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宋天子之从征服水浒开始 > 第219章 军国三件事(一)

第219章 军国三件事(一)

东京城。

赵桓一到皇宫,便召集两块石碣上的核心人员召开秘密会议。

陈箍桶、李纲、闻焕章、李助、萧嘉穗,以及刚刚赶回来的许贯忠,都已经到了;此外还有刘锜、杨存中、李彦仙、宋江、李应、吴用、柴进、方百花、刘慧娘、蒲文英、吕将、王寅、朱武等,总共十九人,列坐在两侧椅子上。

主持这场会议的是刘慧娘,她现在相当于赵桓的助手或者秘书,赵桓的所有机密事她都知道,同时他也是仅有的两个不在石碣碑名单之列却被赵桓绝对信赖的人之一。

“各位,今天主要的议题有三个:第一个是陈箍桶陈先生提出的用间,第二个是陛下不在东京时朝政的运转问题,第三个是重新建立重甲步兵的问题。”

在场的众人心里都一紧,很显然这三件事每一件都是军国大事,也都是极端机密的事,赵桓把他们召来,不仅仅是信任他们的忠诚,还信任他们的能力。

“现在开始第一个议题,用间的问题。陈先生建议把军统司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对内,一部分对外,队内的一部分由李助李先生掌管,对外的一部分由陈箍桶陈先生掌管,各位有什么意见?请尽管直抒胸臆!”

大殿内沉默了几个呼吸,吴用率先道:“吴某先来抛砖引玉。我赞同陈先生的主意,大宋应该善加利用奸细,并且不得不承认在这方面金国人已经走在前列。我们应当看到,王庆、田虎造反背后都有金国奸细的影子,当初在东京城内也有几百金国奸细,甚至连后宫都被金国奸细控制;更有甚者,因为方圣公没有顺从金国奸细,竟然在内宫中被暗杀……凡此种种,不仅说明金国人的狼子野心和无所不用其极的手段,也证明了奸细的破坏力之强大!军国之事不必讲仁义道德,但凡两国交兵就没有善恶之分,有的只有你死我活,陛下不必考虑那些文臣的意见,反正此事是秘密开展,绕过他们就是!”

众人看了一眼吴用,发现他跟陈箍桶和吕将三个就是一类人,刚!而且不择手段。

吴用说完,多数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闻焕章身上。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就此事而言,除了闻焕章、陈箍桶和吴用、刘慧娘、朱武、吕将等人之外,其他人根本插不上嘴。陈箍桶、吕将两人自不必说,这事儿就是他们的主张;刘慧娘是会议主持不便开口,朱武则是莫名其妙被赵桓从天武军中调了过来也不便开口,所以现在就等着闻焕章的意见。

闻焕章没有受周围人目光的影响,闭目沉思良久,最终睁开眼向陈箍桶问道:“陈先生,依你所见,大宋若是用间,是主策反,还是主军情?”

“不止!主军情、策反和刺杀!”陈箍桶答道。

闻焕章道:“如果还有刺杀的话,那么我只有一个建议,那就是无论如何不能暴露奸细宋人的身份,至少不能留下任何证据!因为我大宋绝对不能承认对他国用了奸细,大宋的声誉不能不顾!”

陈箍桶沉默。

他知道闻焕章说的对。金国人对大宋用奸细,结果身份暴露后整个大宋国境内的百姓都对金人无比仇视,这种情况下金人就算打败了大宋也得不到大宋百姓的认可,那么想要彻底征服大宋自然就千难万难。

反过来,如果大宋对他国使用了奸细,而且还有刺杀行动,一旦泄露消息,大宋同样会面临这个问题。

奸细,就是一把双刃剑!

见陈箍桶没有说话,吕将道:“闻先生的担忧并非多余,但我大宋不仅要长远打算,还要考虑眼前!大宋与西夏辽国相争百年,除了与西夏胜负各半,与辽国的争斗从未胜过。如今,取胜才是最先要考虑的!”

大殿内又沉默下来。吴用、闻焕章和吕匠的话都没有错,问题是怎么取舍;如果他们不能商议出来一个折中的办法,那么最终还是需要赵桓来做决策。

果然,最终大家还是看向了赵桓。

其实赵桓所担心的并不是此事应不应该做,而是此事交给陈箍桶的话何不合适——他会不会满心只想着复仇而做出什么冲动的事来。

但现在看来,陈箍桶虽然对金人比较仇视,却并没有失去理智,他自然也就放下心来。

赵桓道:“既然如此,那此事便可以定下了。军统司分为内、外、暗三司,内司归属李助,由吴用、柴进、方七佛、李立、施恩、樊瑞、刘麒、杨林、刘麟、邹渊、邹润、马麟负责,掌管对大宋内部的监察、政治宣传和异国奸细清除,同时废除除御史台之外的其他监察部司;外司归属陈箍桶,由石秀、吕将、时迁、燕顺、白胜、石勇、段景住、王定六、曹正、萧让、张青、孙二娘负责,掌管对大宋之外的各**情、国情、民情的监察;暗司也归属陈箍桶,由包道乙、乔冽、李逵、袁朗、刘以敬、滕戣、滕戡、唐斌、糜貹、杜微、鲍旭、项充、李衮负责,掌管对敌国重要人物和大宋内部危险人物的暗杀,同时也有义务配合各军的军事行动。”

“至于国家声誉方面,也是要有所保证。首先军统司三司的名单要严加保密,除了朕与李助、陈箍桶三人之外,任何人不得掌控此名单。其次,军统司所有人员都用化名和代号,身份也要经过伪装,如此一来就算有人想追踪也无可奈何。至于其他的细节问题,你们各自再私下里讨论,总之今后如果有奸细落入敌人之手,朝庭是无论如何不会承认的。”

赵桓话音一落,在座众人都松了口气。

陛下心中果然早已有所打算。

“开始第二个议题吧!”

刘慧娘道:“陛下的意思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敌国一日不灭,他就要随时准备亲自出征。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朝庭要形成一种可靠的制度,能保障陛下在外的时候大宋江山不仅稳定,而且能更快更好的发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