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上帝指使自传 > 第二百零八章 家庭

上帝指使自传 第二百零八章 家庭

作者:上帝指使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1-10 22:44:47

第二百零八章 家庭

我还能笑得出来,我还能笑啊,哈哈,我确实还是笑得出来,一早起来发现自己好像是失忆了,我是在哪,我在做什么,我在写什么,我该写什么,我统统忘记了,是暂时的,我会好起来的。

你知不知道面条不是意大利发明的?

虽然面条在西方很受欢迎,面条其实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中国人发明的。好久没有吃面了,偶尔,起来做一碗香喷喷的面来吃,也是不错的事情。

还好我可以心情的享受着光照来着,直到这光照将我见醒来着,我总是不想起来,因为我不知道起来该做什么,做什么样的事,才能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有意义来着,也不知道我还能做什么,还想做什么,只是想在这季节里,心情的享受着光照,懒懒地。

现在的我需要好好的休息,好好的想想以后要走的路,现在的我几乎什么也感觉不到,我在想什么呢?我感觉很失落来着,对我来说这个世界是如此的陌生来着,这个城市是如此的陌生来着,这个生活也是如此的陌生,一切都是如此的陌生。

记得听过眼镜帝说过:“像我们这样的男人,有家庭的男人,你知道吗?你不会懂的,你听说过其实这大象也是会因冠状动脉炎而死的!”

什么,一天天的不好好的活着,说什么死来着,我也是醉了!

眼镜帝继续告诉我说:“在丛林里,他们会因为缺乏水和食物带来的压力而死来着。其实饥饿不可怕,可怕的是,真正要它们命的其实是压力,你不会懂的,你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来着,所以你是不会懂得。”

我就槽了,我怎么就不能懂啊,我什么不懂啊,我这得不能懂的话,我也是醉了。

眼镜帝问我说你知道什么是家庭吗?

我表示我不是不知道,而是我暂时没有来着!我说家庭不就是指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基础上产生的,亲属之间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家庭是幸福生活的一种存在。家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是指一夫一妻制构成的社会单元;广义的则泛指人类进化的不同阶段上的各种家庭利益集团即家族。从社会设置来说,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设置之一,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制度和群体形式。从功能来说,家庭是儿童社会化,供养老人,是满足经济合作的人类亲密关系的基本单位。从关系来说,家庭是由具有婚姻、血缘和收养关系的人们长期居住的共同群体。

眼镜说我是只懂其一不懂其二来着。

我表示你就装吧,兄弟别一天天装着什么都懂来着。

眼镜帝想了想又问我说:“你明白一个家庭对于我一个成功的男人来说有多么的重要吗?把时间放在脸上,成就了美女;把时间放在养生上,成就了健康;把时间用来学习,成就了智慧;把时间用在市场,成就了经营;把时间用在家庭,成就了亲情…时间是公平的,每个人都一样,只是我们的使用和选择不同。心在哪,时间在哪,行动在哪,成就一定在哪!哈哈你不懂。”

我看了看她,你个孙子你就装吧,你还成功的男人,那是在谁的面前,你也就能在我的面前装了,我有时候觉得他啊,有时候就是个社会人,那是装碧卖萌无所不能啊!我看了看他,我表示说我不懂来着。

一个坚强的家庭是这个社会的中流砥柱,是一个男人成不成功的标志来着,是一个男人活得幸福不幸福的标准,是一个男人成不成熟的标准,没有什么比丈夫、妻子和孩子的组合更完美的,更美好的了。

在他们的家里教育着他们的子女,养育着自己的孩子,培养着自己的孩子,我们只是想要让自己的孩子能展望未来,能适应这个社会,能快乐独立的成长。

说得真的很好,他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啊!随便他了,反正我真的不生气来着。我是既不嫉妒也不羡慕也不恨啊,我真不生气来着。

回忆是美好的,你不觉得吗?尽管生活如此折磨我们,但生活总会在不经意的时候给予我们一些幸福感。工作上的进步,家庭和睦,爱情美满,友谊长久等等,就算是无意中看到一幅漂亮的画,都能让我们暂时忘记烦恼,露出真心的微笑。

相亲女曾经说过:“福山雅治,一个岛国役者,他有一首歌《家族になろうよ》。长濑智也,也是一个岛国役者,TOKIO,他所在的组合,他们有首歌《NaNaNa(太陽なんていら》。这两个男人是极品,但是我喜欢的是他们的处事风格,这两首歌代表我的家庭观,生活观,希望你能理解其中的意义来着。”

我曾经也说我能理解相亲女对美好男人的向往来着,只是她也是太看得起我来着,把我比作极品的男人来着,哈哈,是不是没谁了,我也自我感觉没谁了来着,我也有自己的处事风格,哈哈,我也有我自己的家庭观来着,我也有我自己的生活观,我也很能理解她的感受来着。毕竟我们都很需要的是一个我们各自向往的家庭不是吗?

