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回到北宋当大佬 > 第三百三十五章衙门与见分晓

回到北宋当大佬 第三百三十五章衙门与见分晓

作者:祝家大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0 22:45:21

第三百三十五章衙门与见分晓

“陛下放心,若是真以学生所想施行下去,汴梁城一年至少能给朝廷提供五百万贯的商税。”甘奇打着包票。

仁宗一脸的不敢置信,整个国家,一年的收入也不过六七千万贯,一个汴梁城的商税一年就能收到五百万贯?这一座城池的商税,岂不就占了朝廷一年收入的近十分之一了?

这怎么可能?

但是,又有什么不可能的呢?汴梁城那些达官显贵,哪个不是家中豪富非常?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句话从来不是说假。樊楼一年为无数错综复杂的股东赚去百万贯的钱财,给朝廷交七八万贯的税收,有什么不行?

哪怕是甘奇自己,温泉酒店才开张不久,一个月赚的钱也以万贯来计。朝廷却从中一分钱的税收都收不到。为什么收不到钱,因为甘奇的身份地位在这里。连甘奇一个举人身份,都能如此,何况汴梁城内那些商家?

在赚钱方面,仁宗还是信任甘奇的,毕竟有了一次极为成功的经验,在甘奇极为自信的话语之下,仁宗的疑虑少了一些,口中说道:“若真是如此,那道坚你真的就把朕的心腹大患给去除了。”

这句话说出来,也代表仁宗还是将信将疑的,但是也代表了仁宗准备试试看,这利益实在太诱人了。试一下,万一成功了呢?就算不成功,成功一半也行,就成五分之一也足够了。汴梁城一年给朝廷多交一百万贯的税收,这真的是不可想象的。

整个大宋朝,比得上汴梁城的地方不多。除了汴梁,也就杭州,益州这三个的城池了,这三座城池是北上广深。

然后就是二线城市,比如楚州,扬州,彭州,大名府,东平府,济南府,襄阳府,绵州……

再就是三线城市,广州,越州,常州,庐州……

城市之外的商税,那就不用想了,如果收到乡村,那就真的是与民争利了。

如果真的把商税拿住,北上广每个城池不说多了,一年收五百万贯,再到二三线城池,如此一加,只怕商税就能超过以往整个朝廷的岁入。

即便事实情况只有甘奇说的五分之一,一年朝廷也能多入账一两千万贯,这也是一笔巨大的进项。

仁宗这回是真动心了。

甘奇又道:“陛下放心,只要在汴梁城施行成功了,此法一旦推广全国,必能解朝廷度支之急。”

“好,朕好似被你说动了,这发票之法,当是可行之法,朕也不多想,这汴梁城一年能为朝廷收取百万贯的商税,朕就心满意足了。新衙门看来是真要组建,道坚心中可有人选?”皇帝心中早已起了憧憬,就像他话语所说,如果这汴梁城真的一年能给朝廷收来一百万贯钱,那就一定会推广全国,一年收个两千万贯,朝廷财政立马就宽裕许多了。

人选?这种事情问甘奇,甘奇一个举人,似乎还不够资格来参谋皇帝任用之事。但是甘奇也不谦虚着往外推,这事可不是随便一个人能做的,哪怕是韩琦亲自来做,甘奇都觉得十有**要办砸。

所以甘奇直接答道:“陛下,学生以为,三司王安石,最适合此差事。”

“王安石?”仁宗赵祯摇了摇头:“王安石不行,如今三司皆靠他在运作。若是你能把包拯给朕请回来,那王安石倒是可以考虑。”

赵祯的心思,当真转得快。包拯已经躲了几个月不见人了,赵祯此时大概是想用甘奇去把包拯给弄回来。

“啊?陛下,学生怕是办不成此事。”甘奇可不想去惹包拯。

仁宗笑了笑,说道:“去试试,你去试试再说。”

试试?试都不想试。

不过甘奇还是点头一语:“学生试一下看看,但是包先生……”

“且先试,试了再说,竭尽全力去劝说一番。若是你能把包拯劝回来,朕有重赏。”仁宗笑道。

甘奇再点头。只是包拯,是听劝的人吗?

