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南宋大相公 > 第五六二章 闹剧

南宋大相公 第五六二章 闹剧

作者:大苹果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0 23:03:59

第五六二章 闹剧

别人嘲讽自己,方子安还可接受。汤思退居然还来嘲讽自己,方子安当然一个大嘴巴子扇过去。这厮怕是真以为自己是大权在握的宰相了,连他怎么上位的都忘了。若不是自己给了他机会,他岂有今日。这才几天,对自己连基本的尊敬都没了。

“汤大人,你名为思退,却又怎不辞官归隐,退居山野?还做宰相作甚?名思退而不退,那是不是名不副实之人呢?”方子安笑道。

此言一出,堂上一片寂然。紧接着便有压抑不住的笑声传了出来。方子安如此直接了当毫不留情的嘲讽,让人措手不及。朝堂之上有不少对汤思退为相颇有微词的大臣,听了这话,更是心头快意无比,压抑不住的发出笑声。

汤思退如今红的发紫,自以为自己已经是朝中第一人,确实有些膨胀过头了。此刻被扇了一巴掌,尴尬的脸色通红,怒也不是,笑也不是,僵在那里。他心里也明白,自己不该揶揄方子安,自己显然是忘形了。这朝廷里有些人是不能这么公开揶揄的,方子安便是其中之一。自己也太心急了些,起码也要等自己羽翼丰满了才能对方子安进行攻击,此刻显然不是时候。

“汤大人,不好意思,下官只是开个玩笑罢了。我的意思是,写诗和做事当然不是一回事。不过汤大人有一点是说对了的,我确实是主战派,但主战派不等于激进派,针对目前的局面,我并不主张即刻北伐。操之过急,未必是好事。既然金人想要和,那便跟他们谈和便是,反正我大宋北伐的火候也未到。我想,还是先整饬内政,稳定民心,增强实力,训练兵马,为北伐做更为充分的准备为好。仓促北伐,结果未必如我们所期。这便是我的看法。”方子安微笑道。

方子安的一番话引起了朝堂众臣的一片嗡嗡议论。有的人认为方子安的话说的是有道理的。眼下便谈北伐,确实有些仓促,上上下下都在谈收复河山出兵北伐之事,却没有人去考虑北伐失败的后果。以目前的实力对比,谁又敢保证北伐一定成功?倘若败了呢?但有的人却很不以为然,他们对方子安说的话很是恼火,觉得方子安是在大好形势上下一心气势如虹的时候唱反调泼冷水。朝廷已经启用张浚为枢密使,那便说明从上到下都下定了决心要北伐,这时候这个方子安说这种话出来,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这个人是太子的人,他应该支持太子的决定,而不是此刻拆台,让太子难啃。因为人人都知道,太子是要做一番大事,是要一雪大宋之耻的。难怪此人功劳虽大,结果却只得了个侍郎的官职,原来是有原因的。

汤思退选择闭嘴,他知道,自己不必跳出来,自然有人要跳出来。就张浚那个火爆脾气,卯足了劲要北伐的人,岂会容下方子安这番言语?

果然,张浚沉声开口了。

“方大人这番话本官听着耳熟,我记得当初秦桧奸贼便说过这样的话。当年老夫和其他人上奏要求和金人死战,秦桧便说过要准备充分,不可冒进之类的话。没想到,秦桧虽死,流毒尤在。太子殿下,老臣觉得,北伐之事确实需要缓一缓。朝廷得先肃清秦桧奸贼的流毒才是。免得朝廷北伐之际,有人却要在背后说风凉话,扯后腿。”

赵眘脸上露出古怪之色,想笑却又笑不出来。张浚居然把方子安归为秦党流毒,这简直是他听过的最好笑的笑话了。秦桧就是被方子安给弄倒的啊,方子安又怎么可能和秦桧一样。张浚是不是脑子不清楚了?说出这种话来。

汤思退也憋不住想笑,心道:这下好了,张浚本就是个老糊涂,居然这么说方子安。方子安那是睚眦必报的,岂回干休?这下有好戏看了,估摸着方子安得跟张浚翻脸了。自己真是蠢得很,之前跳出来作甚?北伐之事让张浚挑头便是了,自己犯不着跟着起哄,还惹了方子安,被他一顿奚落。吃一堑长一智,以后可的长个心眼。自己这个宰相的位子还不稳,要主事还不是时候。

“张枢密,你这话简直荒唐。你是在暗示方子安也是金国细作不成?这种话亏你说的出来。方子安是秦桧余党,金国细作的话,那本官也是了。请太子下旨,将臣和方子安一并革职拿办了便是。真是岂有此理。”

方子安没开口,史浩却已经怒了。本来史浩并不打算出来说话,毕竟对于方子安的观点,史浩也是有所保留的。史浩也是支持朝廷锐意北伐,即刻做准备的。但是,这张浚居然将自己女婿跟秦桧相比,这不是泼脏水么?史浩岂容他如此攻讦。

