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乱世南唐 > 第二百四十六章 三大粮商

乱世南唐 第二百四十六章 三大粮商

作者:乱世浮萍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6 00:23:44

第二百四十六章 三大粮商

“我听巡检大人说过,估计快了,最迟明天,各乡最后一批人就到了,咱们就出发。你别想这些有的没的,先好好休息,一旦上路了,就没这么舒坦了,万不可掉队。”这忠勇军的辎重团到了,本就带来很多粮食,朝廷的赈灾粮也陆续到了,而且沿途皆有准备,吃喝肯定有保障。

自己一路上,要帮着维持秩序,防止有人走漏,孩子他娘一个人带娃上路,就怕跟不上。

“那就成,我再去睡会。”妇人抱着孩子就回营地了,他们携带的物资,除了锅碗瓢盆,就是一床被褥,几身衣服。这被褥就是麻布里面塞满芦花,说不上暖和,但是这已是初夏,倒是足够用了。

正在假寐的张大虬,突然从躺椅上站起来,扶好腰刀,目眺远方。

“张将军,怎么了?”在旁边随时准备候命的贺兰山,看见动静赶紧跑过来问道。

“该是侯爷回来了,我去看看。”张大虬看见老远处的官道上,一阵烟尘飞扬,再加上刚才地面传来的震动,应该是骑兵。

张大虬翻身上马,一抖缰绳,朝着前方冲去。

越是靠近城门,两侧的灾民变得越发密集,官道上往来的行人马车也多起来了,当先的恶狗降下速度,由疾驰变成缓行。

“侯爷,府里都好么?”张大虬骑马到得孙宇近前,赶忙问道,只要国公府好,他家就不会差了。

“好得很,灾民这边,如何了?”孙宇举目四眺,眼下周边的灾民比之前少了很多,但是这锅碗瓢盆却多了不少,有些居然还带着人力板车。

“之前的灾民,全部上路了,有十三万两千余。现在这些,都是这两天刚从各乡赶来,愿意随侯爷南下的。”张大虬真的服了,自家侯爷这套路,当真不错,居然凭空增加了四万多的灾民。

“粮食够不够?”孙宇也是一愣,这池州的官员,效率可以啊,比自己想的,要厉害三分。

“已经通知了饶州成分行,在购买粮食了,等到饶州,再补充一批,肯定够的。”张大虬之前跟孙三刀就合计了一下,粮食有些缺口,但是不大。如今池州的粮价比饶州贵五成,没必要做这个冤大头,反正到饶州之前,断不会缺粮。

实际上池州的粮商,这些日子已经有些慌了,不仅没有涨价,还在陆陆续续降价,可粮食却越发卖不动了。

之前城中老百姓屯粮,主要就是被城外灾民给吓得,可如今呢,忠勇军运粮马车就没断过。灾民比他们吃的还好,陆陆续续南下,城外渐渐都空了。以前每天紧闭的城门,都已经全部放开了,如今只是盘查稍严一些罢了。

“老吴,你倒是说句话,总得拿个主意吧。”三大粮商之一胡家胡国富,最近焦头烂额。他可是从那些小粮商,还有各村各寨的大户人家手中,屯了不少粮食。没想到现在这市面的粮价,已经逼近他的进货价了,依旧不见起色。

“我能怎么办?要不就认栽。”吴家吴田海也是一筹莫展,他也差不。,好不容易遇到灾年,准备囤积粮食,大干一笔,将灾民手中的田地,低价收过来。没想到现在完了,全部都南下了,这田地肯定归官府了,他们是毛都没捞到,就剩堆得满仓的高价粮。

“秋收之前,咱们这批粮食,若是出不了手的话,就赔大了。”顾家顾不凡低声说道,三家虽然都有厚实的家底,但是这么个赔法,谁能受得了。

“怎么出?咱们的购进成本合一两八钱银一石,如今的售价不过一两九钱银一石。听说饶州那边,粮价才一两二钱银,算上运费,也才一两三钱。等这边灾民转移的消息传过去,估计粮价还会继续下降。”胡国富的消息最为灵通,他家兄弟就在饶州当官,这饶州的粮价,当然是了如指掌。

此次饶州没受灾,粮食充足,但是借着池州受灾的缘由,也算小发了一笔。

“要不,咱们认赔,低价出掉一部分算了。如今城门已开,商路通畅,恐怕最多五六日,饶州的粮食,就能到咱们这了。”吴田海盘算了一下,若是等饶州的粮食到了,恐怕他们也只能跟价,还不一定能够出得掉,等到秋收之后,陈粮估计只能卖**钱银子一石了。

“低价,多低?出给谁?”顾不凡顿时来了兴趣,若是能够出掉一半,就算赔上一些,也行啊。

“刺史府衙门啊,现在官府仓库空的老鼠都能饿死,只要价格合适,他们肯定要的。”吴田海相信,官府不可能任由仓库就这么一直空着,直到秋收。若不是这池州官场被扫荡一空,他们也不至于吃这么大的亏。

“之前,咱们可没给新任刺史多大面子啊,这事,恐怕不好办啊。”一提起这事,胡国富就觉得有些恼火,当时他就建议,别逼得那么紧。结果这两位掉进钱眼里,仗着背后有人在朝堂做官,居然直接无视了,让人家堂堂一州刺史打欠条。

“这个,总没有太过,粮食也是出了的。既然面子给得不足,这次,就给补上嘛。”顾不凡觉得,若是官府愿意吃下这批粮食,他们肯定会给些好处,这面子如何比得上实打实的银两。

“那要不就,走一趟?”吴田海问道,大家背后都是有人撑腰的,想必这点面子还是会给的。

“不如同去。”胡国富也是点头,没别的好主意。

龚七夏到得城门口,本打算直接回府梳洗一二,突然福至心灵,自己这般卖力,全身脏兮兮,不是正好去走秀一番?