“你去吧,朕还有许多试卷要看。”赵祯桌案之上,试卷还有上百张没看,当皇帝也是辛苦,看论文,一看就是一百多份。看完还不算,还要思考其中的道理。

甘奇带着笑脸辞别而去,心情大好,出了皇宫就哼起了歌,这回是妥了,稳稳妥妥,一个进士,已经不在话下。

甘霸在皇城之外等候多时了,甘奇一出来,对着甘霸就是一招手:“走,喝酒去。”

甘霸憨兮兮答道“哦,喝酒去。”

要组建一个新衙门,也没有那么简单,职权大小,人手调度,各方衙门的连接,都是麻烦事。就说这职权大小问题,新衙门要有执法权,但是这执法权具体到什么地步,那就很有讲究了,能抓人吗?能有自己的牢狱吗?能有审问的权力吗?能有判罚的权力吗?

都有?那权力是不是太大了?凭空出来一个权力巨大的衙门,有时候并不是一件好事。

没有?那权力太小了,做起事情来也不方便。

这个新衙门该是什么等级呢?主官是什么等级?在朝堂上又是什么地位?归哪个衙门管理?还是自成一个体系?

皇帝要考虑的事情太多。

这些东西,其实也还不那么着急,面前的事情,是把殿试之事先完成。

仁宗看完了考卷,对所有选出来的考生也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就得准备面试了。

第三天,面试的通知就开始发下去了,甘奇接到了面试的通知,预料之内的事情,倒也不那么喜出望外。

蔡确与李定,那就不一样了,接到通知的第一时间,就冲进了甘奇的书房,纳头便拜。随二人来的,还有道坚书院的六个学生。也就是说这一回道坚书院,加上甘奇自己,有九个人榜上有名,几乎就是考中了进士。

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一届科举,最多也不过取二三百人,少则一百来人。分到全国各个州府,一个州府能中一两个,那也就不错了。还有一些出人才的地方,比如江南,比如益州成都,比如洛阳。这些地方会多中几个,也就是说许多州府常常一个都中不了,特别是北方州府,没人中进士是正常的事情。

但就算是汴梁,一届也不可能有九个之多。

今年仅仅一个道坚书院,就有九个人,这种事情,自大宋以来,头一遭。道坚书院,这回真是一炮而红了,这个书院这一回,大概就奠定了天下第一书院的名头。也间接在帮助甘奇的大儒之路。

为何甘奇一个书院,就有九个人上榜?

甘奇的教育,显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几人都是用甘奇的“预算决算”之法,答的浮费弥广这一题。预决算制度,用来答这一题,再合适不过。预决算的用处之一,就是省钱。

甘奇那些在梨园春里讲的课,似乎就是为这道考题量身定做的。不过这是歪打正着,甘奇知道上一届的考题是真,但是这一届的考题,他是真不知道。

只能说“浮费弥广”这一题,是自己送来的人头。

蔡确李定等人,凭借“预决算”高中,甘奇自己却没有用预决算来答这一题。

蔡确李定,带着其他六个考生,在甘奇书房之辈,双膝跪地而拜。

“拜谢先生教导之恩!”

甘奇把八个人一一扶起,说道:“此番入得官场,诸位一定要奉公职守,克己自律,为官一任,定要造福一方。如此才不枉圣贤教诲。”

“先生教导,学生一定谨记在心!”

“奉公职守,克己自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学生定当把先生之语记下,以为座右铭。”如今蔡确,已然成了甘奇最主要的言行记录者,待得记录多了,还得订立成书,传承下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是新的名言警句,出处乃是甘奇。

甘奇家中,乃至整个道坚书院,皆是一片喜气洋洋。

喜气洋洋的可不止甘奇这里,程颐那边,也是如此。

因为程颐也收到了面试通知,还有两个洛阳学子,也收到了。程颐这就算夙愿达成了,终于轮到他程颐名声鹊起了,当晚,樊楼之中几十个桌案,皆坐上了洛阳学子。

程颐无疑就是所有人的中心人物,上前与他敬酒之人,已然排成了长龙。

这回程颐要走进官场了,来日出将入相,关系好的,自然要与之庆祝,关系一般的,更要借此机会上来打好关系。

酒酣耳热,有人起身一语:“这回殿试,程兄一定要力压甘奇,好教天下人知晓,到底是我洛阳学宫更出大才。”

程颐闻言也是激动不已,却道:“天下人知晓不知晓,我不在意。但是定要让陛下知晓何人才是忠心之臣,何人是那奸佞之辈。”

“对,正叔兄说得对,那甘奇,明显是知晓了陛下仁义之心,所以才敢如此放肆谩骂,陛下大人不记小人过,还当他是直言敢谏。唯有我等才知晓当时情况,君父不尊,实乃祸国殃民之辈尔!”

程颐摆摆手,作了一番姿态,说道:“罢了罢了,今日欢饮,不谈此事,后日金殿之上,自然见个分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