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曌帝双龙传 > 758.除非拿东西来换

曌帝双龙传 758.除非拿东西来换

作者:于奇正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0 23:17:50

758.除非拿东西来换

从沙漠出来之后,采薇她们商量着反正也没有任何线索,只能往回走,边走边打听。于是一行人就踏上了回程。

从中原前往西域,河西走廊是必经的咽喉之地。

河西走廊,因位于黄河以西,两山夹峙之间的狭长地带,故名河西走廊。简称河西、雍凉。

西汉政府在河西走廊设置四郡,是为河西四郡。

汉代隶属凉州,本朝隶属陇右道。

这是一条聪明甘肃西北部祁连山以北,合黎山以南,乌鞘岭以西,甘肃新疆边界以东,长约10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200公里不等,西北东南走向的长条堆积平原。

河西走廊是中国内地通往西域的要道,古西北首府所在地,佛教东传的要道与第一站,丝路西去的咽喉,经略西北的军事重镇,中原名士躲避北方战火的栖息场所。

此处自古以来就是富足之地、兵家必争之地。

至本朝,河西走廊已经到了从未有过的繁荣期。

河西走廊这条咽喉要道上,又有几个重要据点,即大名鼎鼎的“列四郡,据两关”。

两关指的是敦煌以西的阳关和玉门关。

而四郡,指的就是西汉在河西走廊设置的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

采薇她们从塞外回来,方向就是敦煌到酒泉,然后到张掖,最后经过武威回到中原。

从那边走了十多天,采薇一行人到达了酒泉。

西汉元狩二年,汉武帝为剪除威胁,打通与西域的联系,派骠骑将军霍去病于春,夏两次率军征讨盘踞在河西的匈奴浑邪王和休屠王。

霍去病率兵深入腹地,扫荡了五个匈奴王国,大获全胜,迫使浑邪王杀休屠王归汉朝。

相传霍去病曾在这里的金泉边庆功,顷御酒入泉与将士同饮,遂名酒泉。

酒泉虽然也是地处西北,但作为丝绸之路上的要地,可是繁华得紧。

城里各色人等人来人往,唱戏澡堂杂耍果蔬应有尽有,可谓为“塞上江南”。

采薇等人在沙漠奔波良久,到了酒泉之后,决定在此修整一天。

易云可是闲不住的,猛吃了一顿本地美食之后,拉着赵天赐一起去泡了个澡,一身困乏烟消云散。

这是易云的精神头来了,非拉着赵天赐说要去听听唱戏什么的放松放松。

两人走到半路,经过一个茶馆时,就看到茶馆里熙熙攘攘坐满了人。

易云笑道:“看来这说书先生肯定是讲得很好。咱们进去听听吧?”

赵天赐说道:“要听说书,咱们不如回去听王麻子说去?还是去看戏吧?”

易云拉住他的衣袖说道:“在哪玩不是玩啊,谁知道戏院里唱戏唱得好不好呢?要不这样,咱们先进去听听,说的不好再去找看戏。”

其实赵天赐本人到也不是特别在意,

于是两人走进了茶馆。

茶馆的店小二懒洋洋地走过来,漫不经心地说道:“二位客官,不好意思,没地儿坐了。”

易云懒得多说,一粒碎银子扔了过去,砸得店小二满眼都是星星。

店小二先是一喜,随即苦着脸说:“爷,实在是真没位置了。”

赵天赐说道:“算了算了,咱们明天再来呗。”

说完拉着易云要走。

结果易云的那股子倔劲却上来了,越这样还偏不走了。瞪着眼珠子说道:“咱今儿个还非得听听你家这说书的说得有多好。咱不做了,就站这儿听,茶水费照给。”

天天迎来送往的,茶馆的店小二一看这态势,也知道遇到不好惹的人了,于是急忙陪着笑脸说了几句“稍等”之后就跑了。

片刻之后回来说道:“二位爷,您二位真是贵人啊,走哪里都顺顺当当的。小的刚才去打听了一下,正好那边桌的客官只有一个人,小的和他商量他也同意您二位去凑桌。您看,是否委屈一下,去和那位客官凑个桌?”

