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从慎重开始 > 第698章 八贤王(求月票)

大明从慎重开始 第698章 八贤王(求月票)

作者:一笑澄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0:34:40

第698章 八贤王(求月票)

严成锦看向杨随守,不解道:“屯田营本就是为耕田而组建,为何不能耕,杨大人可曾听说过人力资源充分利用和调动生产积极性?”

大殿中噤若寒蝉。

诸公面色渐渐通红,他们自认是学富五车,贯通古今。

可当严成锦提出生僻的辞藻时,他们绞尽脑汁,最后,却发现自己真的不知道。

甚至,从未听说过。

羞耻感袭上心头,幸亏,好像大家都不知道,那就只有一种可能,此子胡说八道!

刘健和李东阳几人则不认为,毕竟,在庙堂上胡说就是欺君,严成锦不敢。

弘治皇帝熟读宫中典籍,扫了大殿中的臣子一圈,神色皆是茫然,便问:“严卿家,何谓人力资源充分利用和调动生产积极性?”

大明是农业大国,又出于发展中,严成锦认为是时候普及这两个治国概念了。

大殿中一片寂静,但没有人出声打扰。

众人知道此子在酝酿呢。

人力资源充分利用就是九九六,严成锦想了想道:“所谓人力资源充分利用,是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诸公以为读书人才有才华可言,殊不知,士卒、班匠、耕夫、织女皆有才华可言,并非拘泥于作文章。

屯田营士卒的才华,是耕种田地。

据臣所知,屯田营士卒有五万人,耕种军田有富余一万,可令其耕种皇庄,省出雇佣佃户和力役的银子。”

京畿中,皇庄和官田占据最多,军田最少。

反而在九边军田多。

京营屯田营的士卒,是原京营淘汰下来的老弱病残,一直没遣散。

百官目光落在严成锦身上。

严成锦继续道:“百姓不用顾及朝廷的徭役,可安心耕种自己的田地,就会更卖力的干活,亩产也随之提高,各府各州县按期缴纳税赋,国库就会日益充盈。”

国库贫血,原因主要由两个,一是交不上来,二是挥霍无度。

弘治皇帝向来节俭用度,不存在挥霍无度,只剩第一个。

李东阳几人露出恍然之色。

儒家治国的道理中,亦然有提及,只是诸公知纸上谈兵,不能实战用于治国上。

张敷华适时抱着芴牌:“军粮出自国库和内帑,交给屯田营,不失为好事,臣闻,太监压迫佃户,使力役逃亡,若交给兵部,臣竭尽全力替朝廷管辖。”

皇庄,是朝廷的弊政之一。

他入京为官,就是施展自己的抱负,为朝廷建立功绩。

大殿中渐渐安静下来。

弘治皇帝权衡利弊:“文书房拟旨,皇庄移交兵部,召回监管太监。”

杨随守眸中微动,劝谏不成,反而把自己暴露了。

严成锦低头沉思,

变制出现了一次变故,日后陛下和诸公改制,将会变得更加慎重,只会越来越难。

下了值,李府。

李东阳命人备上酒菜,全府上下忙碌,管家从未见过老爷如此奢华待客,贵客是谁?

姑爷?

李管家觉得不可能,姑爷向来不来府上用膳,老爷也不待见他。

不多时,一顶老旧的红盖轿子停在府门前。

张敷华与李东阳感情甚笃,常有书信往来,两人同是天顺八年的进士,相识有三十余年了。“宾之兄何故如此隆重,敷华受之有愧,今日来,是有事想求宾之兄。”

李东阳知道张敷华为人清直,并未直接拒绝:“公实兄直言。”

“宁王朱宸濠在南京乐善好施,修缮房屋收纳流民,在封地上,免去税赋,深受南京百姓拥戴。

宾之兄也清楚,鄱阳湖一带湖盗猖獗,王府的粮食押运,需过鄱阳湖。

这次入京,他托本官向陛下请乞,准许建立王府的卫队,五十人足以。”张敷华道。

宁王请乞卫队?

