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曌帝双龙传 > 467.统筹、高度、先天阵

曌帝双龙传 467.统筹、高度、先天阵

作者:于奇正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0 23:17:50

467.统筹、高度、先天阵

“必须要高度重视这件事。”于奇正严肃地说道。

众人怔了一怔,每次只要他露出这种神色的时候,必定是方向性的大事。

可这件事无非就是给那边的商人一些便利,对曌建集团来说,直接经济利益并没有上升多少。毕竟曌建产品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相反,大力做这件事还有个很大的弊病。

在这个年代,乡土观念是非常强的。曌建的产品本地都供应不上,这个时候卖给外地人,难免会引起反感。

于奇正解释了起来。

就目前来看,曌建的产品的确供不应求。但有个问题:这种状况是否能保证长期存在?

任何产品,在市场完全空白的时候,只要受到市场欢迎,其销售情况一定是爆炸性增长。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处于平稳状态。

比如瓷砖,现在是个新产品,所以大家趋之若鹜。但是一个家庭,采用瓷砖装修之后,至少十年内没有这方面的需求。如果局限于一个区域,那么就会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

这个时候怎么处理?停产?那咱们的工人怎么办?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形成一个闭环。

也就是说,一个产品占领一个市场之后,要接着开拓下一个市场。等到将来市场多了,所有市场的损耗翻新加起来,又能够支撑起生产出来的产品销售。

只有这样,才能支撑起曌建集团“大循环”战略。

众人一听,确实如此。只是没人从这么高的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苏可忆第一个站出来说:“总都料说的太对了。这段时间都在催着被单上马,我也一直犹疑不决,就是卡在这个环节。假如真的开始做,就必须招纳一批工人。而家里面买了被单之后,至少要用几年。到时候多的工人就不好调节。如果能按照总都料说的,那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

其他人纷纷联系到自己那一块的工作,越想越觉得总都料说得真的是太对了。

只不过,要形成这个大的闭环,必须得研发、生产、销售、运输多个部门能做到高度一致。

众人不免想到,万一总都料真的出了什么事,曌建集团内还有谁能把大家这么凝聚在一起呢?想到这里,心里都不免幽幽地叹了口气。

于奇正笑了。

他早已猜出了他们的想法,最近他总是有种很奇妙的感觉,这些人都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

经过了这些风雨,孩子们也都长大了。

而他正在快速地老去,然后走向死亡。上天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他必须抓紧每一分每一秒,让孩子们走得更稳。

“诸位,”于奇正提高声调说道:“我希望大家明白一件事,曌建不是靠哪个部门取得今天的成就的,更不是靠的哪一个人。要想长期、健康的发展,必须摒弃掉这种想法。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那就要依靠制度的保障。”

众人皆低头不语。

“那么什么叫制度的保障呢?”于奇正马上自己回答了这个问题:“简单点说,在一个优秀完善的制度体系下,任何一个位置都不是不可替代的。于奇正、张奇正、李奇正,谁来做这个总都料,只要严格按照制度执行,谁做都差不多。”

说完进一步的解释起来。

为什么这么重视外地客商采购这件事?不仅仅是因为商业考虑。

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提取出好的、可以通用的部分,各个部门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协调的制度。以后不管哪个部门换领导,都不会影响整个闭环的运行。

不仅仅是单一的这一件事,而是接下来所有的事情都必须建立和采用这个模式。

这与之前曌建的很多制度是不同的。

之前的制度准确来说,应该是各个部门内部的规范。规定了你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相对独立的存在。

而现在所说的,是一个自上而下的架构体系,是一个综合体。

苏可忆等人实在忍不住“哇”地一声又哭了起来。

谁都能感觉到,于奇正这些话里带着很重的临终遗言的味道。

常欢更是止不住泪如雨下,跪到于奇正脚边。

于奇正像是抚摸自己孩子一样摸着他的头发说:“常局长,你的责任最大。我们其他所有人做的,是曌建的现在。只有你,是曌建的未来。”

常欢拼命忍住泪水,站起身给于奇正汇报起来。

这件事他必须现在就汇报,因为他一定要让总都料听到这个好消息。

昨日州里“秋闱”放榜出来了,曌学堂第一期的学子竟然有超过半数的人拿到了“解状”,成为了“乡贡”。

从昨天到今天,整个荆州城内外鞭炮声就没有断过。

尽管于奇正来这个世界时间不算短了,但对科举完全没关注过——反正我又没想去考。

不过看周围的人脸色,似乎是很牛鼻的存在。于是也凑兴说道:“不错不错,很好很好。”

常欢敏锐地感觉到于奇正的语气中有敷衍的意思,心里的得意之情也是少了许多。

“对了,能中几个秀才啊?”于奇正顺嘴问道。

常欢的嘴巴张得老大,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于奇正看到他这个样子也纳闷了:我也不知道你说的什么秋闱、解状、乡贡是些啥玩意。就问你一下秀才这种最低等级的,怎么成了这样子?

