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从慎重开始 > 第433章 官话推广之难

大明从慎重开始 第433章 官话推广之难

作者:一笑澄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0:34:40

第433章 官话推广之难

百官散去后,弘治皇帝觉得可惜。

能考进京城为官的人,是千里挑一的栋梁。

可因为官话说得不好,而不被重用的官员,在前朝比比皆是。

“朕虽然知道这个道理,可重用不是,不重用也不是。”

重用的话,就如同今日在朝堂上,他们说的官话,其他人听不懂。

不重用,就会漏了有识之才。

刘健知道陛下的意思,附和:“陛下所言极是,六部和各衙门,有许多官话说得晦涩,却才识出众之人。

冷落他们,既伤读书人的心,也不利于朝廷推行盛世。”

元朝的中原音韵推行了百余年,在读书人心中,根深蒂固。

但是大明推行的口音,是洪武正韵,融入了南方音韵。

它与中原的腔调不符,与读书人习惯用的传统音韵,更是大相径庭。

“若读书人不认可,推广官话就难办了。”李东阳道。

读书人在私塾教书,孩童皆从私塾先生那儿学的官话。

若他们不愿意学,官话就无从推广。

“此事不可再拖,朕就是下十三道御旨,也要将官话,推广天下。”弘治皇帝道。

萧敬弱弱地提醒一句:“陛下,是十四科道,还有海南布政使司。”

这个新的小布政使司,总是被陛下遗忘。

李东阳摇摇头,下圣旨有用的话,文皇帝早就推广开来了。

天高皇帝远,穷乡僻壤无官差,难道还能监察到私塾不成?

…………

工部,

冯贯回到值房后,总是隐隐听见嘲笑声,诶,日后说什么,也不在朝堂上谏言了。

曾鉴走过来:“无碍,你不必理会,本官刚入朝时,也有乡音。”

“下官感激部堂宽慰,今日在朝堂上,吐音不清,令部堂蒙羞了。”冯贯惭愧道。

曾鉴愣了半天,硬是没听懂他说什么,挤出一丝笑意,走开了。

听闻冯贯和李成方,在朝堂上出丑,六部乡音重官员,纷纷低着头,生怕有人找他们说话。

见了人便躲开,能不说话就不说话。

…………

东宫,

严成锦坐在锦凳上,听刘瑾汇报天堂监狱的督造进度。

“大人,满加剌国遍地都是银子,没有人捡,只要给粮食,他们愿拿命来换。”

刘瑾跪在地上,眉飞色舞地禀报。

朱厚照对满加剌国十分好奇,尤其是听到遍地银子。

他恶狠狠地揍了刘瑾一顿:“狗一样的东西,你知本宫筹备军队,怎不偷一些银两。”

严成锦捂住耳朵,以免听到朱厚照大逆不道的狼虎之词。

私自招募军队,那是要砍头的。

刘瑾抱着脑袋:“奴婢光记得给严大人找橡胶树了。”

严成锦起身:“殿下,臣走了。”

“老高可是要去见父皇?那花生与玉米一样,能当主食,本宫说得对不对?”

老高这狗东西,专门命张贤种在暖棚里,还命人随时通报,必定是了不得的宝贝。

“殿下猜对了一半,那是宝贝,可不是主食。”

严成锦如实道。

他来到了奉天殿,向弘治皇帝道:“陛下,臣请乞,在满加剌国、朝鲜、安南、岛国、鞑靼、吐蕃等国,

推广官话,统一天下语言。

各番邦来朝贡,和商人间

的贸易,将会更加顺畅。”

推广官话,对于推动大明经济繁荣,有巨大的好处。

番人张口,就能讲大明的官话会让交易更顺畅。

且,大明的官话,将会成为天下唯一的通用语言。

这放在后世,是极具有前瞻性的善政。

只是不知,弘治皇帝和李东阳等人,能否意识到。、

其实,朝鲜和岛国受大明的影响最大,士大夫多会说官话。

朝鲜官话的训民正音,正是改自于大明的洪武正韵。

刘健摇头:“今日在朝堂上,你也瞧见了,官话在大明推广,尚且寸步难行,更遑论番国?”

弘治皇帝点点头:“朕何尝不想推广官话,可文皇帝早有推行,鲜有成效。”

李东阳颔首,高皇帝定都南京,官话便以南京一带的江淮话为准。

而文皇帝在位时,在京城推广江淮话,不见成效。

严成锦望着内阁三公,来之前,他早已想出了推广官话的策略,猜测到种种可能。

后世有普通话考试,分为甲等和乙等,甲等最高,乙等最低。

可以用于推广大明官话。

可是,现在说出来会不会引来内阁不喜。

“臣有一个法子,或许可行可以推广官话。”

每当此子用或许,臣当不当讲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完全的把握。

只是,此子总想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弘治皇帝早已知晓他的套路。

内阁三人看了过来,若能在大明推广官话。

日后朝廷取士,交流起来就容易得多了。

弘治皇帝面色不变地道:“严卿家不妨直言。”

“每年秋闱和春闱过后,可在京城增设官话讲学,让秀才们应考,考过后可得甲等和乙等类凭证,甲等中又分一二三级。

凭此证回乡做私塾先生,或当一方官吏,每月可得朝廷发放,半两纹银。”

这其实就是普通话考试。

朝廷府库充盈,能发得起这半两纹银。

想要全民普及,怕是不可能,流民和百姓你教授他半天,未必能听懂你在说什么。

只能从读书人和娃娃抓起。

韩文却蹙眉:“读书人视金钱为粪土,岂会在乎区区半两银子?”

官话之所以难以推行,正是因为读书人瞧不起啊。

严成锦早已想过这种可能,他微微抬头看着弘治皇帝,又躬身道:“臣方才说的,只是第一步。”

又来了,又来了……

弘治皇帝极不想让此子说下去,可推广官话,利国利民。

倒想看看,此子还想说什么。

严成锦道:“还请陛下,将官话纳入科举考试中!”

将官话纳入科举,看你学不学……

可以想象,教官话会成为一门手艺。

只要官话说得好,平头百姓也能当教官话的私塾先生。

他们散落到大明的各处,谋取生计,大明的官话,就推广开来了。

“将官话纳入科举,对南方的读书人岂不是不公?”

“即便你要考,又以何标准来评测打分?”

李东阳等人一针见血。

倒要看看,此子还有没有第三步,如果有、就算本官输。

严成锦不知道李东阳等人的想法,仔细斟酌片刻,道:“南方的考题,难度自然要低一些,再者,官话只占一题,不影响取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