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乱世南唐 > 第二百四十二章 鼓动人心

乱世南唐 第二百四十二章 鼓动人心

作者:乱世浮萍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6 00:23:44

第二百四十二章 鼓动人心

“呵呵,都是年轻气盛呐,一个个的,为了个青楼女子,大打出手,真的给朕丢脸啊。”李煜自是知道了这事,算不得大事。但是一个水师大将,还是亲王世子,一个节度使,国公府继承人,另有侯爵在身,俩人在青楼,为了个女子,打得天翻地覆,估计这会都传遍江宁府的大街小巷了。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臣向来言出必践!”孙宇单膝跪地,低头请罪。

“看在你接受十数万灾民,为朝廷解决了大难题的份上,这次就不追究了,再有下次,决不轻饶。”李煜并不会真个处罚什么,这事说到底,还是李季操挑起来的。孙宇作为自己的心腹爱将,摆明找他的茬,也是不给自己面子啊。揍就揍了,只要别太狠,江王也无话可说。年轻人嘛,又在行伍之中,难免热血上涌。

“陛下宽宏大量,臣感激不尽。这四轮马车,已经出了新一代的产品,比之前的效果还要好上三分。臣回去之后,着手打造一架最宽大、豪华的,送来宫中,供陛下午憩。”孙宇依旧单膝跪地,抬头说道。

“平身吧,你也是个有心的。话说,这十几万的灾民,你都安排到大琉球岛去?”这灾民,也是他李煜的子民,虽然无力照拂,却仍旧要问一问去处的。

“当然,剑州虽说尚有一些荒地,却也安置不了如此多的灾民。但是在此岛上,只要愿意开荒,就有足够的土地。而且可以造船去海里打鱼,也能节约一些粮食。”孙宇起身坐好,这事他早就想好了,除了大琉球岛,没什么好地方安置。治下无人的深山老林倒是不少,但是种不了粮食,都是白扯。

“那这大琉球岛,一下子多了十几万我大唐百姓,以后也该设个县才是,算是我大唐的疆土了。”李煜刚反应过来,这十几万人上了岛,这岛不就是大唐的嘛,不也是开疆拓土了嘛。

“当然,请陛下赐名!”孙宇一下反应过来,这县名,肯定得让李煜来。

“宝岛二字,卿以为如何?”李煜觉得,既然想开发,这就得起个吸引人的名字。宝岛好啊,一听就知道,岛上有宝嘛。

“陛下圣明,就叫宝岛县。”孙宇点点头,确实是个宝岛,这名字不错。

“如今岛上想必一片荒芜,这县衙的人选,你就看着安排一二,报给吏部即可。朕只有一个要求,三年之后,岛上必须自给自足。”李煜看得明白,三五年之内,北宋不会对他动手,总得先把楚地跟蜀地搞定,才会南下。

若是战事不利,他带着皇室避于海上,只要能够自给自足,当个岛主,了此残生,总比被带去开封圈养,要好上一万倍。

“臣准备寻一地势开阔之处,为陛下打造一座行宫,在周围种满桃花。待到春日,陛下可以移驾暂住,体验一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行宫,自然是没影的事情,连灾民住的地方,还差许多,但是不妨碍自己拍马屁啊。只要北宋不打来,李煜肯定是不会去岛上的,等过两年,再找个画师,画个景,就算交差了。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好,朕喜欢!”李煜闭上眼睛,细细思量一番,确实极美。可惜他还没见过大海,只能在书本上,窥得一二。

“陛下,池州新任刺史,体恤灾民。在臣抵达之前,多方筹措,极为勤勉,无一人饿死。臣出发之时,龚大人星夜下乡,巡视地方。”孙宇说了要在国主面前提起,那肯定不会食言。

“当真?如此,池州百姓接下来,倒是能好过些。老安,去挑一方砚台,赏给此人,就让孙爱卿带去吧。”李煜有些意外,这池州刺史,跟孙宇不搭界,居然为他进言,想必也是个用心做事的,自要褒奖一二。

话说此时,龚七夏跟何至骞,各自带队,在各乡之间奔走。

“乡亲们,我是池州刺史龚七夏,如假包换。本官亲自到此,就是为了给你们指一条明路。若是家里钱粮,足够撑到明年收获的,当我没说,若是不够的,就好好听听。”龚七夏满身泥泞,这里虽然淹得不深,房屋都还算完好,可这地里的庄稼,是没指望了。也不知道哪天水才能全部退去,重新开始耕种。

“大、大人,这官府,不管我们么?”一名老者起身,战战巍巍说道。这可是刺史大人,这辈子还没见过这么大的官。

“老丈啊,官府有几个钱,几粒粮,我能不清楚么?官府不是不管你们,这不是来给你们找出路么。”龚七夏叹口气,如果官府有底子,他又何必将人往外推。就他欠的万两白银,随便捞一点就够了,可是如今的库房,空空如也啊。

