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快穿皇后不做炮灰 > ★巧妙周旋

快穿皇后不做炮灰 ★巧妙周旋

作者:灵狐婉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1-06 00:13:30

皇后在后宫和朝堂之间巧妙周旋,一方面与一些中立的嫔妃和大臣交好,巩固自己的势力;另一方面,利用敌人之间的矛盾,让他们互相猜忌。

在后宫之中,皇后不动声色地观察着那些心怀不轨的嫔妃。贵妃与昭仪一向面和心不和,皇后瞅准时机,故意在贵妃面前透露昭仪曾私下对皇上提及贵妃娘家势力过于庞大,恐生事端。贵妃听闻后,心中大为恼怒,对昭仪的敌意愈发浓烈。而在昭仪那边,皇后又巧妙地暗示贵妃在背后诋毁昭仪的容貌,说她不过是徒有其表的花瓶,根本不懂侍奉皇上的真本事。这一来二去,贵妃与昭仪之间的明争暗斗逐渐升级,双方都想打压对方,反而无暇再对皇后的地位发起挑战。

朝堂之上,几位重臣之间也存在着利益纠葛。以丞相为首的一派主张积极开疆拓土,而太尉一党则觉得应先休养生息,发展国内经济。皇后暗中与丞相交好的御史大夫接触,佯装不经意地表示太尉一党对丞相的一些对外政策颇有微词,似乎是想掣肘丞相,阻止他建立彪炳千秋的功业。御史大夫赶忙将这话告知丞相,丞相本就对太尉的保守态度不满,这下更是觉得太尉是故意与自己作对。

同时,皇后又派人给太尉的亲信送去密信,信中暗示丞相想要弹劾太尉,削减太尉在朝中的兵权,以实现其独揽大权的野心。太尉得到亲信的禀报后,对丞相的猜忌更深,开始处处防备丞相。这两派重臣陷入互相猜忌的泥沼,彼此牵制,朝堂的局势暂时被皇后搅得有些混沌,而皇后却在这混沌之中,稳坐中宫,她的势力如同暗流,在后宫与朝堂的微妙缝隙中缓缓蔓延生长,不断巩固着自己的根基,确保自己的凤位安稳如山。

但皇后也知道,这样的平衡游戏必须小心翼翼地维持,一旦有一方察觉到是她在背后操控,必然会引起轩然大波,所以她行事更加谨慎,每一步棋都深思熟虑,犹如在悬崖边的舞者,一个闪失都可能万劫不复。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被皇后的表象所迷惑。后宫中,一位新进宫的秀女看似单纯懵懂,却有着超乎常人的敏锐洞察力。她偶然发现了皇后在这一系列事件中的蛛丝马迹,她没有声张,而是默默地在心中谋划着,因为她知道,在这深不见底的后宫,自己毫无根基,若贸然行动,只会被皇后轻易碾碎。

这位秀女名叫清婉,她开始不动声色地接近那些与皇后有嫌隙的嫔妃。从昭仪入手,她利用自己的温柔和聪慧,逐渐赢得了昭仪的信任。在一次与昭仪的密谈中,清婉暗示昭仪,她的种种不顺可能背后有人蓄意挑拨。昭仪本就对自己莫名与贵妃交恶感到疑惑,经清婉一点拨,心中顿时起疑。

“妹妹,你这是何意?难道你知道些什么?”昭仪紧紧拉住清婉的手,目光急切。

清婉故作犹豫,轻声说道:“姐姐,我也只是偶然听闻一些风言风语,说这一切都是皇后娘娘在背后捣鬼,姐姐您细想,为何之前与贵妃虽无深交却也相安无事,如今却水火不容?”

昭仪听后,脸色一变,咬牙切齿道:“若真是那皇后在背后算计,我定不会善罢甘休。”

在朝堂上,清婉也没有闲着。她家中虽无高官,但她的兄长曾是一位小吏,与一些清流官员有过往来。清婉通过兄长的旧识,暗中联系上了一位以刚正不阿着称的御史。她将皇后在朝堂上挑起丞相和太尉纷争的事情透露给御史,御史听闻后大为震惊。

“姑娘,此事关系重大,你可有确凿证据?”御史严肃地问道。

清婉摇摇头,“大人,虽无确凿证据,但以大人的睿智,细查之下必能发现端倪。如今朝堂被皇后搅得乌烟瘴气,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

