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乱世南唐 > 第七十三章 自然科学

乱世南唐 第七十三章 自然科学

作者:乱世浮萍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6 00:23:44

第七十三章 自然科学

“大哥,在你看来是半成份子,恐怕在宋家看来,咱们是要取而代之了。不过这都不重要,我陈家若想成事,终究要走这一遭。”陈洪进倒是看得明白,这宋家肯定不甘心屈居陈家之下,有些动作也是正常。只是想不通他居然去引外人来,看来自己得秀一下实力才行,敲打敲打他们。

“咱们陈家就算上位,宋家与我等同气连枝,也不会伤筋动骨,他们怎么就看不明白呢。”陈洪跃一脸不解,反正你宋家肯定上不了位,那晋江王连个子嗣都没有,难不成还准备扶持那个过继来的小孩?你宋家也没这个实力啊。

“大哥,现在上面虽然有王府,但是并不插手海贸之事,不过分些利润罢了。若我陈家上位,不仅要拿走那批利润,还占了最大的份子。而且随时都能一脚将另外三家踢开,自己独家经营。毕竟没人嫌钱多,我不信大哥没这么想过。”陈洪进呵呵一笑,大哥这话讲的连自己都不信,若是真有那天,海贸早晚都是陈家独享,宋家能不能全身而退,做个普通富商,也得看自己乐意不乐意。

“数十年交情,总得给些体面,不会太过的。”陈洪跃一想到若是自己一家独霸,也有些呼吸急促,但是暂时还是只能想想。

“大哥放心,此番我亲带六千精锐北上,给那剑州一点颜色瞧瞧。若是那剑州刺史识相,三家联手又能翻起什么浪花来。”陈洪进不想这些乱七八糟的牵扯,只相信实力,只要把剑州那边搞定了,他们还能翻起什么浪花不成。

“也罢,老二啊,你得悠着点。这南唐虽然没落了,不过实力尚存,若真惹怒了对方,咱们也不好过。”南唐实力就算衰落了,那也是号称带甲六十万,远非清源军可比。只是道路难行,大军后勤辎重困难,又有越国牵制,等闲不愿朝南边动刀兵。

“大哥放心,我有数的。”陈洪进点点头,南唐的军队也不是没打过交道,此番自己只要不深入剑州,谅他们也不会大举反扑。

此时江宁府,金陵城内,国主李煜盯着地图,一手举着酒杯,面色潮红。

“贤弟好眼光,孙宇此子不同凡响呐!”李煜刚在大殿上,将剑州的奏折传阅了一遍,百官纷纷侧目。这剑州纷乱的局面,不过三月时间,彻底扭转。

“都是皇兄慧眼识人,臣弟不过举荐一番罢了,但是徐尚书欲派官员前往剑州赴任一事,皇兄如何看?”韩王也是高兴,这算是国主登基以来最大的好消息了,而且这孙宇既然能三月定剑州,那之后的计划,就不是镜花水月,而是指日可待啊。若是能够拿下清源军的泉漳二州,那就是真正的开疆拓土,整个天下将为之侧目。而且有了出海口,南唐的货物可以直接与南洋或者北边的辽国贸易,再也不用受制于人。

“不成,孤答应过孙宇,一应官员,全部由他举荐,报备吏部就成。拼命的时候看不见他们,摘桃子倒是快,想得美。孤对不起他啊,堂堂国公府唯一的嫡子,一州刺史,都被逼的干起买卖来了,剑州商行,呵呵,有趣。”眼看见孙宇有机会给南唐的困局打开一个缺口,李煜是万万不敢让别人去拖后腿的,若不是真的户部没钱,李煜恨不得再多拨些钱粮,让他发展的再快些。

“也是苦了他了,还欠臣弟十万两呢,也不知道何时能还上。”韩王想起孙宇走前的一幕,就觉得有些好笑,主意都打到他的身上了。

“孤从不亏待忠心之人,既然他办成了,那就赏赐。老安,下旨,剑州刺史孙宇封忠勇伯,将孤的宝贝,天玑弓赐予他。”既然没钱,那就给荣耀,至于天玑弓,乃是李煜钟爱的一件藏品,宝弓赠良将,也算一段佳话。

“好嘞,老奴这就去办。”安公公领命去办,这封爵历来是皇家专属的权限,跟朝堂那些大人可没有关系,只要李煜开口就行。

“皇兄,当真不再加派些人手?”清源军毕竟有好几万大军呢,又占据富庶的泉漳二州,孙宇就拿着贫瘠的剑州,手下数千士兵,真能成功吗?

