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南宋大相公 > 第二十九章 往事

南宋大相公 第二十九章 往事

作者:大苹果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0 23:03:59

第二十九章 往事

(真的需要兄弟们的和投票。新书期很重要啊。)

四十多年前,他在汴梁的皇宫之中出生,他的母亲叫做韦贤妃,原本是皇后宫中的一名普通的宫女而已。从赵构懂事的时候起,他便开始明白自己的出生其实是个错误。父皇并不喜欢自己的母亲,他的出生不过是父皇一时兴起的产物罢了。母亲和自己在皇宫偏僻的角落里生活着,很少能见到父皇前来,甚至连母亲的生辰自己的生日也从未见到过父皇前来问候一声。他的那位风流倜傥的父皇忙着写诗作画,忙着造园建殿,忙着和京城名妓李师师唱和诗词,风流快活,哪有时间来管自己和母亲。虽是皇子,却卑微如一粒尘土。

父皇的儿子很多,自己虽然排行第九,下边还有二十多个弟弟,但是自己在所有的兄弟之中却似乎是最不受待见的那一个。他和他们玩不到一出,只能拼命读书习字,练武骑射,希望自己的好学上进能传到父皇的耳朵里,能够引起他的注意。

然而好事自己轮不到,遇到坏事,自己却是要被牺牲的那一个。那一年是靖康元年,他已经封了康王,搬到了宫外居住。那一年金人南下,势如破竹打到了汴梁城外,上上下下极为惊恐,自己的那个风流倜傥的父皇吓得不知所措,早已在去年便让位给了自己的皇兄赵恒。朝廷派了好几拨使者去议和。那个春寒料峭的傍晚,他被叫进了宫里。那是他极少几次如此近距离的和自己的父皇面对面,也是自己的父皇极少的几次用正眼看他。

“朝廷跟金人议定和议,金人答应退兵的条件了。然而,他们非要我们派一位皇子去送他们过黄河。构儿啊,思来想去,朕觉得只有你最合适了。你自小便沉稳肃静,你的其他兄弟都不及你,所以父皇想让你去。你可有什么意见?”父皇的话语里带着一丝心虚,眼神里带着一丝退避,说这话的时候,父皇没敢看着自己。

送金人过黄河,傻子也明白,那是去当人质,当质子罢了。终于在这种时候,自己的父皇还记得他有自己这个儿子。而且,父皇都已经退位了,却还要管这样的事,单独把自己拎出来去送死。自己那位皇兄显然也不待见自己,他躲着不出头,让父皇来跟自己说这件事。

赵构的心中百味杂陈,他恼火,他痛恨,他不甘,他愤怒,可是他毫无办法。去金营当人质,那是一条死路。父皇这是要自己去送死以保全他和他的江山,保全所有那些对他并不在意的人。

“儿臣愿往,儿臣此一去或者永不能再和父皇相见,父皇要保重龙体,多多去陪陪母亲。毕竟,父皇有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儿子,而我的母亲只有我这么一个儿子。”赵构磕了头,出了宫,踏上了前往金营的路。他满腔悲愤,抱着必死之心。活着其实也没太大的意义,死了活着是一种解脱。那一年,他十九岁。就像一块破抹布一样,被父皇扔给了金人。

然而,或许正是他对生死的无畏救了他,他在金营之中表现的很淡定,因为无非一死而已。因为这种淡定,金人反而生出了疑惑,他们怀疑自己不是皇子。越是解释,金人越是不信。那个叫瀚离不得金国元帅就是个大蠢猪,自己解释了半天,发誓赌咒自己真的是皇子,他却死活不信,硬是要更换人质,而且亲自指定了五皇子素王赵枢来交换自己。当自己离开金营的那一刻,赵构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真的活着离开了金营。

在回京城的路上,赵构暗暗发下了誓言。既然老天爷不让自己死,那自己便再也不能轻视自己的性命。或许天降大任于自己,冥冥之中有神灵相助,是要自己做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

靖康元年冬天,金人毁约再次南下。或许自己因为上一次在金营的表现似乎得到了众人的认可,所以这一次去议和的重任又落到了自己的头上。谁都知道,金人的目的是灭国,所谓议和只是尽人力而已,去的人怕是没命回来。这一次,赵构不肯去送死了。自己死里逃生了一次,自己的父皇皇兄还要自己去送死,完全不把自己当人看,赵构心里的愤怒无以复加。

行到磁州的时候,磁州知府宗泽驻守在那里。宗泽是个好人,他对自己也实话实说。他说,议和就是送死,康王殿下最好想清楚,如今的局面,议和已然无用。宗泽的话和自己心里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自己决意不再前往,他采用拖字诀磨磨蹭蹭的前进,甚至后退到相州呆了好多天。事实证明了自己的明智,金人携带着替代自己当人质的素王赵枢的头颅攻到了汴梁城下。紧接着便是汴梁陷落,父皇和皇兄以及留在汴梁的皇子帝姬们妃嫔们连带数百车的金银珠宝全部被掠走。消息传来,赵构大哭三日,惊恐的彻夜未眠。三天后,他突然意识到,没有被金人俘虏的皇子只剩下自己一个人了,水落石出,他突然成了唯一的那个能主持大局的人。