御史沉思片刻,决定暗中调查此事。他开始留意丞相和太尉的动向,收集双方近期矛盾激化的相关信息。随着调查的深入,一些可疑之处逐渐浮出水面。

皇后此时还沉浸在自己精心布局的成果之中,丝毫没有察觉到危险正在悄悄逼近。她继续在后宫与几位交好的嫔妃商议着如何进一步打压那些不安分的势力,在朝堂上,她也通过亲信暗示丞相和太尉,双方都有对方意图谋反的证据,想要进一步挑起他们的矛盾。

丞相和太尉虽然彼此猜忌,但也不是愚笨之人。在经历了一系列莫名其妙的冲突之后,他们也开始怀疑是不是有人在背后操纵。丞相秘密安排自己的心腹调查此事,太尉同样也在暗中留意。

清婉知道,这场风暴即将来临。她一方面继续在后宫里鼓动昭仪联合其他嫔妃共同对抗皇后,另一方面告知御史要加快调查速度,务必在皇后有所察觉之前拿到足够的证据。

终于,御史经过多方查证,找到了一些皇后暗中与朝堂官员勾结、传递消息的线索。他整理好这些证据,决定在朝堂之上弹劾皇后干预朝政、祸乱后宫。

这一日,朝堂之上气氛格外凝重。御史出列,手持奏章,大声弹劾皇后的种种罪行。丞相和太尉听闻后,恍然大悟,原来他们一直被皇后玩弄于股掌之间。

皇后在后宫听到这个消息时,顿时大惊失色。她没想到自己精心编织的局面会如此迅速地被人识破。但她毕竟在后宫多年,很快镇定下来,准备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

昭仪和其他嫔妃在清婉的鼓动下,也纷纷向皇上哭诉皇后的恶行。后宫和朝堂的压力同时涌向皇上,皇上龙颜大怒,决定亲自彻查皇后之事。皇后此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她的命运在这一场风暴中飘摇不定,而清婉则在暗处静静地看着这一切,她知道自己已经成功地掀起了一场足以改变后宫和朝堂格局的巨变。

皇上开始亲自彻查皇后之事,整个皇宫都笼罩在一片紧张的氛围之中。

皇后虽然内心慌乱,但她仍试图做最后的挣扎。她先是在自己的宫殿里销毁了一切可能被视为证据的信件和物件,然后精心梳妆打扮,想要以多年的夫妻情分和自己在后宫的地位来打动皇上。

当皇上驾临皇后的宫殿时,皇后扑通一声跪在皇上面前,泪眼婆娑地说道:“皇上,臣妾冤枉啊。臣妾一心只为皇上打理后宫,从无半点异心,定是有人恶意诬陷臣妾。”她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眼中满是委屈与不甘。

皇上看着眼前的皇后,心中五味杂陈。毕竟多年相伴,往昔的情分让他一时有些犹豫。但朝堂上的弹劾和后宫嫔妃们的哭诉又让他无法轻易相信皇后的话。

“皇后,朕会查明真相的。若你真的清白,朕自然不会让你蒙冤;可若是你犯下了那些罪行,朕也绝不姑息。”皇上冷冷地说道,然后转身离去。

清婉深知皇后的狡猾,她担心皇上被皇后的表象所迷惑。于是,她通过兄长的关系,找到了一位擅长破解暗语和密码的谋士。谋士在仔细研究了皇后与朝堂官员往来的一些残留痕迹后,发现了一种独特的联络暗号。

清婉又让昭仪等人在后宫悄悄寻找使用这个暗号的物件或者痕迹。终于,在皇后身边一个宫女的住处,发现了一本看似普通却暗藏玄机的诗集,诗集中的某些诗句用特殊符号标记,正是与朝堂官员联络的暗号。

昭仪带着诗集和谋士的解读结果,匆匆求见皇上。皇上看到这些确凿的证据后,心中的怒火再次燃起。

皇后得知昭仪带着新的证据去见皇上后,知道自己大势已去。她的亲信们纷纷作鸟兽散,原本那些交好的嫔妃也都与她划清界限。

在铁证面前,皇后被皇上褫夺了凤冠霞帔,打入冷宫。她的家族也受到牵连,在朝堂上的势力被一一肃清。

随着皇后的倒台,后宫的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昭仪因为在揭发皇后之事中立下大功,被皇上晋封为贵妃,暂理后宫之事。而清婉,也因为她的聪慧和果敢,得到了皇上的青睐。

