机会侍奉自己的双亲。

他懂得这一份悲哀。

他曾经在梦里亲手喂双亲吃人参燕窝汤,亲手给他们穿上绫罗绸缎,亲自带着他们游览他打下的江山。

他多想他们活生生的站在他的面前,看着他,对着他笑。

“嘭!”吕光矩的官服和官帽像铁锤一样砸在地上,他出其不意的撞向身旁的一个带刀侍卫。

侍卫大惊之下,急忙拔出刀来。

吕光矩伸手夺刀,侍卫挥刀威胁。

吕光矩挺身而上,右臂紧咬着刀不放,刀不到手,誓不罢休。

侍卫担心吕光矩对皇上不利,连挥数刀。

又是“嘭!”的一声,吕光矩伸得长长的右臂与他一分为二。

“皇上,”吕光矩跪在地上,抱着自己血肉模糊的右臂,用最后一口气断断续续的说道,“臣已是废人,求皇上收回……”

吕光矩晕倒在地上。

“舅舅!”朱允炆大叫一声,跑下台阶。

朱元璋心乱如麻。自建朝以来,奉天殿最混乱的一次场面竟然是因为一个女人。

“抬出去吧,叫太医!”朱元璋挥了挥手,声音低沉的吓人,“朕收回太子妃陪葬的诏令。”

雨没完没了的下,俯瞰京城的钟山上挂满了翠绿的梅子。

它们在风雨中顽强的飘摇,不肯轻易落地。

人们需要它们,变成零嘴,变成甜酒,这才是它们开花结果的意义。

朱元璋站在仁智殿前,望着密密的雨帘。

今天他没有动怒,他知道这是天地垂泪举哀,西方诸佛都来送他的儿子。

他转过身来,走到棺椁旁,想要最后再和儿子这么近地说几句话。

他的嘴唇轻轻地一张一合,没有人听得到他在说什么,也没有人敢惊动他。

秦王朱樉从云南回到了京城,因为大哥的死,他的流放被赦免了。

晋王朱咬牙切齿,跪在离朱樉最远的位置。

燕王朱棣以及其他皇子没有一个缺席。

不管是真心的,还是故意装给朱元璋看的,所有人都面容憔悴,泣不成声。

红石、道衍和其他三品以上文武大臣以及妃嫔宫眷都等候在思善门外。

今日,红石心神不宁,好像一个受虐的人一样,明知道再次看到朱元璋会产生难以克制的痛苦和仇恨,可他不想躲避。

寺观的钟声远远地传来,他想起了送别马皇后的那一天。

当时他的家人都还安在,他还是一个不知愁滋味的男孩。

出门前,父亲多此一举地嘱咐他不可嬉笑,不可说话,不可随处跑动。

母亲为他穿上斩衰服,对他说道:“要为马皇后祈福,她会在冥冥之中保佑你。”

他像今天一样伤心欲绝地跪在思善门外等候灵驾。

但是,那种伤心找得到依靠,那种伤心不会像无底的洞一样,什么都填不满它。

世界上最珍贵的人,最纯净的心,红石都永远地失去了。

他心中只剩下仇恨,仇恨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他把所有的罪孽都归咎于朱元璋,甚至是太子的死。

红石替太子惋惜,为什么这么善良的人会投胎到朱家?

如果不是替朱元璋还债,他怎么会死于非命?

太子命中注定英年早逝,因为他有个罪孽深重的父亲。

巳时一到,雨很识趣的停了。

朱元璋心中宽慰,转身走出仁智殿,一个小太监寸步不离的跟在他的身后。

红石的耳旁敲起了激昂的战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