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南宋大相公 > 第一五六章 离奇

南宋大相公 第一五六章 离奇

作者:大苹果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0 23:03:59

第一五六章 离奇

秦桧的历史,历来便是大宋朝臣官员和百姓们议论的焦点。靖康二年,大宋徽钦二帝连同后妃皇子帝姬皇族以及无数的金银珠宝古玩玉器被掳往北方,那是大宋军民心中最为黑暗屈辱的一刻,是让人痛心疾首,无数人心中的巨大伤痕。

当年,寒冷而漫长的北上的被俘虏的队伍之中,秦桧便在其中。但和其他人的命运不一样,秦桧在金国不但没有遭遇到大宋皇族的悲惨命运,反而似乎颇得金人赏识。首先,徽宗向时任金国兵马大元帅的完颜宗翰乞求怜悯的一封信便是秦桧帮着徽宗皇帝写就的。而此举得到了完颜宗翰的赏识,完颜宗翰还赏了秦桧万贯钱万匹娟以示鼓励。

说白了,完颜宗翰喜欢秦桧这种奴颜婢膝的态度。和其他一同随徽钦二帝掳往金国的大宋臣子礼部侍郎龙图阁大学士张叔夜、中书侍郎何栗、兵部尚书孙傅、兵部侍郎司马仆、御史中丞陈过庭等宁死不屈的大宋臣子们相比,秦桧显然是突破大宋君臣心理防线的一个突破口。应该给他一个适当的礼遇,这对于其他大宋的君臣而言也是一种诱导和示范。

所以当他的主子徽钦二帝穿着破烂衣服吃不饱穿不暖被当成狗一样的虐待的时候,秦桧却已成为金国宗室大臣们的座上宾了。

传闻有一件很离谱的事情,足以说明秦桧的无耻。当年接替完颜宗翰担任金国兵马大元帅的完颜宗弼曾经宴请过秦桧,而座上侍奉的婢女竟然全部是从大宋掳掠而来的后妃帝姬。秦桧居然能泰然自若,足见其无耻之尤。当然这件事仅仅是传闻而已。

但除了上述的传闻之外,秦桧为金人谋划进军南方的事情却是板上钉钉的。完颜宗翰病死之后,秦桧被赐给了金国兵马左副元帅完颜昌。也不知用了什么手段,完颜昌对秦桧也是宠信有加。很快,秦桧便在完颜昌的账下谋了个参谋军事的职务。一名大宋曾经的重臣,开始为金人南下出谋划策。

建炎三年,完颜昌率大军南下,主要攻击的方向是淮东战场,遭遇的第一个硬骨头便是楚州。楚州军民在守将赵立的率领下打的金人落花流水,率楚州军民死战,拒敌数月,终弹尽粮绝,城破殉身。秦桧便在其中扮演了极为不光彩的角色,战事焦灼之事,他应完颜昌之命写了亲笔劝降信给赵立,让赵立献出城池投降,许以高官厚禄,极言金人如何礼遇,无耻卑鄙之极。

建炎四年,完颜昌兵马进驻山阳,十月里的一天,秦桧携家眷妻小十余人离开金营,取道涟水县渡江南下回到临安城。据他自己说,他是杀了看管自己的金军士兵逃离金营回归大宋的。

秦桧回到临安之后,自然而然便引起了大宋君臣们的怀疑。首先,怀疑的焦点在于,秦桧怎么可能家小齐全的从十数万金军的大营之中逃离而毫发无损的。便是傻子也知道,这件事的难度堪比登天。秦桧说他杀了看守金军逃走,若是他孤身一人还有可能,可是他可是连同妻妾家小一个不少的回来了,这怎么可能?而且完颜昌的大军南下,带着秦桧一起随军倒也罢了,怎么可能连同秦桧的妻儿家小一起带在军中。持怀疑观点的官员们认为,这显然是一种刻意的安排。

其次,秦桧在金国所为也有不少为大宋君臣所知,张叔夜何栗陈过庭等忠臣宁死不屈的时候,秦桧却为徽宗献策写下乞饶信给金国大元帅完颜宗翰,这件事足见秦桧屈膝卑鄙,陷主上于不仁不义。更不要说他后来当了完颜昌的臣属,为之出谋划策,且写下劝降书给楚州涟水军镇抚使赵立,让赵立劝降的事了。那封劝降书虽然没有见到,但是楚州之战的经历者都知道此事,他们早已将这件事禀报给了朝廷。

按理说,有了这两条怀疑和秦桧变节卑躬屈膝的证据,秦桧此次回到临安应该是凶多吉少,必死无疑的。两国交战的生死存亡之时,不大可能对这种变节之臣仁慈。然而,这世上的事却往往不能以常理度之,很多看似板上钉钉的事情,都未必不会反转。

