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从慎重开始 > 第197章 当流民的体验

大明从慎重开始 第197章 当流民的体验

作者:一笑澄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0:34:40

第197章 当流民的体验

舞弊案让许多原本榜上有名的考生,直接落榜。

不知害了多少人的前途,听闻他回京城,怕是恨不得给他做成老痰酸菜。

“世伯不必担心,小侄自然有其他方案,可保世伯安然,只是,要委屈世伯了。”

次日,良乡。

程敏政来到流民的草棚,跟着衙役来到一间草棚前,叮嘱几句后走了。

他推开门,一股难闻的恶臭传来。

屋中一张破草席,几块土石的灶台上,悬着一口破锅,箪瓢在里头,也没有米。

墙上挂着一个簸箕。

看到此景,程敏政心中五味杂陈,家中的仆人有近百余人,家财万贯,官至礼部右侍郎,何曾住过这种地方?

此刻,程敏政从头到脚,原本一身干净的儒裳,早已换成了粗布衣。

为了让他更像流民,严成锦没让他带书童。

噗~

一口气吹干净草席,将破烂的包裹放下,他始终无法坐下。

“逃难来良乡的?”梁中从草棚里走出来看,有个流民穿着的先生,长得像私塾里的先生,好奇问。

程敏政点点头。

周围的流民好奇,也走出过来问几句。

“独身一人?从哪里来的?”

“从徽州逃难来的,就程某一个人,听说良乡地方好,就来看看。”

“你叫什么?”

程敏政想了想,道:“程青山。”

不能让人知道他的名讳,尤其是京城的书生,说不定得来找他麻烦。

流民们有点羡慕,这名字听起来好听,像读书人的名字,一直和程敏政聊到傍晚,才各自散去。

一时间消息传开了,新来了个叫程青山的流民。

有哪个士绅会傻到装成流民?谁都没有怀疑,他的真实身份是徽州大商,当今弘治皇帝的老师。

程敏政揭开锅,面露难色,默默盖了回去。

不会做饭,看着一口破锅,无从下手。

肚子饿得直叫,只好坐在草席上揉肚子,想起严成锦让他来教化良乡的流民。

“也算是一件功德,且先忍忍吧。”程敏政咬咬牙,身上一个铜板没有,全被收走了。

虽然扮成了流民,但要如何教化?

程敏政陷入了沉思。

走出草棚,天色还没暗下来,有十几个流民聚集在凉亭里,聊着今日工坊的事。

程敏政走过去,试探一句:“我给你们讲讲大明律吧?”

流民们觉得新鲜,便道:“你说说看。”

程敏政心中一喜,想了想,从与流民最为密切的一条说起:“那老夫便开始说了,明律,夜无故入人家凡夜无故入人家内者,杖八十。主家登时杀死者,勿论。其已就拘执,而擅杀伤者,减鬪杀伤罪二等。至死者,杖一百,徒三年…………”

一刻钟过去,有人打哈欠,有人席地而睡,有人闲聊起来。

压根没听他说什么。

程敏政只能背负着手,悻悻而归。

回到草屋中,月光明亮,隐隐能看见草席在哪儿,叹息一声,程敏政扯过包裹放在床头,准备睡下。

正在这时,草棚的门被推开,梁中好心送来两个烧饼和一碗清水:“别客气,先吃着。”

肚中如火烧一般,程敏政接了过来:“多谢老翁。”

咬了一口烧饼,不成想竟如人间美味一般。

梁中笑道:“你是个念过书的人?”

程敏政闻言一滞,点头道:“在私塾念过几年书。”

“我今日见你便看出来了,流民没有这么说话的,听你在草棚里讲大明律法就知道。”梁中笑道。

程敏政心中苦涩。

没蜡烛和灯油,夜里只能草草的睡去。

以前也知流民清苦,可从未想过如此清苦。

“他们连字都不识,更何况大明律,贤侄啊,你真是折煞老夫。”程敏政半梦半醒嘀咕一声。

到了第二日,流民出门劳作,或去工坊,草棚区比晚上冷清了一些。

梁中推着车去卖烧饼,瞧见程敏政:“你去工坊看看,一户要一人,你正好算一户,没准能赚点银子。”

他是来教化流民的,不是来赚银子的。

程敏政点头应了一声,在屋外找了一块破板,用石头垫起来,当书桌用。

打开包裹,准备写《封神记》。

“这是我家少爷给你的信。”

程敏政抬头一看,一个流民模样的人,仔细看正是严府的门子。

看了几眼信,提起笔,速度回了一封信。

“有银子吗,铜板也成,老夫今日没吃早饭。”程敏政羞涩道。

“少爷没让带银子。”

严成锦这个家伙!

程敏政差点没骂出来。

今日的三餐,还不知怎么解决。

总不能上门乞讨去,他堂堂徽州程氏世家,前大学士李贤的女婿,干了这等没脸没皮的事,死了如何敢认列祖列宗。

门子拿到信便走了。

…………

严府,

严成锦慢慢打开信。

如今除了府上的人,没人知道程敏政在京城。

程敏政在信中说,他说的之乎者也,流民听不懂,有些流民连京城的官话也听不懂。

拘于方言,无以达于上下。

“这就难办了。”

在往下看,程敏政还硬着头皮说起了生涩的方言。

“程敏政竟会好几门语言?”佩服之情难以言表,严成锦忽然觉得找对人了。

明朝推行的《洪武正韵》,融合了南方音韵,和读书人习惯用的传统音韵不同,连读书人也带口音。

这些流民四处流浪,多少能听懂一些官话。

程敏政的门生来自五湖四海,说着各种方言,他知道几句也不奇怪。

他虽是徽州人,但一口官话京腔,讲得极为标准。

有一口地道的官话和出众的相貌,在大明,是升官发财的必要条件。

严成锦回了一封信。

……

奉天殿,

“臣年岁已高,请乞致仕!”王越跪在殿中。

弘治皇帝眯着眼睛,心中满是惋惜,正色:“朕不许,王爱卿还如此年轻,为何要致仕?有什么难处尽管跟朕说!”

臣的年纪比先皇还大,陛下如何有脸说出这样的话?

下岗是一件极难的事情,徐簿瞎了一眼睛,陛下都不许。

王越做好了持久战准备:“臣年岁已高,志不在庙堂,想在家中著书,传道授业!”

弘治皇帝皱着眉头:“你想著书,何必要致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