“还请大人明言。”老丈也是叹口气,他们也听说了,这池州上下的官员,因为贪墨一事,都被拉到江宁去受审了。

“你们还算好的,至少房子还在,家中还有些余粮,还能吃上饭。你们都知道,连家都都没有的,足有十几万,本官想遍了办法,也只有一天两顿稀粥。本官扪心自问,我对得起他们了。”龚七夏这话倒是不假,亲自打借条去借粮,而且一颗粮食都没贪墨,这天下也不多。

“前天啊,南边的忠勇军来人了,镇海侯亲自来的。数千骑兵,数百辆大车,带着上好的精米,到了池州,他们才算吃上了饱饭......”龚七夏可是得到确切消息了,那十几万灾民,如今确实吃上了干饭,开始分批陆续上路了。

“啥?他们吃干饭,精米?”

“我都是煮粥放点糠麸,家里存粮不多了啊。”

“凭什么,为什么不给我们精米干饭吃?”

......

龚七夏还没说完,这底下就嘈杂起来了,这老百姓,向来是不患贫,而患不均。原本觉得吧,自己不是最惨的,那些无家可归的,才是真的惨,这心里多少还有些优越感。

结果方才龚七夏的一番话,让他们如梦初醒,现在最惨的,居然是他们,这心理落差太大了。

“大人,为什么呀,咱们也吃不饱啊,镇海侯怎么不管我们呢?”为首的老丈,起身摆摆手,让周围人都安静。眼前这位可是刺史大人,闹哄哄像什么样子。

“他们反正都是无家可归了,决定随镇海侯南下。人家如今是镇海侯治下的子民,那当然由他负责。镇海侯知道吧?出自鲁国公府,鲁国公就是当年面对周世宗,面不改色,慷慨就义的那位。鲁国公府,对待庄户,那在江宁,都是一等一的存在,佃户们都是挤破头想进去的。

如今的镇海侯,年不过二十,治下富裕异常,准备在海外开发一座岛屿,有池州十数个之大。一切物资,无论吃用,都由镇海侯提供,你们只要出力气干活,开垦的田地,都是自己的。而且官府给地契的,本官活了这么多年,就没见过这种好事......”

龚七夏出自礼部,清流官一枚,这治理地方的手段肯定欠缺许多。但是这鼓动人心,宣教四方,乃是老本行啊,那是手到拈来,将孙宇跟他的治下,吹得那叫一个天上人间。

“去岛上垦荒,咱都这把年纪了,这、这......”老丈站起来问道,这年轻人还有些用处,他们这种老弱,去了能干嘛,吃白食?估计人家不要啊。

“老丈莫要担心,镇海侯说了,年轻的,开垦荒地,或者在官府下面做工换钱。老弱妇孺,也可以养鸡养猪,也可以织布制衣。实在干不了,还能帮忙看孩子,让别人腾出手来去干活,反正啊,跟在这边一样。只要愿意去,按户来,下至嗷嗷待哺的婴儿,上至八十长者,一概欢迎。”历朝历代,都是以孝治天下。父母在,不远游,深入人心。这是龚七夏跟孙宇确认过的,不论老幼,按户接收。

“你看看,这孩子,哎,一看就吃不饱,若是幼时亏欠了,长大了身体就弱。”龚七夏看了一眼后面妇人抱着的孩子,明显面黄肌瘦,大人都吃不饱,哪有多少母乳。他龚七夏也不想治下如此,奈何心有余力不足啊。

“大人,当真干饭管饱么?”妇人旁边的汉子,看一眼妻子怀中的儿子,满是不舍。家里米缸已经见底了,粮价太贵,根本买不起。

“当然,不信的话,明天你直接去城外报名,报完立刻开饭。听说今天早上,是干粥加馒头管够,另外每人一个鸡蛋,比本官吃的还好。”龚七夏说完,直摇头。他今天早上,就吃了两个窝头,白面馒头,这乡下地方,去哪找?

“大人,我想去,需要什么手续?”汉子决定了,与其在这挨饿,不如出去搏一把。树挪死,人挪活,孩子还小,总不能饿坏了。旁边的妻子,轻轻摸着孩子的面庞,也不说话,反正都听当家的安排。

“除了钱粮衣服细软,别的什么都不用带,人去就行。至于家里的房屋跟田地,就充入官府了,同意的话,按个手印就行。”龚七夏很开心,这有人起了头,事情就简单了,他已经有经验了。

“成!”汉子拿定了主意,既然要走,那就爽快些。那些东西反正带不走,充公就充公,去了岛上,以自己的力气,开荒不成问题。

“爽快,以你这身板,去了南边,每日干饭管饱。再用上发的剑州农具,不开个一百亩良田,那都是亏了。过两年,完全可以多生几个娃,绝对养得活。”龚七夏一见开张了,这感情好,好话不要钱一般往外掏。

“我也去,总比留在这挨饿强。”

“算我一个。”

......

一旦有人开了头,家里没多少存粮的,都起了南下的心思。只有连续挨饿十数天,才知道吃饱饭有多重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