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宋天子之从征服水浒开始 > 第312章 用人以贤?

第312章 用人以贤?

赵桓来朱家,来得快走得也快,朱家以外的人甚至都没有反应过来。

但朱家人却知道,今后的朱家与以往完全不同了,在东京城嚣张了那么多代人,接下来也该沉淀沉淀了……

赵桓不再想朱家的事。

此事上他已经尽力,若是朱家再闹出什么幺蛾子,他不会容忍第二次。

他没有进皇宫,而是带着完颜撒改的人头直接去了太学,按照那本联名上书上的名单把几百太学生聚齐。

同时派人去叫来宋江和闻焕章,以及赵鼎、张孝纯等一干大臣。

这件事,从哪里起,就从哪里结束。

这是一件事,也是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完颜撒改借助太学生的手破坏大宋的官学,破坏大宋的吏治,进而破坏大宋江山。

这已经触及到了赵桓的底线,他无论如何也不会让金人得逞。

第二件事,就是大宋的官员和储备官员们(太学生),对赵桓用亲不用“贤”的抗诉。

赵桓的用人标准关乎到他们所有人的利益,他们必须要抗争,他们自己认为这无可厚非。

看看现在赵桓最重用的都是什么人吧,除了李纲有官吏背景,其他人从闻焕章开始,包括李助、陈箍桶、宋江、吴用、柴进、李应等人通通在内,没有一个人有功名在身。

他们认为,赵桓把他们这些“美玉”置于宋江等“瓦砾”之下,实在是乾坤颠倒,本末倒置。

所以,这些新一代的士大夫们,认为自己有责任、有义务让他们的官家认识到这一点,进而纠正用人偏见。

当然,他们现在没胆子直接与赵桓争论,只能用“委婉”的方式。

他们的最高追求,仍然受恢复“君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状态;即便这代官家很强硬,他们无法一蹴而就,但至少他们要努力,要见到成效,要为下一代士大夫铺平一段道路。

这两件事,赵桓在一开始的时候便已看明白,他之所以拖着不解决,非得等到从江南回来再处理,一是因为江南的事更紧急,二也是因为他没法再向这一代士大夫大开杀戒。

再处理下去,大宋江山真就没人治理了,他也就真的成了孤家寡人了!

不过,这并不代表他会让步。

太学大广场,看着下面的上千太学生和官员,赵桓没有流露出任何情绪。

不甘,不服,期盼,哀怨……每一道投向他的眼神都很复杂。

而归根结底,这些情绪的根本就是两个字:迷茫。

这些人,可以说是大宋最聪慧的一批人,如果不从根本上消解他们的迷茫,就无法让他们坚定信念追随自己,驱动着大宋进步的车轮向前。

不能投机,不能取巧,必须真真正正正面解决。

赵桓取出他们的联名书,打开,横在面前的书案上。

“你们的请愿书,我已经看了,资质发自肺腑,看得出的确是为我大宋江山的长远考虑。”

赵桓的语气并不重,但声音很洪亮,也很清晰,只要不是坐的太远都能听得真真切切。

“只不过,里面所指出的朕的用人准则问题,只是论述了‘用人以贤’的重要性,并不全面。”

“朕要问你们,‘谁贤能就用谁’就一定对吗?如果是这样的话,谁能告诉朕,王安石和欧阳修的争端伤害了那么多人,是两人不够贤能吗?”

赵桓的目光扫过人群,许多人都不自觉地垂下了头,但仍然有不少人还有着倔强。

赵桓神情庄重地鼓励道:“不必有所顾忌,今天可能是你们最大的机会,错过了就没有了!而且朕答应你们,今天不会有人因言而获罪,无论你们说出了什么样的话都不会影响你们今后的认命!”

“小生愿意抛砖引玉!”

赵桓话音刚落,便有一人当即站起,众人一看,原来是欧阳澈,不禁精神一震。

这是太学生中最敢说话的两个人之一,而且人品和见识很端正,的确可以代表他们。

只听欧阳澈道:“无论是王相公还是欧阳相公,其实都是我辈楷模!”

“两人无论是哪一个,他们的治国之策都能拯救我大宋江山,他们的内心也的的确确是为了我大宋江山着想,绝对可以称之为贤者中的贤者!”

“而两人相争之所以牵连了无数人,关键就在于一个‘争’字——因为两人坚持的有所不同,所以他们的贤能反而有了相互牵制的地方,使得同时任用两人的成效还不如只用其中一人。”

“但毫无疑问,即便是两位相公同时在朝,大宋江山也远比蔡京为相时清明得多,毕竟争论有时候最能发现至理!”

欧阳澈说完,对着赵桓一礼坐了下来。

赵桓再次扫视众人:“还有人要补充吗?”

无息之后,无人应声,赵桓点了点头,开始说道:

“没有人补充,看来欧阳澈所说完全能代表你们所有人,这也证明了他本人的才能在你们中出类拔萃。”

“朕就说说朕的看法!诸位若有疑问,可随时打断朕。”

“刚才朕拿王安石和欧阳修来举证,是因为他们二人的事例非常典型,但却不能说他们造成的后果史上最严重。”

“对于大宋多数官员和大宋百姓来说,两人的相争完全是神仙打架,误伤了无数人,但被误伤的那些人只有承受伤害的资格,却没有得到补偿的公平,这合乎天理吗?你们有人想过为什么吗?”

“说实话,朕就想过这个问题!”

“朕认为,这个问题归根结底,在于天底下根本就没有、也不会有十全十美的贤者!”

“所有的人,即便是孔孟在世,也都有着各种缺陷,这种缺陷导致他们在处理事务的时候总会出现许多纰漏。”

“或许你们会说出现纰漏不是很正常的事吗?”

“不是的!你们觉得出现纰漏很正常,只是你们习以为常了,而并非代表这些纰漏就应该存在。”

“所以你们看,就像王安石和欧阳修这样的人,也只是一半贤能,而另一半则显得十分普通、甚至很多地方还不如一个普通人!”

“他们还真的是不够贤能!”

“所以,如果朕要像你们所说的‘用人以贤’,无论你们有多么贤能,只要你们不能一直在任不变,都会把大宋江山弄得面目全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