易云原本就是有些赌气,听店小二这么一说,气也顺过来了。当即把那锭银子还是丢了小二:“那桌的费用我都买了。”

店小二不敢接银子,赔笑着说道:“那位客官啊已提前结账了。”

赵天赐说道:“咱们出门在外,怎能占人便宜?这样,你就上一些瓜子果盘吧。”

店小二答道:“哪要的了这么多?”

易云眉毛一扬:“别废话,带我们去就好了。多的是赏给你的。”

店小二立即眉开眼笑,殷勤地把两人带了过去。

那桌离说书的台子不远,也还算是一个好位置。

走近之后,赵天赐和坐在桌边的那个一脸阴鸷的汉子都是一振。

那汉子对易云视若罔闻,扫了赵天赐两眼后迅速把眼光挪开,望向说书的方向。

易云并没有觉察,而是照着江湖礼数双手拱拳说道:“多谢先生赐位。”

那汉子说话的声音中都带着阴森森的味道:“坐吧,反正空着也是空着。”

易云赵天赐再次道谢后坐下。

没多久店小二也端了一个盘子过来。

把瓜子水果以及还附带着一碟卤肉逐一放到桌上,笑着对中年人说:“柳爷,这些是这两位客官上的。”

这个叫“柳爷”的也不回答,只是拿起自己的茶杯喝了一口,继续望向台上的说书先生。

见这人一副冷冰冰的样子,易云也懒得再去拉近乎,自顾自地抓了一把花生朝台上望去。

说书先生正唾沫横飞地讲着:

“话说这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书同文车并轨,天下无不慑服。不过人总会生老病死,秦始皇却不想死,这怎么办呢?”

“于是他广招天下方士,又派出余福去海上仙山,可谓道士遇到鬼——法都使尽了。到最后才发现,这人算不如天算,世上根本没有长生不老的法子。”

“眼见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秦始皇就又做了三件事。第一件自然是继续派人寻找长生不老之术了。第二件就是征调天下民夫,名义上是修建阿房宫,实际上啊是在给自己暗中修建寝陵。”

“其实他想的啊,万一自己还是得死了,还能继续享受生前的荣华富贵。于是在地下深处建了一座和阿房宫一模一样的宫殿。里面极尽奢华,水银做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更厉害的据说里面有着数不清的兵马俑,你们知道是什么做成的吗?且听老朽慢慢道来。”

本来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死,但这说书人抑扬顿挫的语气语调,还是引起了听客的好奇之心。

易云二人也明白为什么这家茶馆的生意这么好了。

和其他普通说书照着话本讲不同,这里讲的猎奇野史传说之类,题材上来说就比较吸引人。特别是那些听惯了有板有眼的评书的,听到这个自然是觉得比较新奇了。

赵天赐对这些吹水的不是很感兴趣,他眼角的余光一直在偷偷打量同桌那个浑身阴气的汉子。

当说书人吹嘘秦始皇陵里面有多少宝贝时,中年人露出一副不易察觉的不屑冷笑。

赵天赐决定主动搭话,探听一下虚实:“这位兄台,闲着无聊吃点零食吧。”

汉子看了赵天赐一眼后,终于开口了:“敢问顶上元良,何方分山甲?开几处丘门?”

这个唇典一出,赵天赐就知道自己的判断没错,应该是遇到同行了。

两人你来我往一阵之后,赵天赐叫上易云,跟着汉子出了茶馆。

路上小声给易云介绍了一下,这个汉子姓柳,也是挖坟倒斗的同行。在西北这一带,算是地位比较高的了。

和赵天赐攀谈一番之后,决定去他家详谈,看有没有什么可合作的。

柳爷将二人带到了一个幽静的四合院前。

易云二人一看这宅子,心里同时冒出一个词:讲究。

到了屋内,一眼就见到古香古色的檀木架子上,陈列着许多明器。赵天赐是识货的人,随便一打量,就知道这摆的都是真东西。

走到中间摆的那件瓷器前,赵天赐停下来端详起来。

柳爷笑道:“赵兄见多识广,此乃祖传之物,见笑了。”

赵天赐连忙说道:“哪里哪里,英雄莫问出处。”