秦桧当然做了解释。对于如何能携带家小逃出金营的怀疑,秦桧的解释是,金人作战皆携家小,非他个人有特例。他当时属于完颜昌帐下的参谋军事之职,有权携带家小随军。至于如何能逃脱的,他说是假借完颜昌之命,乘车前往战场前端查看地形,为作战制定计划。他将妻小藏匿于大车之中一同出营,随行的金兵只有四五人,他便乘其不备将他们全部斩杀得以逃脱的。秦桧说,不管你们信不信,事实就是如此。你们做不到的,我未必做不到。

而对于在金国的种种作为,秦桧也一条条的做了解释。他说,他之所以为太上皇写那封乞饶书,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两位官家着想。秦桧说,金人残暴之极,对待二圣极为无礼。北地苦寒,二圣无人侍奉,衣衫单薄,食不果腹,身为臣子,自己恨不得一头撞死。可是那又有什么用?身为臣子,当为主上解忧,连二圣的衣食都不能保证,是臣子的失职。说到徽钦二帝的遭遇,秦桧涕泪横流,以头抢地,痛心疾首。

秦桧说,二圣被金人关在尺狭斗室之中,屋破雪寒,衣衫单薄,冷的发抖。秦桧还当场吟诵了徽宗在囚中写的一首诗。诗曰: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无南雁飞。其中凄凉悲苦萧瑟之意令闻者无不心惊。秦桧说,他甚为臣子,怎能忍心主上受此悲苦。他宁愿背负骂名,也要写那封信,让金人对二圣宽待。那才是自己作为臣子的忠义,那也是自己的初衷。秦桧说,如果这件事被认为是错的,那么他甘愿受罚,绝无二言。

朝廷上下听了秦桧这些话,均心中恻然。设身处地的想一想,秦桧护主心切,似乎做出那样的举动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而对于自己投入金国元帅帐下为官之事,被众人指责为变节之行,秦桧也做出了解释。

秦桧说,他对张叔夜、何栗、孙傅、司马朴、陈过庭等人的行为表示钦佩。几位大人宁死不屈,不对金人屈膝,他当然是极为佩服和赞成的。秦桧说,他本也可以这么做,但是他认为这不是唯一的办法。如果个个都甘于赴死,固然忠烈慷慨,固然青史留名,但于大事何补?秦桧说,自己当时的考虑便是虚与委蛇苟存图机,韩信尚可受胯下之辱,越王可卧薪尝胆,自己为何不能学他们那样,留着有用之身为将来打算。

秦桧说,他虽表面虚与委蛇,接受金国封赏,但是他的心却是忠于大宋的。他说他从未给金人献过一策,反而自己利用身份探查了许多金人兵马情报信息,都装在自己的脑子里,以后会有很大的用处。他说,自己知道这件事会引起误解,但是为了大义,他宁愿遭受误解。对于最难解释的劝降楚州赵立之事,秦桧的解释更是令人匪夷所思。他说他写的不是劝降信,反而是一封藏头通报金人兵马部署粮草多少的情报。自己急切想将完颜昌大军的情报告知赵立,但苦无良策,便利用写劝降信为伪装,写了一封藏头信。秦桧说,楚州之战虽然落败,但是正因为自己的这封信告知了打量情报,赵立才能从容应对金人进攻。若不是赵立为飞石所伤不治而死,他相信楚州之战将会取得胜利。秦桧说,正因为赵立战死了,无人为他作证,那封信也不知遗落何方。如果有需要,他可以回忆复述此信内容。

所有人都傻了眼,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这所有的指责不但没有坐实秦桧变节的事实,反而让他似乎成就了他一个个不计名声,为国为大义而甘受屈辱忍辱负重的形象来,当真是让人出乎意料之外。

秦桧就是这么一推干净,将所有的指控都全部拒绝。当然,这还不足以让他洗脱小朝廷君臣上下的怀疑。所有的事情其实都无实证,无论是指控一方还是辨解的秦桧自己,都无法拿出真正的证据来。当事者也都不在人世了,所涉的信件也都遗失了,谁也无法做出真正的判断。

就在这个时候,时任大宋宰相范宗尹、枢密使李回站出来替秦桧说话了。他们的理由是,汴梁未破时,秦桧曾经反对割地,后来又曾反对金人立张邦昌为伪帝,在那种时候,敢这么说话和跟金人叫板的人不多,秦桧算一个。所以根据那时候的表现来看,这两位认为,秦桧是忠义之臣,绝非变节媚颜之辈。

两位朝中大佬发话,加之秦桧自辩得力,终于硬生生的扭转了局面。朝廷终于承认了秦桧的身份,让他回归朝堂之上。命运的喜剧性就是如此,秦桧的狡诈和能言善辩以及对人心的揣摩更是让他过了这最难的一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