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曌帝双龙传 > 第二百九十六章? 冒死、直谏、魏相国

第二百九十六章? 冒死、直谏、魏相国

于奇正的脸变得煞白。

郎中一边忙乎着一边说道:“这年轻人真的是命大,中刀这么深,但都不是致命的。”

于奇正颤颤巍巍地说:“那……哪里是致命的?”

郎中微微抬了抬头:“没哪是致命的啊,就是失血过多。如果再来晚一点,恐怕就没办法了。”

不仅是于奇正,现场所有人都恨不得上去踹他两脚。

你们当郎中的,每次这种时候就不能直接说人话吗?这样吓我们有意思吗?啊,有意思吗?

“姓常的,我和你拼了!”

那个和常二少起冲突的工人也赶来了,见到眼前的情形,忍不住暴起了。

一群工人也纷纷躁动了起来。

“站住!”于奇正大吼道:“谁要敢去,就不是我兄弟!”

他铁青着脸站起身,走到那些工人面前:“咱们这里不是帮派,每个人都必须做到遵纪守法。若是哪位觉得不合适的,随时可以退出!”

工人们一个个低下头,但气愤之情溢于言表。

于奇正又说道:“有什么事情,都由官府来处理。程昱,你现在带两个人去报官。”

程昱点点头,领命而去之后,于奇正又命二俅和秦铁牛将工人们带回船上,现在正赶来的全部劝回去。

刺史赵谦之听到报告之后,脸都白了。

官做到这个份上,对为官之道那可是相当之精通。

今日苏胡的这个做法让他很难堪,说不好听的简直就是打脸。

毕竟这事就是一起普通的治安案件,原本应该是他这个刺史权限范围内的事。

可苏胡就用这么一个不成为理由的理由,直接开杀戒,并强势介入到此事的处理中。

常家仗着有点钱,又有点关系网,平日里比较嚣张这事,他是知道的。

但要说他们意图谋反,那就是无稽之谈了。

当今又不是几十年前,家里有点钱有点社会关系,就可以扯个大旗招兵买马称王称霸的乱世。这年头谁起反心,那简直是自己活得不耐烦了。

还不仅是自己活得不耐烦,就连家人都活得不耐烦了。

常家活得好好的,会无缘无故自寻死路?不至于嘛。

苏胡回营后,常家就派人来找了赵谦之。

对常家来说,这简直是从未遇到过的事。苏胡当众用常二的话反着将了一军,提出让这边的人剁指不说,还要常老爷亲自爬着送过去。

这如果按照他的要求去做了吧,以后还要不要在荆州城混?

可如果不按照他说的做吧,万一苏胡来真的,那可不是开玩笑的。

于是常老爷亲自前来拜访赵谦之。

言下之意就是出点钱买个平安都行,但不要让自己实在太没面子了。

和常老爷一起来的,还有一帮本地的富绅和官员。

有让他去说情的,有让他领头去弹劾苏胡的。

赵谦之一边应酬着,一边老子快速开始运转起来。

苏胡这么做,不光是对付常家,实际上可以说是在对整个荆州城的势力示威。

如果这次常家真的按照他的要求做了,以后不管是豪绅也好,官员也好,都抬不起头来。

尽管赵谦之对自己这个刺史当成这样,心中很是不爽,但他的头脑还是非常清醒的。

苏胡绝对不是要夺自己手里的行政人事管辖权,这一点是确定的。

最初赵谦之认为,苏胡应该是对前段时间屯粮所征地的事心怀不满,这次借机发泄。

但转念一想,绝对不是这样。

首先,能被圣上派驻来荆州城的,绝不是一介武夫。

苏胡也不是第一天来这里,之前的表现就是一心只扑倒自己军营那一块。

有几次他们府兵和地方上的人起了冲突,苏胡甚至把人交到自己这边来定夺。

以自己和他接触的经验来看,也不是那种气量很小的人。

可为什么今天一反常态,这么高调的出手呢?

难道真的是为了那个于奇正吗?赵谦之很快就摇摇头否认了这一点。

但不管什么原因,苏胡这么做,都肯定是为了表达什么意思。

到底什么意思呢?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苏胡和地方上,唯一有关系的就是荆州的修建工作了。

是了,他要表达的就是:荆州城的修建,谁都不要挡道!

赵谦之立马就联系到了刚刚来的圣旨。里面除了同意了按照正反**八卦阵的方案之外,还有一句话:附近州府均须全力协助此事。

这话什么意思?