李东阳捋须沉思起来,只要五十人,不可能想造反。

张敷华道:“宁王的疏奏,应当入京了。”

不知朱宸濠通过谁呈递疏奏,内阁竟然不知。

弘治皇帝翻开疏奏,眼睛看着疏奏上的几行字,宁王请乞卫队。

“此例一开,岂不是诸王皆向朝廷请乞?”

张敷华沉声道:“宁王在南京广施恩德,安置流民一万余人,免税给他们田地,府上用度节俭。

要卫队是为了护送百姓的钱粮,靡费由王府出,若诸王皆如此爱民,臣以为亦可给护卫?”

安置一万流民?

诸公听闻后,暗暗心惊,一万余人,每日要吃多少粮食?

严成锦却道:“藩王历来**无度,如此有作为,陛下和诸公不觉可疑?”

他知道,朱宸濠最近在琢磨心学。

没想到,这厮竟像超级玛丽吃了经验般,段位升级了,竟会懂得笼络南京百姓的民心!

这和历史上的宁王不一样啊?

严成锦沉思片刻后,便释然了。

就如同皇庄的变故,王守仁传播心学,令历史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需要推演!

“只要五十护卫队,应当不是有反心。”张敷华认真道。

诸公颔首点头,京营有三十二万大军,装备精锐,马草充足。

即便是五万人,也攻不入京城。

更遑论五十人?

王琼道:“诸王请乞中,宁王请乞的靡费最少,弘治十一年后,更未向户部请乞过银两,倒是求过免赋税。”

其他藩王,不论是婚嫁,还是祭祀,都向国库和内帑伸手要钱。

宁王的确贤明。

严成锦眸中微动,宁王只要五十人,连反驳也不好反驳。

此人聪明,竟他的“只要一点点技术”学去了。

安置流民的举措,他也没想到,但他大概猜出宁王的意图:贿赂百官和亲民路线一手抓。

杨随守看向严成锦道:“朝中有储君,天下百姓拥护陛下,再者有南京守备,何恐宁王反叛?”

南京守备,就是替朝廷看住南京的大臣。

诸公点头表示赞成。

毕竟,宁王解决南京的民弊,替朝廷节省靡费。

严成锦望着三尺前的地砖,卫队只是募兵的由头,有了卫队就能铸造兵器,购置马匹。

史料就是如此,宁王要卫队,是出于募兵造反。

“臣以为,还需经过考核,才能断定宁王是否有异心。”

弘治皇帝眉头微皱:“如何考核?”

“陛下和诸公可喜欢吃猪肉?”严成锦道。

诸公露出不解,他们当然喜欢吃猪肉,东坡肉就是猪肉吗?

“自然喜欢,一日无肉下肚,便觉腹中空空。”刘健直言道。

谢迁几人颔首。

严成锦道:“百姓也是如此,猪肉五分纹银一斤,百姓逢年过节才吃得起。”

弘治皇帝蹙眉:“这与考核藩王有何关系?”

严成锦点头:“有,如今百姓能吃饱饭,下一步便是想吃肉,肉食将会同盐政般,成为朝廷赋税的重要来源。

而即便朝廷饲养,也难以供给天下,寻常百姓更养不起。

但藩王有封地,有奴仆,也有银两,朝廷怕藩王造反,不许藩王经营买卖。

但养猪是不会造反的,正可令藩王立功。”

他推演下一步,大明即将发生的变化,供需即将上涨的,就是猪肉。

就如同,后世关注猪肉价格一样。

藩王封地宽广,养几百上千头,都不成问题。

“可藩王为何会赞成?”张敷华板着脸。

“掌握兵权的国公,比不掌握兵权的国公,地位更高一等,故而国公都想领兵掌权。

藩王也是如此,臣以为,可选八位贤王,赐予贤王封号,准许一位子嗣入宫,陪同皇孙或太子读书。”严成锦道。

藩王的子嗣,在封地也读书,只是读书后,继续混吃等死,什么也不能干,不能离开封地。

久而久之,被皇室疏远和遗忘,王府就没落了。

藩王自然不希望王府没落,唯一的办法,就是与储君亲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