相亲女总是耐心的告诉我来着,她跟我讲:“如果相处需要共通的话题,共同爱好去发现,发掘两个人的默契程度,相爱是感情的基础,相知是感情的燃料,我不需要相濡以沫的爱情。”

我表示我非常认同她的观点来着,我觉得我们都有着相同的观点,和相同的看法,相同的这个那个还有那那个,关键我们还是有话题的,虽然是我找的,我们还是相同的爱好来着,我们都是喜欢吃来着,没事就出去大吃一顿来着。

我们还可以慢慢的发掘两个人的默契程度,这是肯定的,相爱是感情的基础,那不是废话吗,难道说那相爱还是那个啥的基础来着,相知是感情的燃料,我觉得太对了,相知相识相爱啊,哈哈,是不是好幸福的样子,我唯一不同意的就是为什么你不需要相濡以沫的爱情,这个我还是渴望来着,我真的不明白相濡以沫的爱情谁不需要来着,为什么她不需要啊,想不明白来着。

相亲女语重心长的反正是温柔的告诉我,哈哈,真的,我不是吹牛,她真的是这么说的:“我不是要你马上就能认同我的观点来着,我是希望你能尊重一下我的观点来着,不适合的,宁可不要。”

也只有我能写得出这些了,本来不想写太厉害的东西来着,但是实在找不到写的了,只能写这些了,哈哈。我告诉她我当然是能认同她的观点来着,她的观点是什么啊,是说我是个极品男人吗,这点我是当然认同来着,而且是必须认同来着,我是相当的认同来着,对我也觉得不适合的,宁可不要,你看我们家的相亲女就是有气质来着,哈哈。

虽然我还是比较认同的是这个,这是发生在一个普通犹太人家庭里,父亲和儿子的故事:儿子叫约翰,在他4岁那年,有一天他和姐姐在客厅玩捉迷藏。他们玩得正高兴,父亲抱起小约翰,把他放在沙发椅上面,然后伸出双手做出接的姿势,叫他往下跳。小约翰毫不犹豫地往下跳,在即将抓住父亲的瞬间,父亲缩回了双手,约翰摔到了地板上,他号啕大哭起来。小约翰向坐在沙发上的妈妈求助,妈妈若无其事地坐着,并不去扶他,只是微笑着说:“呵,好坏的爸爸!”父亲站在一边,以嘲弄的眼光望着上当受骗的小约翰。

这便是犹太家庭教子的方法之一,这样做的目的是灌输给孩子一个理念:社会是复杂的,不要轻信他人,唯一可依赖的就是自己。

犹太家庭的孩子都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房子被烧着了,你将带着什么东西逃跑?”如果孩子回答是钱财,母亲会进一步问:“有一种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吗?”如果孩子回答不出来,母亲会告诉他:“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钱财,而是智慧。因为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

你对爸爸的爱,远远胜过那部车

一个犹太家庭的父亲,存钱存了很久,终于买了一辆自己向往已久的新车。新车开到家后,他珍爱有加,每天都要洗车打蜡。他5岁的儿子见父亲这么爱车,也常常乐此不疲地帮爸爸一起洗车。

有一天,这位父亲开车回到家后,累得一动也不想动。于是他决定破一次例,改天再洗车,尽管自己的爱车因淋了雨,而显得脏乱不堪。

这时,5岁的儿子见父亲这么累,就自告奋勇地要帮爸爸洗车,见他这么小的年纪,就知道体谅自己,心里甚感欣慰,便放手让儿子去洗。

儿子要动手洗车了,却找不到洗车用的毛巾。于是他走进厨房,立刻便想到母亲平时煮菜洗锅时,都是用钢刷使劲刷才刷干净的,所以既然没有毛巾,就用钢刷吧!他拿起钢刷用力地洗起车来,一遍又一遍,像刷锅一样地刷车。

等他洗完之后,听见“哇”的一声,他失声大哭起来,车子怎么都花了?这下可闯大祸了,他急忙跑去找父亲,边哭边说:“爸爸,对不起,爸爸,你来看!”父亲疑惑地跟着儿子走到车旁,他也“哇”的一声,“我的车,我的车!”

这位父亲怒气冲冲地走进房间,气急败坏地跪在地上祷告:“上帝呀,请你告诉我,我该怎么做?那是我新买的车,一个月不到,就变成这样,我该怎么处罚我的孩子?”

