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回到北宋当大佬 > 五百零三章 御书房里的商议,耶律乙辛的高明

五百零三章 御书房里的商议,耶律乙辛的高明

“狄大爷,辽人攻势看来很凶猛啊!”甘奇看着城墙之下的尸首说道。

狄青点头:“从前日起,大同那边战报一到,攻势越发凶猛,辽人已然不把人命当回事了,前方攻城,后方督战队拿刀巡弋,但凡后退者,皆当场立斩,着实豁出去了。”

“敌我伤亡如何?”甘奇问道。

“估摸着,敌人伤亡已有四五万。头前还是各部曲轮番上阵攻城,而今是一队一队拼光为止,凶悍非常。我军之中,本也是各部曲轮番守城的,只是辽人太过凶猛,便也无法,只得抽调各部精干守城,不再轮换,也是怕那些新兵与新兵不堪用出了问题。本来抽调出了三万精干之兵,而今也有八千伤亡之数,明天应该就会破万了。加上之前各部的伤亡,快有两万了。”狄青慢慢介绍着。

所谓抽调的精干,就是原先甘奇麾下分到万胜军的一万多人,再加上各处抽出来的一些敢战之人。

狄青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如此强度的猛攻,为了稳妥起见,一般人狄青甚至都不敢往城头上派。

守城之战,敌我双方的伤亡比例都没有一比三。

这让甘奇有些惊讶,按理说己方在城墙上,处于大优势,敌人往上爬处于大劣势。怎么伤亡比例还怎么小?

“辽人如此凶悍?”甘奇问道。

狄青点着头:“此番辽人精锐尽出,其中契丹人就占了很大一部分。而且还有许多工匠随行,每过一天,都会有新的军械被打造出来,弩炮,投石机,云梯车,越来越多,所以老夫才不敢轻易教那些新兵降卒们上城来守。”

甘奇搞明白了,契丹人终究早已不是游牧渔猎之族了,他们真的进入了文明时代,占燕云百年,与大宋做了好几十年的兄弟之国,也说出了那句“吾修文物彬彬不异于中华”。

这句话,真不是吹牛的。

要铁甲有铁甲,要床弩有床弩,要投石机造得出投石机,云梯车也不在话下。是真的与中华没有什么区别了。

云梯车,就是打造出一个木制的大车,车子上有一个大斜坡,斜坡上自然就是阶梯。这种车子推到了城墙边,人就可以源源不断从车后面的阶梯晚上爬。

这才是真正的攻城利器,城墙上的士兵想用人力把云梯车推倒,那是不可能的,这种车子,又大又重,比普通的长梯方便百倍,放火烧车才是唯一的办法。但是这个大木头车,一时半会还烧不掉,只能眼睁睁看着无数人从车上而来,守城战就变成了城墙争夺战。

若是一旦让敌人在城墙上占据了一小块地方,敌人便更是蜂拥而上,再想把敌人打下去,更是难上加难。

技术水平,一直都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古北不比大同,大同是城池,古北是关隘,两边连着群山,没有其他的城门,除了翻山越岭,也没有其他往北去的办法,这里连出击都难,只适合防守。连出击都困难,自然就让大多数兵法计谋都无用武之地。

甘奇也把眉头皱起来了,古北关口,就剩下拼命了,就看谁有更多的命去拼了。谈不上什么运筹帷幄了,哪怕有办法出击,凭借甘奇麾下那几千骑兵,冲出去又能怎么样?

是袭击敌人大营?那是自寻死路。

攻击敌人粮道?敌人都没有什么粮道可言,他们压根就没有多少粮食储备,吃羊杀马的。而且这办法也不现实,因为甘奇连关外的地形地貌都不知道,那里是辽国故土,别兜兜转转反被敌人围杀了。

去奔袭敌人城池?且不说辽国故土,别人的百姓也会众志成城,就说奔袭城池,奔袭哪座城池呢?大定府?辽阳府?临潢府?打下来一座城池又能怎么样?皇帝都在前线,太子显然也在前线,去打哪里?

