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从慎重开始 > 第735章 引咎致仕

大明从慎重开始 第735章 引咎致仕

作者:一笑澄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0:34:40

第735章 引咎致仕

兵部值房。

严成锦坐在值房中,左右扈从和文官,皆为被遣出门外。

房门关上。

“张大人,兵部何时裁减了年例银,为何本官不知?”

年例银,是朝廷每年补给九边各镇的一笔军饷。

正统年间,由于九边的屯田被破坏,不足以让九边自给自足,朝廷每年会给九边拨一笔银子,作为补助。

随着战事频繁,年例银也逐渐增多。

成化年间,王越和汪直在辽东领军打仗,年例银由几十万两攀升至上百万两,成定例。

如今,九边的年例银只有十余万两,平均下来,一镇仅万两左右。

张敷华端起茶盏,面色如常:“你请废镇监时,蒋大人携本官面圣,裁减了年例银。”

严成锦有严成锦的办法,蒋冕也有蒋冕的办法,怎么会告知此子。

入京后,蒋冕便发现,但凡朝议之事,极容易被严成锦废去。

想让陛下拍案下令,只能私自面圣请乞,瞒着此子。

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

严成锦心中微动,道:“蒋大人不愧是南直隶诸葛亮,下官委实佩服。”

并非所有政事都要早朝廷议。

内阁大臣可以随时面圣。

毫无疑问,蒋冕一定是私自见了陛下。

不知用什么方法,让陛下未在朝堂上廷议,令兵部裁减了年例银。

若不是去户部查了账目,他还不知,年例银从一百余万两降至十万两。

张敷华看向严成锦,眉头微蹙:“年例银拨放与战事有关,战事频繁时,九边用度增加,则朝廷拨给的年例银越多。

此时,九边无战事,裁减年例银,合情合理,本官并非针对你才与蒋大人请乞。

即便裁减了年例银,边将也不该卖官募银。”

百姓向朝廷捐纳银两,实际上是卖官。

诸如国子监生明码标价,一个名额售卖百两,以募集银子填充国库。

如同后世捐赠图书馆获得某大学的名额,名为捐赠,实际是买学位。

明朝一些皇帝当政时,对卖官睁一眼闭一眼。

九边的军衔也可以售卖,明朝的士卒,来源于卫所制和募兵制。

中期以前,士卒来源于朱元璋成立的卫所制,也就是从军籍百姓中补充缺员。

但缺银两时,会用募兵制来召募将士,有时会售卖营中官职。

军和兵不同,军要世袭,故称军户,兵不世袭,人死官消,士绅子弟或想过一把官瘾,就可以入营为兵。

如今九边卖的官职,正是属营的兵职,服役的时间不长,不终身服役。

回到都察院,严成锦给老爹写了一封书信。

大半月过去,弘治皇帝有些纳闷:“严成锦怎不来向朕求情?”

“或许还在偷偷调查。”萧敬刚听属下禀报,严成锦在东宫。

内阁大臣和六臣纳闷,有几日没见严成锦了。

此子倒是反常,既不弹劾,也不来向陛下求情,好像严恪松不是他亲爹似的。

“传严成锦来。”

东宫,寝殿。

朱厚照和严成锦正在打牌,喜滋滋地摸牌,“老高不向父皇求情,是想让严师傅致仕?”

卖官可大可小,若他朱厚照当皇帝,这就不能算是事儿。

凿了城墙?也不算什么,鞑靼已是大明的疆域,隔着城墙多见外。

可父皇锱铢必较,文官也不愿睁一只闭一只眼。

严成锦正色道:“殿下快出牌,莫要胡说。”

九边已无军功可立,日久将士必定懈怠,老爹戍守三边已无意义,只能在九边养老到死,反正陛下是不批退休的。

老爹年有五十余,极容易被鞑靼人捅死,毕竟老爹年轻的时候就是菜鸡。

平常,无由让老爹回京,现在正是机会。

此事虽与老爹无关,却是督管不力,只有致仕,才能令老爹脱罪。

陛下宽仁,加上家里有五块免死金牌。

正好让老爹致仕,再次重启。

朱厚照一边出牌一边认真道:“等本宫登基,就重新启用严师傅为兵部尚书,严师傅的兵法可是本宫教的,本宫相信自己的学生。”

严成锦不应他,老爹有爵位在,是不能当文官的。

即便朱厚照登基,也一样,百官不允许。

谷大用禀报:“殿下,陛下派人召严大人去。”

严成锦来到大殿中,老爹回京的日子近了。

他这段时间查了不少九边之事,却未向陛下禀报。

召他来,想必是为了此事。

“严成锦见过陛下。”

收集免费好书关注v.x书友大本营推荐你喜欢的小说,领现金红包!

弘治皇帝深深地看了严成锦一眼,淡淡地道:“你在查九边卖官之事,为何不向朕禀报?”

“臣未有结论,还需边将押回京城审问,以确认一事。”

大臣们相视一眼。

宣府距离京城最近,将领以押送到刑部大牢。

严恪松是在延绥,也近一些,骑快马这几日就能到京城。

弘治皇帝又开口:“查到什么了?”

“此事,起于蒋大人请乞裁减年例银,兵部右侍郎文贵乞修边墩和发放军饷,便向太仓库和太仆寺借了一百余万两。

如今期限到了,不敢赊账,不敢赖账,而年例银又裁剪,才想出此下策。”

文贵是兵部右侍郎,先后在宣府、大同和延绥巡抚。

见边陲墩堡毁坏,便请乞修筑,为了尽快动工,向太仓库和太仆寺借了银两。

本可以用年例银归还。

但朝廷将年例银砍到十万两银子。

就好比借别人的钱过信用卡,只借一天,信用卡忽然降额了,拿不出来。

文贵傻眼了,九边将士也傻眼了。

交还的期限一到,只能从九边各镇想方设法归还。

“臣记得此事。”

蒋冕面色微动,他与张敷华面升,为节省九边靡费。

大臣暗自琢磨,严成锦查此事,就必定会为严恪松求情。

……

一晃十日过去,天气渐渐转凉。

弘治皇帝在奉天殿阅奏。

萧敬走进来禀报:“陛下,苗逵派人传信,严恪松到京城了,可要派人收押下狱?”

刘健几人互视左右一眼。

百官心中微动,收押下狱是秉公处置,安定侯也不能例外。

弘治皇帝道:“让他入宫吧。”

一个时辰后,严恪松和文贵等官员被引入大殿中。

百官目光看向殿门。

严恪松跪倒道:“臣掌三边军事,督管不力,不能竭忠尽节,恳请陛下准许致仕。”

百官面色凝固,这也太快了些?

还以为严恪松会辩解一番,没想到见面的第一件事,竟是请乞致仕

弘治皇帝目光一凝,竟有些不忍起来,“此事还未查清楚,严卿家不必急躁,若严卿家不知情,朕会从轻处置。”

屡次征讨鞑靼立下功勋,证明严恪松可镇守九边。

因连坐而致仕,委实有些可惜。

李东阳等人衡量得失后,面色犹豫。

这时,严成锦看向几个武将:“卖官一事,安定侯可知情?”

“不知。”

严成锦掏出一块免死金牌:“恳请陛下,准许家父引咎致仕。”

大殿中安静下来。

韩福面色微动,本想将严恪松下狱,拷问一番后再审查与严成锦有无关系。

可严成锦根本不给严恪松入狱的机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