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乱世南唐 > 第四百九十六章 大宋开海

乱世南唐 第四百九十六章 大宋开海

作者:乱世浮萍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6 00:23:44

第四百九十六章 大宋开海

乱世南唐第四百九十六章大宋开海“全部击杀,一个不留!”郑彦华冷言下令,倒不是他心狠,只是依国主的旨意办差而已。

一个时辰之后,战事全部结束,就连护城河中,也一个都没放过。

整个南唐,甚至是放眼天下,最精锐的水师,在他们最不擅长的战斗上,葬送了自己,鲜血浸透了土地,也染红了护城河中的水。

除去李季操的头颅要送去江王府,其他尸体全部拉去采石矶焚烧,以震慑人心。

群龙无首的采石矶水师,轻易被郑彦华缴了械,校尉及以上的将领,全部卸甲归田,离开水师。

原本该心生不满的将校,看看前面熊熊燃烧的大火,也不知道要烧多久,赶忙将心底那些不满全部掩盖起来,否则这火堆里,多上一些尸体也是无妨的。

接替李季操之位的,乃是原先韩王府的护卫首领章文胜,武艺不错,也曾在军中摸爬滚打过,最关键的是,对李从善有足够的忠诚,而且这份忠诚,经历了时间的考验。

对于李从善的任命,无人敢反对,一步登天之后,照顾府中旧臣,这是应有之意。

定淮门一役,死的人,丝毫不比宋军进城的少,李从善之狠辣,可见一斑。

如今就算大白天的,定淮门进出之人都少的可怜,大多宁可绕远路,这里死的人太多,总感觉有些阴森森的。

赵光义一行返回江北之后,大军归营,他则与曹彬带少量亲兵,押送李煜一行往开封去。

“光义此行,大块人心,哈哈。”赵匡胤拿着捷报,乐得嘴巴都快咧到耳根了。

“恭喜陛下!”赵普起身举手恭贺,内心则暗道好人不长命,祸害活千年。

他好不容易才把消息送到泉州去,那位闽国公怎么就没有把这祸害给留在江南之地呢。

若是孙宇听到赵普的心声,只能暗道一声抱歉,他还指望这赵老二把赵老大给早点送走,可舍不得随便杀了。当时在江宁城下,若是知晓那偏将便是赵光义,孙宇指不定那箭就不射了。

“恭喜陛下,府尹大人此番,所获颇丰,咱们也能缓一口气。”沈义伦没那么多心思,此番宋军在江宁抢了那么多钱粮物资,算是解了户部的燃眉之急了。

“嗯,光义此番,跟曹彬,皆身负重伤,等到了开封,一定要好好料理才是。说说,朕该如何封赏光义才是?”赵匡胤很开心,弟弟成器,这是他的期盼,老赵家的基业就更加稳固了。

“身负重伤?江南之地,究竟何人有此本领?”沈义伦倒是不知道这个,之前传来的消息,都是大杀四方,无三合之敌。

“那位闽国公孙宇,忠勇军的那位。哦,二位可能还不知晓,这越国,没了!”一提起这事,赵匡胤就心头堵得慌,自打这孙宇崭露头角,江南就没消停过。

“什么叫越国没了?”赵普不解,这不是南唐都搞定了,怎么还能不停战?

“就在光义一行拿下江宁的时候,越国都城杭州也被忠勇军攻克了,满朝文武包括越王钱氏,一个都没逃出来。若非是光义一行动作迅捷,瞒天过海,这南唐,就成了心腹之患了。”赵匡胤暗道侥幸,天命在他这边,稍晚一些,就麻烦大了。

“如今,南边局势如何?”沈义伦面露惊色,那位不曾谋面的闽国公,还真的是天降奇才,居然这般短的时间,就完成了灭国的壮举。

想他大宋,兵强马壮,到现在也就灭了屁大的南平而已,到现在南楚还没拿下。

而南楚比起越国,差得太多太多,天命当真在宋吗?

“如今,那孙宇跟南唐朝廷决裂,尊李煜的嫡长子为国主,而南唐的朝堂,则宣布其为叛将。估计眼下,都在为争夺越国的地盘而努力,总的来说,形势跟之前差不多,只是越国换了话事人而已。”赵匡胤神态还算轻松,只要保持分裂的状态,对于大宋就是一种利好。

“陛下,难道忠勇军攻破杭州,也如府尹大人一般的手段?”沈义伦有些想不明白,赵光义是用了非常规的手段,直接杀入江宁城中,难道那孙宇也能如此?

