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南宋大相公 > 第三十七章 指使

南宋大相公 第三十七章 指使

作者:大苹果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0 23:03:59

第三十七章 指使

“方兄,今日一会,你我志气相投,本人甚为高兴。如你这般人现在已经很少了。本人希望你能高中科举,届时可和岳飞他们那样,为国尽忠效力。有你我这样的人努力,大宋尚有可为。”赵公子放下酒盅后拍了拍方子安的手臂道。

方子安笑道:“赵兄直率慷慨,子安也是和赵兄一见如故。在下一定努力便是。”

赵公子点头道:“好,天色已晚,我看今日兴尽于此。改日有机会,咱们再来相聚。惜卿,方兄,我得告辞了。”

方子安愣了愣,这赵公子怎么说走就走了,一桶葡萄酒还只喝了一半,天还没黑呢。正欲说话挽留,却见秦惜卿起身行礼道:“好,惜卿这便命船夫靠岸。”

秦惜卿是主人,她这么说,方子安也没话好说了。于是秦惜卿命船夫靠上望山桥左近的石阶码头,三人出了船舱,那赵公子拱手道别跃上堤岸,柳荫之中有人出来迎候,一辆马车也在岸上等候着,赵公子上了马车,沿着苏堤大道疾驰而走,片刻间消失在暮色中的柳荫深处。

马车不见了,方子安回过头来道:“秦姑娘,在下也应该告辞了。”

秦惜卿笑道:“怎么?酒未喝完便要走么?那可不成。赵公子可以走,你却要留下来喝完了酒。”

方子安苦笑道:“你又不喝酒,我一个人喝,岂不是喝闷酒么?”

“我陪你喝。”双寰少女菱儿脆声道。

秦惜卿笑道:“你瞧,陪你喝酒的人有了。你可莫要不识抬举,菱儿可没陪过人喝酒,多少人想和她喝酒她都不肯呢。而且,我也难得有一天清闲,你走了,惜卿一个人也没有兴致了。回到万春园红船之上,又是一番吵闹鸹噪。”

方子安想了想道:“主人盛情,我怎敢不识抬举。那便喝光了酒便是。”

于是三人重新进船舱,乌篷船离开河岸继续游荡。那菱儿酒量不错,也不多言,陪着方子安一杯接一杯喝,那简直不是喝酒,而是拼酒了。

一桶葡萄酒快要见底的时候,方子安终于忍不住向在一旁叮叮咚咚拨弄琵琶弦的秦惜卿道:“秦姑娘,那赵公子……是什么人?我感觉有些怪怪的。”

秦惜卿定神看着方子安笑道:“哪里怪了?”

方子安道:“说不出来,总之就是觉得怪怪的。看他样子,应该是贵胄公子。但其言谈举止却又不似一般的贵介公子。他不像个做官的,但身上却有些颐指气使之气。总之,有些奇怪。”

秦惜卿笑道:“短短一会,你便看出这么多来了么?莫猜了,以后你会知道他是谁的。”

方子安道:“怎么?你不打算告诉我他是谁么?”

秦惜卿道:“时机未到,时机到时自然告诉你。”

方子安点点头不再多言,一口抽干杯中残酒,拱手道:“秦姑娘,我得走了。多谢款待。直接送我上苏堤吧,我自己走着回去。”

秦惜卿眼神中有些失望:“这便要走了么?还早呢。”

方子安道:“不早了,打扰姑娘这么久,又喝了这么好的美酒,认识了那位投缘的赵公子,我很是开心。兴尽当归,我已经很叨扰姑娘了。”

方子安说罢拱了拱手,已经开始躬身往舱外去,秦惜卿却在他身后叫了一声。

“方公子,其实今日请公子来,不仅仅是引荐你和赵公子见面,而是另有一件重要的事要告知于你。”

方子安扭头愕然道:“我都要走了,你才要说么?真有你的。”

秦惜卿轻声道:“那是因为惜卿一直在犹豫要不要告诉你这件事。正当你温书备考的关键之时,告诉了你,怕你分心耽误前程。不告诉你,又觉得不应该。”

方子安苦笑道:“那你到底是告诉我还是不告诉我呢?秦姑娘应该不是这种纠结矛盾之人吧。”

秦惜卿咬咬牙,点头道:“罢了,就算我今日不说,迟早你也会知道。到那时或许反倒要怪我。方公子可知道二十多天前在望仙桥当朝宰相秦桧遇刺的事么?”