这是因为他完全不了解当代科举情形。

科举制度,是前朝才真正创立定型的。在此之前,都是门阀世家把控着官吏选拔。

前朝总共享国三十八年,本朝至今不到三十年,也就是说这个制度就是这几十年的事。

当朝的科举,可于奇正在后世所以为的科举,完全不是一回事。

在本朝,要想科举,就必须获得相对应的通行证——“生徒”或者“乡贡”。

先说“生徒”,不是人人都可以当生徒的。

所谓生徒,指的是中央官学的毕业生。

中央国学又指的是什么呢?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六大高等学府,统称“六学”。

其中,国子学是本朝的最高学府,有点类似于后世的北大清华;

接下来是太学和四门学,就有点类似于复旦等“前十所”大学。

而律学、书学、算学,就类似于后世的“211”的级别。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学校招生门槛都不尽相同。但是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想读这些学校,不是你家有钱就能读的,而是要当官。简单点说,就是门阀制度的残存。

举例说明,你老爹没个三品,就别指望呢个上国子学。想上太学或四门学,老爹至少是五品官员。

但是有一点,科举制度的目的就是打破门阀制度。如果就按照这个选仕,那和以前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也就没有任何区别了。

科举制度就是从这一点打破门阀制度的,因为它采取了一种并轨的方式,让两者兼容在一起。

所以除了生徒之外,就补充了乡贡的概念。

那么什么又叫做乡贡呢?

那就是,在全国各地设立州学和县学。这些也是国家承认的正式官办学校。只要能从州、县学毕业,也能获得“解状”,拥有科举应试的资格。

当然,能够如州学县学的,也都是家里有权有钱的。

于是朝廷就又给穷逼们了一条出路,那就是就算你家里一分钱都没有,能自学成才的这帮人。只要你能通过州县的考试,也能得到“解状”。成为“乡贡”,获得去科举的资格。

当然,这些个层级,是越往下越难的。

曌学堂的弟子中,类似那些工匠的子弟,就属于最后一种。其中也不乏一些本来就是州学县学的子弟,因这边教育质量好来学习,最后以“公立学校学位”身份去考的学子。

这也就是为什么这次能取得这么辉煌成绩的原因。

而为什么于奇正提到“秀才”让常欢如此失态呢?

这就要提到秀才在本朝的地位了。

所谓“科举”,其中有个关键词就是“科”。什么叫科呢?就是分门别类。

简单点说,你获得了“解状”之后,拥有了科举资格,就到了选择的时候了。

有多少选择呢?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等等等,总共有五十多种考试科目。很是那么有点后世的选专业。

而这些专业里面最难的是什么呢?秀才。

可以说,秀才这个科目,已经不是用魔鬼科目来形容了。而是用“祖坟青烟能不能冒三尺高”来判断。

为什么这么说?

武德年号八年,连续几年每年录取的人数的情况是这样的:前年,无;去年,无;本年,无。

而且皇帝和朝臣都知道:预计明年,无。

有史为证:本朝立朝,连同前朝的九年时间到武德年间共秀才6名;清平至今二十一年,钦定22名秀才,其中还有半数是“特许”。

也就是说,全国平均每年不到一个人。如果减去特许,那就是两到三年才能出一个。

然而,现在于奇正依靠口,就是除了“几”个秀才,常欢如何不无言以对?

黄杏细细地摸着易云看出来的缺口,时不时抬头看着头顶的刀尖,终于说出了一句话:“我明白了。”

你特莫明白什么了?其他人都忍不住看向他。

黄杏开始解释了起来。

你们都还记不记得之前我们在的那里,就是倪局长最先发现的整个空间在动的?

众人纷纷点点头。

这本来就是刚刚过去的事情,哪有这么快能忘记呢?

黄杏嘴角露出一抹笑容:“也就是这一点提醒了我。”

接着开始说了起来。

如果咱们长期在陆地上的人去乘船,只要坐在船舱里面,是不是就觉得周围的一切都是静止不动的?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周围有个很大的环境处于相对不动的环境下,我们人就不会感觉到它在动。或者说,会判定周围的一切都是静止的。

但是从客官上来讲,并不是这样。

事实上,最开始时易云砍出的刀缝,从垂直方向来看,第二条刀缝和顶上那个掉电之间,是处于同一条线上。但是现在看来,和顶上刀尖对齐一条线的,是第三条缝。

那么也就是说,只有两种可能“石壁在动,或者是顶上的石壁在动。”但不管是什么东西在动,始终是有东西在动。

也就是说,这地底这些石壁什么的是一个整体存在的机关!

二俅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整体是一个机关,那这个机关得多大?

更重要的是,这个机关靠什么驱动的?

要知道,这可不是后世,有核动力来驱动这么庞大的机关运转。

动能从哪来?动能,动能!你们这些傻比不知道,作为四好青年的何尔秋可是学过物理的好不好?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这里就只能运用最简单的东西了。”黄杏突然说道。

二俅一下子没反应过来。简单?你特莫的要敢和我说核反应堆简单我非掐死你!

随即他想到了一次于奇正看《奇门遁甲》时的喃喃自语。

任何精巧的机关、木弓、暗弩,都只能作用于相对较小的器械。越是精巧,器械越是不可能大。

还有一点,越是精巧,越是易损。

不管你用多好的材料来制作,经过几十几百年,不管是机关自身还是引发的机弩,都绝对会腐烂变质,变成一堆废物。

要想能永久性抵挡外人的机关,必定是用最简单,最原始的东西来设置。比如流沙、水、石头这些东西。

而这种化繁于简的机关,必定要是用自然界的东西来带动。比如日照,潮汐、流沙、狂风等等。

这也便契合了返璞归真的理念,让一切回到最初的状态。

简而意之,要想有一个永久的机关,那么机关的所有组成部分都必须是自然界中永久存在的东西。

二俅把这些话说给了大家庭,黄杏忍不住叹道:“我今天相信总都料是神了。他说的对,咱们现在所遇到的,就是先天奇门遁甲!”

“奇门遁甲?你也懂这玩意?”二俅忍不住问道。

“略有涉猎,但若是和总都料相比,那就是萤火之于日月了。”黄杏说道。

“得得得,先别拍马屁了。反正正哥也不在这里,也听不到你的彩虹屁。”二俅说道:“你就说说现在该怎么办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