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回到北宋当大佬 > 第六百一十九章 后果难料

回到北宋当大佬 第六百一十九章 后果难料

作者:祝家大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0 22:45:21

第六百一十九章 后果难料

李宪回京了,带来了他一路上的见闻,从泉州到西亚再到北非,这条海路其实早已通畅,几百年前就通畅了,只是中国在这几百年来大多时候都是被动的,是别人找过来,这是第一次真正的由中国人主动找过去。

休息了许久的甘相公,终于开始上朝了,再一次穿戴紫色蟒袍,站在朝堂的最头前。

风尘仆仆的李宪开始给皇帝与众多官员介绍着这一路的所见所闻,以及他带回来的海图志,风俗志,地理志,时不时也展示一些从各地带来的稀奇之物,乃至动物。

当故事听的时候,满朝众人,一个个听得津津有味,时不时也发表一些意见,听着李宪讲各地人文风情,自然也更加加深了众人内心之中天朝上国的那种骄傲,越是骄傲,这些人其实越是没有想出去走走的心思,因为大多数人都觉得没有必要。

而已经讲了一个上午的李宪,在口干舌燥中终于大致讲完了,然后一脸憧憬地看着甘奇,他心中还有热火,他还想再次出海,他等的就是甘奇再次出海的决定。

为什么甘奇要选择李宪出海?其实也是有考量的,因为李宪是个太监,太监会比平常人少了许多羁绊与**,没有家庭,没有后人,也没有男人方面的追求,甚至也没有官场上的前程。

冒险,远游,更适合这种低**而又有求知欲的人。就像明朝的郑和,郑和能被派去出海,自然也是这个考量在其中。

所以李宪出海这一趟之后,对于出海就更加热衷了。

甘奇自然要说话,而且很直接:“李内官此番辛苦了,回去之后多多准备一番,待得季风一起,还要仰仗李内官再次带领船队出海。”

又要出海,朝堂上有一些人心中已然腹诽,出去一趟花费不少,如今已经都知道了海外的情况,何必还要浪费这个钱?不过腹诽是腹诽,真正出来说话的人却没有。

倒是皇帝赵顼心中颇为支持出海之事,因为他是在甘奇教育下长大的,虽然甘奇正在教育他的机会并不频繁,但是甘奇每次教育他的时候,都说一些他从未有过耳闻的东西,比如地球是圆的,地球上都有哪些地方,这些知识早已在他心中生根发芽,他一直保持着这个好奇心。

所以赵顼也接着说道:“那就按照甘相公的办,继续准备下一次出海。”

甘奇又开口:“陛下,再出海,便与下一次不同了,当派更大的船队,更多的人,甚至要派大军出海,此去,当占据海道各处咽喉要处,占据更多的可以耕种的土地,如此出海才能有价值,还要带各处大户豪门一起出海,占了地,便可就地开垦,招揽当地人开垦庄园农场,如此一举多得。”

赵顼倒也没有什么意见,准备点头。

却是司马光立马听出了事情的关键,开口问道:“甘相公,不知此番再出海,花费几何?”

甘奇略一估摸,答道:“约莫在四百万贯之多,此番出海,军队是重点,当派四万余人左右,确保各处占地能以武力压制。其次要带粮草,接着便是开荒工具,生产资料,牛羊鸡鸭等牲畜,还要带骑兵马匹等等,如此种种,皆要一应俱全,还要带各地愿意出海的大户豪门之人,皆以公帑支出。此次出海,定要达到目的,不可拖拉。”

其实没啥,甘奇就是要保证这一次出海,一定要保证出去的人能在海外站稳脚跟,深入点说,已然就是官方移民的姿态了,但是又不能用移民这个词,不能显得是朝廷逼着百姓背井离乡。

