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南宋大相公 > 第二零四章 殿试

南宋大相公 第二零四章 殿试

作者:大苹果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0 23:03:59

第二零四章 殿试

殿试很快到来,四月初三辰时,临安皇宫中钟鼓齐鸣,乐声高昂。丽正门外,三百二十九名新科进士身着朝廷赐予的崭新的进士服,头带平顶乌纱帽,手持槐木朝笏早已整齐排列在此。礼乐一起,便在礼部官员的引导之下鱼贯入丽正门正门,走过宽阔而平直的御道,穿过南宫门和大庆门,抵达大庆殿前台阶之下。

“皇上有旨,宣今科登榜进士入殿策对。”一名内侍站在高高的台阶上高声宣道。

众人齐呼万岁,沿着长长的白玉台阶石阶而上,纷纷进入宽敞的大庆殿上。大庆殿内,三百二十九张桌案已经全部整齐摆好,笔墨纸砚也全部准备齐备。众人按照名字座次找到自己的位置,垂首站定。十几名朝中重臣也纷纷走了进来,为首簇拥之人正是秦桧。

“恭请皇上上殿,主持殿试大考。”一干大臣躬身叫道。

内侍前往偏殿禀报赵构,不久后帘幕挑开,赵构在内侍和殿前司禁军的簇拥护卫之下走进正殿之中顿时大殿之中数百人全部跪地,齐声叩迎。赵构面带微笑,脚步轻快的登上宝座。

“众卿平身。都起来吧。”

“谢皇上。万岁万万岁!”

官员和新科进士们纷纷起身来。赵构扫视全场,微笑坐下。

“臣万俟卨偕汤思退史浩两位主考向皇上启奏。今科大考,进士科三百二十九名举子悉数在列,请皇上训诫勉励。”主考官代表万俟卨上前奏道。

赵构微笑道:“好,几位爱卿辛苦了,为国选贤,劳苦功高。此次大考顺利进行,几位爱卿功不可没。朕另会有褒奖。”

“臣等不敢,此乃臣等本分。”万俟卨史浩等三人忙道。

赵构点点头,扫视殿中众举子,沉声道:“诸位举子,今日众卿能荟聚于此,可见皆为学识有成之士。朕对你们抱有极大的期待。你们将承接前辈之柄,为大宋兴盛而担责,责任重大,道阻且长,当勠力而为,不负期望。朕也不多说了,今日殿试,朕亲自拟题,也将亲自阅评,众卿畅言而书,不必拘泥。朕先给你们吃个定心丸,我大宋如今正在用人之际,尔等都是国之栋梁,今日殿试只分名次,不会黜落任何一人,除非有人胡言乱语,藐视朕和朝廷,妖言惑众,出诋毁污蔑污秽之言。”

众人齐声道:“谢皇上隆恩。”

其实赵构不说,殿试不黜落上榜进士也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之前殿试这一关其实并不好过,很多人春闱登科但却在殿试被黜落,功亏一篑。但自从仁宗朝发生了一件事,一名举子殿试被黜落之后心中恼怒,转而投奔西夏,进而为西夏谋划,给大宋边镇带来极大的袭扰和损失,让两国关系恶化,造成严重后果。这件事之后,大宋朝廷便有定制,殿试再不黜落任何举子,只分名次高低而已。当然,你若在殿试行为失当,胡作非为,那还是要治罪的。

赵构微笑点头,沉声道:“朕考题在此,请秦爱卿宣读考题,殿试即刻开始吧。”

秦桧拱手道:“臣遵旨。”

秦桧从内侍手中接过殿试策问题卷,那其实便是一道圣旨。展开之后,朗声宣读道:“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建炎以来,我大宋历经劫难,社稷倾危。金人犯国,气焰凶盛,天下涂炭,百姓流离。朕以菲薄之资,临社稷飘摇之难,继承大业,担负重则。自朕登统而来,三十余年,怀父母兄弟之忧,念苍生百姓之难,行必悔祸以靖难,念必抚民以格天,未敢稍有携带,呕心沥胆,以理国政,更图中兴。如今,吏治清肃,民生康豫,薄海内外,共登于仁寿之域。上下熙暤,职业修明,乐利丰亨,茂登上理,何其盛也。朕乘中兴之运,任拨乱之责,穷心尽力,终有所为。然,朝廷内外,天下百姓之言,尤有以朕无所为者何也?朕思虑再三,以为德化不足,礼道确失,民无敬畏感恩之心,妄议纵言,规矩不存。朕欲兴理明智,可乎?”

