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上帝指使自传 > 三千一百四十八章 岳 小云放粮

上帝指使自传 三千一百四十八章 岳 小云放粮

作者:上帝指使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1-10 22:44:47

三千一百四十八章 岳 小云放粮

朝霞映着他那幸福的笑脸,如同向日葵一样鲜艳,朝着太阳,向日葵尽情地舒展着他的腰,笑意盈盈地看着太阳,拼命地展现自己刚带上的金黄色衣裳。微微翘起的嘴角挂着满心的喜悦。笑就像清泉的波纹,从他嘴角的小旋涡里溢了出来,漾及满脸。

佃户们一听,听说是管事的来了,大家早就等得不耐烦了,见是一个大胖子,难怪来得这么晚了。百姓连忙闪开一条道路让他们进去,到了里边一看,佃户头儿吴宇和冯家外院管事关明正在那儿维持着秩序,一见岳小云来了连忙向他打声招呼。

“劳烦二位了,两位管事辛苦。”岳小云笑着还礼,他始终是一个新来的,知道强龙不压地头蛇,这些人在冯府很久了。岳小云心想就算是大家做不成朋友,他也不会想要跟他们做敌人的,他对他们很客气,一直很客气,何持着一种“君子之交淡淡如水”的客气。

“冯管事这话咋说的,咱们都是为东家办事嘛,理应相互提携扶助。呵呵,队都排得这么长了,冯管事你看,咱们是不是现在就开仓放种啊。”

“成,二位管事稍候,我大略清点一下,咱们就开仓放种。”

“好好好,应该的,冯管事请。”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的生产及储存具有悠久的历史,我国原始农业启蒙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发展于新时期时代。我们知道古代科技技术并不发达,但是作为农业大国,古人们如何储粮呢?粮食的储藏是农业栽培的继续,储藏技术是伴随着农业的发展而发展的。进入新时期时代以后,随着原始农业的发展,农业生产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粮食出现了剩余,才逐渐由粮食加工发展到储藏。

冯家的地下粮仓是从地下窑发展起来的,从汉代在北方地区开始采用,到唐时期有了很大发展,地下仓的形状主要有方仓和圆仓两种。而洛阳的地下方仓及地下圆仓,冯家的粮仓规模挺大的,这显示了冯府的实力。当然与官府的的粮仓是没法比的,据说规模最大的含嘉仓,仓区东西长612米,南北宽750米,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共有地下圆仓259个,仓型是口大底小,大的口径达18米,小者口径为8米,仓深最大为10米,最浅为6米。

仓身的结构非常讲究,土坑挖好后,先用柴火将四壁烧烤,以干燥土壁,然后再铺上草束、木板、苇席、谷糠等多种隔热防潮材料,以确保储粮安全;仓群规模宏大,仓体结构完善,大唐的建仓技术已相当高,各大家族的建粮仓,是得到官府的审批的,大唐是一个很开往的社会。在以前私人是不可以建粮仓的,不仅只是怕有人打劫粮他,出现乱子;也怕私人屯集粮食,给百姓造成负担。

在古代粮食是官家的生意,想要经营粮食的粮食,不是谁都可以的,非得是皇亲贵族。不断地生产与种植食粮,积累了丰富的建仓经验,同时也有许多沉痛的教训。粮仓建设应将充分保障粮食储藏安全放在首位,从粮食自身的物理性质、生理特性、生态特点等方面考虑满足储粮安全的需要。仓型的选择是应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区气候条件、地质结构、粮种特点、粮库性质与功能而确定适宜的仓型,全国不能搞“一刀切”。

走进仓库,只见一口口麻袋都摞在那儿,不禁眉头一皱:“这里,一共是多少袋种子?有多少斤呐?”

旁边账房先生急急翻出账簿看了看,对他报了袋数和斤数,冯云贴着他的耳朵小声提醒道:“岳爷,咱们出来时大娘可嘱咐过,每年放粮时管事、帐房、力工,都会层层克扣粮种,留作自家之用,却说是分发时的损耗。今年粮种短缺的厉害,如果‘损耗’的狠了,恐怕要有佃户闹事,叫你小心着点,你可不要忘了。”

岳小云笑笑,大声问道:“这么多种子,这么多佃户,得放到什么时辰去啊?咱们安排了几杆大秤放种?”

那个账房回道:“岳管事,一共安排了十八台大秤放粮。”

“嗯……这样的话,还差不多。”岳小云淡淡地说了一声,绕着粮垛转悠了几圈,对冯云小声道:“听清了么?一共十八杆大秤同时放种,就算咱们两个三头六臂,也看不过来呀。这些人可都是吴宇、关明的亲信,要是他们成心做手脚的话,你防得了?”

