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宋猛虎 > 第六百一十七章 破口大骂

大宋猛虎 第六百一十七章 破口大骂

作者:祝家大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0 22:44:59

第六百一十七章 破口大骂

西夏已亡,辽国已灭,西域正在开边,西军不断在往西域挺进,狄咏这边更是开始在草原上修建起了堡寨,甘相公这里的军费支持更是不遗余力。

四海钱庄的国债再一次大规模发行,这国债说白了也就是战争债。

有时候金融就是这么回事,上次借的债还没有还,这次大规模发行国债,也把还上次债务的钱一并给借了,也就是借新债还旧债。

缺钱,依旧是摆在整个朝廷面前最大的问题,虽然国家税收一涨再涨,却也好像是杯水车薪。

因为不仅要打仗,还要大规模投资基础建设,道路矿山水利港口之类,源源不断需要投钱。

缺钱的问题,压力最大的就是王安石,甘相公如今是潇洒了,说要歇息就要歇息,但是说甘相公歇息了吧,他还安排了一大堆工作要做,时不时还要问工作进度,说具体的事情吧,甘相公几乎连一片公文都没有处理过。

有时候事情就是这样,一旦一个团队的精气神回来了,一旦事情开始往努力进取的积极方向开始发展,好似一切都开足了马力,无数的事情都处于时不我待的感觉之中,打了鸡血一般地冲冲冲。

民间也是如此,甘相公带来了一个叫做工厂的东西,这东西立马就开始风靡京畿,随即又往全国各地扩散,到处都有人在效仿甘相公开工厂,还多是纺织工厂。

甘奇也开始担心一些问题,产能过剩的问题,生产出这么多布匹,该卖给谁?

……

今日政事堂王相公又在大早前来拜见甘相公,随同而来的还有参知政事司马光。

两人落座客厅等候,等候了不短的时间,甘相公才姗姗来迟。

客套的礼节只在瞬间,王安石立马开口说起了正事:“甘相公,修直运河之事已然开工,但是这后续的钱却还没有着落,在下实在无法,只得来请教甘相公,这钱该如何筹集。我说继续从钱庄借贷,司马相公却又觉得不能再借了,唉……”

司马光立马接道:“不能再借贷了,如此借贷下去,越借越多,以朝廷这点岁入,到时候哪里还得上,借新钱还旧钱,窟窿只会越来越大。”

王安石又道:“在我看来,如今唯有两个选择,要么停工,要么从钱庄借……”

“一旦违约,王相公可知道后果?甘相公把这个钱庄做到今天这般地步,已然不易,若是借款违约了,便是这个钱庄都活不下去了,岂不是万事皆前功尽弃?”

王安石与司马光两个人,就在甘奇面前吵了起来,可见两个人平时在工作上是如何的争锋相对。所谓修直运河工程,其实就是把宋朝“之”字型的京杭大运河修成笔直,这就是货运的高速通道,对于经济是有巨大好处的,自然也是甘奇安排的,后续还会有工程,那就是把运河再往南北两边延伸,彻底把南北贯通起来。

甘奇挠着头在想,看着司马光与王安石两人争论。其实两人说的都有道理,如今钱庄的金融能力对于整个国家的基础建设而言其实并不大,不断去借迟早要出问题。

但是这运河也不得不修,不仅要修南北的,甚至甘奇还想过长江黄河行船之事,长江黄河是贯穿东西方向的,想要大部分黄河河道与长江河道能行船直通,这也是大工程。

不仅黄河长江,还有淮河以及黄河长江的各种支流等等,都是货运载重的高速通道,也是性价比最好的国内连通工程,比修路的性价比都还要高。

所以这些工程是必须要做的,商业经济、工业,想要发展,就必须沿着河道解决问题,这是历史的必然性。

钱,是最主要的问题。这钱投入基础建设,带来的好处可不仅是有真正的货运通道,而且还是惠民富民的最直接办法,因为朝廷把钱花出去,就会被人挣到口袋里,不论是包工头还是干活的工匠,都能挣到或多或少的钱,收入都会提高。

而人有钱了,就有钱消费了,又会促进经济发展,也就会促进商品的生产,也就是促进工业发展,更会直接促进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

这个逻辑很简单,后世最基础的经济发展逻辑。

问题就在于钱,哪里来的钱投进去,金属货币时代,又不能直接印刷钱。

想了许久,甘奇做出了解决办法:“公开募股,江南豪富,汴梁世家,各地豪门,只要愿意参与的,都可以投资进来。”

王安石与司马光两人眼神一顿,不约而同看向甘奇,带着疑问。疑问的内容也简单,投钱进来是要有动力的,就是得赚钱,挖运河还能赚钱?

甘奇知道两人疑问,便又道:“三司下成立一个南北运河局,为三司直属,运河完工之后,但凡河道上的码头,皆要派人进驻。所有商船,但凡下河出发,皆要拿朝廷官文凭证,收取运河费!原有运河河道免费,新建河道以里程与船只大小计费,为期五十年!”

没啥,甘奇脑袋一拍,高速公路收费制度。

“呃……”王安石愣了愣,消化了一下,说道:“甘相公此法甚妙!”