张浚也不示弱,此番他重受重用,踌躇满志,一心想着要北伐。任何人的阻挠他都会毫不留情的反击。在他眼中,别说方子安这种后起之辈了,便是史浩,当年他在朝中为枢密使时,史浩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官,岂会放在眼里。

“史大人,老夫可没说,老夫只是就事说事。如今大宋上下,莫不以北伐为第一要务。你这位好女婿非要说什么时机未成熟,要徐徐图之,这种调调岂合时宜?你们怕金人,老夫可不怕。你们这些读书人,天天瞻前顾后,怕这怕那。道理都是你们讲了,考虑来考虑去,结果如何?汴梁丢了,二圣被俘了,大伙儿都在这临安待着了,还要考虑斟酌?再斟酌下去,大伙儿去海上飘着便是了。”张浚冷笑说道。

史浩怒道:“张枢密,你说我们怕金人?本官和方子安不久前才去金国走了一遭。满朝文武谁不知道那是秦桧老贼故意安排的,要借金人之手除掉我们。我们依然去了,九死一生回来了,到了你张枢密嘴里,我们倒成了害怕金人了。”

张浚冷笑道:“谁知道你们是怎么活着回来的?这事儿倒也稀奇。”

“什么?张枢密,你的意思倒是真怀疑我们是金国奸细不成?呵呵呵。没想到啊,只知道你张浚志大才疏是个糊涂虫,却不知你居然糊涂到这种地步。太子殿下,臣此刻便以御史中丞的身份参奏一本,这张浚根本不适合担当枢密使大任,此人胡言乱语,攻讦同僚,无端猜忌。这种人如何能担重任。臣今日参奏此人,若有不当,臣愿领责。”史浩还从未这么激动恼怒过,他一向都是以冷静的形象示人,今日是彻底被这个张浚给气的失去了分寸,一篷美髯都气的吹乱了。

朝上众人大眼瞪小眼都傻眼了,谁能想到本来是讨论金人示好的用意,结果居然搞出这么大的事情来。史浩算是老资格的从龙功臣了,太子对他信任有加。张浚又是太子亲自启用的老臣,寄予厚望,担负重责。这两个人掐起来了,这不是乱了套了么?

赵眘也是愕然。他也没想到今日朝会议事居然成了这么一场闹剧,简直让人头痛。不过,赵眘自然明白这是张浚说错话了。张浚怎能胡言乱语,将史浩和方子安含沙射影的说成是金国细作。他虽没有明言,但只要不是傻子都能听得出来。

“张枢密,你需谨言慎行。史大人和方子安出使金国九死一生,劳苦功高,怎可诋毁?本太子可以担保他们绝非你所想的那样。张枢密,你北伐之心迫切,一心为大宋收复河山,一雪前耻,本太子是知道的,但是对同僚,不可如此攻讦。这是关乎名节的大事,岂可胡言乱语?他们若是金国细作,那本太子便是细作了。”赵眘沉声说道。

张浚也意识到自己说话不经过大脑了,他倒并非真的认为史浩和方子安是金国细作,不过是话赶话说出口了而已。他本就是性格火爆之人,说话行事都是很少考虑的,此刻赵眘这么说话,那显然是自己的话说的过火了。

“张枢密,还不向史大人和方大人道个歉?你的话说的确实过了。不光太子殿下能担保,我汤思退也能担保。你若觉得史大人和方大人是细作,那我汤思退也是了。”汤思退不失时机的开口再踩一脚。

张浚咂咂嘴,躬身道:“太子殿下,老臣只是那么一说罢了,可不是真的心里那么想的。老臣只是觉得方大人这时候出来泼冷水,实在有些不对。太子殿下启用老臣之时便跟老臣说了,要老臣积极准备北伐之事,现在有人阻挠,老臣心里着急上火了罢了。”

赵眘也不想太让张浚难堪,沉声道:“意见相左是正常的,却不能胡乱攻讦。特别是干系到名节之事。方子安在太行山中和忠义军携手歼敌三万余,和史大人出使金国,不辱我大宋国威,没有屈服于金人威胁,两人都是立下了大功之人。张枢密以后还需言语谨慎些,莫要伤了两位忠良贤臣的心。这次……看在本太子的面子上,史大人,方子安,我看便算了吧。不要为这件事再闹了。眼下最重要的是同仇敌忾,同心协力。你们看如何?”

话都说到这种地步,方子安和史浩能说什么?史浩哼了一声,自顾退回班列。方子安更是自始至终都没有多说一句话。心里却是对这个张浚无比的失望。

“果真是志大才疏莽撞之人,这个人……怕是又用错了。这下好了,宰相枢密都所托非人,新朝廷可怎么才好?”方子安心里既失望又懊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