孤军深入,没有意义。

想来想去,甘奇左右看了看两边重峦叠嶂的山峰,又看了看这座不高的关隘,叹了一口气。

看多了故事,总想把任何战争都想成智计百出的智商碾压,显然这不是一般情形。

“道坚,你在想什么呢?”狄青问道。

甘奇摇摇头:“无奈之想。”

“是啊,颇为无奈,好在你的援军来了及时,有五万堪用之兵,这关口当是守得住的。”狄青也是一脸的无奈。

“但也不能让辽人这么舒服,总要给他们找点麻烦。”甘奇倒也不气馁。

“道坚是有何妙计?”狄青问道。

“我把耶律乙辛捉住了,又给放了!”甘奇说道。

“嗯?”狄青意外不已,又道:“我还以为你没有拿住耶律乙辛,原道是你拿住了他?”

甘奇点点头。

“你准备怎么做?”狄青问道。

“明天大早,写封信送出去,求和!”甘奇说道。

“求和?辽人必然不愿,他们举国之力而来,便是要重夺燕云,岂能愿和?除非把燕云还给他们,否则必然不成。”狄青想简单了一些。

甘奇笑道:“我也知必然不成,不过求和嘛,只是开始,还有后手呢。”

狄青想得一想,倒也会过意来:“莫不是离间之计?”

甘奇阴险一笑:“放了耶律乙辛,总要收点利息回来。”

狄青也笑了笑:“那就看你如何去运筹了,老夫拭目以待,真要论起打仗的智计,老夫都不如你啊!”

“论起上阵之勇武果敢,狄相公举世无双。”甘奇回了一句。

狄青摆摆手:“老了老了,说什么勇武果敢,再过几年,刀都挥不起来了。”

“回营早眠吧,明日想来还有猛攻苦战。”甘奇转身下得城墙。

却是此时的汴梁皇城御书房内,两个久久不语的人,终于开始说话了。

赵曙开口问道:“富相公,醒酒汤可有效用?”

富弼笑道:“此汤甚好,一碗而下,酒意便去了大半。”

赵曙用手轻轻拍打着桌面,忽然一语:“道坚是个好臣子,栋梁之才,千百年难遇之大才。”

“老臣深以为然,如此少年英才,比之大喊霍嫖姚也不差也。”富弼答着,他顺着皇帝的话说,便也知道皇帝终究要说到正题上。

赵曙忽然又道:“是啊,霍去病也不过如此,当年霍去病大胜匈奴之时,都封的什么官啊?”

富弼想得一想,开口说道:“霍去病立功之前,乃是嫖姚校尉之职,所以人称霍嫖姚,那时候十七岁。后来入大漠建功,功冠全军,便获封冠军侯。霍去病最后的官职是大司马骠骑将军。”

赵曙一边听一边轻轻搓着手,又问:“大汉之时,大司马骠骑将军是几等?”

“武官第二等,第一等便是大将军,第二等就是骠骑将军,第三等车骑将军,第四等是卫将军。”富弼,这个老文人是真博学,汉朝的管制等级都能信手拈来。

“霍去病是多少岁?”赵曙又问,只是这句话问得不那么清楚。

但是富弼知道赵曙问的是什么意思,说道:“霍去病二十三岁。”

封狼居胥霍去病,天妒英才,就只活到了二十三岁。二十出头的人,就把匈奴给灭了,在狼居胥山昭告上天,灭匈奴之大业已大功告成。这个故事,不知激励了多少代华夏儿女,军功能比霍去病的将军,几千年未有第二。

赵曙又问了一句:“道坚之功,比起霍去病……”

富弼立马答道:“那还差之甚远,老臣并不是说甘枢密功勋不大,而是说霍去病之功古今第一,霍去病远击大漠几千里,灭匈奴一族。甘枢密虽然也功勋卓著,千百年罕见,但还是差了许多。若是甘枢密能远击辽上京临潢府,一战灭亡整个契丹,方可与之媲美。”

临潢府在哪?在后世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从汴梁到临潢府,直线距离就超过两千里。

