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宋天子之从征服水浒开始 > 第364章 燕子城会盟(一)

第364章 燕子城会盟(一)

“官家!咱们也该开始了!”

张孝纯转身对赵桓说道。

“既然对方人已到了,臣作为朝廷派来的会盟钦差,是不是该露个面了?”

“先不用着急!”赵桓对张孝纯说道,“今天燕子城乃是险地,张公乃是文官,乱兵之中恐怕难以自保,稍后还要紧紧跟随朕,才能万无一失!”

张孝纯闻言,撩衣下跪,陈道:“官家!这场阴谋本身就是针对于官家,官家绝不可现身!即便赵棫再怎么该死,都不足以使官家以性命作为赌注,否则岂非因小失大?至于臣的安危,死得其所正是臣最大的追求,臣多谢官家挂念!”

赵桓看着张孝纯,轻轻皱的眉头,思量半晌,叹气道:“我知张公忠心为国,本非贪生怕死之人;然朕身为主君,明知是险地还要臣下深陷其中,如此岂非不仁不义?不妥!”

“我等身份地位有高低,但性命却全都大如天,不分贵贱!就照朕的计策来吧,你等都不得擅自更改!”

说完又看了刘慧娘一眼;刘慧娘灿然一笑,好似春天里暖暖的太阳,但赵桓看了却更加不放心起来。

近来自己不让刘慧娘参与太多,又暗示她把精力放在其他方面,就是担心今天她会瞒着自己做出什么事来。

可是,看现在刘慧娘脸上没有一丝一毫的担心,显然她对此事成竹在胸,必然就是她背着自己有着别的计划。

但他又深知刘慧娘的脾性,现在问她也不会告诉自己;好在刘慧娘是个靠谱的人,赵桓虽然担心却并不慌乱。

“臣明白了!若是能够苟活,臣下自然不会刻意求死!臣告退!”张孝纯说完,又拜了一下,转身下了角楼。

燕子城中的校场中央,此刻已搭起了一座高高的木台,周围旌旗密布,红绸漫展,又有数千军士守护,一片庄严肃穆。

张浚带着各部首领来到校场上,嘱咐他们各自把自己带来的人马安排妥当,勿要在此喧哗;随后又带着其中二十五位首领分头坐下。

很快,张孝纯缓缓走了过来,身后跟着一批武士。

“各位大汗!”

张孝纯走到上位立定,行了一个平级的礼节,朗声说道。

“本官来自于大宋朝廷政事堂,受官家信赖,荣为一国宰相;不久前又受官家委托,来此代表大宋主持会盟,以表我大宋对草原各部的重视和尊重!”

竟然是宋国宰相!

在座的各部首领纷纷站起身,还了一个草原上最隆重和正式的礼节,随后便满脸激动的看着张孝纯,等着张孝纯接下来的话。

张孝纯点点头,继续大声说道:“千百年来,草原各部与中原汉人之间一直来往不断,虽然中间多有不愉快,草原各部在中原做下了‘五胡乱华’、‘安史之乱’之类的恶事,还把入侵中原称为‘打草谷’,把汉人女子和小孩称为‘两脚羊’吃掉,但草原上也曾经被卫青和霍去病扫荡覆灭,三国时曾被曹操征服,唐朝时草原各部也都依附大唐。”

“总的来说,史书上记录的的确不太美,说是血迹斑斑也不为过,但无论是草原各部还是中原汉人在这场持续了上千年的持久战中,都没有赚到丝毫便宜。”

说到这里,张孝纯的眼睛不停的扫着下面二十多张脸,发现几乎全都是一副尴尬模样,好像完全没想到在这双方会盟的大好日子里,大宋主持会盟的官员竟然哪壶不开提哪壶,故意揭开双方心头的伤疤。

不过,张孝纯好像丝毫都不在意,语气不变。

“比如中原汉人,每一次草原各部的南下,汉人都要成千上万的死去,积累了数10年的财富都被一扫而空。”

“再比如草原各部,从秦汉至今一千余年,东胡、匈奴、鲜卑、柔然、回鹘、契丹,大草原的主人几经变换,都伴随着血与泪的挥洒,都伴随着部落和种族的灭绝。”

“再比如现在,大宋为了保护自己要修长城,各位当初是不愿意的,毕竟修长城就是为了防备草原各部,也阻断了草原各部南下的路;同时,最近几年气候很不好,北方的大雪年年都下,今年更是连下了十几天,都快把马腿没了,又是一个灾荒之年,草原上的牧民不知道又要死伤多少。”

“所以南北两边的相争,对双方都是输家,没有赢家。”

靠事实说话,张孝纯说的句句在理,而能成为各部首领的也都不是傻子,自然很容易理解,很多人已经不知不觉间随着张孝纯的话接连点头。

也就是说,话虽然难听,但却是说到了草原各部首领的心坎里。

“退一万步来说,各位聚集于此,原本是为了长城而来,但即便是大宋放开了长城,即便是草原各部抢到了足够的粮食,可又能支撑多久?一年还是两年?吃完之后再抢?可难道南下抢粮食就不用付出代价吗?我大宋如今兵强马壮,我大宋的官家文韬武略,胜过汉武唐宗,难道就不会报复各位?”

“况且据我所知,辽国朝庭如今对各部索取日盛,草原上的战马和牛羊一半都要上交辽国朝廷;东边的女真人又虎视眈眈,在与辽国的较量中一直处于上风,难保今后大草原不会成为金国掠夺战马的场所。”

“所以各位,对于草原各部来说,抢掠虽然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绝对不是一个正确的方法,也绝不可能长久,早晚有一天不是被灭就是被奴役。”

张孝纯的话让在座的二十几位首领从深以为然变成了深恶痛绝,不过这恨是对于辽国的恨,因为他们想到了部落里受的苦难,想到了不靠谱的辽国朝廷,想到遭了雪灾还要照常向辽国朝庭进贡战马;对于大宋,他们与大宋也就是刚刚接壤,无冤无仇。

“求人不如求己,草原各部的灾祸指望不上别人,只能由草原各部自己扛过去;各位的难处虽然大,不过身为近邻,我大宋愿意相助一臂之力,为大草原提供源源不断的粮食,唯一的要求就是平等、和平相处,结为兄弟,永不背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