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寒门贵子 > 第五十五章 受命于天

寒门贵子 第五十五章 受命于天

作者:地黄丸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0 23:11:43

第五十五章 受命于天

罗训并没有考虑太久,来的时候安休明给了他极大的权限,可以说只要不是太过分的要求,几乎都可以满足。照目前现状,就是另外任命扬州刺史,也不过是空头将军,面临被架空的命运,还不如顺水人情,随了顾允的愿,了却顾卓之死引发的朝廷和门阀的对峙和紧张。

这是无可奈何之事,吴郡四姓盘踞扬州太多年了,连安子道都无法解决尾大不掉的难题,更别说安休明屁股还没坐稳。若能够以扬州刺史的官位换得顾陆朱张的全力支持,怎么看都是划算的买卖。

离开太守府,罗训去见了王复,带给他萧勋奇的手书,里面各种褒奖和赏赐,命令他扎根吴县,好好盯着这边的一举一动,万万不可懈怠。之后又见了李二牛,传上意封其为伏波将军、扬州都督府司马,这下由六品升到五品,并主管府州兵一应军务,算是正式迈入统治阶级的中层阶段,脱离了庶民和寒门的低层次。

李二牛眼泪一把鼻涕一把的感恩戴德,让罗训十分满意,自觉这个蛮夫倒是可以利用起来,成为制衡顾允的一大利器。

自古君王都爱傻大个,取得便是直和忠。可傻大个也是会骗人的,比如李二牛,心思活泛的很,哪里像现在表现出来的这么愚笨?

为了避免顾允反感,罗训只约见了王复和李二牛,其他官吏没有过多接触,仅仅在吴县停留了两日,立刻回京复命去了。

罗训前脚刚走,何濡等人后脚到了,久别重逢,自有一番唏嘘。何濡眼睛里的光怎么也遮掩不住,笑道:“七郎,当初至宾楼里你我初见,可曾想过今日?”

那时的徐佑对前途还没有详细的规划,以为仇人不过是太子,可扳倒太子也是千难万难之事,何濡想做的,却是颠覆整个安氏王朝。

此时想来,这些年的经历,正如同当年他献计时规划的那般,仿佛高手写好的剧本,偶有差池,可终究还是朝着结局行进。

徐佑调侃道:“我有时候想把你的头切开来看看,到底长的什么样子……”

何濡摸了摸不知几日没有洗的发油脑袋,无奈道:“这种话今后不可再说,风虎和冬至他们知道你是说笑,可将来七郎麾下多少部曲,保不准有人想要取悦你真的切了我的头……”

徐佑大笑,道:“我以为你不怕死呢……”

旁边的左好奇的拿着传国玉玺翻来复去的看,道:“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真的是和氏璧所造吗?”

传国玉玺,千百年来的各种传说给它平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多次丢失于战乱,又多次突兀的重现于人间,五胡之乱后能传到安氏手里,也算华夏族裔命不该绝。

冬至也觉得好奇,道:“不是说王莽篡汉时传国玉玺被摔碎了螭角,用金补了吗?这个好好的,没缺角啊……”

“蓝玉,螭纽,六面,鱼鸟篆,秦传于汉,汉传于魏,魏哀帝死时被一宦者藏于腹中偷运出宫,辗转到了江东,献于安氏。来历可考,玉质温润而泽,应该不是赝品。至于缺角补金,乃后人附会,不足为凭。”

论起古物,何濡是大行家,指尖轻轻摩挲着既寿永昌四字,唇角略带讥笑,道:“历代帝王皆以得传国玉玺为符应,无此玉玺而登位者,被嘲为白板天子。得之,受命于天,失之,气数将尽,所以僭伪诸国往往摹刻私制,元魏称其有玺,姚凉也说传国玺在自家手里,世人莫辨真伪,实则真正的秦玺,正是七郎从金陵带回来的这一块。如此说来,受命于天,岂不是应在了七郎身上?”

冬至眼睛一亮,望向徐佑,连呼吸都急促起来。左也心中一动,却并没有表现出什么异常。只有清明淡然自若,对他而言,徐佑为民为君,都无分别。

说完闲话,何濡问起李二牛,道:“七郎觉得他可信吗?”

徐佑笑道:“李二牛看似粗鲁不堪,其实是个聪明人,我让他按兵不动,等局势明朗再表态站队,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这样做无惊无险。倒是王复,我不敢尽信,司隶府有太多偷偷传递信息的法子,他要是背着我们和萧勋奇暗通款曲,终究是个大患。”

冬至发狠道:“要不杀了他?”

