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回到北宋当大佬 > 第六百一十一章 抗旨不遵

回到北宋当大佬 第六百一十一章 抗旨不遵

作者:祝家大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0 22:45:21

第六百一十一章 抗旨不遵

经过几个月的准备,李宪出海了,带了近二百艘大小船只,带了一万多铁甲士卒与几千号水手,还带了几百匹马。

当然也还有牵星术与制图的高手,此去是往西,其实航道早已成熟,但是却没有真正官方的海图,李宪此去最大的任务就在于此,得把从中国到中亚与欧洲真正的海图给画回来。

发现新大陆之类的事情倒是不急,还可以有第二次第三次,往南发现澳大利亚新西兰之类,往东就可以去美洲新大陆,这些东西都在甘奇的脑子里,一步一步来即可。

海外能大规模耕种的地方,不外乎爪哇吕颂之类的地方,也就是菲律宾马来西亚与印度尼西亚,这些都是极为肥沃的土地。还可以直接登录印度次大陆。

印度这个地方从古至今就不是一个完整的国家,而是几十上百个国家的集合体,真正把印度统一起来的是英国殖民者。也就是说此时的印度次大陆上其实并没有真正的大势力,万余铁甲足矣横扫一切。

其实地方很多,比如还有斯里兰卡,过了印度洋就是非洲,往北是两个海峡夹着的阿拉伯半岛,船队这一路过去,这些地方必然都会经过,阿拉伯那边,哪里都是耕种的好地方,乃至于近海的台湾岛也是耕种的好土地。

李宪出海,甘奇往北,正式对辽国发动夏季攻势。

前线大定府屯兵近二十万,有威武军与万胜军,还有这两年新招募组建的河朔各军,以及从东京带来的禁军。

而今招兵之法不比以往,这项工作成效也不差,一是因为甘奇削减了军队规模,也就大幅度提升了军队的待遇,待遇几乎翻倍不止,至少保证军汉拿着粮饷能轻易养活一家老小。

二来是甘相公对外作战的不断胜利,也导致许多人并不觉得当兵就是去丢命送死,反而多看到那些立功受赏的军汉们盆满钵满,利益驱使下,便也有越来越多的壮汉愿意投身军伍去搏一个前程远大与发家致富。

这次出征,甘奇麾下,几乎一半是新兵,为了维持这么大的军队消耗,朝廷免不了又向钱庄借贷了一笔巨款。

这次借贷与之前的借贷也不一样了,区别很大,甘相公正是提出了“国债”的概念,由钱庄代理发售,钱庄自己可以买,也可以卖给有余钱的百姓,为期五年,利息不高。

这也是甘奇的尝试,若是民间不太愿意买,那就钱庄全盘接下,若是民间百姓愿意买,那甘奇自然就乐见其成,为以后继续发债打下一个基础。

钱是永远不够花的,因为甘奇要进行大规模的基础建设,不论朝廷岁入有多高也不可能够甘奇无休止的造。

所谓基础建设,分几个类别,修路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点,驰道,也就是高速公路,这是必须要修建的,要修宽修长修平,真正的贯通全国。

中原要四通八达,西北也要有大干线动脉,特别是往往云贵四川的路,开山架桥,无论多难,也要真正贯通,不能总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至少要保证四川有北边与东边两条好走的路。

往西北,那就得有一条从京兆府直去西域的路。北边自然就是去辽国的,主干线要打通,主干线的基础就是保证马车飞奔无碍。

还有一条线路就是入草原的,这条线路与其说是路,倒不如说是堡寨群,所谓堡寨群就是把堡寨一路往草原深处去修建,路只是伴随其中,这比修长城省钱多了,在中原王朝蒸蒸日上的时候,这办法也比修长城更加有用。

还有一方面就是沿海修建码头,沿海万里,至少要修建上百座不错的码头,为开海之后的航海热做准备。

朝廷还要投资造船行业,以及扩大火炮生产之类的。

这些事情都在议程之中,只待甘奇一项一项去展开,所以甘奇还将进行大规模的国债以及借贷。

至于这些借贷怎么还,甘奇也有打算,不外乎抢劫一道,至于工商税之类的,暂时还不能太当回事,想要工商税收大规模爆发,还得等上一些年。这么投资基础建设,也是为了以后的工商税收能大规模爆发。