“你等先进城,梳洗一番,赶紧去衙门办差,我先去寻镇海侯,再议一议细节。”龚七夏看了眼在望的城门,对后面的一帮官吏说道,这后面登记造册的事情,得赶紧办妥了才行。

“那辛苦龚大人,下官先走一步。”对于龚七夏装的这个十三,何至骞不置可否。议个毛线,你有那本钱么?但是考虑到人艰不拆,还是先回府梳洗去了,这辈子,还没这么脏过。

一众不知情的官吏,忍不住频频点头,还是京里来的刺史大人厉害,跟镇海侯这种级别的牛人,那也是能够掰扯一二的。若是换他们去,估计能站稳就是不错的了。

龚七夏孤身一人,连个随从也不带,直接朝着军营走。此地骑兵不停巡逻,发生危险的概率,估计比城里还要低上三分。

“敢问这位将军,本官乃是池州刺史,特来寻镇海侯,可否代为通传?”龚七夏走到军营门口,报上名号。

“不敢当将军之称,你是刺史龚大人?”负责守城门的,正是骑兵团的秦立,随着韩载武跟高会昌的高升校尉,他如今也混了个营指挥。那日在城门口,跟随在孙宇两侧,也是见过刺史大人一面的,怎么如今看着不像啊。

“将军,你再瞧瞧。”龚七夏拿衣袖擦擦脸,但是这衣袖也实在不干净,效果寥寥。

“在下见过刺史大人,我家侯爷不在营内,去视察灾民去了。”秦立仔细看了看,确认是刺史大人,这态度立马好了许多,不然孙宇的行程,岂能随便透露出去。

“不知可否指个方向?”龚七夏想着,来都来了,见不到人,这不都是白费功夫,只能硬着头皮坚持。

秦立指了一下孙宇去的方向,但是孙宇一行都是快马,就凭龚七夏这两条小短腿,什么时候能够追得上?

自打那次在剑州,知晓了下面贪墨的严重,孙宇总是要亲自下去看看,才能放心。

如今这批灾民,比起之前的,要方便安置,起码这家家户户都带了一两口铁锅。每个灾民聚集的营地,都架着铁锅煮饭,阵阵饭香传遍四方。不比之前,铁锅不够,得轮流吃饭,锅子基本就没有休息的时候。

“打开看看。”孙宇闻到饭香,应该是干饭,却犹要坚持打开。

负责煮饭的灾民,将锅盖掀起,一锅香喷喷的米饭显示在众人面前。孙宇抓起一旁的饭勺,直接挖到底,掀过身来,确实都是上好的米饭。

“饭食就该是这个标准,谁敢动歪脑筋,我就把他脑袋拧下来。”孙宇满意的点点头,却犹自不忘放狠话。

站在远处的贺兰山,看着眼前这一幕,不由得心下暗道好险。之前他也想过,是不是可以钻点空子,没想到这侯爷,查得如此细致,若是乱伸手的话,这会他就该被拿下了。

“老丈,不要紧张,我就是接你们南下的镇海侯。此番来,就是跟你们聊聊,对于此番南下,有什么想了解的,直接问我。”孙宇看见一个年长者,精神还不错,估计在乡里还算有些威望的,走过去说道。

“谢侯爷,老汉活了这么多年,头一次见到受灾还能吃饱干饭的,侯爷真是活菩萨啊。”老汉站起来行礼,发自肺腑说道。以往的灾年,他们这些家无余粮的,最好的出路就是卖田地,还不够就只能卖儿卖女,才能够熬过去。

“谈不上,想必你们也听说了,你们南下,要去大琉球岛。此岛刚刚开发,岛上的条件,还是比较艰苦的。你们去了之后,得尽快开垦田地,建造房屋。”孙宇点点头,其实孙宇坚持提供干饭,就是为了让他们养一养身体。大多数人,因为受灾,身体本就亏空得厉害,若是再吃不饱,很容易因为水土不服而倒下。

“侯爷,那岛上,真能够种庄稼?”老汉觉得,岛不岛的无所谓,只要能够种庄稼就行。

“当然,而且产量比这里要高。岛上树木很多,工具也都由我提供,只要愿意出力气,起房子也很简单。而且啊,绝对不是土坯房子,必须得起青砖大房子。”孙宇早就想好了,这要是土坯茅草屋,飓风一来,那就得从头开始啊。但是这会还不能说飓风的事情,免得动摇人心。

“去了岛上,能吃得饱不?”老汉听得心驰神往,青砖大房子,这辈子还没体验过,这可是大户人家才有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