但清婉并没有被眼前的荣华富贵冲昏头脑。她深知后宫争斗的残酷,她向皇上提议,希望能够重新制定后宫的规矩,以避免再次出现像皇后这样干预朝堂、后宫纷争不断的情况。

皇上对清婉的提议深以为然,他让大臣们与清婉共同商议后宫新规。新规中明确规定了嫔妃不得与朝堂官员私下往来,后宫的奖惩制度更加透明公正,嫔妃们的晋升将更多地取决于品德和对后宫和谐稳定的贡献。

朝堂之上,丞相和太尉在经历了这场风波后,也意识到了彼此之间不应为了权力而互相猜忌。他们开始重新审视朝堂的局势,携手为国家的发展共同出谋划策。

然而,清婉的平静生活并没有持续太久。她的崛起引起了其他一些有野心的嫔妃的嫉妒,新的挑战和阴谋又在后宫的阴影中悄悄滋生。清婉知道,她必须时刻保持警惕,才能在这充满变数的后宫之中生存下去,并继续为后宫和朝堂的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清婉成为了后宫中的焦点人物,她的每一个举动都被人密切关注着。那些嫉妒她的嫔妃们开始暗中勾结,想要找机会陷害她。

其中一位名叫慧嫔的女子,长得娇艳动人,但心思却极为歹毒。她拉拢了几个同样对清婉心怀不满的嫔妃,密谋在即将到来的宫宴上让清婉出丑。她们买通了负责宫宴膳食的太监,在清婉的菜品中下了一种奇特的香料。这种香料一旦食用,便会让人浑身奇痒难耐,但却查不出任何中毒的迹象。

宫宴当日,皇宫中灯火辉煌,歌舞升平。清婉盛装出席,她优雅的举止和脱俗的气质让皇上的目光频频落在她身上。慧嫔等人看到这一幕,心中更加嫉恨。

当菜品上桌后,清婉毫无察觉地开始用餐。没过多久,她就感觉身体有些异样,一阵瘙痒从脚底蔓延至全身。她极力克制着自己,但额头上还是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坐在一旁的皇上发现了清婉的异样,关切地问道:“爱妃,你这是怎么了?可是身体不适?”

清婉强忍着瘙痒,勉强笑道:“皇上,臣妾可能是有些许中暑,不碍事的。”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清婉的症状越来越严重。她的脸色变得苍白,双手不自觉地在身上抓挠起来。周围的嫔妃们都露出了幸灾乐祸的表情,慧嫔更是趁机说道:“姐姐,您这模样可不太雅观呢。莫不是得了什么怪病,可别传染给大家呀。”

清婉心中明白自己定是被人陷害了,她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看向皇上说道:“皇上,臣妾今日突然如此,恐是遭人暗害。还请皇上为臣妾做主。”

皇上听后,脸色一沉,下令彻查此事。太医们纷纷赶来,却一时无法确定病因。这时,清婉突然想起自己兄长曾说过民间有一种香料会有此症状,她赶忙告知皇上。

皇上立刻派人搜查厨房,很快就发现了做菜的太监神色慌张。在严刑拷打之下,太监供出了是慧嫔指使他做的。

皇上龙颜大怒,将慧嫔打入冷宫,其他参与此事的嫔妃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惩罚。经此一役,后宫中的嫔妃们都知道清婉不是好惹的,再也不敢轻易对她下手。

在朝堂上,国家面临着新的挑战。边疆的一个小国突然起兵侵扰边境,烧杀抢掠,百姓苦不堪言。丞相和太尉联名上奏,请求皇上派遣大军出征。

皇上心中忧虑,他深知战争劳民伤财,但又不能坐视不理。他召集群臣商议对策,清婉得知此事后,也通过贵妃向皇上进言。她建议可以先派遣一位能言善辩的使者前往小国进行和谈,了解他们起兵的真正原因,同时在边境暗中调兵遣将,做好两手准备。

皇上觉得清婉的建议很有道理,于是选派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大臣作为使者前往小国。使者到达小国后,发现原来是小国国内发生了饥荒,他们以为大国不会在意边境的一些小摩擦,所以才起兵抢夺粮食。

