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从慎重开始 > 第384章 新官上任

大明从慎重开始 第384章 新官上任

作者:一笑澄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0:34:40

第384章 新官上任

从奉天殿出来,李东阳垂头不语,严成锦让陛下搜查府邸,莫不是与此有关?

看见严成锦也从殿里出来,试探性问:“那幅画是要给你的?”

严成锦惊讶了:“李大人猜得不错,下官也是这样认为,

那人将画丢在地上,来诱引我,可惜,下官是路不拾遗的人。”

一旁的闵珪听了,想撞死在严成锦怀里。

他在刑部干得好好的,来到都察院后,一生英明全毁了。

这两日,严成锦发现,闵珪有些抑郁,他在等锦衣卫的消息,还自己清白。

可惜了,锦衣卫送来消息,魏恩在狱中自行上路了。

闵珪犹如失去引线的风筝,摇摇欲坠,这清名怕是洗不清了。

严成锦不得不重新评估,宁王的段位,至少是个钻石二。

…………

京城外,一匹快马飞驰朝午门而来,探子翻下马背后,将疏奏交给禁卫:“贵州巡抚王轼传八百里急奏。”

八百里急奏,只有少数情况下才能用。

“慢着,将急奏给本官!”秦紘急忙走过来。

他在这里等轿子下值,方才探子骑马奔来时,他就注意到了。

想不到,是贵州传回的急奏,难道米鲁之战有消息了?!

急奏也会送到兵部值房,由他再送入宫,并无不妥。

打开疏奏,秦紘看完之后仰天大笑,连声叫好,“本官这就将疏奏送入宫,陛下看了定然高兴!”

片刻之后,奉天殿,

弘治皇帝看完王轼的疏奏,连连赞叹:“王轼真是大才啊,朝廷派去刘洪、钱钺、吴达、杨友全都败了。

唯独王钺堪当大用,替朕平定了西南之乱。”

米鲁之战,朝廷三番五次换将,皆被斩于刀下,此战,打了将近三年。

如今,终于平息了。

谢迁嘀咕道:“还真如严成锦所言,米鲁兵败欲逃。”

李东阳也想起来严成锦所言,见他不在此处,便夸了一句:“此子有才,就是难用。”

如今西南平定,弘治皇帝担忧西南的百姓,要想不赈粮,就得让百姓自力更生,推行玉米。

西南的水渠覆盖极少,但玉米在旱地也能种植。

闵珪站出来一步,道:“陛下,臣请旨前往云南,推行玉米。”

都御史这位置,坐不长久,过不了几天,必定会有调任。

或许是去南直隶养老。

还不如去西南建立新功,到时候回京城缴旨,还能官进一级,或位列太师。

西南莽荒之地,荒烟蔓草,弘治皇帝劝了一句:“云南定不如京城繁盛,卿可考虑清楚?”

闵珪重重点头:“臣意已决!”

刘健颔首点头,闵珪刚直不折,不容易被土司收买,比都察院中的年轻御史,更胜任此职。

“臣以为可!”

弘治皇帝见众人无异议:“那便由闵卿家任云南巡抚,抽调一千屯田营,前往西南吧。

吏部右侍郎吴宽,任都御史一职。”

吴宽惊了一跳,这两日便有人猜测,谁会任都御史。

都察院本来是个好去处,可严成锦在那儿,大臣们都不乐意去,闵珪这次倒霉,与严成锦不无关系。

他们身为六部的部堂或佐官,品轶本就不低。

尤其是吏部,去都察院任职,实则是降了。

弘治皇帝看出异样,问道:“吴卿家不愿去?”

“陛下旨意,臣岂敢不从,臣明日就去都察院,接替闵大人一职。”吴宽道。

严成锦听说闵珪请旨云南。

这是好事,西南土司和刁民,光靠一般御史无法镇压。

闵珪为人不屈不折,又深谙大明律法,为人老道,远比郑乾这种菜鸡强百倍。

米鲁之乱刚刚平定,西南正需要像闵珪这样的人,来稳定民心。

但朝中有能耐的大官,大多不愿去离开京城。

不过,陛下任命吴宽又是几个意思?

次日,大清早。

几个都察院的文吏,在清扫庭院。

吴宽泡好了一壶茶,等着严成锦到来,一刻钟后,才见那道熟悉的身影,走进小院。

“严成锦,你过来。”

严成锦转头,发现吴宽坐在闵珪的位置上。

汪机治好他的病后,吴宽看起来,比以前佛系了许多。

“都御史找本官?”

吴宽道:“本官不找你的茬,你也别害本官,井水不犯河水。”

“……”严成锦。

…………

海上,

巨舰靠近海岸,历时将近三个月,终于到满剌加国了。

李兆先上岸,看见满加剌人盖房用椰树叶,细藤条捆成大摞,当成房梁。

男人和女人不分房间,同住于一屋中。

简直比海南还要贫苦。

“天底下竟有这样的国度,严大人还说,他们有金山银山,可为何会贫穷至此?”

他不知道的是,这便是粮食的决定性作用。

朱元璋深知商人能为朝廷赚取大量的银子,为何要士农工商,将农放在第一位。

因为他深知,粮食比银子更重要。

否则,便如同满加剌国般,坐拥金矿银矿,却穷得一塌糊涂。

这里的百姓,许多不懂如何耕种。

刘瑾举着画纸,瞪大眼睛仔细瞧:“李爷,你要是看到橡胶树,就跟奴婢说一声。”

李兆先纳闷:“橡胶树是什么?”

“严大人托奴婢寻橡胶树回去,找到这树,奴婢就能活。”刘瑾乐了。

张永手中也有一张图纸:“刘哥,不如让他们的国王帮咱们找。

咱如今是大明的使臣!”

刘瑾觉得有道理。

让京营的士卒,将船上的死囚押下来。

朝廷之命,要在满剌加国建一座天堂大牢。

可也得满加剌国的国王同意才行,瞧着四周的百姓,似乎对他们不太友好。

刘瑾伸手摸了摸腰间的盐,只要有盐,他便放心。

“李爷,满加剌的地方官来了。”张永是去过西域的人,看一眼便能猜出来。

穿着奇怪服饰的官员,带着几个士兵,围了过来。

但刘瑾带的人太多,足足有上万人,十几艘大船,他们不敢靠近。

“咱们是大明的使臣,叫你们国王出来接旨。”

刘瑾从怀中掏出一道圣旨。

那官员说了一堆,显然是听不懂,对李兆先等人抱有强烈的敌意。

李兆先道:“满加剌国常向大明进贡,必定有能听懂官话的人,先去见满加剌国国王吧。”

……

京城,严府,

严成锦听闻张贤派人来禀报,大宝船造好了。

便命何能准备马车,亲自前往良乡一趟。

到了船厂时,一艘巨舰停在船厂的空地上,它耗费了无数木料,足足有十八桅杆,异常壮观。

宋景道:“学生和匠人们打造了三个多月,幸不辱命。”

自从三宝太监下西洋后,还是头一回造这么大的船。

良乡的商人们,围在船厂外。

严成锦吩咐张贤:“快去宫里禀报陛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