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宋猛虎 > 第四百六十二章 安喜,战争是怎么回事?

第四百六十二章 安喜,战争是怎么回事?

安喜县城头之上,狄咏眺望着南方,边都是忙碌之人,屋顶的瓦片,墙上的砖石,地基的石块,屋顶的衡量,门板板,堆得到处都是。

麻牛已然在大喊:“官兵来了,弟兄们,不要怕,官兵可上不来这高墙。”

“不要怕,只要胜了这一遭,周围七八个州县城池就都是咱们的了。”

“官兵只有两三千,咱们有上万人,不要怕!”

麻牛还没有学会一种虚张声势的技能,麾下八千多人,却只敢吹到一万,不想辽国朝廷,十二三万人,却敢号称七十万。

若是按照这个比例,麻牛也应该说自己有六万大军才是。

古代军队,满万了就是漫山遍野,普通人看来,就是难以计数的多。真正能按照视线中的规模与稠密程度判断出具体人数的人,唯有那种真正久经战阵的老将才行,比如狄青,又或者赵滋。

所以虚张声势这种事,很多时候是很有效果的。十二三万人,与七十万人,绝大多数人都难以用眼分辨其中的茶杯,包括此时的甘奇,也不一定能具体分辨出来。因为甘奇虽然也领兵打过仗,但是他压根就没有见过漫山遍野的人。

安喜知县萧达回来了,带着两千多大军回来了,有步兵有骑兵,有铁甲有皮甲,这是正规军,皮室军。辽国三十万在册的皮室军中的一小部分。

注意,“在册”这个词也是有讲究的,“册”与实际之间,在哪里都是有区别的,辽宋在这方面早已是半斤八两了。

辽国,再也不是从前那个只有三万皮室军的那个契丹国了。

再次回来的萧达,明显有了底气,为辽国贵族,穿上一甲胄,看起来也有了威武的模样,他亲自打马近前,开口便是大喊:“麻匪,朝廷大军已到,还不快快束手就擒。”

麻牛看了看左右,知道应该打击一下敌人的气势,便上前准备回话。

却是麻牛话语还未说出,旁边的狄军师已然抬腿拉弦,一柄神臂弓已然上弦,箭矢搭了上去,抬手就。

羽箭破空而去,一锐响,便看到城头一百步外的萧达落马而下,一声惨叫。

神臂弓,宋朝制式的蹶张弩,所谓蹶张,就是用腿踩着弩臂,双手用尽全力气才能拉开弓弦的弩弓,这种弩弓,弓长就有三尺三,弦长二尺五,质量最好的,程可高达二百四十多步,配上精铁打造的箭头,能透重甲。

神臂弓,一般军汉就算手脚并用都拉不开,就算能拉开这种弩的许多军汉,大部分站着都拉不起来,得体躺在地上蜷缩着,两只脚踩在弩臂上,双手拉着弓弦,用双腿双手加上腰腹的力量,奋力在地上张开体,才能挂上弓弦。如狄咏这般站着就能手脚并用张开弩弓的人,也是少之又少。

这种弩,与手持的拉弓,威力上不可同而语。神臂弓,代表了宋朝手工业与技术水平的巅峰。代表了华夏几千年对于战争兵器最深厚的技术积淀。

昔澶渊之盟之前,阵前杀辽国领兵统帅萧挞凛的弓弩,就是这玩意的变种,八牛弩,三张神臂弓用技术合在一起,就成了八牛弩,也称之为弩。

大阵之前,敌方的统帅,必然离得相当远,也不可能让宋军靠得太近,但是却被人宋军一箭杀当场,可见当时宋军之中,也是高人无数。杀萧挞凛的人名叫张瑰,一个地位不低的武将,用弩一箭就中了萧挞凛的额头,致使连连获胜的辽军偃旗息鼓而回,也直接促成了澶渊之盟的达成。

宋朝的弩,已然发展到了巅峰。

萧达,已然中箭应声落马,百十步外那一队辽军,乱作一团,举盾的举盾,救人的救人。

麻牛脸上带着震惊看向狄咏,他倒是知道狄咏武艺不凡,但是这百十步外抬手一箭就把人落马下的技术,实在太过骇人了一些,神乎其技一般,麻牛这辈子哪里见过这种事?

