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南宋大相公 > 第四二四章 燕京

南宋大相公 第四二四章 燕京

作者:大苹果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0 23:03:59

第四二四章 燕京

在太行山中艰难行进七日之后,大宋使团一行人马从燕京西山的山谷之中走了出来,赫然出现在了燕京府西北地界。当这样一支打着大宋旌节旗号的车马突然出现在燕京府地界上的时候,着实把驻扎于此的兵马吓了一大跳。

此时此刻,燕京之地已然是重兵云集之地。因为金帝完颜亮已然在此大兴土木扩建新都,燕京府的主体城廓城防已经基本完成,城中的规划建设也完成大半,金国宗室大臣也已经陆续搬来,各个朝廷衙门机构也已经开始运转。甚至,连金主完颜亮也基本上大多数时间都在燕京府处理政务督促建设了。

至于完颜亮之所以要将都城往燕京府迁的原因,其实已经毋庸赘言。一则完颜亮乃篡位称帝,即位之后又诛杀了打量的宗亲豪族,树敌太多。所以他担心留在上京会宁府这种金国宗室皇族根深蒂固之地,会处境危险。他要将这些宗族皇亲连根拔起,将他们带到新都,让他们无从勾连谋划,让他们盘根错节的势力和利益无法形成对自己的威胁和桎梏。二则是因为金国已然得到了大宋中原之地。完颜亮野心勃勃,想要一统天下,所以再留在上京那样遥远的北方都城之中,不利于统治全局,不利于战时的指挥和调度。所以,完颜亮不顾重重反对和阻力决意迁都燕京。

虽然还没有正式的命名这里是新都城,但是整个燕京府其实已经是金国实际上的都城了。去年九月完颜亮便已经搬到了燕京府中的新皇宫里,一切只等着城池建设完毕之后,正式宣布迁都的决定了。那不过是个时间上的问题罢了。

所以,燕京府城池周边金国兵马已然云集于此。东南西北各处驻扎的兵马多达八万人,加上燕京府中驻扎的五个万户城防军,再加上城中巡防武卫军人等,林林总总超过了十五万兵马拱卫于此。单单燕京西北方向,为了对太行山余脉的西山进行监视防御的兵马便有三个万人队。形成了立体的品字形的拱卫监视态势。也正因如此,当史浩和方子安率领的这一支两百人的使团兵马一出山,便立刻被金兵察觉,并迅速被他们派出的骑兵包围。

寒冷开阔的旷野上,数千骑兵将使团兵马团团围住,金国骑兵们像是围观猎物一般的好奇的看着这一群突然冒出来的面带疲惫之色的大宋使团兵马。

“尔等是什么人?全部下马,放下兵刃,束手就擒。倘若反抗,格杀勿论。”一名金国将领扯着嗓子对着那群被围在当中的小股兵马叫喊道。

使团上下人等都很紧张,虽然出山之前便知道会遭遇道大量的金国兵马,都知道即将进入重兵把守的燕京府,都有了心理上的准备。但是真正面对眼前大量的金国骑兵,面对这剑拔弩张的架势,他们还是颇为紧张。

“我等乃大宋出使贵国的使团,应贵国之约前来商谈国事。有旌节文牒在此。本人乃大宋钦使史浩。尔等不得造次拦阻,速速通报上去,保护我等前往燕京府。天黑之前,我等要进城。”史浩高举旌杖大声喝道。

“哦?大宋的使团?”领军的几名将领有些诧异,低声商议了几句之后,一名将领策马上前。

“出示文牒查验,我等去禀报上官。”

史浩点点头,命人将文牒取出送过去,这也是按照规矩行事。文牒便是出使的使者身份的证明,查验之后可证明身份。文牒上有出使的官员的情形和随行人员的信息。是双方约定好的相互知晓的基本情况。

一个时辰之后,在数千金国骑兵的‘护送’之下,大宋使团一行抵达了燕京府西城门之外。方子安等人坐在马上,看着眼前的这座城池,心中惊叹不已。燕京府原本是辽国陪都析津府,在辽国未灭之前,乃燕云边境重镇,辽国五京之一,本就是一座城防坚固的大城。但眼前的燕京府,比之之前的规模扩大了一倍。面前的城墙高达四丈有余,巍峨高耸,都是全新建造的城墙。城墙还没有完工,上面还有密密麻麻的民夫在上面上上下下担土运石打夯建造。城墙上方,尚有一座座半完工的角楼和城楼正在建造。

城下的护城河也是重新挖掘的,宽达数丈,深不见底。对面一座巨大的城门紧闭着,门上的铜钉在夕阳的照耀下闪闪发亮,更增威严。

方子安心中暗想:谁说金人是蛮夷之族,只会逐水草而居,住帐篷土屋,不善于筑城防守。看眼前这扩建之后的燕京府,比之大宋任何一座大州府都毫不逊色,甚至远远超过。这么多年来,金人已经学会了大宋和辽国的精髓。就算他们以前是马背上的蛮夷之族,现如今却也已经突飞猛进,迅速的成为和大宋比肩的国度了。无论经济文化科学技术都相差无几了吧。

就在方子安胡思乱想之际,护城河对面城门处传来一片低沉震耳的号角声。号角声中,巨大的吊桥缓缓落下,落到眼前河岸上的时候溅起一片尘埃。对岸城门缓缓开启,数百骑盔甲齐整,相貌威武身材高大的骑兵疾驰而出,冲上吊桥后直奔使团兵马而来。