还有一点就是消耗民间劳动力,大投资就会让百姓赚到钱,哪怕是赚工钱也会养活不少人,劳动力也有了去处,这会直接让社会更加安定。

再开战,其实甘奇并不去前线,而是一直留在大定府,并不参与指挥每一处战役,只是制定了一个较为详细的进攻战略。

辽国如今不比以往那般强盛,地盘狭小,百姓也不多,北有女真滋扰不断,西面有草原大军虎视眈眈,早已没有了还手之力,已然是防守姿态。

大军才刚刚集结的时候,甘奇就收到了辽国的书信,辽皇耶律浚要与甘奇谈判,奈何甘奇置之不理,只是催促各处军队加速集结。之所以甘奇置之不理,是因为甘奇有些意外,本以为辽人来信必是求和,没想到辽人自尊心还在,通篇只有求和之意没有求和之言,搞出一个谈判的话语。

那甘奇岂能与他谈什么判?若是辽人与党项人一样卑躬屈膝来求,还有些棘手。既然辽人不求,甘奇也乐得自在,开战就是。

就这一封信,其实已然显出了辽国朝廷的一些局势。

比如有人要求和,有人不愿意,所以才出了这么一封不伦不类的信,想求和,却还要顾及自尊心与脸面。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辽国之前的荣耀太甚,辽国不是西夏,辽国乃是宋的兄长,坐拥万里江山之国,而今忽然要卑躬屈膝,一般人岂能接受得了?

甘奇想的这些也不假,辽国上京之中,如今朝廷局势还真就有些微妙。

皇帝耶律浚坐在高台,还颇有些盛气凌人,对着下面的耶律乙辛骂道:“宋狗欺朕,宋狗欺朕,昔日里宋狗是何等卑躬屈膝?年年都给我父皇送帛锦钱财,只求大辽开恩不出兵讨伐。而今却敢这般待我大辽,当真岂有此理。”

年轻的耶律浚,十几岁的年纪,又是在大辽强盛时代长大的,还有那杀父之仇,而今他自然是义愤填膺。

耶律乙辛想尽了办法劝耶律浚,口中说道:“陛下,而今局势不比以往,生女真还在作乱,草原又入不得,国内人困马乏,当以缓兵之计,哪怕是与宋求和,只要能罢战,当在所不惜。”

耶律浚闻言大怒:“相公之意,莫不是让朕去与宋人乞和?”

耶律乙辛就是这个意思,却又不能明说,口中说道:“陛下,此事不必陛下出面,臣去做即可。”

耶律浚大手一挥:“乞和之法,那是懦夫所为,朕麾下契丹勇士十多万,便要与宋狗决一死战!”

耶律乙辛有些着急,又道:“陛下,此实非开战之良机也!”

“已然到得如今,背水一战之时,非良机?难道相公是要朕带着所有人投降不成?”耶律浚气不打一处来。

“陛下,宋军如今锋芒真盛,不可力敌,我军历经几败,更是要休养生息以待时机……”

耶律乙辛的话还没有说完,耶律浚已然打断:“你还有脸说,要不是你们这些人无能,局势岂能走到今日?百万大军,被你们这些无能之辈一败涂地,而今已然到了生死存亡之际,不图为国效力捐躯,还在此扰乱人心,耶律乙辛,你莫不是已然心向宋狗?”

耶律浚与耶律乙辛的矛盾由来已久,甚至之前耶律浚差点还把耶律乙辛打死在军中,耶律浚显然从来都没有把耶律乙辛放在眼里过,若不是如今要德高望重的耶律乙辛来稳住契丹人内外的局势,耶律浚只怕早已对耶律乙辛下手了。

耶律乙辛对这些其实心中也了然非常,但是大敌在外,他也没有办法,只得躬身作礼,尽一个人臣本份,再道:“陛下,要想我契丹大辽再复往日荣光,就必须以卧薪尝胆之计也,老臣之言,忠心不二,日月可鉴。”

老臣子与新皇帝,自古以来似乎多是不对付的。

耶律浚暴跳如雷,站起来指着耶律乙辛大骂:“此乃乱国之臣,妖言惑众,朕有十数万大军,宋人也不过二十万军队,依托地利城防,胜算在我。却是这战事未开,你就再次妖言惑众,你莫不是活腻了?”