方子安点头道:“当然知道此事,我虽埋首苦读,不想知道外边发生的事,可是连续数日官兵搜捕刺客,却光顾了我的小院数次,自然是知晓的。”

秦惜卿微微点头道:“我猜公子也知道,这件事现在牵扯甚大,当日秦相公虽然安然无恙,其中一名刺客也当场死了,但是秦桧认为,此事必有幕后指使之人,所以不但对逃走刺客展开全城搜捕,还对此事展开追查。而且,还真的被他查到了些证据,牵连抓捕了六七名官员。甚至就连殿前司指挥使杨存中都不得不上奏皇上为自己辩白,差点卷入此事之中。”

方子安有些吃惊,秦桧遇刺,这事儿当然不小,秦桧也必不肯干休。从城中连续数日都在搜查刺客的行为便可揣度出秦桧的震怒。但没想到事情居然闹得这么大,都开始在官员中调查幕后指使者了,这也闹得太过了。方子安心里一合计,认为这或许只是秦桧的借题发挥,乘机剪除异己的手段罢了。

“那些大人物要做什么,跟我有什么关系呢?秦姑娘说跟我有关系,我却不懂了,莫非认为我是刺客么?”方子安笑道。

秦惜卿怔怔的看着方子安,一字一句的道:“方子安,没跟你开玩笑,跟你当然有关系。你的老师周钧正被抓了,他被查出是刺杀的幕后主谋之一,今日上午已经被大理寺收监了。择日便要受审了。”

方子安大惊失色,嗔目叫道:“什么?”

……

五月末发生的那次刺杀秦桧的事件,虽然在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为临安百姓们所淡忘,但是,这件事却在大宋朝堂之上掀起了轩然大波。秦桧三日未参与朝事,躺在家中静养,写给赵构的奏折说她虽无大碍,但惊吓过度,精疲神倦,实无法起身理事。又说:刺客行刺对他的惊吓倒不是最让他惊恐之事,他是为自己多年来为朝廷和大宋百姓鞠躬尽瘁呕心沥血,结果却成为别人攻击的对象而赶到伤心失望,他不理解为何自己如此的努力为大宋尽忠,却还要遭受这样的误解。

赵构自然是要宽慰秦桧的,目前朝政主事者便是秦桧,他若卧床不起,不理政务,朝廷便会变得乱糟糟的。有他在,朝廷的运转还是颇有条理的。他离不开秦桧,不能没有秦桧帮自己打理朝廷事务。于是乎赵构亲自前来秦府探望秦桧,抚慰他的心。

秦桧在病床上向赵构提出要严查幕后指使者,并且严惩的要求。他告诉赵构,根据他的判断,此事必有人幕后指使,他的理由很充分,那死去的刺客施全是殿前司的一名小校,此人原本是罪臣岳飞的岳家军中的低级将领。

当初岳家军解散之后,秦桧曾说过不能让用岳家军的将领和士兵,当就地遣散,但是朝廷担心遣散之后反而会闹出纰漏,所以没有采用秦桧的办法。此时此刻,秦桧又拿出这件事来说道,并且据此将目标直指容留岳家军并且选拔了一部分岳家军将士进入禁军之中的殿前司指挥使杨存中。

赵构吓了一跳,杨存中可是他绝对信任之人,此人勇武忠诚不容怀疑。绍兴十一年金人不肯和议,大军南下,金帅完颜宗弼手下大将韩常率领拐子马和铁浮屠不可一世,一路破城拔寨,气焰嚣张之极。当时正是杨存中率领长斧兵迎难而上,大破拐子马和铁浮屠的金军,力挫金军锐气,阻止了金军进一步南下。虽然后续因为冒进导致失败,但杨存中凭借此战打破了金军铁浮屠和拐子马不可战胜的神话,大大鼓舞了军民心气。即便并不希望和金人交战的赵构也是对他大加赞赏。之后便将其提拔调任京城,统领殿前司禁军。在宫中护卫近十年,全无差错,忠心耿耿,就在不久前,赵构还给他加了恭国公的国公高爵,以褒奖他忠心护主之功。