荆州城的修建,还要“附近”的州府“全力”来“协助”。

苏胡暴起杀人,并高调整治常家,正是在这道圣旨之后。

换一个思路,假设苏胡不是有绝对的把握,也不会冒天下之大不讳,直接用完全不讲道理的粗暴之举来处理这件事。

毕竟,当今圣上爱民如子是出了名的。

那么也就是说,苏胡说做的一切,都是……秉承圣意!

赵谦之后背的冷汗都流了出来。

说实话,在自己这个刺史在场的情况下,苏胡当街射杀常府的人,并提出近乎苛刻的要求,确实让他脸上挂不住。

如果自己想得是对的,那么一切都解释得通了。

多年的宦海浮沉,让赵谦之学会了一件事——在一件事情没彻底弄清楚之前,决不能轻易站队。否则,等待自己的轻则丢官,重则人头不保。

当官,是这个世界上最危险的活,没有之一。

至于在这件事上对苏胡认怂,赵谦之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

当官本来就是这世上风险最大的事情,没有之一。

不学会认怂,还当什么官啊?

一定会有些书呆子会抱着故纸堆说很多貌似极有风骨的话,但那一切都只不过是个谎言。

别的都不说了,就拿本朝的名臣,自己的老师魏人正来说,就能知道了。

老师以敢于直谏而闻名于世。

赵谦之毫不怀疑,自己的老师作为一个直言进谏的重臣,一定会成为士人心目中的大忠臣,儒家忠君爱国的代表,更成为后世一座永久的丰碑。

但只有极少极少数人知道,这中间另有内幕。

老师直言进谏不假,这其中除了当今圣上虚怀若谷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因为老师知进知退。

正如苏胡这帮人,用赳赳武夫的形象掩盖其真正的本质一样。

老师曾私下对几个爱徒说过一句话:吾文不及长孙,谋不及房,略不及杜。今坐此位,无它,知圣意也。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能揣度出圣意者,除老师外,当世不做第二人想。

举个例来说说。

有很多大人,都喜欢逗小孩玩。把小孩逗到哭,就会得到很多乐趣。

一个聪明的小孩,就会观察到大人真正的意图。你现在想要逗我哭,那我就哭就闹呗。

这个时候,无论如何哭闹,都只会增加大人的成就感——尽管他们表面上会装作不高兴或者吓唬你。

但是要记住,如果是在大人不开心,或者不是逗你玩的时候,你还不知死活的去撒娇,能得到的,只有一顿毒打。

这个度,是极难把握的。

但是老师把握得很好,古往今来,将“死谏”玩到如此出神入化的,也唯魏相一人而已。

这个玩法,从一个聪明孩子的另类争宠,慢慢演变成了一个双簧。

演这个双簧的两位主角,一位得到千古明君的评价,另外一位得到冒死直谏忠臣的称号。

这种君臣和谐的理想化身,必将会被千古传诵,在青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想做到这样,实在是真的太难了。

除了过人的演技之外,两位主演的配合也必须天衣无缝。

他们没有对台词的机会,有些话也不能说出来。通过一个眼神和动作,对方便心领神会,知道接下来自己该说哪句话唱哪出戏。

更重要的是,这一演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年两年,而是以十年、二十年来计算!

人们在歌颂君清臣直的时候,会忘记很多事。

比如,被圣上斩草除根的隐太子和齐王的老婆孩子。那也是他嫡亲的侄儿侄女,嫂子弟媳啊。,

妇孺何辜?谁人诉之?

再比如那些同魏人正一样,或者是为了投机有样学样,或者是天生风骨,他们的下场又如何?

事实上,随着圣上年岁增加,到后期的时候老师已经再无“犯颜直谏”了。

如果这还不可信,看看身后事就知道了。

清平十七年,老师与世长辞。

没过多久,圣上亲手诏消了衡山公主与老师长子魏叔玉的婚约,并下令推翻老师的墓碑。

尽管这事貌似能扯到其他人身上,但究其根本原因,非当事人哪里能知?

赵谦之不认为自己能有老师的水平,也从来没想过达到老师那个高度。

对于他来说,能有惊无险地度过这一生,将来在族谱中记载“大贞清平某某年间,任荆州刺史,后无疾而终”,已是一件足以光耀门楣的事情。

可这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就难了。

现在他就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难题,目前这事该如何解决?

因为,这并不是他想对苏胡认怂,就可以解决的事情。

如果就是这么简单的话,也就没有任何问题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