这一队骑兵直冲使团车马队伍而来,半路上居然一个个擎出了兵刃,他们从马镫一侧取下六尺长的狼牙棒单手高举在头顶,狼牙棒上的尖刺突起,在阳光下闪着冷冽的光芒,夺人耳目。他们也似乎没有任何减速的意思,直愣愣的冲着使团车马冲来,一副冲锋杀敌的模样。使团众人不知他们的用意,有的士兵已经面露惊惧的表情,有的已经将手搭上了兵刃。

“他们要干什么?二话不说便要动手么?兄弟们,准备迎战!”赵刚冷声喝道。

众士兵闻言立刻快速准备迎接战斗。

“都不要动,要动手何必到现在?咱们一出山他们便可动手了。都给我稳住,不过是给我们个下马威,吓唬吓唬咱们罢了。”方子安沉声喝道。

众人听令,勒马不动,保持阵型。方子安端坐马上立在队伍最前面,冷漠的看着那些呼啸而来的骑兵们。只见那数百骑兵直冲到方子安面前数丈之处,眼看就要直接冲到方子安的马头前的时候,领头的骑兵将领口中发出一声刺耳的唿哨声,对方骑兵队伍猛然分成两队朝南北两侧拨马转弯,几乎是贴着方子安的马头分为两支斜斜的避让开了立在官道上的使团兵马,沿着使团兵马两侧直冲过去,腾起烟尘如云而起。

消防军将士们松了口气,原来真是故意吓唬人而已。还是方大人看穿了这一切。方大人倒也罢了,连史大人这个文弱官员也走坐在马上纹丝不动。相较之下,自己这些人反而沉不住气,可真是有些丢人。

尘埃尚未散尽,只听鸾铃丁当作响,蒙蒙的尘土之中,七八骑簇拥着一名身着黑氅头戴白色裘皮帽的老者缓缓而来。说是老者,其实看上去也不过五十上下的样子,面貌清隽,倒也有几分风度。

那官员来到近前,向着史浩和方子安微一拱手,朗声说道:“本人萧裕,代表我大金皇帝和金国朝廷上下迎候宋国使者。有失远迎,还望宋使见谅。”

这萧裕正是金国的右宰相,是完颜亮最为心腹的大臣。正是此人帮助完颜亮策划了弑君篡位的好戏,帮助完颜亮成功登上宝座。如今和完颜亮的弟弟完颜衮一起担任金国宰相,位高权重,是为金国目前炙手可热的权臣。此人说话居然是字正腔圆的大宋中原官话,倒也让人意外。

“原来是萧宰相,有礼了。本人史浩,乃大宋使团正使。这是方子安方大人,是钦命副使。我二人奉我大宋皇命,前来出使贵国。还请给予方便。”史浩拱手沉声道。

“哦?原来你便是史大人,久仰大名,久仰大名。大宋有名儒高士,史大人便是其中翘楚,老夫神交已久。今日终于得见,真乃幸事啊。”萧裕向着史浩拱手笑道。

“不敢,不敢。萧宰相谬赞了。”史浩还礼道。

“这一位便是方子安方大人么?呵呵呵,果然是年轻有为啊。方大人我也是早已闻名呢。没想到竟然是这般年轻俊美的人物,真是令人赞叹。”萧裕转向方子安笑道。

方子安微笑道:“萧宰相也太客气了,我方子安藉藉无名之辈,怎会为贵国上下所知?客气,客气。”

萧裕摆手道:“你不信?你的词作我拜读过呢。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萧声动玉壶光着,一夜鱼龙舞。这是不是你方大人的词作呢?”

方子安讶异不已,他是真没想到,就连金国的宰相也渡过那首词,顿时面露诧异之色。

“哈哈哈,老夫没有瞎说吧。不但是老夫,我大金皇帝也对你的词赞不绝口。虽然咱们分属异国,各为一方臣子,但是天下还是这个天下,所以好的诗词流传各处,为人传颂,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是也不是?”萧裕抚须呵呵笑道。

方子安点头道:“说的也是,拙作粗鄙,见笑了。”

萧裕摆手道:“那便不要客气了。论诗词歌赋文章道理,你们大宋首屈一指,无人能及。我金国更是难望项背。这一点你们无需谦逊。人才辈出,好的诗词层出不穷,这是事实。”

史浩刚要微笑谦逊,准备说几句客套话。却听萧裕继续说道:“不过……山川各异,各擅胜场。我大金虽然诗词歌赋文章道理不成,但是我大金有一样擅长之处,那便……打仗。嘿嘿嘿,我大金铁骑无敌于天下,天下人闻之丧胆丢魂,这一点却不是其他国家所能比拟的了。两位使者,你们说是也不是?”

史浩脸上骤然变得冷厉起来,他当然听得出,萧裕这是话里藏刀讽刺大宋不是金国兵马的对手,那是居高临下的讽刺,那是在大宋伤口上撒盐。

方子安当然也听得出萧裕的话里藏刀,于是在旁呵呵笑道:“萧宰相说的不错,贵国兵马确实厉害,现在可称天下无敌。退回十二年前,还没这么厉害呢。”

萧裕微笑道:“此话怎讲?”

方子安笑道:“因为十二年前我大宋有岳元帅的岳家军在,十二年前岳元帅被宵小之辈以卑鄙手段陷害至死,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这个道理,萧宰相还不明白么?”

萧裕凛然变色,狠狠的瞪着方子安,眼中满是凌厉之气。方子安冷目对视,毫不相让。气氛陡然紧张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