现在,秦桧居然将矛头指向杨存中,赵构显然不能容他乱来。赵构心里明白,杨存中为人耿直,一心向自己效忠,所以平日对秦桧可能有些怠慢,但这绝对不会成为杨存中按中指使人刺杀秦桧的理由。更何况,岳家军余部选拔进入禁军中的事情确实是杨存中的主意,可是他事前跟自己做了禀报并阐述了理由。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猛,作为保护皇帝的禁军而言,就是需要这样的兵马才能在关键时候保护好皇上。而岳飞既死,如果任由岳家军落在其他人手上,则反而可能出大事。所以打散岳家军建制,调拨精兵如禁军之中控制在手里反而是两全其美之策。赵构对此大为赞许,是当面首肯了他的提议的,所以这件事不可能是杨存中在背后捣鬼。倘若杨存中要利用岳家军余部士兵刺杀秦桧,那又何必等这么多年?又怎么会暴露身份?

不过,此刻对秦桧可不能这么说,那会让秦桧认为自己责怪他胡乱攀诬。于是赵构对秦桧说,查幕后主使之人可以,但不能闹得满城风雨,更不能无凭无据,否则会乱了局面。至于杨存中,自己可以打包票他绝不会是幕后指使之人,自己可以让他上折子自承当初以岳家军兵马充入禁军的举动有欠考虑,但也仅此而已。

秦桧明白了赵构的意思,他本也没想扳倒杨存中,虽然他早就对这个对自己不屑一顾的家伙恨得牙痒痒。但他知道,杨存中深得官家信任,是官家控制禁军的一个抓手。自己想动这个人,那便等于是夺走皇上手上的刀,皇上不但不会听自己的,还会给自己来一刀。秦桧之所以要这么做,只是希望借此让赵构同意他调查幕后的主谋罢了。而这对秦桧而言更有实际的意义。

秦桧心里清楚的很,刺客行刺自己未必便有朝中官员主使。但这并不重要。自己受了这么大的惊吓,倘若不借此捞些东西话,那可太不值了。无论有无主谋,自己都要借此机会将朝中一些跟自己作对的家伙铲除几个,这才是正确的利用机会的方式。朝堂斗争经验丰富,权力倾轧手段老练的秦桧岂回浪费这样的好机会。

虽然满城搜查女刺客无果,但对秦桧而言,发动朝廷内部的查勘更为重要。调查很快便展开,从施全禁军的身份入手,先在殿前司军中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并围绕施全接触的官员和将领进行了核查。秦桧本想着即便查不出什么来,也可以捏造一些证据,干掉几名自己想干掉的官员。但他没想到的是,查证居然有了收获。殿前司中一名副将和施全过从甚密,那副将被抓后更是供认不讳,并且牵扯出兵部主事赵恺,侍御史张孟普等数名朝中官员。进一步的顺藤摸瓜,外围居然又牵扯出数人,其中便有栖霞书院山长周钧正在内。

这一批官员平日便在一起密谋要扳倒秦桧,几名官员数次上奏弹劾秦桧未果,最终形成了以刺杀手段铲除秦桧的极端的办法。根据秦桧府第所在的方位以及车驾的习惯,安排了施全这个刺客在望仙桥路口刺杀秦桧。之所以选中施全,一则他武艺高强,二则此人曾是岳家军中张宪部的手下将领,岳飞和张宪风波亭遇害之后,施全对秦桧恨之入骨,早就流露出要刺杀秦桧的想法。通过同为岳家军将领出身的那名副将的牵线搭桥,施全成为刺客的人选。

至于突然冒出来的第二名刺客,那名未知身份的女子,这些人倒是毫不知情。也不知那女子是怎么参与到此次刺杀事件之中的。

查清楚了这些事后,秦桧喜出望外。这还是他第一次不必捏造证据和理由便能剪除异己官员,证据确凿,口供确凿,他无需花心思去攀诬。于是连同周钧正在内的七名相关官员被一网打尽,尽数被大理寺大狱收监。只待完成审讯程序,取得相关的证据便将进行进一步的判决处置。虽然尚未判决,但其实很多人都明白,这几个人死定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