他才祷告完,耳边忽然出现一个声音“世人都是看表面,而我却是看内心!”突然间,他彻悟了。

他走出房门,儿子正害怕地流着泪,动也不敢动。

父亲走上前去,把孩子紧紧地拥在怀里,亲切地说:“谢谢你帮爸爸洗车,爸爸对你的爱,远远胜过对那部车子。”

凡事要透过表面去看本质,当家人或朋友无意间做错了某件事时,我们要理智对待,不要只看事情的表面,而忽略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学会用爱心去包容爱心,家会让你感觉自己的周围,时时洋溢温暖的阳光。

这种信任和理解真的很重要。

这个故事对于众多家长来说有很强的的启迪和警示作用:“你到底爱的是孩子,还是孩子努力的结果?如果是后者,那说明你不会爱!”亦或是“你到底是爱自己的孩子,还是爱那个你心目中的孩子?如果是后者,那说明你不会爱!”,往往,在和孩子互动过程中,我们关注自己的感受,关注孩子是否改错,关注孩子是否优秀,而我们忽略了关注孩子本身,这些都是打着爱的旗号伤害着孩子,但我们往往认为这就是爱。请牢记,孩子本身最重要!

让孩子去开辟自己的天空

《一个犹太人的家庭教育》讲的是一个伟大的犹太母亲把三个孩子培养成才的理念和方法。这位母亲生在天朝,父亲是犹太人,在她12岁那年去世了,随后母亲也离她而去,她成了孤儿。长大后在天朝铜厂做女工,结婚后生下三个孩子,但不久后丈夫又离她而去了。为了逃避痛苦,她成为中以建交后第一批回到的犹太后裔。

为了生存,也为了三个孩子能早日回到以色列,她先发奋学习希伯来语,然后,在路边摆了个小摊卖春卷。官方货币是谢克尔,一谢克尔兑换人民币2块钱,更小的币值是雅戈洛,一谢克尔等于100雅戈洛。她的春卷小摊每天只能赚到十来个谢克尔……

1993年,她接回了三个孩子,大儿子14岁,二儿子13岁,小女儿11岁。开始她一直秉承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原则,依旧做着合格的天朝式妈妈。把孩子送去学校读书,她卖春卷,孩子放学,她就停止营业,在小炉子上面给他们做馄饨或者面条。这一幕被邻居看到了,就来训斥大儿子:“你已经是大孩子了,你应该学会去帮助你的母亲,而不是看着你母亲忙碌,自己就像废物一样。”然后转过头训斥母亲:“不要把那种落后的天朝式教育带到犹太来……”

大儿子和她都很难受,但他们都在慢慢地改变,大儿子不但学会了做春卷,还把春卷带到学校卖,每天,三个小孩子能赚到10个谢克尔,回家交给母亲。母亲觉得很心酸,让他们小小年纪就担起生活的担子,但犹太人不这么认为,在犹太家庭里,孩子们没有免费的食物和照顾,任何东西都是有价格的,每个孩子都必须学会赚钱,才能获得自己需要的一切。

于是妈妈不再提供免费的餐食和服务,同时也给他们赚钱的机会,以每个春卷30雅戈洛的价钱批发给他们,带到学校后,可自行加价出售,利润部分自由支配。

三个孩子卖春卷的方式竟然截然不同。小女儿最老实,按老价钱50雅戈洛一个零售;二儿子则以40雅戈洛的价钱批发给学校餐厅,每天让他送100个春卷;大儿子则举办了一个“带你走进天朝”的讲座,讲座的噱头就在于可以免费品尝美味的天朝春卷,但需要买入场券,每人10雅戈洛,结果收入1500雅戈洛。

随后他们琢磨出了更多更新颖的赚钱方法,他们很努力地去学习和思考,学业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同样作为父母,是不是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我们每天一睁开眼睛就为了孩子忙活,做饭、洗衣服、接送、辅导作业,然后才是做自己的事情,每天忙的团团转,累得筋疲力尽。一发牢骚,孩子还会心生厌烦,根本不理解我的付出。再回头看看,每一位天朝母亲不都是这样吗?这样我们就很伟大吗?我们付出了很多,却造就了一个又一个“小皇帝”、“小公主”……

我们希望孩子成才,却又过度的保护他们,使得孩子变得无能无法自立;过分的溺爱,带来孩子的无情;过多的干涉,让孩子多了很多无奈;过多的指责,让孩子变得不知所措,找不到前进的方向……

想要为孩子创造一个无忧无虑,快乐成长的天空,但却发现自己完完全全的占据了创造者的位置,其实,这个位置也要有一部分让孩子承担。现在的照顾,也许会暂时保护着他们,但是他们总有一天会长大,会在长大后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那个时候,我们是如何也帮不了他们的……也许,让孩子过早的面对金钱面对名利面对社会,会有不舍和心疼,但他们总有一天要面对,总有一天要承担。

我们为何不像那位犹太母亲那样,放开手,让孩子自己去开辟属于他们自己的天空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