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从慎重开始 > 第 396章 治水新人

大明从慎重开始 第 396章 治水新人

作者:一笑澄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0:34:40

第 396章 治水新人

换封地也无妨,但兴王想要换江南的封地,弘治皇帝就要仔细斟酌了。

江南之地肥沃,若是给了兴王,会损伤夏税秋粮的税额。

如今,正是盛世将至未至的时候。

朝廷少了这部分税收,许多工程就无法开展,兴许,西北的百万流民也无法安置了。

弘治皇帝道:“朕倒是未见安陆州的水灾疏奏,严卿家,你可见过科道御史传回的疏奏?”

御史替皇帝监察地方,比地方官员更可靠,若是都察院没有,就是兴王妃谎报。

严成锦仔细想了想,道:“臣未见过。”

兴王妃却跪在地上,对着周太后道:“臣妾岂敢欺瞒,朝廷派人前往湖广便知。”

周太后微微皱着眉头,有些拿捏不准。

弘治皇帝冷声道:“藩国闹了水灾,治水便是,朕将封地交给他,便是让他安一方百姓。

他换了封国,安陆州的百姓也跟着换到江南不成!”

全场气氛诡异,歌舞停了。

弘治皇帝面色缓和了一些:“今日只祝寿,不谈朝事,不要打扰了太后的雅兴。”

萧敬忙去安排,几个戏子登台,气氛才渐渐缓和下来。

湖广安陆州的水患,终究是要治理的。

陪了半个时辰,弘治皇帝起身回奉天殿,片刻之后,内阁和六部大臣被召到大殿中。

“诸位爱卿,可有收到安陆州的水患疏奏。”

“有,陛下养病不便,臣代为批红了。”刘健道。

弘治皇帝想起来,前阵子命刘健代理朝事,这么说来,安陆州的水患是真的。

不管是为了给太后一个交代,还是为了安陆州的百姓,这水患都要治。

“刘大夏和周经致仕后,朝中再无能治水的能臣,诸公可有人能举荐?”

弘治皇帝久在皇宫中,少与上三品之外的官员打交道。

三品以外的官,有无能人,他不知道,只能靠内阁和六部举荐。

刘健等人陷入沉思之中。

谢迁道:“年轻的官员中,倒是未曾听闻,有人精通治水。”

弘治皇帝微微转头,看向严成锦:“严卿家,朕记得你殿试的策题,答得不错。”

殿试中,那道治水的策题是由他所出。

严成锦写的答案,在他心中,几乎是满分。

李东阳等纷纷侧头。

谢迁颔首:“臣也看过那道策题,严成锦未曾出过京城,能答出束水归漕,分而治之,倒是有天赋。”

据他们所知,严成锦并未出过京城。

但交上来的策题,却犹如治理过千万条河流般,每一句皆可为治水之理,头头是道。

严成锦不想出京城,更不想见兴王。

刘大夏是明中期的治水能臣,不过,他和刘大厦进行了交易,提前退休了。

朝中确实青黄不接。

李东阳和刘健饶有兴致,看这小子如何推脱。

严成锦道:“臣有一人可以举荐。”

弘治皇帝来了兴致,此子虽然每次都推诿,但他举荐的人,确实好用。

“谁?”

“翰林院谢丕!”

谢迁差点栽倒在地上,饶是他巧舌如簧,此刻能做的,也只是指着严成锦,结巴起来:“你……你休要乱说!”

治水极为危险。

在堤坝上走,稍有不慎,便会跌落到湍流中,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且谢丕压根不熟水性,真掉下去,十死无生。

最重要的是,谢丕压根不会治水,这、这分明是陷害!

他只有谢丕一个儿子,宁可不当这官,不去治水。

严成锦继续道:“若谢丕前去治水,至少有六成把握,平定安陆州水患。”

这是一颗定心丸,弘治皇帝吃下去后,不派谢丕都难。

谢迁慌了,扬起芴来差点没揍严成锦。

严成锦早料到会如此,站得远,李东阳连忙将他抱住:“于乔勿怒,我儿兆先还在满剌加国,你想想,仔细想想。”

这么一想,谢迁的气消了大半。

想比在海外生死未卜,还是去安陆州好。

刘健直言:“谢丕自小在京中长大,未见过河,纵然是有治水功绩的官员,也不敢担保,能治所有河流,你如何断定?”

不过,治水与地势和生态有极大的关系。

换个地方,未必能治。

大明几百年历史中,各种灾害加起来上千起,但是水患就占了七成。

也就是,对于而言,水患最为严重。

如今朝廷需要一个年轻的治水能臣。

严成锦道:“谢丕所学的理科中,有一门为地理。

良乡门前有条运河,谢丕带人治理后,至今未曾出现水患。”

其实,谢丕也就是扛着锄头,去挖了挖泥沙。

治水不就是如此吗?

水流将两岸的泥沙,带入河中,所以,河底的泥沙被慢慢垫高,水溢出来,泛滥成灾。

所以,挖河底的泥沙也算治水了。

日后大明的治水工作,就交给谢丕了。

弘治皇帝一筹不展,此子不敢撒谎,谢丕或许真有治水才能。

可是……

谢丕是谢师傅的独子啊。

弘治皇帝看向谢迁,道:“朕意已决,由谢丕前往安陆州治水,谢师傅意下如何?”

谢迁脑中一片空白,但治理水患,朝廷大臣去得,谢丕自然也去得。

“听凭陛下调遣。”

弘治皇帝命人拟旨,送去翰林院。

若谢丕能治理安陆州的水患,兴王就没有由头更换封地了,可给太后一个交代。

内阁和六部出了大殿后,严成锦还留在殿中。

“散朝了,严卿家怎么还不走?”

“臣等谢大人走远了再走。”

弘治皇帝忍俊不禁,拿起疏奏批阅起来。

严成锦从后门溜了出去,却看见谢迁堵在殿门外。

“你过来,本官有话与你说。”

“大人先把芴放下。”

谢迁的芴乃是象牙所制,打在身上挺疼的,下手重一些,能把人砸死,不得不防。

见他把芴丢在一旁,严成锦才走过去,保持三米的安全距离。

“大人何事?”

“我问你,我儿真有治水之能?”

严成锦想了想,道:“还请谢大人相信谢丕!”

谢迁终于体会到李东阳的锥心之痛:“若…我儿回不来,你当如何!”

还你一个儿子?

以谢迁的智商,不像会替别人养儿子的人。

严成锦斟酌片刻,道:“那下官每月,给谢大人送八石米粮。”

谢迁想明白了。

我儿每月的俸禄,就是八石米粮,此子,要替我儿养老送终。

呸~

谢府岂会缺八石米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