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从慎重开始 > 第455章 添丁方 (第一更)

大明从慎重开始 第455章 添丁方 (第一更)

作者:一笑澄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0:34:40

第455章 添丁方 (第一更)

“严大人,雍王醒了,还喝了一碗莲子粥。”都察院衙役禀报。

自雍王病倒后,藩王大计便萦绕在藩王和百官心头。

藩王们担忧,谁会被派往辽东的封地。

而百官隶属的各部,都跃跃欲试,想争夺藩王大计的考核权。

得这项权力,必定会使所隶属的衙门,更进一步。

就如同当初的内阁,

成立之初,只是皇帝身边的协助文官。

得到批阅疏奏的职权后,权力逐步扩大,一跃成为执掌朝政的百司之首。

吴宽大喜道:“本官想去瞧瞧雍王,成锦你去不去?”

“不去。”

雍王醒了,自有锦衣卫向陛下禀报,严成锦想去看看朱祐枟。

十王府,雍王院。

胡大元给朱佑枟号脉,片刻后,微微颔首:“病患脉搏平稳,心速不快,四肢温润如常,第九百九十九号病患,记录一下。”

九百九十九号病患,正是服用伤寒灵的第九百九十九个试验者。

这是严大人吩咐的,

每一个服用伤寒灵的人,都要记录在册。

一旦有逆常反应,便要反思总结。

“师兄,该去看看第一千个病患了。”一旁记录的工程师提醒。

第一千位病患,就是朱宸濠。

他也一直在服用伤寒灵。

胡大元带着两人,来到宁王的府院。

“王爷,今日身子如何?”

“好多了,本王听说雍王醒了?”

朱宸濠眼睛直勾勾地看着胡大元,露出几分赞赏的笑意。

还不等胡大元答话,他继续道:“将这九九九伤寒灵的药方,给本王如何?”

军中士卒的伤病,一是来源于刀剑,二是来源于伤寒。

刀剑伤,可以用酒治愈。

伤寒却少有药可医,且伤寒传染极快。

他昨夜服下此药,今日一早便觉得,浑身舒服如常。

汪机比宫中御医更善医术,果然不假!

胡大元面露迟疑之色:“六号药方,乃是汪总工调配,学生还需请示严大人,可否将药方,售与王爷。”

“六号药方?”朱宸濠听出关键,心中一动:“还有其他药方?”

“自然有,汪总工调配的壹至玖号药方,伤寒灵为六号药方,故名六六六伤寒灵。”

胡大元直言不讳。

九味!

竟有九味这样的药方!

朱宸濠浑身激动得喉结有些发紧,行军打仗,军中大夫只能就近匹配药草。

若能将配好的药方,如粮草一样,押运到营中。

何惧伤寒?

“朝廷可知道有这九味药?本王是说,向太医院通报了吗?”

“未曾。”

九味药,连陛下都未必知道,若他买过来,带回江南。

不仅能当做军备,还能广开医舍敛财。

“师兄,岂敢泄露汪总工的药方?”

“对宁王说,自然无碍。”

从宁王小院出来,胡大元回到雍王的府院,拿起笔给严成锦写密信。

却见严成锦从府院外,走了进来。

“严大人,宁王果真问了药方,学生将九号药方,皆告与他。”

在良乡时,朱宸濠除了赚银子,没事就到传世理学院转悠。

严成锦知道他想找宋景,收到门下当门生。

必然,也对汪机感兴趣。

“六号药方不卖,将壹号药方卖给他。”

九号药方,其实多项还在制备。

壹号药方,极为厉害。

它是严成锦认为,在一至九号药方中,最厉害的药。

本不应该与宁王接触,更不该收他银子。

但,严成锦将汪机留在理学院,又召一

匹医部工程师,并不是想开个医馆看病救人。

每天号诊,才能赚多少银子…不…救多少人?

他真正想做的,是在良乡建制药厂!

在后世,这应当是最稳固最暴利的行当之一了吧?

晋商和徽商多贩售粗盐、丝绸和瓷器,却唯对制备药材,不感兴趣。

严成锦则不认为。

制药厂对于良乡商会,以及推动大明盛世,乃是一举多得的善政。

洪武三年,文皇帝设立惠民药局,在各府设立提领和医官。

给贫苦患疾的人瞧病,朝廷补贴医药费。

而如今,惠民药局几近荒废。

良乡商会若能接手惠民药局,将其做大做强,必定会成为良乡商业的根本,不可动摇。

但,采药、制备药方、建造中药工坊,需大量的银子。

良乡商会和衙门都没银子。

宁王财大气粗,若能得他一笔银子……

只是宁王聪明谨慎,极为隐忍,未必会上当。

胡大元听罢,有些为难:“大人,那学生去了。”

很快,他又来到朱宸濠眼前,端着木箱。

“王爷,严大人说只能卖您一味,抓到哪一味,便是哪一味。”

朱宸濠将手伸入木箱中,抓出一张纸条,打开:添丁方

“这是?”

“回禀王爷,这是壹号添丁方。”

……

皇宫,

六部和五寺从各自渠道得到消息,雍王醒了。

皆火急火燎赶往西暖阁面圣,争夺藩王大计的督掌权。

“陛下,都御史吴宽求见。”

“太常寺寺卿李温求见。”

弘治皇帝觉得稀奇,怎么人人都想见朕,“朝中有何大事?”

“回禀陛下,臣未见十三道有急报。”

刘健也觉得奇怪。

不多时,六部和五寺一窝蜂涌入大殿,分立在两侧。

“陛下,雍王醒了。”

弘治皇帝转头看向萧敬:“禀报太后了吗?”

“奴婢这就去。”

马文升微微低着头,直言道:“陛下,今后藩王大计可设为定例,不知,该由六部中谁督管?”

这是个香馍馍。

若给吏部督管,吏部的权责会百尺竿头,直逼内阁。

而其余五部和五寺衙门,不论给谁督管,皆会成为继吏部之后的大衙门。

弘治皇帝一时间拿不定主意,便询问:“内阁三位爱卿?”

众人炙热的目光,落在李东阳三人身上。

“臣以为,不如交由内阁督管如何?”李东阳问道。

不论给哪个衙门,皆会让六部和五寺在朝中地位发生变化。

“臣以为,不如交由都察院。”吴宽拱手道:“都察院监察百官,自然也能监察藩王。”

“严成锦呢,怎不见他来面圣?”

“回禀陛下,去十王府了。”

……

严成锦在雍王府中,

此时,宫中定然在上演争夺藩王大计的督管权。

朱元璋参酌唐宋的考核制,弄出了三年一考,六年再考,九年通考的考核制度。

此外,还有京察和外察。

由于朱元璋的铁血手腕,说谁督管,就是谁督管。

如今弘治朝大有不同,故各衙门都想抢藩王大计的督管权。

陛下聪明着呢,心中定有主意,岂会任由百官争夺?

严成锦才不想掺和,等结果就好。

“少爷,咱们在此做什么?”何能疑惑,严成锦在十王府坐一个时辰了,也不回府。

“本少爷刚想出的主意,你便打断了。”

何能连忙闭嘴。

此时,锦衣卫叶准冲忙跑进来:“严大人,陛下急召你入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