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帝:山河少年行 > 第351章 李家军受制于利益,羽林军招募一新丁

秦子玉走到霍去病身边,小声的问道:“校尉大人,对于李广将军的带兵策略,你怎么看?”

霍去病想了想回答说:“子玉,李广将军带出来的兵,一定会对他忠心耿耿,说是爱兵如子也不为过。只不过这样的军队成不了精锐,也不能无限扩充,战损率会特别高。好在凝聚力强,怎么折损都不会散了架子。”

秦子玉皱起眉头:“这是为什么呢?”

霍去病苦笑一声,解释道:“李广将军把金银财宝分给士兵,那些士兵就会在下一场战斗中竭尽所能的保命。因为有了这些财富,他们可以回家买田置地,娶妻生子,过上安定的生活。因此,他们在战场上拼杀的意愿极低,甚至可能出现消极怠工的情况。如此一来,战败的几率会非常大。但是不管局面再怎么崩坏,那些活下来的伤兵会带着李广将军的恩赏返回家乡,他们自己和阵亡战友的家人会形成天然同盟,从而在家乡的利益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而这种利益格局一旦形成,便会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影响着当地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所以,即使李广将军带领的军队遭受重创,但只要他还活着,就能继续招募新兵,组建新的军队。”

秦子玉终于明白过来,随着李广将军的退役,旧部越来越多,这些人会形成一个庞大的利益同盟,这个同盟将会反过来限制李家军。

因为一旦李家军需要补充兵力时,当地就会第一时间将青壮送到军营里去,而其他地方的人则根本没有机会加入到李家军中来。如此一来,李家军的专属特性将会变得根深蒂固,难以动摇。

霍去病叹息一声,说道:“李家军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特殊的存在,就算是李广将军这位缔造者,也无法改变它的性质。所以,他现在能做的就是爱兵如子,用情义来统帅士兵。至于军中律法,那已经成了摆设,没有人再会去遵守了。”

秦子玉听了这话,忍不住开口问道:“校尉大人,如果李广将军的后人想要改变这种局面,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

霍去病苦笑一声,回答说:“那样的话,李家军恐怕会全军覆没,而李广将军也会因此身败名裂啊!”

秦子玉沉默了,他知道李广将军爱兵如子,对士兵们关怀备至。这种关爱使得李家军有了一处稳定的兵源地,但同时也成为了他们发展的瓶颈。

这个稳定的兵源地,虽然保证了军队的数量和忠诚度,但却限制了李家军的成长空间。因为这些士兵大多来自同一个地方,他们有着共同的背景和文化,缺乏多样性和创新精神。

秦子玉终于明白,那些具有地域属性的精锐部队,往往只是昙花一现。他们过于依赖特定地区的资源和人力,无法真正实现长远的发展。

原来稳定的兵源地,会让一支精锐部队带上明显的地域标签。时间一长,这种标签就会深深地烙印在部队的传承之中,难以磨灭。

以李家军为例,每次取得重大胜利后,李广将军都会面临巨大的压力,不得不给予士兵丰厚的赏赐。而得到重赏后的李家军,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必然会遭受重创。

如此循环往复,李家军的兵力不断减少,新兵源源不断地补充进来。这些新兵由于受到地域限制,只能继续重复着前辈们的命运。

看着眼前李家军陷入如此艰难的境地,张骞实在忍不住了,开口吐槽道:“李敢啊!你难道就从来没有想过要给你们李家军引进一些新鲜的血液来改变现在的状况吗?”

听到这话,李敢深深地叹了口气说:“其实关于李家军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和局限性,我父亲很早就察觉到了。但是,现在我们已经处于一种骑虎难下的状态,所以他才会送我到羽林军中。他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可以打造出一支全新的李家军,这样就能对那些老牌的李家军产生鲶鱼效应。”

秦子玉微笑着安慰李敢:“别担心,李敢,只要有校尉大人在,你肯定能学到更多出色的带兵技巧。”

然而,司马迁却显得有些担忧地说:“恐怕李家的人不会轻易放过李敢,他们可能会采取釜底抽薪的手段,让李敢无法立足。如果李敢真的遇到麻烦,那么所谓的新军也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李敢沉默了,他心中明白,每一个家族都有各自的难处和矛盾,而对于像他们这样传承千年的世家来说,争权夺利更是家常便饭。

秦子玉一时间也不知如何开口安慰,因为他知道这是现实,无法改变。

霍去病笑着拍了拍李敢的肩膀,说道:“李敢啊,你还有两个哥哥呢!李家的担子自然由他们来扛,你又何必自寻烦恼呢?只要你能好好地跟随我抗击匈奴人,将来若能封侯拜将,就可以光明正大地另立族谱了。”

李敢听了这话,脸上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回应道:“校尉大人说得对,反正李家的一切都是大哥李当户的。我若想得到什么,只能靠自己去争取。”

司马迁忍不住插话道:“这么说来,大家都对推恩令只是表面服从,实际却阳奉阴违吗?”

李敢无奈地叹息一声:“推恩令只针对那些诸侯们强制实施,至于我们这些传承世家,家规比国法更重要。”

霍去病并没有对李敢的话进行反驳,而是用一种充满深意的语气回应道:“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这句话让在场所有人都为之动容,他们知道霍去病所言非虚。

而秦子玉则顺着霍去病的话进一步解释:“世家的眼光和格局终究还是有限的,校尉大人的这番言论,实在应该成为我们这些人的榜样啊!只有忠诚于国家、忠诚于民族,才能找到真正的立身之本!”

司马迁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天下虽然广袤无垠,但如果一味地追求战争,必然会导致国家的灭亡;相反,如果一个国家过于安逸,忘记了战争的威胁,那么这个国家也将会面临危险!因此,无论是国家还是家庭,都需要保持警惕!”

众人纷纷表示赞同,他们深刻理解到了其中的道理。

随后,羽林军顺利抵达了黄河渡口孟津,并成功渡过了黄河,继续向北挺进。

在经过井径关时,一位名叫张朵的老人带着他的孙子张平前来拜访霍去病等将领。

这位老人看上去已经年过古稀,但他仍然步伐稳健。他来到霍去病面前,诚恳地请求道:“校尉大人,我这孩子从小就热衷于习武,特别喜欢舞刀弄枪。所以,请您允许他加入羽林军吧!”

张朵的目光中透露出对孙子的期望和信任。

张平站在一旁,神情坚定且自信满满,仿佛迫不及待想要投身军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