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寒门贵子 > 第一百五十八章 旧事重提

寒门贵子 第一百五十八章 旧事重提

作者:地黄丸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0 23:11:43

第一百五十八章 旧事重提

出了城,一路行来,满地的麦苗好像还没睡醒似的,根浅苗细,一片枯黄。看到有农人在劳作,徐佑跳下牛车,凑到近前,看农人用锄头扒开表层冻土,伸手捏了捏,土壤发干,摸起来硬硬的,全是成块的土疙瘩。

徐佑纵然不懂种地,可也明白这是缺水失墒造成的,问道:“老丈,今年的春稼长势这么不好吗?”

农人见徐佑询问,以手扶锄,叹道:“谁说不是呢,去岁的秋稻迟了月余,被冬雪压的倒伏了,一季收成只有往年的三四分,连累着麦子也种的晚了。可不管怎样,咱拼死出力,总算把种子及时下了地,没想到自年节下了场雪,初七下了场雨之外,整个冬天再无一丁点的雨雪……眼瞅着这一季的冬麦又要坏了……”

他的脸上透着深深的愁苦,纵横曲折的皱纹仿佛用历史的刻刀刻下的沧桑和劫难。徐佑何尝不能体会他的担忧,除了后世,生产力极度昌盛,放在古代的任何时候,一旦两季歉收,代价就是饥民遍地。

“钱塘多水,为什么不想法子引河水来浇灌呢?”

“郎君有所不知!从冬到春,前后数月,天气先冷后热,田里的土先受冻再融化,加上春风大,土壤松散不说,全都吹裂了缝。早春不划锄,麦就长不旺。得划锄两三次后,等到了三月中,才能想法子引水浇地。浇灌的早,也没有大用,况且这水,也不是想引就引得来。你瞧我这块田,离的最近的河溪有七八里远,有些也干涸了,怎么引得来?哎!”

耨不厌勤,这是老百姓总结出来的经验,只有多次拔草翻耕细作,才能提高粮食的亩产量。农人们不怕辛苦,只怕天不顺人意,或旱或涝,都会造成灭顶之灾。

徐佑辞别这位老者,和左彣上了车,心中略觉得忧虑。自北人南渡之后,不仅文化融合,连饮食也开始南北融合,江东社会对小麦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从之前的一年一稻,慢慢发展到现在一稻一麦,比重不说五五分,至少也有四六开。去年的水稻减产,今年的小麦又眼看着要绝收,官府如果不重视,很可能会出乱子。

不过顾允在吴郡忙的脚不沾地,就是陆会方才也说要去视察民情,估计都在为这场来势汹汹的旱情忙碌。如今毕竟不是君昏臣暗的王朝末世,一旦遭灾,朝廷会很重视,必定由各郡县官府出面稳定局势,平籴粮价。

所以徐佑只是略觉忧心,转头就抛之脑后,不久的将来,他为这个疏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到了毕家村西北的那块地,远远的站在路边,几十个工匠正在热火朝天的破土动工,一排排房舍基本搭起了架子,按照不同的功能区别开不同的区域,整体的规模比洒金坊大了数倍,从布局到建造,有条不紊,看得出花费了不少的心思。

徐佑环视一圈,没找到履霜,派随行的一名部曲去寻。过了半响,履霜急匆匆的跑了过来,中途踩到垄沟,还差点摔倒。

“慢点,慢点,着什么急!”

这个平日里皓洁如春水的女娘完全变了模样,穿着跟村子农妇同样的粗布袄裙,头上包着厚厚的花布以遮挡风雪,混迹在干活的工匠中,事无巨细,不辞辛劳,难怪刚才寻而不见。

“手怎么了?”

履霜的右手上缠着布,闻言藏到身后,笑道:“没事,石头碰了一下,就快好了。”

平日里抚琴弹筝的玉手,竟因为这些粗活受了伤,徐佑打趣道:“让你来督造,不是让你来出苦力干活的,好好在旁边监工就是了,怎么搞的怎么狼狈?”

履霜不好意思的拉了拉衣裳,道:“这里大家都穿的差不多,我要是太不合群,做起事来也不方便……”

肯尽心,是做事的前提,再肯用心,就可以把事情做好。履霜受徐佑信任,负责新纸坊的筹建事宜,一门心思要把这件事办的漂漂亮亮,不让徐佑失望,所以完全放下身段,毫不介意外在和美丑,真正完成了从身体到心灵的蜕变。

徐佑点点头,道:“做一行像一行,正该如此!好了,你去梳洗一下,跟我回府,还有件事要你去办!”

“啊?小郎,你不过去看看么,若有什么不是的地方,我好督促他们改正!”

“不必了,连你都穿成这个样子亲力亲为了,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等履霜梳洗换衣,回到牛车上,问道:“小郎要我办什么事?”

“等下回府之后,你即刻派人给陆会送去十车柴火,外加五万钱,钱藏在柴中,遮掩住,不要露馅!”

