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帝:山河少年行 > 第89章 兵法实践有门道,得人聚势立规矩

秦子玉等人还没有来得及洗漱,班主任老师龙馨就来敲门了。

“归元境第四层,你的修炼速度倒是中规中矩,半年的时间做到这个程度,倒也没有辜负了你的天赋。”龙馨不以为然的吐槽道。

“龙老师这是嫌弃我升级慢了?”秦子玉问道。

“咱们班的副班长孔方,一个月前就到了归元境第五层,且顺利通关了十八神龙巷,据说准备在期末考试结束之后挑战你,希望你有个心理准备!万族学院规定,谁是班级第一,谁就是班长!”龙馨笑道。

龙馨离开之后,甲03宿舍的人立即开始洗漱,纷纷调整状态,准备迎接考试。

次日清晨,秦子玉等人按照各自证件上的提示奔赴各自所在的考场。

秦子玉的第一个考试任务,就是兵道学院的兵法课命题考核。

对号入座之后,秦子玉拿到了专属考题: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请结合自身的经历,对圣人兵法始计篇进行阐述,必须要树立本人的兵道观点,且言之有物。

秦子玉立即挥毫,开始书写:“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秦子玉回首半年之前,甲03宿舍虽顶着新生第一的名头,却是内外交困。三大商会挟孔方团体以制新生之首,试图令玉雪商会陷入无休无止的内斗,从而加剧颓势。

一时之间,作为新生代表的两大团体不得不进行菜鸡互啄式的商战。这便是三大商会的因利而制权,仅以微薄之力,便达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新生之间陷入了自我消耗,便没余力挑战老生的地位了。

可是孔方团体别无选择,若是拒不合作,人家只要一个念头,团队就会土崩瓦解,再无出头之日。

对于老生的行为,秦子玉并没有一板一眼的应对,更没有同孔方互耗,而是依靠所学的内容:“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秦子玉先是洞若观火,判明了三大商会的意图。进而有了对策,用兵法谋略来说,就是:“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秦子玉对孔方团体所采取的策略,先是亲而离之。不管怎么说,孔方团体的新生属性决定了根本立场,他们不会融入老生之中,合作也只是暂时的共同利益所致。归根到底,还是要走上对抗的道路,这就让秦子玉有了亲而离之的机会。

有了说服孔方的机会,秦子玉接下来的策略就是利而诱之。他决定用假打的办法套牢孔方团体,既不用付出太大的牺牲,又可以堂而皇之的找三大商会索要资源。这对孔方团体来说,妥妥的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这纯粹是无本买卖,即便是三大商会知道了假打的事情,最多也就是断了供给,绝对不会产生报复心理。

很简单,一旦三大商会报复东坡楼,就会逼迫孔方团体向秦子玉的玉雪商会靠拢,令所有新生拧成一股绳,从而在万族学院的扶持之下弯道超车。

这样一来新生就会团结一致,老生肯定不愿看到这样的局面,故而明知道吃了亏也得装作不知情。即便是想要报复,也得先搞定了玉雪商会。

孔方团体的左右逢源,无论是三大商会联盟,还是玉雪商会,在没有彻底的解决对手之前,都不会考虑针对他们。这样一来,东坡楼就可以趁机全面铺开,即便是甲03宿舍倒下了,也有新的领头羊及时补位。

在秦子玉看来,尽管三大商会暂时有合作,竞争和倾轧依旧不可避免。他按照兵法所说的“攻其不备,出其不意”,选择了夏运商会作为突破口,又找准了切入点芭蕉村,集中局部优势兵力,成功的打击了夏运商会的梧桐镇分会以及赵紫直属的梧桐镇食府,从而获得了九品火锅协会的市场准入资格。

在双方博弈的过程中赵紫也用出了瞒天过海以及无中生有两大计谋,从而保住了相应的市场份额。

秀才府的易主,让秦子玉看到了能力不足以匹配野心的重大危害。严浑不自量力招惹赵紫,以至于家破人亡。

赵紫本已无力回天,却借着秀才府易主的由头拿到了谈判筹码。这便是不同层次的人,所做的决定尽管相同,结果却大相径庭。

秦子玉下笔如有神,将芭蕉镇的前因后果梳理了一遍。他认为兵法策略的核心在于利,有利则为,无利则不为。利薄则本小,利厚则本大。人世间最大的追求,便是无本厚利。

利有小利和大利,近图和远图的区别。故而策略的要点又关乎实际需求。对于普通人而言,小利和近图足矣。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