之后的记忆是一片混乱,应天府中他即位为皇帝,朝廷里乱七八糟。金人进攻,官兵一败再败,天天都有战败的消息传来。自己是真的怕,是那种怕到骨髓里的怕。半夜里睡着了都要张着耳朵担心金人攻来,一只猫一只老鼠的动静都会让自己出一身的冷汗。终于,在得知金人直奔应天府而来的消息后,他决定南下。那个死脑筋的李纲还死命劝自己不走,说自己一走军心涣散,应天一失,江淮告急,半壁江山将沦为金人之手,祖宗社稷将沦陷云云。自己一怒之下赶走了他,不走?难道沦为金人的俘虏吗?自己好不容易成为漏网之鱼,难道要步父兄的后尘么?半壁江山没了,那不是还有半壁江山么?总好过自己死了,什么都没有的好。

他南下去了扬州,应天府很快没了。扬州呆了没多久,金人又来,他便继续南渡前往镇江,之后辗转到了杭州。在杭州,他也没过几天安生日子,先是苗傅和刘正彦两个领军的混蛋作乱,逼自己退位。幸亏自己机智假装顺从他们退位,为韩世忠张浚刘光世他们勤王争取了时间,这才得以复辟重新登基。这件事也让他长了个教训,那便是,这些领军的武人是不能够信任的,兵权在他们手上,随时能威胁到自己的皇位。金人没有放过他,他们渡江来了,自己继续逃跑,从杭州逃到越州,又逃到明州,再到定海,甚至有一两个月不得不乘船漂泊在海上。大海茫茫,他又晕船,每天吐得搜肠刮肚,每天浑浑噩噩。有那么一些时候,他甚至想投海自尽,一了百了。然而,他想起了自己的数次死里逃生的经历,他想起了自己认定的天降大任的老天庇护,他也舍不得自己这个皇帝的位子。他咬着牙坚持着,甚至不惜写信给金人求饶,信上那些话到现在自己回想起来都还面红而赤。但在当时,却是自己真实的心情写照,自己是真的希望他们能放自己一马。

好在臣下们没有放弃,西边的吴阶吴磷兄弟两很给力,硬生生的将金人挡在陕甘一带,正面战场上韩世忠张浚岳飞刘光世他们则抵挡住了金人的主力。连续几个胜仗之后,金人撑不住了,只得从江南退兵。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他终于能够真正的喘口气,真正的安稳下来了。

从温州回到临安,他改了年号叫绍兴,寓意“绍祚中兴”。意思就是说从此刻起,大宋的命运会繁荣昌盛兴旺起来。这个年号确实带来了好结果。和金人在江淮一带的作战屡屡得手,金人被牢牢的抵挡在淮河以北。拉锯战最后变成了对峙,局面基本上稳定了下来。自己从那时起才真正能睡的着觉,吃得下饭了。半壁江山稳定了,自己皇帝的位子稳定了,噩梦终于结束了。他想好好的稳定下来,好好的歇息安稳一番。

可是那个岳飞啊,哎!那个岳飞实在让自己太不省心了,他怎么就不理解自己的心思呢?他偏偏要北伐,偏偏要和金人作战,偏偏那么不识相。他倒是打仗挺有一套的,百战百胜,未尝败绩。金人见他望风而走,魂飞魄散。绍兴十年,他打到了朱仙镇,那已经是汴梁的郊外了,差一点便收复了汴梁了。自己若不及时将他召回,搞不好他还真的收复了汴梁呢。本来自己有这样的猛将在,当感到高兴才是。可是自己又怎么能高兴?

那岳飞过江北伐时打的旗号是‘恢复中原,迎回二圣’,恢复中原没问题,迎回二圣是何意?虽然自己登基之时也曾在诏书上说过‘同係两宫之复’,那便是要等待二圣回归的意思。某种程度上来说,迎回二圣的口号是自己先提出来的,可是自己说说可以,岳飞那是真要这么做呢。迎回二圣么?那两位自己的父皇和皇兄都是皇帝,他们迎接回来了之后呢?大宋朝有三个皇帝?

况且,自己的父皇和兄长是怎么待自己的,自己能有今日,也不知是怎样的苍天之佑,不知上一辈子积了多少德。那两位没把自己当人,金兵攻来时他们要自己去送死,自己还要迎接他们回来?岂非是天大笑话。他们自己断送了江山,自己逃亡千里,被狗一样的撵着追杀,终于稳定了局面,保住了半壁江山,现在倒要迎回他们坐享其成?绝无可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