履霜蹙眉道:“陆会又找小郎索要钱财了吗?此人真是狗胆……”

“官字两张口,欲壑总难填啊!”徐佑叹道:“这位陆县令虽然长了个狗胆,但是好歹没有狼心,也就贪财而已,收了钱还是办事的。”

履霜扑哧一笑,道:“小郎总是能看到别人的好处,连陆会这样的人也为他开脱。”

“这叫阿q精神……”

“嗯?”履霜和左彣都没听明白,徐佑笑着解释道:“就是自我安慰一下!”

牛车在静苑门口停下,刚下车,吴善匆匆跑了过来,道:“张墨来了,我说郞主不在府内,请他先回去,可无论怎么劝说都不肯走,非要在门口候着。我怕他冻出风寒,只好请他进了院子……”

徐佑在内堂见到了张墨,他正由暗夭陪着说话。暗夭现在对徐佑几乎没有了敌意,甚至连他自己也不愿意承认,已经开始逐渐的把他当成静苑的一份子。要不然无论如何,也不会在府中无人时出来陪客。

“不疑兄!”

张墨扭头,忙站起身,急走到近前,拉住手道:“微之,可算见到你了!来时我就想好了,要是你再避而不见,我准备在静苑门口长住下了!”

“这是哪里话,”徐佑故作责备,道:“我之前事忙,常不在府内,岂会故意避而不见?上午在县衙听说不疑兄来了钱塘,还寻思着派人去打听你的落脚地,前去拜访呢。”

“我就在静苑落脚了,微之不会不欢迎吧?”

“求之不得!”

徐佑大笑,招呼着张墨入座。暗夭悄然退下,张墨看来跟他聊得不错,还向徐佑打听暗夭:“这位阿五郎君才学很好,他说自己是微之的部曲,真是让我大为惊讶。微之这府内到底藏了多少饱学之士,随便拉出一人,就可使我等侧目。”

“不疑太过誉了,江东才俊,以你为首,阿五何足道哉?不过读了两年书,识几个字罢了。”

张墨脸色一正,道:“微之此言差矣,若说江东人才之盛,远超汉魏,可能够让我真心钦服的,也只有你一人。”

“好了好了,咱们就不要互相吹捧了。坐坐,过了个年节,看你好像胖了些……”

这是家长里短的闲聊方式,不太像文人那样的风雅,不过正因如此,才显得两人的关系非同寻常。张墨吃了个定心丸,从诸暨出发时还担心徐佑仍然没有原谅他上次的冒失和不敬,这下彻底抛却了犹疑,道:“兴许是年节膳食太好的缘故,微之你还是老样子,丰神如玉,光彩照人。”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不疑修身以德,故而发福,我这人求富不成,求德也不成,心胸亦不广,所以胖不起来!”

张墨笑道:“你这样曲解《小戴礼记》,不怕小戴公发怒吗?”

徐佑淡然道:“我府中的何郎君,跟氾乡侯同宗,小戴公最敬重氾乡侯,想来不会见怪。”

这里牵扯到西汉的一桩典故,戴圣任九江太守时已经是经学大家,声名显赫当世,仗着朝野的威望,时不时的干点逾越法纪的勾当,无人敢管。后来氾乡侯何武任扬州刺史,暗中找到戴圣的违法证据,并故意透露给他,戴圣害怕,辞官跑到京城做了个博士,常常对外说何武的坏话。

不久之后,戴圣儿子的门客勾结盗贼抢劫,儿子被连累下狱,羁押在庐江。主审官正是何武,戴圣本以为何武会公报私仇,没想到他秉公执法,查明真相后判决戴圣的儿子无罪释放。戴圣从此对何武敬佩的五体投地,只要何武到京城,一定要诚心去拜访他。

张墨的学识自然知道这段往事,尤其看徐佑故作严肃的说出来,顿时笑不可遏,好一会才止住了笑,道:“只有跟微之相处才能如此愉悦,不必思前想后,顾虑重重。”

徐佑没接这个话,他理解张墨并没有别的意思,这年头男人之间讲究情投意合,跟男女之间的情投意合不一样,但是听起来总是有些别扭,立刻转移话题,道:“钱塘湖已经确定易名西湖了,不疑得到消息了吧?”

“嗯,已经知道了,总算没白费这段时日的奔波!”

“能用一首诗让一县盛景为之易名,也只有不疑能够做到了。”

“说好的不互相吹捧,怎么又来了?”张墨不想居功,道:“没有《钱塘湖雨后》这首诗,哪里会有易名的事?不过,既然大家都接受西湖易名,说明对七言诗再没有之前那样的抵触,这是天大的好事!”

他越说越是兴奋,眼睛冒着光,道:“现在时机成熟,正是我辈大显身手的时候。西湖已经易名,我们的西湖八子社可以宣告成立,微之,社事盟主一位,你一定不要推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