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从慎重开始 > 第507章 八百里急奏

大明从慎重开始 第507章 八百里急奏

作者:一笑澄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0:34:40

第507章 八百里急奏

严成锦站在人群中,望着六桅大船慢慢离去。

王守仁上船前,给了他一个锦囊。

琉球诸岛一统,对于东南的局势十分重要。

岛国是海外最强大的势力,大明与相隔海岸,且隔着海峡不便管辖。

若琉球和萨摩国能够统一,完全具备压制岛国的实力。

而且,如今的岛国正处于战国时期,各个大名相互征战,正是一统的好时机。

“看来这几日,都要呆在良乡了,王大人帮本官告假。”严成锦对着王越道。

听王守仁说,王华偷偷买了添丁方,想抱孙子。

才吃了五服药,王守仁就被派出海了,若上朝碰到王华,没准会被他揍一顿。

朝廷官员打架,锦衣卫是不敢拦的,严成锦决定避着些。

王越反倒好奇:“贤侄偷偷给王守仁的锦囊是什么?”

“不可泄露。”

郑乾走上前一步,提醒:“大人,三日后,是高凤问斩的日子。”

“你递奏疏。”

朱元璋曾经定下律令,要判死罪,必须由他朱批五次。

现在虽没有他那时严格,但也需皇帝朱批后,才能行死刑。

奉天殿,

弘治皇帝翻开都察院的奏疏,眉毛抖了抖,颇为意外。

这不是一封弹章。

“太监高凤是何人,怎会去了都察院?”

陛下记性好的时候极好,但有些芝麻蒜皮的小事,却又记不住。

前几日才跟陛下说过,又忘了。

萧敬微微躬身道:“高凤是司礼监派去东宫的太监,在宫中的口碑极好,可他却买了船,去了海外。”

弘治皇帝怒意消散几分。

萧敬忙接着如实道:“可据奴婢调查,严成锦说什么天下是圆的,要高凤四人在海外相遇,陛下您说,这天下能是圆的吗?”

弘治皇帝却诧异:“还有其他伴伴?”

“有啊陛下,还有魏彬、丘聚、罗祥都是东宫的太监。”

“疏奏退回去,命高凤回宫吧。”

………

岛国,一望无垠的山林。

张家兄弟拄着木棍,衣衫褴褛,在山林里穿行着。

碎成布条的衣裳,套在消瘦的身躯上,就如同快要饿死的流民。

“哥,这是哪里?”

“不知道,先找口吃的,有路就有村子,再走走。”张鹤龄笃定。

亮出免死金牌后,右卫门既忌惮又贪婪。

想通过张家兄弟,得到丝绸和茶叶,又怕事情败露,得罪大明朝廷。

不敢杀张家兄弟二人,张鹤龄自知下一次必死无疑,真会被砍掉脑袋,就带着张延龄逃了出来。

忽地,张延龄咋呼一声:“哥,你看他们在挖什么?”

张鹤龄吓了一条,一巴掌呼过去,才转头看向山林下。

一群岛国的力役,似乎在挖煤。

洞口中运出一个箩筐,倒在牛车上,金光闪闪。

“金……金子!”

“这是金矿!”

张鹤龄哑然失声,凭借他对金子的了解,绝不会有错,就是金子。

张延龄眼睛发直,箩筐中又倒出来一筐银子。

金银矿!

竟又有一座金银矿!

“哥,发财了!”

“发财了啊!”

张延龄抹着眼泪,有一座金银矿,就能把府邸买回来了。

张鹤龄却趴在青草堆旁,沉思片刻,以他对岛国的了解。

这座金银矿,应该是大名的。

想要抢夺,要把消息传回大明,派人前来才行。

“找人问问,这地方叫什么。”

张家兄弟仿佛浑身充满了力气,顺着路往下走,果然发现了一个村子。

此地名为佐渡,

这座金银矿名,叫佐渡银矿!

张延龄问道:“哥,咱们怎么把消息传给陛下?”

身上身无分文,乘坐大船要银子,还有严成锦那狗东西,回到大明定要告发他。

张鹤龄想了许久,才认真道:“弟啊,你守在这里,哥亲自回朝廷报信。”

“为何不是哥守在这里,弟回报信?”张延龄变得聪明起来。

张鹤龄一巴掌便呼过去:“你会说书吗!”

在海上航行,长达两个月,倭寇在船上要么堵银子,要么睡觉,十分苦闷。

若是能给他们说书,也能混回大明。

张鹤龄决定后,拿过拐杖:“哥一定会回来寻你的。”

………

柳州府,青葱的山林中。

马钦捂着生疼的脑袋,绑上白布后,仍然头痛欲裂。

迁徙营地后,疟疾还是蔓延开来,幸免的士卒,仅仅只有十几人。

每日都有几具尸体拉出去埋,营地宛如人间炼狱。

“千户,逃吧。”

“当流民还有命活,再待下去,命就没了啊。”

几个亲军苦苦规劝道。

马钦也染上了疟疾,似乎只要留在营中,染上疟疾是早晚的事。

可他不能逃,逃出去就能活?

“再等几天,没准朝廷会派御医来。”

一个士卒冲入营帐中,兴高采烈地禀报:“千户,朝廷的人来了,”

马钦搀扶着身体,走出营地,看见不远处一队人马,举着朝廷的旌旗,疾步驶来。

为首的护卫身穿飞鱼服,是朝廷的锦衣卫!

两匹黑骏大马上,是两个书生。

“学生是惠民药局的大夫,胡大龙。”

“学生是良乡理学院,张元锡。”

胡大元二人下了马,山林毒虫众多,几人捂得严严实实。

马钦看向锦衣卫,失望地问:“怎没有御医,那朝廷可有撤令?”

锦衣卫摇头。

胡大龙作揖:“由学生替大人诊治。”

“这可是疟疾,我已请过方圆二十里的大夫,皆不能治愈,否则,又岂会上报朝廷。”马钦认真道。

胡大龙并不多说,命从属把药搬下来,分发给士卒服用。

药瓶中,倒出一粒粒青色的药丸。

马钦眼睁睁地看着,反正就算不毒死,也会被病死。

“你们发了药就退出去吧,不必徒增伤亡。”

胡大龙反而转过身,对张元锡道:“此药不知要服用几日,士卒众多,你再炼制一些。”

京城没有疟疾病人,对于药量,无法测评。

他也有点紧张,只能等第二日的效果。

翌日,京营中一片静谧。

营帐里,没有丝毫的声响,士卒们饱受疟疾困扰,许久没有睡过好觉了,此刻,睡得很安享。

胡大龙忐忑地走进营地,替士卒诊脉。

“脉搏平稳温和,躯体灼热退去,此药有效!快传八百里急奏,告诉严大人!”

这在古籍上看到的单方,竟真的有效。

锦衣卫忙冲出营地,骑上战马,往京城的方向赶去。

传八百里急奏,需是头等朝廷要死。

治愈了自古以来束手无策的疟疾,就是头等大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