众所周知,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就决定了利益交换的根本原则。一般情况下,利益交换需要遵循对等原则,也就是世间通行的等价交换原则。

这里的等价是指心理预期的价位对等,而非交换物的实际价值对等。换句话,就是交易双方均认可的对等才是对等,这与交换物的真正价值无关。

然而兵法策略的要义,就是通过施展计谋,把这种对等交换变成对己方更为有利的不对等交换。也就是投入小,收益大的非正常结果。古人云: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想要快速崛起,就需要得到一笔意外的收入,从而拥有第一桶金。

秦子玉认为兵法策略必须要遵循“保全自己,消灭敌人”的根本原则,故而不战而屈人之兵方是上策。

只不过不战而屈人之兵所获得的胜利并不牢固,因为有资格挑战胜利者地位的势力并没有消失。换个说法就是反对者只是暂时的偃旗息鼓而已,其实力依旧在,只要愿意孤注一掷,随时都可以揭竿而起。

故而战争的终极目标,就是消灭对手的有生力量,使其不具备反抗的能力。这就是纵横捭阖的将军,一旦拥有挑战皇权的实力,不管是否忠诚,都只能死路一条。

究其原因,一是手底下的追随者并不会因为将军的卸甲归田而放弃效忠;二是上位者不敢相信将军本人及其后人会持续忠心耿耿,永久无视其追随者的利益诉求。

俗话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将军举义,一念即行。究其原因,将军拥有强大的武力,可以做到令行禁止。

也就是说将军有心做事,只需要有那么一个念头,然后再下达一道命令就可以了。

至于秀才想要做事,先得起念头,再寻找志同道合的人集聚力量,最后还需要把人训练成军伍。这其中但凡某个环节出了错,造反之事就不了了之了。

故而历朝历代的动乱,最开始都是最底层的百姓一时冲动,迈出第一步之后就身不由己了。

故而用兵之要,又在于震慑蠢蠢欲动之人,从而保全一方平安。战争不是目的,约束所有人遵守规则才是唯一的使命。

只要还有利益纷争,战争就不会消亡,兵法谋略就会有用武之地。敌强我弱,骄敌、疲敌,调虎离山,专攻薄弱。总而言之,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创造具有时效性的局部优势兵力,这就是所谓的创造战机。

兵法谋略,一般来说都是弱势一方通过使用手段,从而获得相对优势,主动出击改变不利局势。

兵法之要,在于造势。有了夹缝中求生存的大势机会之后,就应该抓紧时间聚势。

只要拥有足够的实力,就可以获得初步的话语权,从而开始制定规则。随着势力的发展壮大,各种规则也会随之增补完善,尽量缓解内部的矛盾冲突。

故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的就是作为一方势力,必须要保留一个相对强大的敌人,用来团结内部力量,让大家愿意求同存异,一起对付外来之敌。

在这种时候,兵法谋略就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了。协调内部需要策略,针对外敌也需要权衡利弊。处于优势的时候,怎么打,打到什么程度都需要谋略;处于劣势的时候,怎样才能不被针对,都需要兵法作为支撑。

能够震慑一方的势力,不在山河之险,而在贤臣良将。贤臣可梳理内部关系,巩固势力;良将可镇守边关,亦可主动出击,震慑敌对势力。

秦子玉继续写道:“兵法之要,首重得人,其次地利、其次天时,其次道。有了人,就可以择地;拥有地利,方可等待天时;待到时机成熟,便可一飞冲天,当势足够大的时候,所制定的规则也就成了人间正道。”

至于如何制定规则,秦子玉并没有展开阐述,只是单纯的从兵法角度对势进行了补充论证。

兵法的兵是为人,因人成势;兵法的法是为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聚在一起成了势力,利益冲突自然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故而规则的存在,就是为了最大限度的保障内部成员之间的利益诉求。

兵的存在,是为了维护法的威严。这就是秦子玉对兵法的理解,两者合而为一,才有生存能力。

有法而无兵,徒增笑柄而已;有兵而无法,祸起萧墙之状。唯有两者兼具,方可相得益彰。

兵法计略,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契合大道,方可成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