赵曙点着头:“嗯,有道理。”

说来说去,说这么多,大概就是为了这一句有道理。赵曙在寻找自己内心的理由,这个理由大概就是用来压制甘奇的,不是赵曙要如何,只是这个皇帝觉得如今战事鼎定了,甘奇不该再往上封了,再封就封无可封了。

甘奇与霍去病不仅是军功上的区别,他们还有一个区别,那就是霍去病二十三岁就死了,甘奇若是无意外,还得活几十年。

富弼终于等到了该他说话的时候,他试探性说道:“陛下,大丈夫文成武就,一来是为了建功立业,二来也不过是为了封妻荫子……”

这句话可把赵曙提醒到了,他立马说道:“对,封妻荫子……”

说到这里,赵曙又有些为难起来,甘奇的妻,本就是郡主了,甘奇的子,还没有生出来,甘奇现在才有一个女儿,一直在外忙碌,生儿子的时间都没有。

富弼说道:“不若把甘奇之妻永嘉郡主封为公主?把甘奇之女封为郡主,陛下以为如何?”

这倒是说道了赵曙的心坎上,把自己妹妹封公主,那不是变相的说自己的亲爸爸赵允让是皇帝吗?

赵曙立马点头:“好,就这么办,此番待得道坚回京,就以此作为封赏!到时候封赏的圣旨上还加一条,只要甘奇生子,便封……国公,封楚国公。”

赵曙心里过得去了,没有负罪感了。妻子女儿倒是其次,最主要的是甘奇的儿子,一出生便是国公,还是楚国公。这份恩德,足够大了,算是对得住甘奇了,不过也得甘奇生出一个儿子再说。

富弼本也犹豫要不要把甘奇的妻子封为公主,因为这涉及到很多问题,若是平常倒也无妨,皇室封一个非皇帝亲生的女子为公主是有过许多先例的,特别是以往需要和亲的朝代。

但是此时这个节骨眼上干这件事,一定会引起许多争议,因为现在正是“濮议”之时,朝堂之上都在争论濮王赵允让的名分之事。忽然做这件事情,定然后面会有争议出来。

但是富弼已然不管那些了,他这么建议,显然还有其他的想法。

比如赵宗兰成了公主,甘奇成了驸马。许多事情就大不一样了,若是甘奇还只是一个“郡马”,就算不得什么真正的外戚,如今甘奇一旦成了驸马,外戚之名就坐实了,稳稳妥妥的外戚。

外戚,掌权。

这种事情,自大汉以后,那都是历朝历代的禁忌。唐宋的驸马,吃喝玩乐就可以了,掌权那是不行的,这倒也不是律法规定,而是约定俗成的祖宗惯例之法。

这才是富弼的后手。

赵曙与富弼,这算是把甘奇的封赏商量好了。两人都还有意外收获,赵曙的收获在亲爹名分上的,他好像先赢了一筹。不仅德高望重的老臣富弼支持把赵宗兰封为公主,到时候连甘奇回来了,他妻子是公主,那不也得支持一下这个公主?

富弼的意外收获是甘奇要变成驸马爷了,这到时候就有文章可以做了。

御书房的议事正题,便也到这里结束了。

天明!

古北关口,今天倒是战事来得有些晚。

原因是耶律乙辛到了军中大营,一辆马车,一队护卫,从大同摇摇晃晃北出,再从燕山山脉北边来到了古北关口,比甘奇来得慢了一天。

耶律乙辛跪在皇帝耶律洪基面前,痛哭流涕。

中军大帐之中,文武无数,一个个面色铁青,战败的消息倒是来了两三天,耶律乙辛终于到了,显然其中许多人恨之入骨,恨他葬送了辽国十几万大军。

太子耶律浚第一跳出来怒道:“你还有脸回来?你怎么不死呢?不死在战场之上?”

