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帝:山河少年行 > 第631章 诸葛武侯使吴国,孙策周瑜谋对策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州的国子监分校纷纷开始对外招生。这一举措犹如春风拂面,温暖着每一个渴望求知的读书人的心灵。他们怀揣着梦想与希望,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投身于这座知识的殿堂。

在大秦皇朝的精心管理和悉心教导下,这些国子监分校逐渐展现出其卓越的教育成果。学生们在这里不仅能够学习到渊博的经史子集,还能接触到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治国理政之道。渐渐地,人们感受到了大秦皇朝对于文化教育的重视以及对人才培养的决心。于是乎,原本游离不定的心开始慢慢向这个伟大的王朝靠拢,归心之意愈发明显。

而就在此时,又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三大讲武堂分校正式成立!这无疑给大秦皇朝的军事力量注入了一股强大的活力。作为这一系列举措的主导者,秦子玉的威望也随之水涨船高。他以其非凡的智慧、果敢的决策和卓越的领导才能,赢得了众人的敬仰与拥戴,其地位至此得以彻底稳固。

然而,天下局势变幻莫测。正当大秦皇朝蓬勃发展之际,大魏皇朝亦不甘示弱。经过一番激烈的角逐,他们终于成功地在交州站稳了脚跟。其中,作为先锋部队的司马懿表现尤为出色。他凭借着过人的智谋和勇猛无畏的战斗精神,迅速在交趾地区建立起一道坚固的防线,抵御住了来自各方势力的冲击。

当这个惊人的消息传到齐国时,整个国家都为之震动。刘备得知后,心中焦急万分,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坐立不安。他立刻马不停蹄地赶往诸葛武侯所在之处,想要寻求应对之法。

见到诸葛武侯后,刘备甚至来不及寒暄,便迫不及待地开门见山地问道:“丞相啊,如今局势危急,您可有什么绝妙的良策来化解这场危机呢?”

诸葛武侯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果断地伸出三根手指,缓缓说道:“主公莫急,臣已有三条对策供您参考。上策乃是我们齐国应全力发展海军力量,向东横渡倭岛,如此一来便可避开与强大的大秦皇朝正面交锋。”

然而,刘备却摇了摇头,叹气道:“丞相有所不知啊!那甘宁的海军早已在黄海一带声名远扬、纵横捭阖。咱们即便现在开始奋起直追,恐怕也只是步其后尘,拾人牙慧罢了。所以这上策,还是暂且放弃吧。”

诸葛武侯点了点头,接着说:“那么中策则是主公您主动向秦子玉投诚归附。这样做的话,起码能保证您和众人安享晚年,免受战乱之苦。”

听到这里,刘备神色一凛,斩钉截铁地回应道:“我身为刘氏皇族,怎能轻易屈膝投降?若真如此行事,不仅我自己会背负千古骂名,就连诸位忠臣义士也将无用武之地。而且就算秦皇陛下看重你们这些人才,但他背后的利益集团又岂会容忍异己存在?我刘备无论如何也不能抛弃你们去换取一时的安宁啊!”

最后,诸葛武侯说出了下策:“既然前两策都行不通,那唯有尝试一下这条计策了——派人前往吴国游说吴王孙策,争取与其达成孙刘联姻,进而携手合作共同抵御大秦皇朝的威胁。”

刘备眼中闪过一丝光芒,沉吟片刻后说道:“嗯……此计虽然风险不小,但眼下看来,反倒是最具可行性的一条路了。值得我们倾尽所有之力去努力一试!”

只见诸葛武侯面带微笑,拱手向刘备说道:“大王果真是英明神武啊!微臣即刻便着手准备前往吴国出使之事。此次出行,定当竭尽全力促成孙刘两家联姻之美事,如此一来,齐国必能更上一层楼。”

听到这话,刘备不禁喜形于色,爽朗地大笑起来,高声说道:“甚好!那便命叔至率领三百名英勇无畏的白毦兵随丞相一同前往吧。孤就在这济南城中静候丞相传来的佳音捷报。”

诸葛武侯闻听此言,心中感动不已,眼眶微微泛红,声音略带哽咽地道:“承蒙大王厚爱与信任,微臣纵使肝脑涂地也在所不辞。”说罢,他深深地鞠了一躬以表谢意。

一旁的陈到得令后,毫不犹豫地转身下达命令,刹那间,只听得一阵整齐而又响亮的脚步声响起,三百名身着重甲、手持长枪的白毦兵迅速集结完毕。他们个个精神抖擞,士气高昂,宛如钢铁洪流一般。

在陈到的亲自引领下,这支威武雄壮的队伍护拥着诸葛武侯缓缓走向海边停泊的巨大海船。一路上旌旗飘扬,盔甲闪耀,引得路人纷纷驻足观望,赞叹不已。

诸葛武侯率领着庞大的船队,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缓缓地驶进了松江的水域。而此时,远在建邺的吴王孙策,却早已通过密探得到了这个重要的消息。

得知这一情况后,孙策不敢有丝毫怠慢,立刻传召了水军大都督周瑜前来商议对策。待周瑜匆匆赶到王宫时,只见孙策一脸凝重地站在大殿中央,见到周瑜进来,便迫不及待地开口问道:“公瑾啊!现今这天下局势,大秦皇朝可谓是一枝独秀,风头无两。此次诸葛武侯亲自率队前来,想必定然是为了那合纵抗秦之事。面对如此局面,我们究竟该如何抉择呢?”

周瑜听后,微微一笑,轻轻摇动手中的羽扇,不紧不慢地回答道:“大王莫急,依臣之见,当下齐国势力渐盛,若我吴国想要在这乱世之中谋得一席之地,势必需要依附于刘备所统领的力量,共同助力他成就一番大业,建立起强大的大齐皇朝。不过在此过程中,有两件至关重要之事,我们必须坚决守住底线。其一便是那孙刘联姻之事,此乃巩固双方联盟的关键之举,但这婚礼举办之地,务必只能定在建邺;其二则是关于未来大齐皇朝的都城选址问题,无论如何都需确保将其定都于建邺,如此一来,方可避免大秦皇朝长驱直入,直击我方要害。”

然而,孙策听完这番话后,却是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忧心忡忡地说:“公瑾啊,你不应过于拘泥这些细枝末节之事。当务之急,应当设法试探出齐国对于合纵抗秦一事是否真心实意。倘若他们只是虚与委蛇,那我们这般盲目依附,岂不是自讨没趣,甚至可能会遭受奇耻大辱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