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从慎重开始 > 第343章 丝价暴涨

大明从慎重开始 第343章 丝价暴涨

作者:一笑澄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0:34:40

第343章 丝价暴涨

严成锦微微抬头看着弘治皇帝,等陛下决断。

他只是都查院的御史,此乃内阁和六部的事,若是李东阳和马文升等人举荐,陛下不疑有他。

换成御史就未必了。

杨一清除掉刘瑾后,才逐渐展示出军事才能,弘治皇帝不清楚他的长处,恐怕,只把他当成普通的马官。

大殿中短暂的沉寂后,弘治皇帝问道:“李卿家觉得如何?”

李东阳有点拿捏不准,沉眉想了想,才道:“杨一清在西北养马,熟悉马匪和盗寇,有左宗彝辅助,应当可以胜任。”

以他对师弟的了解,并非无才之人。

只是,他想要调回京城的愿望,只怕是要落空了。

弘治皇帝点头,看向秦竑道:“命杨一清为西北巡抚,左宗彝一并前往,调御西北边军五千人,剿灭西北匪寇。”

秦竑拱手道:“臣遵旨。”

张家兄弟面如死灰,朝廷真开丝路了!

想想如今,他们手上没生丝,最快也要等明年的春丝,再织出丝绸来,不知要等何年何月。

恨不得御前讼状,告严成锦坑银子。

但严成锦这家伙太倒霉了,那杨一清只不过弹劾了他一回,便被派到西北剿匪啊。

剿匪极其危险,日夜要穿越草原隔壁,到荒无人烟的山头寻找匪窝,还可能会被匪寇砍死,喂野狗。

张鹤龄是不想被喂野狗的。

大臣们各怀心事。

严成锦心中稍定,有杨一清带兵入局西北,传到坊间是个好消息。

坊间的商人走商,最怕遇到绿林好汉劫货杀人。

有朝廷派人荡平西北的匪寇,对于商贾而言,便多了信任。

散朝了,

周彧迟迟不退下,瞧见大臣们都退出去了。

他才堆着笑容走上前,看向弘治皇帝道:“陛下,朝廷重开丝路,臣也想做好事,西北的荒地太多了,留着浪费。

陛下,不如划一些给臣,臣在西北修建塌房,供商客休息。”

这是大生意啊!

西北的丝路再开起来,成千上万的蕃商和大明商人,都要走这条路。

只要在路上修建塌房,给商人住宿和停放马车,就能赚银子。

良乡的塌房没少赚南来北往商人的银子。

弘治皇帝浓眉微蹙,看向一旁的牟斌,不知塌房为何物。

陛下久在宫中,不知塌房也在情理之中。

牟斌道:“便是客栈,与客栈不同的是,还能寄存货物,需要不少地方,良乡的塌房就如午门前的广场那般大,可容百个商人的货物。”

“朕让兵部修了驿站,还要塌房做什么?”

驿站之间的距离,通常按一日能赶到的路程来算。

周彧笑道:“陛下有所不知,商人行商的速度,有快有慢,驿站虽好,却不一定能赶到。”

弘治皇帝也是聪慧之人,知晓了利益所在,问道:“你给朝廷多少银子?”

“这个……”周彧还真没想过要交税银。

坊间的商税来源,其中之一,便是从塌房中收取。

有些商人将商品屯在塌房中,是要交税的。

弘治皇帝思索片刻,便对萧敬道:“既然良乡有塌房,便交由严成锦来吧,此子贪生怕死,不敢贪朝廷的税银。”

萧敬笑吟吟道:“奴婢也是这么想的。”

就是把银子放在严成锦面前,逼着他贪,他也不敢贪。

周彧连忙道:“臣也可以交税银。”

“退下吧。”

弘治皇帝摆摆手,让他退下,见了周家兄弟和张家兄弟,便心情烦躁。

等周彧退出去后,他问一旁的牟斌道:“良乡用飞梭织机织的丝绸,卖了多少银子?”

“回禀陛下,一匹都没卖呢。”牟斌继续道:“良乡的织造局,这次,真是要赚翻了……”

朝廷开丝路的消息,传遍了京城,顺天府贴出公告,全京城都沸腾了。

消息不胫而走,才一个时辰,就传到良乡。

关闭了一百多年的丝路,又打开了!

这意味着,蕃商将大肆进入大明,西北将恢复以前的繁荣。

最令人在意的是,丝绸从四两银子一下子涨到了,十两银子!

上品丝绸,甚至到了二十两。

各大布坊都在收购丝绸,连从不做丝绸生意的士绅,也开始拼命大肆收购。

至于是谁在收购丝绸,无人知晓。

只知道,一下子就涨了,比黄金还贵!

梁中不懂这些,可他很激动,押上全部身家,花了五十两银子,买了一台飞梭织机和二十五斤生丝,织出十三匹丝绸,剩余的丝还能织七匹。

五十两,一下子变成了二百两!

他不敢出门了。

怕有人进来抢丝绸,如今丝绸就是软黄金啊。

“从四两变成了十两,涨了近三倍的价钱啊,幸亏当时买得早。”梁中感慨。

丝绸贵出两倍的价格,就像千年铁树开了花,百年难逢。

更可贵的是,良乡买织机和生丝的流民没有几个,现在想买也买不着到了。

他一狠心之下,竟发了财,凭空生出一百多两银子。

在流民的草棚区,那就是首屈一指的富户了。

梁中没有买地的想法,一百多两银子,买不起良乡的地,良乡已经无人卖地了。

要去大苑县买。

可他不想搬出良乡,在这里,虽然住着又脏又臭的草棚,冬天四面漏风,可却有赚银子的机会。

他要是搬出去,草棚就让给其他流民了。

如今,流民想来良乡落户,还进不来呢。

“阿爹,丝绸涨到十两银子了,咱们卖不卖?”梁家大媳妇在工坊,听到别人谈及。

“卖!明天我就把这十匹丝绸装进麻袋,卖给工坊。”

梁中怕丝价掉了,亏了银子。

良乡商会彻底乱套了。

谢玉带头,商会成员挤进衙门,拿着当初签字画押的股权契据。

“张大人,小的给您当孙子,股权再分过吧……”

“看走眼了,大人,让我们重新入股吧,这回小的入三万两……”

谢玉哭得老眼朦胧,士绅们一个个鬼哭狼嚎,将衙门弄得像丧堂似的,死死抱着张贤的大腿。

他们比织户更具商业眼光,西北的丝路一开,诸国入关交易,丝价就没有回落的可能了。

王不岁入了四万两银子,占了织造厂一成股份。

也就是,织造厂赚了十成利润,要给一成王不岁。

他们只入股一百两银子的,连汤也喝不着。

王不岁赌对了啊!

张贤摇头:“这是御史大人定的规矩,错过了,便是错过了。

你们给本官当孙子也没用,再说了,本官还未成婚,你们不可这样……”

按严大人的性格,必定不会再开先例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