至于抢劫杀掠虏获人口奴隶之类的事情,甘奇并不在朝堂上说,只会交代给领兵的将领与李宪,这些事情若是明面上来说,满朝老夫子卫道士的,必然争论一片。

只待得李宪真的带回来大批的财物,让这些老夫子卫道士们不看过程,只看结果,自然就是真香了。

司马光一听要四百万贯,只觉得两眼一黑,计划赶不上变化,几十万贯忽然变成了四百万贯,还是借贷四百万贯,他连忙看向王安石,王安石也正在看他,面色也是大变。

两个作为干活做事的人,心中都在腹诽领导,大口一开,就是要干这干那,也不管现实情况允不允许,有这样的领导,真是头疼。

连赵顼都微微皱眉,因为他知道如今朝廷的财政状况,总觉得花费四百万贯出海,着实一些奢侈了。

朝堂之上有这些想法的大佬,想来也不是一个两个,反而是低一级的官员心中并不会想太多,因为当家的才知道柴米油盐贵,低一级的官员还没有到“当家的”这个等级。

全场唯一高兴的只有李宪,口中大呼:“陛下圣明,甘相公圣明,臣出去之时,见得那广袤土地无人耕种,心中只觉得是暴殄天物,把这些地方纳入国土,实乃圣明之策也。”

朝堂上陷入了片刻的沉默,赵顼不好意思直接拂了甘相公的脸面,只是说道:“此时还得详细再议个章程办法,已然中午了,且先退朝,各自回去吃饭。”

众人拱手送皇帝先走,甘奇也拱手在下,他并非看不出皇帝心中所想,也更知道司马光王安石等人心中所虑,但是他更知道,这件事情一定要从速去做,不能真的拖拖拉拉。

因为出海,并非只由官方去做,一定要带出民间的风气,要想带起民间的风气,就得有人出海真的能发家致富,有先驱榜样,才能带出民间的风气。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会长达几十年之久,若是不能尽快开始,就会越拖越久,甚至到甘奇死了,真正的大航海时代却还没有开始。若是大航海没有真正开始,而甘奇死了,后来者一个政令,立马又会把这件事情返还原点。

只有大航海真正来临,整个社会都转变了观点看法,那这个政策才能变成基本国策,不会再有翻转。

只要开始了真正的大航海,未来国家内部矛盾就会大规模减少,不怕养不活人口有人造反了,也不怕工业发展停滞了,更不怕军事发展停滞了。国家会走向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快车道,再加上这个国家巨大的体量与人口,从而脱离中原王朝历史惯性,保持一个极为长久的长盛不衰。

其次就是抢掠,中国这片土地,其实是缺少贵重金属的,金银奇缺,乃至也很缺铜,这在很大程度上会限制经济与工业的发展。道理很简单,货币数量都不够,会严重限制交易活动。

发行纸币也是解决办法之一,但是这个时代的纸币有一个局限性,那就是不适合长时间保存,还有一点就是对外交易上没有意义,大航海时代,金属货币才是根本。交子也好,存折也好,汇票也好,内部流通问题不大,但是外部流通是不太现实的。

其次贵重金属也是工业发展的需求品,贵重金属缺乏,就得去抢别人的。

甘奇出了皇城,并未回家,而是直接去了政事堂,他还开始上班了。

反而王安石与司马光并未直接回政事堂,甚至没有出宫,而是直接又去请见了皇帝。

司马光要见皇帝,就是为了阻止甘奇这么浪费钱,阻止甘奇这个没有什么具体实际意义的四百万贯浪费,甚至不出海最好。

王安石也有司马光一样的想法,但是他与司马光的想法又有一些不同,出海是可以的,但是没有必要这么大的规模去出海,花个三四十万贯可以,花四百万贯实在没哟必要,就算甘奇有什么大计划,这短期也不见效。

而今眼巴前的事情样样要花钱,还不如先紧着眼前的事情干。

御书房,司马光,王安石,皇帝赵顼。

司马光说明的来意,一脸期盼的看向皇帝赵顼。

赵顼皱眉沉默,手指不断敲打的桌案。

王安石与司马光一起来就是他的态度,但是他打自内心里不想皇帝与甘奇真的起了什么争端,他来,是希望能缓和这种争端,希望什么事情都有一个好商好量,不能坏了君臣之义。

司马光却没有那么多顾忌,他永远是一心为国,口中更是直白:“此番还请陛下一定要阻止甘相公,而今从杭州到泉州广州邕州的驰道正在开工修建,而修建费用却还没有着落,与其借贷四百万贯出海,还不如把这四百万贯用在此处,此路修成,利国利民,民事军事皆有大益,哪怕是从汴梁到邕州,旅程也至少可以缩短近二十天的时间。京兆府往甘州肃州的驰道也要开工……再有大军辎重调动,来去也可节省十几日……”