易云直着眼睛看着两人打哑谜,却又不好开口问。

他不知道,但赵天赐可是门儿清。

那是一只黑色釉面的瓷器。

除了很奇怪烧制成一头驴子之外,看上去非常普通。

不管是光泽还是做工,都属中等偏下之物,和这屋内其他的东西很不协调。

赵天赐知道,这是背尸者家里供的十三须黑叫驴。

湘西除赶尸外,还有一种是背尸。

不过,千万别以为“背尸”就是和赶尸一样,背着尸体运回去。

虽然叫“背尸”,但实际上就是做的盗墓的勾当。

在背尸这个流派中,都会供这样一只十三须黑叫驴。

据说这玩意非常灵验。每次去盗墓之前,对十三须黑叫驴诚心磕头烧香,如果此行有性命之忧,黑叫驴的胡须就会掉落或折断。

十三只胡须断得只剩一根之后,就再也不能从事这个勾当。否则的话就会惨死墓中。

当然这并不代表一个人只能盗十三次,因为绝大多数时候,胡须都不会断。能让胡须断十二跟的,不知道到过多少大墓。

而柳爷供奉的这个黑叫驴,就已经只剩下一条胡须了。

换句话说,这货已经是收了手的。

这也证明这家伙以前是专干背尸翻窨子的勾当,而且还得手了不少,家里才会如此阔绰。”

赵天赐决定直接开门见山:“柳爷,明人面前不说暗话,咱们是要找乙骨文的。”

柳爷微微一笑:“很好。这个东西正好我知道,而且我这里有一份用乙骨文写的稿。”

赵天赐二人大喜,想不到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于是立即问他什么价格可以成交。

对赵天赐他们来说,不管对方提出什么价格都还是能够接受的。

万万想不到的是,柳爷摇了摇头:“我不要银钱。”

不等赵天赐开口问,柳爷就继续说了:“除非你们能拿一样东西和我交换。”

赵天赐沉声问道:“什么?”

柳爷点点头说道:“你们跟我来。”

两人跟着他进入了一个地底密室。

一进去之后,哪怕是见多识广的赵天赐,也不由得吓了一跳。

密室里面,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干尸,躺在各种各样的棺材之中。

之所以一眼能看到,是因为这些棺材盖全部都是大敞八开的。

赵天赐扫了两眼,里面的棺材和干尸并不是出于同一个年代。

而且从一些未完全腐烂的衣服来看,死者的身份也都不尽相同。

包括棺材里面人的数量也不相同,有一尸一棺的,有夫妻共棺的。最夸张的是,最大的一具棺材中,密密麻麻挤了十几具尸体。

赵天赐疑惑地望向柳爷。

虽然自己也是做这行的,但这收集干尸的事,倒是从来连听都没听说过。

既然带他们看这些见不得人的东西,柳爷也不打算隐瞒,直接开口说道:“我需要定尸镜。”

定尸镜赵天赐倒是听说过。

那是法家的象征之物,相传造于紫阳山,能照天地礼义廉耻四维。此物可克天下一切尸变。

据记载,当年黄河里有鳌尸兴风作浪,覆没船只,秦始皇命人将此镜悬于河口,从此便风平浪静。

联系到眼前这些干尸,赵天赐便明白了过来。

这柳爷要么是被尸变所苦,要么是要用这些干尸做什么法,总之必须要有定尸镜才能进行。

见赵天赐面露沉思之色,柳爷从怀中取出一物说道:“为表诚意,柳某先奉上这个小玩意,还望赵兄收下。”

赵天赐看了柳爷手中那块古意盎然的玉一眼,就知道不是俗物。

这块玉只有小指粗细的一节,但绝对是件价值连城的宝贝。很简单,这块玉一拿出来,地底的阴冷潮湿的感觉就无影无踪了。

赵天赐又看了一眼,这块玉雕刻成一只凤的形状。忍不住赞道:“玉在山而木润,产于水而流芳。好东西,好东西啊。”

柳爷笑道:“好眼力。这是一块沉在海底千万年的古玉雕琢,玉性本润,海水中沉浸既久,更增其良性,能泻热润燥,软坚解毒。我亲身体验过,含玉咽津,以解肺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