皇帝耶律洪基一向倚重耶律乙辛,滦河兵变之时,第一个护在皇帝身边的,便是眼前的耶律乙辛,也是他当时稳住了局势,守住了行宫之门,才保住了耶律洪基的帝位,当然耶律乙辛也因为这件事情深得重用。

所以耶律洪基一边恨其兵败,却又并没有直接说话。

耶律乙辛一个头磕在地上:“臣愿百死,以命攻城,便让臣死在那古北城头之上!”

耶律乙辛很聪明,他此时不去解释更好,一心求死,便是明志,忠心可鉴。

帝王时代,一忠便可遮百丑。哪怕你做任何事情,只要是发乎于“忠”,便都可以原谅,比如包拯,不论怎么喷皇帝,但是人人都知道他忠,皇帝更知道,便是包拯再如何无礼,也都可以原谅。

耶律洪基反倒问道:“你没有什么想说的吗?”

“臣无话可言,但求一死,便做个士卒,死在阵前,如此便算死得其所,不枉臣身为契丹男儿。”耶律乙辛头连连在磕,咚咚作响,场面倒是有些感人。

耶律洪基都气笑了,笑得有些狠厉,再问:“朕会如你之愿,南枢密院还有一万多人马在军中,今日便让你带着他们冲城,死绝为止!”

耶律洪基是真这么想的,死绝一部算一部,这座关口一定要打破,燕云故土一定要夺回来。对于辽国来说,燕云是故土,祖宗留下来的,对于大宋来说燕云也是故土,历朝历代中原王朝的故土。这燕云倒是有幸,成为两国故土。

“谢陛下隆恩,死后臣愿在那城下**,不必马革裹尸浪费一张好皮,更不必棺椁下葬,让臣就这么死在天地之间。再谢陛下隆恩!”耶律乙辛说得有些悲壮,不免让许多人心生怜悯之心。

耶律浚却听得不爽:“你这厮,十几万大军都被你葬送了,你还有脸说什么天地之间,你便是死了,也无颜去见列祖列宗!百死都不足以弥补你如此大罪!”

耶律洪基摆摆手,示意自己唯一的儿子不要多言,而是又道:“你说两句吧,说与朕听听。”

耶律乙辛此时方才停下了咚咚的磕头,抬起头,脑门上早已血肉一片,教左右之人唏嘘不已,他慢慢开口:“陛下,此战一过,还请陛下发兵去草原,乃蛮人,达密里人,皆夷之,夷为平地!”

耶律洪基闻言面色一边,在场所有人皆是面色大变,这话说出来,好似就把这场败仗的原因说出来了。

“他们临阵脱逃了?”耶律洪基问道。

耶律乙辛面带愤恨:“按照军令,臣亲自带兵与宋人对垒鏖战,乃蛮与达密里两部,加上还有一些小部落,本该绕道敌军后阵,便可一举歼灭宋军,未想这四万人却只在战场之外逡巡片刻,转马就逃。此等反复之贼,就等着臣战败,就等着我大辽战败,他们想来早就包藏祸心了,此番必然是想一统草原拥兵自立。臣无能,致使如此打败,无话可说。但求陛下以后一定要把这些贼子斩杀殆尽!”

太子耶律浚闻言,连忙看向左右,见得左右之人大多一脸愤怒之色,显然是开始同情耶律乙辛了,立马说道:“你说乃蛮人与达密里人都临阵脱逃了,可有证据!”

耶律乙辛立马答道:“亲眼目睹之人无数,人证多的是。但也不需要,只需些时日,想来西北路招讨司不得多久就有求援急报而来。这些狗贼,所图甚大!”

这话说出,那就无话可说了,西北路招讨司危矣,皇帝耶律洪基面色大变,西北路招讨司一旦没了,草原也就不受掌控了,关键是此时还无力西去草原镇压各部,问题大了。

耶律洪基深吸几口气,什么话也不说,只是起身,大手一挥:“攻城!”

片刻之后,大营之中鼓声大作,各部聚集。

耶律乙辛虽然得到了一些原谅与同情,却还是没有办法,亲自披坚执锐,带领一万多人排列在大阵第一排,准备身先士卒,死在关隘城头之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