麻牛看了看狄咏,又抬头去看了看远方的萧达,明晃晃的长箭,插在萧达铁甲之上,笔笔直直,这显然就是透甲之后进去了。

麻牛又看了看狄咏手中的弩弓,他知道这张弩是从海上送来的,还专门说这张弩是送给狄咏用的,但是他也没有想到这张弩竟然威力如此巨大。

麻牛激动大喊了一声:“军师威武!”

随即满场大喊:“军师威武,军师威武!”

狄咏还笑着挥手与众人示意,这一手,是他故意要显露的,无他,激励军心尔。

狄咏还极为装bī)一语:“辽人,不过尔尔,一触即溃!”

“军师无敌!万军丛中取敌将首级如探囊取物!”麻牛似乎也知道军心可用,又是大喊。

“军师万岁,军师万岁!”

狄咏依旧挥手左右致意,开口大喊:“待得战机一到,某便带大军出城与敌决战,杀他个片甲不留!”

“杀,杀他个片甲不留!”

“杀辽狗!”

狄咏是真要出城的,想胜利,必须要出城一战,否则敌军不可能溃败而走,因为狄咏才是那瓮中之鳖,敌人反倒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不愁粮食,不愁饮水。若是久不决战,围困下去,狄咏一方反倒是有人心大乱的可能,贼寇乌合,不能把他们想得太好。

要想打开局面,这出城决战的事,必须要做。

但是现在,自然防守为要,敌人肯定要攻城,攻城对于狄咏来说也是好事,先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打退几波,让敌人威势尽去,再出城就事半功倍了。

所以狄咏大喊:“备战,守城了,把门板板都竖起来,敌人箭雨就要来了。”

八千贼军,兴许就狄咏一人真正有对战争的实战经验。对于攻城的路熟悉非常,应对措施也准备得很好。

“竖盾!”

“竖盾!”

城头之上大喊连连,门板板案板,甚至吃饭的桌子,都被竖了起来,挡住一个一个的人。

果然不得多久,辽人的反击就来了,箭矢如雨!

城头上所有人都躲在临时的盾牌之后,听着木板叮当作响。

狄咏心中也想,好在敌人也来得仓促,并未真正准备过攻坚战,若是敌人有过真正的准备,此时必然有投石机这种东西到场,只要有十来具简易的投石机,怕也能把这几千贼寇吓得惶恐不安。

若是有几具真正精良的石头砲,也就是一种更为精良的投石机,巨大的石头砸来,一砸就是一个垛口砖石碎裂,此时城头之上兴许就直接生乱了。要抵御这一类的攻城利器,不仅需要军汉有非常高的心理素质,还需要指挥者沉得住气,需要让守城之兵到城下躲避,待得敌人开始爬墙的时候再上城头来,这种指挥极为考验指挥者的能力,一个不慎,机会让敌人轻易就爬上城头。

这种石头砲的威力从来都不能小觑,历史上纵横欧亚的蒙古大汗蒙哥,就是在南宋钓鱼城被这种石头砲给打死的。

这些东西,辽国其实都有,因为辽国有燕云十六州,这里从秋战国开始就是燕赵强兵之地,这里的匠人,制作这些东西都很擅长。

换句话说,辽国一旦失去了燕云十六州以及这五六百万汉人。不仅仅是战略要地丢失了,辽国更丢失了真正的生产基地,从铁甲到兵器,甚至锅碗瓢盆,再到弓弩石砲,辽国再也没有了生产这些东西的能力。回到草原与辽东的辽国,就比野人女真高明不了多少了。

说白了,不论哪个历史时期,游牧渔猎民族要想打败中原王朝,就得要汉人。蒙古人不仅要汉人工匠,还从中亚与东欧掳掠来了无数工匠。那时候的中亚,文明程度也相当高,攻打金国的时候,不知有多少中亚奴隶在蒙古大军后生产着这些东西。