要知道赵光义此行能够成功,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若非是南唐精锐不在江宁附近,就算渡了江,都不一定能够杀到江宁城下。

“据说是走了海路,至于怎么破的城,眼下还不甚明了。”赵匡胤也觉得不可思议,一下子出现两例直扑对方都城的战例,总觉得有些不太真实。

“对方既然能跨海而击,陛下,咱这?”沈义伦指指脚下,这开封就在黄河边上,对方既然能把大规模兵力投送到杭州,就有能力同样投送到开封。

“除了汛期,黄河水道并不适合大船行进,而航海必须使用尖底大船,开封倒是不用担心。不过在靠近入海口的地方,倒是有些危险,横海军那边,朕已经传令加强戒备。”对于开封的安危,赵匡胤不担心,地处大宋腹地,东京周边带甲数万。

“陛下,臣以为,在登莱一带,兴建船队,不仅可以出海谋利,也能起到监察敌情之用。”沈义伦早就琢磨这事了,既然有机会,那就肯定要推动一番。

山东登莱一带,自古就是海商汇聚之地,主要行商的路线乃是东进高丽,亦或是北上契丹,所获极丰。

后周时期,周世宗册封王昭为高丽国王,王昭此人野心较大,有妄图称帝之心,后来渐渐跟后周来往也不多。

而且为了防止有人勾连契丹,输送盐铁等战略物资,对于海贸一事,从后周时期便极为谨慎。

大宋立国之后,这事基本也就延续了下来,而且因为高丽至今不曾来朝拜,官方之间没有交流,这民间自然也不多。

一艘真正能够远渡重洋的海船,造价极高,而且一旦遇上大风浪,便有倾家荡产的风险。若非官府推动,靠民间那点偷偷摸摸,也就弄点小船,出海都凭运气,拿命去博一个高收益。

至今在登莱一带,都有一夜暴富的神话,无一例外,都是出海去的,自古以来,官方禁止的,就是暴富的机会。

高丽别的不多,人参之类的珍稀药材多得很,如今跟契丹之间贸易不畅,这些东西身价飙升。而中原之地的丝绸、瓷器之类的,甚至是砚台、玉器,这些东西在高丽的达官贵人中,最受欢迎,弄个十几倍的收益算是良心价。

沈义伦琢磨这事很久了,但是却不敢轻易开口,万一弄得不好,被扣上私通契丹的帽子,他这脑袋也扛不住。

若是这事得到了赵匡胤的首肯,他有把握,登莱之地最大的船队,一定是他沈家的。当然了,他一定会跟陛下搞好关系,拉着一起入伙。

“老赵,你以为这事如何?”赵匡胤下意识地去问赵普,毕竟他如今能过上宽裕的日子,赵普居功至伟。

“海贸之利,远胜其他,臣以为,堵不如疏!”赵普也觉得,无论你如何堵,只要需求在,都会有人想方设法弄过来,就跟之前剑州商行的货物一般。

“而且若是能够从高丽大批运来药材,必然能够打压契丹。”沈义伦对赵普的话很认同,内心却颇为感慨,如今陛下怎么倒越发倚重赵普了。

这些货物,平时都是从契丹高价弄来,若是能够从高丽运来一批,以较低的价格流入市场,必然导致契丹的货物滞销,只要能够打击对手,这事就应该去做。

“朕总有些担心,商人重利,万一做些违禁之事,日后受害的,还是我大宋将士。”赵匡胤自然是想挣钱的,眼下大宋穷得叮当响,他又不敢频繁加税,毕竟这些年,烽烟处处,老百姓也没多少余粮。

如今契丹虽然炼铁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比起大宋,依旧有差距,特别是产量,一直是契丹的短板。

而且盐跟茶叶,一直都是官营,边境上查得很严,可若是海贸的话,管理就是个大问题。打着去高丽的幌子,转眼就去了契丹,毕竟在海上,可没有关卡。

“陛下,不妨设立港口,所有船只,必须登记在册,来往货物严查。且定期统一结队前往高丽贸易,互相监督,也能结队自保,以防海盗。”沈义伦为这事,考虑良久,当然知道该如何应对赵匡胤的纠结。

但若是这般,被孙宇知晓了,只要摸清了路线跟时间,很容易一网打尽,而且他相信,那位闽国公一定会这么做。

赵普想要开口,转念一想,干脆收在心底,只要他不趟这浑水就是了。

赵匡胤也起了兴致,只要能够保证不将违禁物运到契丹,这买卖还是可以做的。

“陛下,就连余庆阁的物品,也可以贩卖到高丽去。这么大的买卖,陛下准备参多少份子?就是造海船太过费时费钱。”沈义伦觉得聊得差不多了,既然正儿八经的准备搞海贸,那就得开始造船了。

这买卖可不是余庆阁,租个铺子就开搞,造一艘海船的投入,都比开个铺子大。

“这个,咳,朕这内库,也不太富余。老赵,余庆阁还有多少盈余?要不,你也参一份?”赵匡胤这才刚过上小康,在后宫打赏的手脚大了些。

而且这余庆阁的分红,也没个定例,大部分盈利都拿去开分号了,具体的情况,他还真不知道。

“陛下,余庆阁的盈余,勉强也就能拿出十万两,这里面还有府尹大人的份子......”对于这船队,赵普感觉不太靠谱,随时都会被孙宇一锅端了,但是赵匡胤开口了,他也只能如此。

“十万两,这......”沈义伦觉得有些少了,前期投入至少要五十万两,才能组建一支成规模的海船队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