题目前半段读出来的时候,方子安还以为这又是一道要征求中兴国策的题目,心里还颇为惊讶。高宗皇帝居然这么开明,殿试之上也要问这样实际的问题了?然而下半段题目一出来,方子安大失所望。整个题目其实早已不是谈论实际的国策,而似乎赵构在抱怨发泄他的不满。简单来说,便是赵构抱怨大宋上下居然不对他感恩戴德,是他在大宋要亡国的时候稳定了局面,阻止了灭国之祸。是他将社稷从飘摇之中解救出来,将百姓们从颠沛流离之中解救了出来,经过这短短的二三十年时间,完成了国力的中兴。居然大宋百姓还有意见,还毫无感恩敬畏之心,还纷纷乱说话,乱指责。这让他很是恼火。于是他得出结论便是,虽然社稷中兴,但是百姓教化缺失,礼数不存,民智倒退,所以理所当然认为需要进行一场人心的洗礼。兴理学而收人心。他不想听到任何对中兴之世的质疑,他只想知道如何兴理学而收拢人心堵塞人的嘴巴,让大宋上下闭嘴指责。他要问的便是能不能做到这一点。

方子安理解了这个意思,心中不禁觉得可笑之极。解决不了问题,我便解决提出问题的人。杀是杀不得的,便需要一套理学思想来洗脑,这便是这道题中隐含之意。这个题目,方子安真的是无处下手了。

“殿试开始,此刻开始,不得喧哗,不得离席。日暮封卷,不得拖延。请八位读卷官监考秩序。请皇上下殿歇息。”秦桧大声宣布道。

赵构站起身来下了宝座阔步离开,众臣和举子跪拜相送,之后纷纷落座,研墨沉吟开始答题。

方子安脑子发胀,他实在不知道这道策论题该如何去写。他坐在那里发愣了足有半个时辰也没有任何的动作。抬头间,他无意间看到了一束目光正看着自己,那是史浩,他是八位读卷官之一,在场监考。

史浩的目光是透彻而恳切的,他似乎理解方子安的苦恼,但是他的目光中满是鼓励之意。他对着方子安微微颔首,扫视了一眼金碧辉煌的大殿,抖了抖身上的官服便转了头。方子安想了想,明白了史浩的意思。史浩是要告诉自己,要顺利入仕才是重中之重。立足朝堂之上才是目标。所以不要纠结于其他的东西。就算这策论题实在偏颇可笑,但那是皇帝的策论题,他必须认真的写文章,认真回答。

方子安叹了口气,他明白史浩是对的,到了这个时候自己绝不能意气用事。不管怎样,也要好好的构思好好的写。自己无需去想的太多,改变不是今天,而是以后。稳定情绪之后,方子安开始铺纸磨墨,脑子里回忆一些自己读过的相关文章,拼拼凑凑摘摘选选,倒也很快顺利的写了起来。

大殿一角,一名举子也抓耳挠腮的不知道如何落笔,一个时辰过去了,他的答卷上没有一个字。他便是秦坦。毫无疑问,秦坦这一次也顺利通过了春闱大考,因为题目他早就知晓,所以即便史浩评阅他的答卷也没有任何的疑问,只能让他过关。但今天这道题是皇上亲自出题,之前谁都不知道是什么题目,就算是他祖父秦桧都没敢问皇上要出什么题,所以,秦坦如何答得出来。

他连续几次将目光投向祖父和万俟卨汤思退梁师道等人求助,但这些人似乎都无动于衷。秦坦不知道如何是好,他想,今天怕是要砸锅了。所以他坐在位子上如坐针毡,煎熬无比。

大殿门口,有人影晃了一下。万俟卨看得真切,他走向秦桧躬身拱手道:“秦相,下官去解个手。”

秦桧沉声道:“去便是,速回,不得耽搁。”

万俟卨点头低声应了,走出殿外。下了台阶后,栏杆后一人缓步而出,将一张折叠的纸片递到万俟卨的手里,一言不发快步离开。万俟卨将纸条攥在手心里快步回来,秦桧投来目光,他微微点头回应,然后装作巡视考场缓缓在举子们的桌案之间踱步而去。行到秦坦身旁,他用身子遮挡了他人的目光,将纸条迅速塞到秦坦手里,又缓步踱开。

不久后,秦坦忽然才思泉涌一般奋笔疾书起来。策论题开出不久,梁师道便将题目借着出恭的借口,带了出来。在不远处的南宫门外的政事堂公房里,几名才学之士早已等候,拿到题目后便开始讨论撰写,一个多时辰便写好了这篇策论文章,之后送来交接,再送到秦坦的手里。秦坦只需小心翼翼的誊录上答卷便可。

午后未时,所有举子都已经写好了策论,殿试正式结束。众人依次出殿出宫,各自回去,等待最后的消息。至此,本科科举大考正式结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