也如几十年前崛起的西夏党项人,当时辅佐李元昊的是汉人张元,好水川之战,主要出谋划策的也是张元,张元也是西夏的宰相。张元这个人,本是陕西的读书人,屡试不中,甚至考到试都被刷下来了,张元气愤不已,觉得自己才华甚高怀才不遇,一气之下跑到了西夏去,深受李元昊的重用,内政外事军事都是一把好手,自张元起,西夏重用了大量的汉人。

打败了大宋之后,张元觉得他终于算是证明自己了,或者说自己那屡试不中怀才不遇的那口气终于出了,甚至还写了一首诗来嘲笑夏竦与韩琦: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满川龙虎辇,犹自说兵机。

大意就是说夏竦这个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不怎么样,韩琦也没有什么厉害的,整个好水川的宋军都被辇得到处跑,你们两位进士及第的大相公,还在那里说什么打仗带兵?

其实归根结底就是你们这两个朝廷重用的进士相公,比我张元一个落地秀才差得远了,当初我科举你们不要我,现在后悔了吗?后悔也晚了!

张元的这种心,其实也能理解,读了满腹诗书,却不受朝廷重用。朝廷用了韩琦这种进士及第,然后张元这个落第秀才把夏竦、韩琦打败了。这种感觉,只以个人感觉来说,那真的是十足解气。

生产力,技术水平,手工业的积淀,教育水平,眼光见识,这些都是中原王朝最重要的倚仗。

哪怕是到得宋朝这种武人如狗的时代,朝廷依旧能靠这些东西,抵御着辽夏金,还把蒙古挡了一百多年。

这才是中原王朝真正的实力基础。

这一切就体现在狄咏手中的那柄神臂弩中。从大汉远逐匈奴开始,技术的碾压就已经奠定,弩这种东西就是那时候大规模用于战场的,把匈奴骑打成了狗。匈奴人的原始弓,甚至都不穿汉军的甲胄。

安喜城外的辽军,再还击了几轮不奏效之后,开始真正准备起了攻城之战。

伐木,造梯。把所有的盾牌都聚集在一起。

梯子是最简单的用具,造起来也简单。全军伐木造梯,用不了多久,上百具简易的长梯就立在了阵前。

契丹人开始埋锅造饭,开战之前,不能吃得太饱,所有人匆匆饱腹,喝得几口水,鼓声已起,列阵冲城。

城头上的狄咏再次大喊:“竖盾,竖盾!”

鼓点开始紧密,已然是下午半晌,阳光开始变色,照在甲胄之上泛着黄光。

辽军的脚步已起,箭雨已来。

狄咏并不还击,躲在垛口之下,受着一波一波的箭雨。因为他知道,再过一会儿,待得辽军近前了,箭雨就会暂歇,那时候就是反击的时候了。

生产力,技术水平,手工业的积淀,教育水平,眼光见识,这些都是中原王朝最重要的倚仗。

哪怕是到得宋朝这种武人如狗的时代,朝廷依旧能靠这些东西,抵御着辽夏金,还把蒙古挡了一百多年。

这才是中原王朝真正的实力基础。

这一切就体现在狄咏手中的那柄神臂弩中。从大汉远逐匈奴开始,技术的碾压就已经奠定,弩这种东西就是那时候大规模用于战场的,把匈奴骑打成了狗。匈奴人的原始弓,甚至都不穿汉军的甲胄。

安喜城外的辽军,再还击了几轮不奏效之后,开始真正准备起了攻城之战。

伐木,造梯。把所有的盾牌都聚集在一起。

梯子是最简单的用具,造起来也简单。全军伐木造梯,用不了多久,上百具简易的长梯就立在了阵前。

契丹人开始埋锅造饭,开战之前,不能吃得太饱,所有人匆匆饱腹,喝得几口水,鼓声已起,列阵冲城。

城头上的狄咏再次大喊:“竖盾,竖盾!”

鼓点开始紧密,已然是下午半晌,阳光开始变色,照在甲胄之上泛着黄光。

辽军的脚步已起,箭雨已来。

狄咏并不还击,躲在垛口之下,受着一波一波的箭雨。因为他知道,再过一会儿,待得辽军近前了,箭雨就会暂歇,那时候就是反击的时候了。

回到北宋当大佬

回到北宋当大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