“让他自己折腾,出了事情,咱们也好有个说法。这如果真的派兵支援,出了事情,咱们就推脱不了啦。”李煜固然希望孙宇能够完成计划,可也得给自己留条后路,北宋那边实在惹不起,自己还想过几年安稳日子。

“也只能如此了。”韩王点点头,自己当然了解兄长的想法,想吃肉,又怕烫嘴。可这争天下,哪有不冒险的。北宋现在固然强大,但是天下割据势力颇多,南唐不仅实力较强,又占据长江天险。只要巩固江防,在拿下其他割据势力之前,根本不会对南唐动手。

远在剑浦的孙宇丝毫不知道朝堂里发生的事情,今天是刺史府落成的日子,孙宇到剑州小半年了,总算能够正儿八经在刺史府办公了。刺史府一进正门是个前院,两侧是各属官小吏的办事所在,正堂是孙宇办公的地方。后面还有一个院子,乃是孙宇及家眷居住的地方。

“先生,各县官员空缺严重,咱们也该广纳贤才了。”富沙、尤溪、顺昌三县,起码还有个临时任命的县令,沙县目前就靠自己留下的士兵在维持秩序,县衙空空如也,总不是个办法。

“是该招募一些,但是也不能太多了。这官员都得吃俸禄,多了自然开销大,而且极易互相推诿扯皮。不若每县再设一主簿、一推官、一学正足矣。余下小吏衙役等,给予一些名额,各地自行招募即可。”徐易对南唐的官制是相当不满,官员之间纠缠不清,互相推脱是常有的事情。

“也行,不过这学正不能直接任命,得在我门下学习一番,通过我的考校才能赴任。另外,我欲再设一州学,教授各项技能。普通人学再多经义,意义不大,不若学点安身立命之技。”孙宇自然要对教育进行改革,削减经义的比重,增加数学跟自然科学,在这个世界播下科学的种子。等到自然科学在这片土地生根发芽,老百姓的生活必然大为改善。

“大人想要与天下儒生为敌?”徐易一听,顿时倒吸一口凉气,自家刺史大人疯了不成。自汉朝独尊儒术以来,这儒家就占据了天下正统之位,所有的读书人都自称圣人子弟。若是想改变这个,恐怕得被天下读书人所恶。

“先生,你想啊,这天下读书人有多少?有多少能够金榜题名?与其一辈子穷经皓首,无所作为,不如学点技能,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为自己、为家人改善生活,不好吗?本官非是说经义不重要,但是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学习经义,先生以为然否?”自己这位司马,可是正儿八经的科举出生,自己首先得说服他才是。

“十人读书,中秀才者一二,十个秀才也难出一个举人。至于进士,除了学问外,还得看运气,有些学问不错的举人,终身也难入榜。”徐易摇摇头,像他这样的少年进士,少之又少。比如他的老师,学问人品都是顶尖,奈何三次都落榜,只得回乡教书,这辈子恐怕也就止步于举人功名了。

“那不就是了,大多数人于此道并无天赋,但是却可能擅长别的。比如打铁、比如修水渠或者筑城,就好比那宋公子,人家就适合出海贸易,咱们要做的就是把每个人放在最适合他的位置上。”孙宇侃侃而谈。

“大人所言有理,那在经义之外,准备教些什么?”徐易想想,确实是那么回事,既然不擅长,坚持就变得毫无意义。就好像那三个大匠师,读书估计不成,但是那手艺确实好啊。若是换自己去打铁,估计比他们差远了。

“是这样的,普通学子增加一门算学和一门自然科学。”既然徐易有些松口了,孙宇倒是无所谓了,直接说出来。

“算学也是君子六艺之一,倒是没太大问题。这自然科学是?”徐易自问读书颇多,也算见多识广,可从来没听过自然科学。

“自然科学,就是研究自然中的一些规律,加以利用。圣人有云:子不语怪力乱神,其实这世间的一切,都是有迹可循,哪有神鬼之事。”对付这些儒家门生,最好的办法就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其实诸子百家中,墨家于此道最为精通,只是后来没落了,现在已经鲜有耳闻。

“当真?”徐易从没思考过这些,难不成这些都有规律不成。

“先生你猜,一大一小两个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哪个先落地?”孙宇想起后世出名的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就用它来打破徐易心中的桎梏。

“当然是大铁球先落地。”徐易毫不犹豫回道,肯定是重的物体先落地,这点常识他还是有的。

“那先生等会看好了。”孙宇吩咐手下亲兵,去寻两个体积差别较大的铁球来,估计一会徐易得惊掉下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