司马光也在消化,想来想去,说道:“相公此法,虽然妙,但是……此乃惠民之举,却又要收百姓之钱,是否有苛政之嫌,怕是到时怨声载道。”

甘奇笑了笑:“倒也有个更好的办法。”

司马光大喜问道:“还请甘相公示下。”

“那就是学杨广修运河,征发徭役,让百姓免费来修河道,朝廷出个口粮即可,如何?”甘奇是个狠人。

司马光闻言连连摇头摆手:“不可不可,前车之鉴,前车之鉴也。”

王安石看到司马光摇头摆手的模样,心中暗暗发笑,好像今日是他胜利了一般。

司马光却还有话说:“相公……”

“司马相公放心,能有运货之船的人,便已不是普通百姓,那是有产之人,是商户。穷苦百姓,最多有个打渔的舢板而已,舢板又不收钱。商户精明着,他们知道运河变直变长了,河道边宽了,可以让他们省不少钱,少许多危险。这运河之费也不会太多,不至于怨声载道,哪怕这些商户怨声载道,也不必理会。”甘奇倒是看得透彻。

甘奇说得自然是有道理的,司马光心中总有那么一种圣母心,却实在又说不出来什么,心里却又觉得“做慈善还要收钱”,这实在不是一个好朝廷该办的事。

王安石高兴起身,已然拱手:“甘相公,那下官就立马去办此事了。”

甘奇一点头,王安石转身就走,司马光却走得不那么快,还眉头紧锁。

倒是甘奇把司马光叫住了,又道:“司马相公,而今朝廷开支甚巨,还有许多新衙门一一要建,这些钱这些事从京城到得地方,其中猫腻无数,御史台任务艰巨,依我之见,还得扩充,用以监管各地之事,司马相公要早作打算,拿出一个章程了,确保诸事顺遂。”

司马光闻言,心中正义爆棚,这事情是真的适合他去做,也符合他的道德观念,所以司马光立马说道:“甘相公所忧极是,下官这就回去与诸多同僚商议,拿出一个监管章程,扩充各地御史衙门!”

“嗯,还要多派御史到三司去学习一下,特别是精算之道更要多学,不能让人蒙蔽了。”甘奇想得细致,把审计的差事也一并往御史台兼了。

“相公思虑深远,那下官这就回去做。”司马光有了差事,那也是雷厉风行。而今这朝堂上下,都透出了一股雷厉风行的劲头。

司马光似乎也很满意甘奇的这些安排,王安石干活,司马光监督,仿佛司马光也觉得自己今天有了一种胜利之感。

这里面有王安石与司马光的较劲,有甘奇对于诸多事情的压力,更有整个国家忽然开始欣欣向荣的整体氛围。还有一点,那就是甘奇如今的威势,在朝堂一家独大,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就是上下更容易拧成一股绳,甘奇要看到结果的事情,没有人敢与他作对,甚至所有人都想在甘奇一个人面前做出成绩,如此才能加官晋爵。

但是这种情况,会让一个人感受非常不好,那就是有进取之心的皇帝赵顼。

甘奇虽然歇息休假了,每天在家里享受生活,但是这朝堂处处都是甘奇的影子。不论朝堂议论什么事情,总有人说甘相公的意思是什么什么,然后大家就按照甘相公的意思去做。

而皇帝赵顼呢?他不是不想发表意见,而是每次只要甘相公有了意思,他都想不到比甘相公更好的办法来,这就尴尬了。

尴尬到赵顼好像成了朝堂的一个摆设,这个摆设唯一的台词就是:

“好,甘相公此法甚好,那就按照甘相公的意思来做便是。”

“嗯,此法极妥,甘相公谋虑深远。”

“行,甘相公这么说,必然有其中道理……”

每天都是这些台词,说多了,年纪轻轻的赵顼并没有一种省心之感,反而有一种烦躁在其中。

若是赵顼是那种不讲道理的昏聩之人也还好说,就在朝堂胡搅蛮缠一番,偏偏不按照甘奇的来就是了。

偏偏赵顼又是那种讲道理的人,知道甘奇说的办法是最好的办法,甚至是他从来都想不到的最好的办法,导致他除了这几句台词,说不出二话来。

年纪轻轻一身才华,却偏偏没有了用武之地,一个皇帝成了朝堂应声虫,这让赵顼在烦躁之中生起了一些自卑之感。

这也不能怪甘奇,高速公路收费这一类事情,除了甘奇自己,就不是别人能想出来的办法,总不能让甘奇不说吧?

忽然,当有人把某些不和谐的话语传到赵顼耳边的时候,赵顼却听得有几分别样的感受。

比如,连俸禄都被甘奇取消了的晏几道,到处对甘奇破口大骂,恃宠而骄,弄权自用,排除异己,借权肥私,忘本忘祖……

还别说,跟着晏几道骂的人还不是一个两个,洛阳程颐就是其中之一,这两个人因为共同的理念,自然而然就走到了一起。

后面跟着的人,多是被甘奇取消了恩荫俸禄的权贵之后,也还有许多今年各地没有考上会试的士子,因为甘奇今年授意出了一个奇葩的策论考题:论民族团结。

天朝上国,用得着与胡虏蛮夷团结?他们也配?听说甘相公还亲自写了一些文章,论述极北边茹毛饮血的野人女真与宋人同宗,这特么也太扯了?

还胡子亲传?胡子亲传能说出这种数典忘祖的话来?

文人士子,岂能没有点骨气?无数士子在考卷上就已经“破口大骂”了,自然……也就落榜了。

落榜的人一多,这骂声便已此起彼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