徐佑摇头,道:“杀了他,会引起金陵方面警觉,得不偿失。江东二十二州,安休明的使者未必能尽皆说服,总有那些对先帝忠心耿耿的臣下会冒出来反抗,朝廷想要迅速平稳局势,无非杀一儆百,谁敢冒头,就先收拾谁,既有大义之名,又有中军之力,等闲抗衡不得。我为何让顾允以扬州刺史来换取奉表归顺,就是避免成为出头鸟……”

左想得更深入些,道:“可若是都这样观望,早晚被安休明各个击破……”

“所以,得找个头铁的顶上!”

徐佑说着,笑望西北,头铁的意思左他们不懂,但大约明白徐佑所指,无非江夏王一人而已。

何濡决然道:“那是后话,先不提了,当下还是要盯紧王复。扬州卧虎司由冬至安排人手进去,王复身边也要有人,日日夜夜,须臾不离。凡和金陵来往信笺,须冬至过目后才可放行,否则的话,宁可现在杀了王复,以除后患。”

徐佑和王复这些年相处的甚为融洽,然而现在不是讲交情的时候,再找王复隐晦的说了何濡的意见,好言说道:“假佐,非是我信不过你,兹事体大,难保你身边有人猪油蒙心,为眼前富贵铤而走险。到了那时,恐我想保全假佐也力有未逮,不如未雨绸缪,防患未然,此为两全之策,还望体谅一二!”

王复其实早就对萧勋奇心怀不满,当初北顾里之变,罔顾事实对他大加斥责,要不是没有合适人选接任,加上孟行春从旁开解,说不定会被革职查办。后来剿灭明武天宫,主上下旨褒奖,司隶府却无重赏,仅以功过相抵论处。而这次开出的价码,也不过是等扬州事了,调他回京城任司隶从事。

司隶府现有三十多个假佐,可司隶从事只有两人,王复不是傻子,估计萧勋奇对所有假佐的承诺都是如此,与其被徐佑猜忌即刻丢了性命,还不如竭力投诚,再和司隶府虚与委蛇。

风起云涌,正是求富贵之时!

搏一搏吧!

王复还未表态,身后站着的方周愤然道:“徐郎君,不要欺人太甚。假佐和你合作,也只是共赴时艰,互取所需,可不是奉你为主,听你号令……”

徐佑扬了扬眉,道:“哦?方中都觉得委屈?”

方周是卧虎司中都官,也是王复绝对心腹,所以和徐佑密议没有避他。毕竟日后很多事王复不可能独断专行,需要得到属下的支持和执行,只是没料到他竟然敢大胆顶撞徐佑。

方周冷冷道:“卧虎司横行天下,从来不受外人节制,哪怕要讨逆,也是为朝廷讨逆,干郎君何事……”话音未落,突然腹中一痛,艰难的扭过头,几乎不能置信的望着王复。

王复面无表情的抽回腰刀,用衣角擦去血迹,抬脚将方周的尸体踢翻在地,对徐佑的提议表示理解,并主动提出将身边护卫换成了冬至的人,再把原卧虎司的大半人手以巡查的名义派往扬州各地,实际上是分散开来,让他们各负责一县一地,以免窝在吴县串联生事。若有情报时必须单线呈报,所有机密都和冬至共享,由此杜绝了和金陵方面的直接联系,彻底沦为徐佑在吴县的附庸。

徐佑勉励了两句,离开卧虎司,对王复的评价又上了一个台阶。能屈能伸,处事果断,日后多多考察,可以大用。

回到太守府,徐佑向顾允献备战策,道:“飞卿,等朝廷任命一到,要迅速以扬州刺史的名义扩军备战。钱塘以南的诸多郡县,还有不少失地的流民,可从中挑选身强力壮者入伍。不过不要以府州兵的名义,可以用屯田为借口,居则习射法,出则教应敌,白日耕作,夜间训练,不出旬月,得甲兵数万,更能筹得粮草无算……屯田需新设屯田都尉,我请飞卿向朝廷举荐,任命左为扬州屯田都尉,八品杂职,想来不会驳飞卿的面子……”

顾允皆从之,鲍熙私下里劝说:“定国之术,在强兵足食,秦人以急农兼天下,汉武以屯田定西域,徐佑让左任屯田都尉,已初见王者气,不可不防!”

顾允哪里肯听,怒道:“先生多虑,若非国难临头,微之无官无职,又何苦说这些引得先生猜忌?连那王复都知道合则两利,贵在一心,不惜斩方周以明心迹,莫非先生以为,我连王复都不如吗?”

鲍熙讷讷而退!

安顿好吴县诸事,徐佑带着清明直奔宜都郡。宜都郡属于江州,设夷道、山、夷陵、宜昌四县,郡治在宜昌,也是宜都王安休林的封地。

这么多年过去,徐佑终于可以光明正大的去见徐舜华,昔年的江左第一名媛,今时今日,不知又是怎么的模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