这句活腻了倒是把耶律乙辛吓到了,耶律乙辛连忙闭嘴不言,不再去据理力争,今日当避一避这位新皇帝的盛怒,来日再劝吧,多拉几个人一起劝。

却听皇帝又道:“你们这些人,一个个都已吓破了胆气。教你们领军作战,必又是畏畏缩缩不敢向前。此番,朕亲自领兵,定要大破宋狗,重夺燕云。”

不是耶律浚傻,是他真的不信任耶律乙辛这些败军之将,想来想去,唯有自己上了。

耶律浚是有些冲动,但其实他做的是对的。

因为甘奇不可能罢兵,哪怕是耶律乙辛来求和,甘奇也不可能罢兵不战。对于辽国而言,耶律浚最好的选择就是奋力一搏,御驾亲征也是激励军心之法,

耶律浚其实也没有什么选择,御驾亲征这种事情,不是耶律浚能选的,因为他要么出城而逃,往丛林或者草原的深处去逃,要么就只能留在城内,留下来,就是所谓御驾亲征了。。

耶律乙辛心中所想,只是老成持重之法,多少还寄望于宋人能罢兵不战,哪怕再多的条件也能答应,如此才可为辽国赢得喘息之机。

临潢府,辽国的上京,坐落在草原边上,这里有佛庙道观,这里也有孔夫子的庙宇,这里百年经营,早已是财富聚集之地,这里住的大多数都是契丹贵族,是辽国最有一点家底。

草原轻骑已然在甘奇的命令之下开始在远处游弋,甘奇的大军兵分两路而来,一路皆是骑兵,往临潢府附近扑来。

一路步卒,多是新军,开始向东京辽阳府而去。

两边皆是势如破竹,之所以势如破竹,自然少不了火炮之威,更因为契丹人心不稳,小城池的人都想往大城池而去,乃至于大城池里的人也主动收缩防线把军队聚集在大城池里。

狄咏带着威武军的铁甲骑到处飞奔,来去如风,尽显耀武耀威之势。甚至还绕过一些城池,带着几千人就敢在临潢府之外来去纵横,不仅随意来去,还时不时在城下破口大骂。

之所以这么干,便是想引蛇出洞,想要重兵把守的临潢府出兵来战,用一场野战的胜利来彻底浇灭城内之人的反抗之心。

临潢府城之内,自然又是一片争论之声。

耶律浚站在城头之上,眺望着几千宋军打马来去的耀武扬威,还有那点名道姓的破口大骂,气得拔剑怒喊:“来人啊,出城追击,定要斩杀这些宋狗。”

耶律乙辛连忙上前去拦:“陛下,不可啊,此乃敌军诱敌之策也,万万不可中计!”

狄咏如今也越发奸诈,不知从那里寻来一个人头挂在旗杆之上,旗杆上用汉字与契丹字写着“耶律洪基头颅在此,孝子速速来拜”。

这旗杆一出,耶律浚更是大怒,对着耶律乙辛呵斥道:“朕是天子还是你是天子?朕命令你带兵出城,截杀这些宋狗,夺回父皇遗体!”

狄咏哪里有什么耶律洪基的头?这头显然是别人的,他还不断指挥军汉呼喊大骂:“不孝子孙耶律浚,还不速速出城来拜见你父亲?”

耶律乙辛唯有再劝耶律浚:“还请陛下回宫,宋狗奸计,定然不能得逞,待得宋狗攻城无法,退兵之时,臣第一个领兵出城去追!”

“耶律乙辛,你竟然敢违抗朕的旨意?”耶律浚大怒,他堂堂皇帝之尊,下令几番了,身旁竟然无一人遵从皇命行事,反而一个耶律乙辛还频频与他作对,作为皇帝,岂能容人这般事情?

耶律乙辛面色为难不已,他想下一个决心,却又犹豫非常。

但是这把天子,实在又让人忍无可忍,身边军将,皆是耶律乙辛的部下,耶律乙辛频频回头看向众人,想看看众人的眼神。

却听耶律浚又是开口:“来人呐,拿耶律乙辛下狱,此等抗旨谋反之辈,定要严惩不贷!”

耶律乙辛心下一横,眼神看向城外那些宋人铁甲,微微闭眼,似乎即将做出一个重大决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