皇帝还是不开口。

王安石怕司马光把事情做得太过,便道:“陛下,倒也不是不让甘相公派人出海,只是想缩减一下规模,头前出海只花了三十多万贯,这次出海扩大规模也未尝不可,花一百万贯之内都是可以接受的,陛下可与甘相公商量一下,如此即可。”

没想到司马光却说:“一百万贯也太多了,依臣之想,六七十万贯最好。”

王安石连忙又道:“陛下,此事一定私下去说,不可放到朝堂上讨论。”

王安石的意思就是要减小影响,内部讨论,一旦放到大庭广众之下去讨论,影响太大,还会牵扯皇帝与甘奇的脸面问题,一旦牵扯脸面问题,就怕事情往不好的方向发展。

司马光却又有不同意见,说道:“陛下,臣倒是觉得……若是甘相公执意如此,就可以将此事拿到朝堂上去讨论,让甘相公也听听朝堂诸位同僚心中之想,如此他必然能回心转意。”

王安石急了,连忙又道:“陛下,此事万万不能到朝堂上去论。”

赵顼想了一想,问向王安石:“此事为何不能到朝堂上去论啊?”

其实赵顼心中是支持王安石那个办法的,但是他心中对甘奇也有某种不自觉的敬畏之心,叫他单独跟甘奇对线,他也缺乏一些自信,所以他其实是想要让大家来帮他说一说。

偏偏王安石又让皇帝不能让大家帮他说,而只能让赵顼与甘奇私下里来说。

皇帝这么一问,王安石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若是到时候朝堂之上,大部分人真的跟着皇帝反对甘奇,那甘奇心中如何作想?

好不容易摆脱了以往那种你争我夺的朝堂氛围,难道又要重新回到那种氛围里?

甚至再黑暗一些去想,如今甘相公何等威势?会不会有个恼羞成怒,真的与皇帝硬刚起来?

年轻的皇帝被臣子硬刚了,皇帝又会作何感想?是不是也有个恼羞成怒?

这种事情不能深想,史书之中,历历在目。以往大宋没有这方面的担忧,那是因为没有出过甘奇这样的臣子。而今的甘奇,文坛有大批支持者,民间把他奉若神明,军中唯他马首是瞻,军政大权在握,王安石不是单纯的人,必然就能想到这些。

但是这些担忧,王安石又不可能在皇帝面前说出口,唯有答道:“陛下,臣以为不过一些小事而已,不必听朝堂诸公喋喋不休,便是陛下与甘相二人商议一番即可。”

说完这话,王安石还去与司马光使眼色,意思就是让他不要再做傻事。

司马光哪里能听王安石的?直接说道:“甘相公之想,我等皆是明白的,他想在海外开疆拓土,无可厚非,但是不能这么乱花钱。此事可不是小事,若是此番随了甘相的意思,下一次甘相又要在何处任意花销,是否还是不言不语?若是真就这般了,那朝堂岂不成了一言堂?万事皆听甘相公的?甘相公也是人,难道一辈子就不会犯错了吗?”

赵顼闻言欣喜,他是真不愿意一个人面对甘相公,他怕自己一个人说不过甘相公,他更怕自己一个人面对甘相公的时候没有自信,不能真正据理力争。

所以赵顼直白说道:“好,此事明天早朝,司马相公先提出来,到时候朕会支持你,就议到这里,朕饭都没吃,也不留二位相公用餐了。”

赵顼这是决定了。

司马光心中高兴,已然拱手要走,王安石还想多言,却见赵顼已然起身,只得带着担忧,一步三回头……

“司马君实,你做错了事,后果难料啊!”王安石担忧着对走在头前的司马光说道。

“又是这话,王介甫,我一心为国,你总是说我做错了,仁宗英宗之时,朝堂上哪次不是争论不休,偏偏到得现在,朝堂上议事还不能争论了?”司马光岂能认同王安石的话语?

王安石摇摇头:“你我在朝堂上争论还少?你我争论就是了,何必拉着甘相公一起争论?”

“甘相公也是相公,作为臣子而已,与你我何异?都是为国,我心中对甘相公自是尊敬有加,非那等小人之心,昭昭可鉴。”司马光还以为王安石以小人之心度他君子之腹,以为他嫉妒甘相公。

“我不是说这……唉……”王安石摇头,难以沟通,却也不能把心中所忧直白说出,因为说出来,也是大不敬的忌讳,对于甘奇与皇帝而言,真成了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