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回到北宋当大佬 > 第一百八十六章 幸甚幸甚

回到北宋当大佬 第一百八十六章 幸甚幸甚

作者:祝家大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0 22:45:21

第一百八十六章 幸甚幸甚

该给这个大宋朝先带来一点什么呢?

朝廷,或者说政府,到底是个什么机构?管理机构?还是服务机构?各人有各人的看法,甘奇也有自己的看法,政府应该既是管理机构,又是服务机构。

国民与社会需不需要管理?显然是需要的,这个问题也可以拿仁宗赵祯这一朝来说,对社会与国民过度的放纵,导致江湖匪类横行,这一点上,就是管理不善。

服务,那便更不用说。往大里说,国家应该给国民与社会提供生命与财产的安全服务,往小了说,国家修路筑桥,给国民提供出行便利的服务。

其实这个问题,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也是可以找到来源的。比如法家,就是偏重于管理。而儒家,则偏重于服务,呃……至少儒家思想上是偏重于服务的,开口闭口就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里也可以延伸一点,比如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就是法家的做派。而保守派的司马光,在反对变法的言论中,则代表了儒家的思想。

这里不说个人言行举止与品德的问题,只说变法派与保守派的核心思想。

王安石的核心思想,国家应该通过改革,增加收入,让国家实力变强,以应对内忧外患。

司马光的核心思想,天下出产本有定数,生产出来的东西,不是在民,就是在官,如果国家想要增加收入,自然百姓就减少了收入,国家不该与百姓争夺利益。这就是司马光反对王安石的核心思想所在。

这两派的核心思想,其实都没有逻辑上的错误。其实到后世,这个问题依旧还在,只是不在台面之上。而且后世与宋朝,还有一点区别,区别就在于天下出产的总额,并不是一个定数,一般情况下,这是一个不断增长的数目。

但是国家与百姓的利益分配问题,一直都是个台面之下的大问题,一直变化着,互相妥协着,永远也没有最好的分配方案。古今中外,皆是如此。

当然,其中还有一个大前提,国家的管理,本身就是为了服务。国家安全的服务,个人安全的服务,修路建桥的服务,乃至夜晚路灯的服务。

不论是管理,还是服务,其实归根结底的本质,还是利益分配。涉及分配问题,归根结底,又是个数学应用题。

甘奇今日要教的,便是这道数学应用题,当然,甘奇不会直接谈改革,也不会真去教数学,甘奇能做的,就是从细微入手,想要潜移默化改变朝廷的运作模式。

戏台,也就是甘奇的讲台,此时搬上来了一个不大的板子,甘奇用炭笔在板子上写下了两个词。

预算,决算。

预算与决算制度,在后世是再常见不过的事情,甘奇对这种东西太过了解。

真正的预算与决算,往大里说,是使得整个国家做所有事情都有一个计划,而且还要保证计划的有效实施以及成本控制。

往小了说,也是行政透明化很重要的一点。当然,这不是杜绝**的良药,但这能在很大程度上控制**。

要让整个大宋朝,从二府三司到县衙乡里,在任何事情上都进行预算决算,这是一个很大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做成的事情。

一个专业的管理团队,必须要执行一套专业的管理办法,这是黑恶分子甘奇办公司的时候学会的,这一套制度看起来简单,但是真若在宋朝真正实行成功,带来的好处,自然不需要多说。

其实甘奇所想,就是在古今对比之后,觉得这个朝廷在管理这一项上,很不专业。特别是宋朝的管理团队,比秦汉,差之甚远。比明清,也多有不如。

中国也是从宋朝开始,皇权就不下乡了,何谓皇权不下乡?就是没有了基层党组织。比秦汉,还有亭长里长这一类的官职,朝廷能直接动员每个村的村民。唐朝基层,府兵制度,也是能直接动员到每个人。

但是到了宋朝,开始了基层乡绅自治的模式。朝廷再也不能直接动员基层百姓,甚至收税都要通过乡绅来执行。这样的朝廷,动员能力,比之秦汉唐,差得太多,特别是战争动员能力,更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明朝朱元璋的卫所制度,也是为了弥补皇权不下乡的战争动员办法,在明朝初期,这种卫所制度,很见成效。奈何时间一久,也糜烂不堪。

一个国家的动员能力,其实就是战争能力,在冷兵器时代,有真正的敌人在外的时候,这种能力,极其重要。

说一千道一万,就是甘奇觉得大宋朝廷,或者说大宋的管理团队,各种不专业。

要想改变这一点,显然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但是甘奇今日,就开始着手这个问题了,从小地方一点一点的来,一点一点的潜移默化。甘奇要做的,才是真正的救国救民,救国救民的办法,不是具体的哪一件事,而是要重新对这个国家进行顶层设计。

只要顶层设计稳步推进,其他的事情,比如怎么强军这一类的问题,也就更容易做成了。

好在,时间还足够,这个大宋朝,亡国还有几十年。

甘奇看着满场云里雾里的人,一双双一脸不解的眼神,开始讲课:“预算之法,好比吏部,一年要发多少俸禄,每个品级有多少人,每个人发多少钱粮……又好比禁军,有多少人,每个人发多少粮饷,预计需要购入多少新军备……不能需要钱,就来要,朝廷有钱就给,没钱就拖,一切都得按照计划进行,朝廷更还要留有备用钱粮以应对突发事件……预算需要审核……如何审核……”

几个时辰过去,天色渐晚,甘奇却连预算这一个题目都没有讲完。

待得甘奇下课而走。

课堂之上这些学生,似乎都忘记了还要赶城门这件事情。

一个个喜出望外,有人弹冠而起,说道:“甘先生终于开始说治国理政之道了,这就是治国理政之道,这就是真正的治国理政之道,幸甚,幸甚。”

“能听甘先生如此高论大言,来日考场策论,还有何难?以往拜师治学,多学圣贤经典,何曾有人如此教导过策论之道?待得把甘先生预算决算之策学完,来日再考什么关于户部的题目,我也能侃侃而谈一番。”

却也有人一脸茫然开口问道:“诸位,我想问一问,甘先生今日这到底说的是什么啊?我怎么就一点也没有听明白呢?”

此话一出,立马也有人附和:“在下也是听得云里雾里,甘先生所言之预算,在下倒是有不同见解,朝廷有钱,还哪里用得着花费人力物力如此预算来预算去?朝廷若是没钱,预算来预算去,还不是拿不出钱?”

立马有人鄙视一语:“愚笨不足与谋,甘先生所言,就好比你居家过日子,有多少钱,就办多少事。穷有穷的过法,富有富的过法,万事皆有先有打算,才能井井有条,更能为长久计也。甚至也能把日子越过越好,越过越富。这才是预算之道。”

“敢问当面是何人?竟然能如此深入浅出来解释甘先生之高论?”

“在下泉州蔡确,乃甘先生入室弟子,见过诸位。”

“甘先生入室弟子?来来来,快快这边请,这边请!”

“甘先生弟子在此,诸位快来见过,快来见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