岳小云讷讷道:“那咋整?依你这意思,咱不管了?要是他们连偷带藏,真要是分不着粮种的佃户闹起事儿来,这黑锅可是你背啊。人家偷驴咱拔撅,那不是傻了么?怎么也得尽力看顾,能看多少是多少呗。”

“呵呵……”岳小云在他肩头捶了一记,笑道:“就这笨法儿?看是要看的,不过不用咱们俩跟大眼灯似的在那儿瞅着,我有个主意,保证出不了岔子。不就是分东西嘛,嘿嘿,这活儿我熟,保证人人服口服,谁也挑不出毛病来。”

岳小云说完霍地转身,大步向仓库外走去,臊猪儿诧然道:“你熟?你啥时候儿管过分东西来着?”

岳小云出了仓库,眼巴巴的佃户们立时一阵骚动,岳小云四下一扫,相准了一个小半人高的大树桩子,便走过去,站到树桩子上面,拢起嘴巴高声喊道:“各位乡亲,这次发放粮种,我是管事。大家都知道,去年冬上,冯家遭了一场大劫,储藏的粮种也损毁了许多,今年发放的粮种,势必不能做到家家户户全发到了。今儿是先到先得,按照各家承租的地亩数来计算,想多领那是不成的,不过要是发到谁那里种子要是发光了,你也别怨天尤人。”

佃户们静了一下,然后哄地一下便开始议论纷纷,有些原来并不知道粮种不足的人尤其显得激动,排在前边的人欣喜若狂,来得晚的人提心吊胆,七嘴八舌,说什么的都有。

队伍里的骚动持续了很久,岳小云负手站在树桩上始终一言不发,下面的议论终于渐渐平息下来,一个老农提高嗓门喊道:“岳管事,做什么事都得有个先来后到,要是粮种发到我这儿就没了,我没话说。可是,粮种已经不足了,你们可不能昧着良心再克扣咱们啊,咱们这些靠天吃饭、靠地活命的庄稼汉不容易啊。”

岳小云等的就是这句话,他微笑起来,提高嗓门喊道:“这位老伯放心,今日发放粮种,我岳小云尽管不能让所有的父老都满意而归,但是今儿我就立下一个发放粮种的章程,保证让所有的乡亲,不管分没分到,人人心服口服!”

岳小云说完回头大喝一声:“来人啊,把所有的粮种全都搬出来。”

吴宇看着他,困惑地眨眨眼睛:“冯管事,你这是何意,咱们发粮种,都是发完一袋再取一袋,现在都搬出来堆在那儿,一会过秤、开包,不是又要费一回事。”

“岳管事,我这么做自有我的道理,一会儿,我会说给大家听的。”岳小云笑嘻嘻地说完,向那些家丁执役们冷喝一声道:“我的话没听到么,还不往外搬!”

那些人互相看看,终于鱼贯而入,一袋袋的往外扛粮种袋子。

岳小云向排队的佃户们抱拳说道:“大家听好了,粮种全部在这里,一共有多少,盘库的时候岳老爷是亲自看过的,帐上有总数儿。一会儿,我就逐袋过秤,粮种总数对上了,就开始发放。各位有信不过的,可以进屋去看看,瞧瞧还有没有一粒种子没搬出来。

发放种子的时候,岳某会在那边,看到没有,就是那棵大槐树下面,立一杆公平秤。啥叫公平秤?就是在那儿设一杆秤,各位领了粮种,自己去那儿复秤一遍,如果连秤也不会用的,可以找你信得过的人帮着你称量,重量对不上的话,你立马来找我,岳某给你撑腰。”

这法儿新鲜,大家伙儿还从来没听说过什么公平秤,底下的乡民议论纷纷,都觉得这法儿公道,不禁喜形于色。

岳小云又道:“你们领的粮食和账簿上你们签字画押的数对上了,那我这粮种总数也就会一两不差了。这叫公平、公正、公开!大家同意吗?”

长长的队伍沸腾起来,渐渐汇聚成一阵欢呼:“同意!同意!岳管事做事公正,我们服!”

岳家大院的膳房离这边比较近,潘华管事正在厨房料理一个羊头,听见外面呼喊的动静拎着把菜刀就颠儿颠儿地跑出来了。每年放粮种总有打架斗殴的,他还以为这刚开始发放粮种外面就打起了群架。等他出来逛了一圈儿,只见秩序井然,人人心平气和,不禁啧啧称奇。待听明白了岳小云的法子,潘管事不禁大为叹服,回去便跟自己浑家讲:“俊妮儿,你说人家那心眼是咋整的呢?原来蠢笨的一个人,现在就愣成了人精,估摸着,真是狐仙帮他通了心窍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