使者将大国愿意提供粮食援助的消息告知小国国王,同时警告他们若再敢侵犯边境,必将遭受大军的征伐。小国国王权衡利弊后,接受了大国的援助,停止了侵扰边境的行为。

清婉的睿智再次得到了皇上的赞赏,她在后宫中的地位更加稳固。但她并没有因此而放松警惕,她深知后宫与朝堂就像一片变幻莫测的汪洋大海,随时都可能掀起惊涛骇浪,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智慧和谋略,才能在这风云变幻之中立足。

随着时间的推移,清婉发现自己有了身孕。皇上得知这个消息后,欣喜若狂,对清婉更是宠爱有加。整个后宫都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又微妙的气氛,嫔妃们既羡慕又嫉妒,而清婉则在期待新生命到来的同时,也在为自己和孩子的未来精心谋划着。

清婉有孕后,皇上对她的宠爱更甚往昔,不仅赏赐了无数珍宝,还特意安排了更多的宫女太监伺候她的起居。这让后宫中的其他嫔妃们心中更加酸涩,但又不敢表露出来。

然而,清婉并未被这盛宠冲昏头脑。她深知自己腹中小生命的到来,既是福分也是危险。她小心谨慎地调理着自己的饮食和作息,同时暗中安排自己信任的宫女和侍卫留意周围的动静。

随着清婉的肚子一天天大起来,后宫中看似平静的表面下却暗潮涌动。有一位丽妃,她一直觊觎皇后之位,看到清婉如此得宠且即将诞下龙嗣,心中的嫉妒和不甘如同野草般疯长。丽妃与她的家族暗中勾结,买通了清婉身边的一个小宫女。这个小宫女被丽妃威逼利诱,答应在清婉的安胎药中下毒。

一日,小宫女趁着煎药的太监不注意,偷偷将毒药掺入药中。当药端到清婉面前时,她像往常一样正欲喝下。就在这时,清婉养的小猫突然跳上桌子,将药碗打翻。清婉心中一惊,她心中本就对身边的人和事保持着警惕,此刻看到小猫的异常举动,便起了疑心。

她不动声色地让宫女再去煎一碗药,同时悄悄吩咐自己的心腹侍卫暗中调查此事。侍卫很快就发现了小宫女的异常,经过一番审讯,小宫女供出了丽妃的阴谋。

清婉深知丽妃不会就此罢休,若直接向皇上告发,丽妃家族在朝堂的势力可能会设法掩盖真相,甚至反咬一口。于是,她决定设计让丽妃自投罗网。

清婉故意对外宣称小猫打翻药碗后自己便一直感觉身体不适,还让宫女们表现出忧心忡忡的样子。丽妃听闻这个消息后,以为有机可乘,又派人在清婉的膳食中下毒。

这一次,清婉早有防备。她暗中将食物替换,并且在周围设下埋伏。当丽妃派来的人再次下手时,当场被清婉的侍卫抓住。清婉带着人证物证直接面见皇上。

皇上听闻此事后,大为震怒,他没想到后宫之中竟然如此险恶。皇上当即下令将丽妃打入冷宫,丽妃的家族也因为此事受到牵连,部分官员被革职查办。

清婉成功化解了这次危机,顺利诞下了一个皇子。皇上喜出望外,整个皇宫都沉浸在新生命诞生的喜悦之中。

随着皇子的成长,清婉开始注重对他的教育。她请来了宫中最有学问的夫子教导皇子,同时也亲自教导皇子为人处世的道理。

在朝堂上,丞相因为年事已高,决定告老还乡。朝堂上的势力格局又面临着新的调整。一些年轻的官员开始崭露头角,他们提出了许多新的政策和理念,涉及农业、商业和军事等各个方面。

太尉意识到朝堂需要注入新的血液,他积极支持这些年轻官员的改革举措。但也有一些保守的官员对这些改革表示担忧,他们担心会破坏现有的稳定局面。

清婉在后宫中也关注着朝堂的局势。她深知国家的稳定和繁荣对后宫的影响,于是她通过贵妃向皇上进言,希望皇上能够平衡好新旧势力之间的关系,既要鼓励创新改革,也要考虑到传统势力的合理诉求。

皇上听取了清婉的建议,他在朝堂上积极协调各方关系。对于年轻官员的改革措施,他要求谨慎试点推行;对于保守官员的担忧,他也表示理解,并让他们参与到改革的讨论中来,共同完善改革方案。

在这种平衡的政策引导下,国家的发展蒸蒸日上,百姓安居乐业。清婉在后宫中的地位也愈发稳固,她的儿子聪明伶俐,深得皇上喜爱,被视为未来皇位的有力竞争者。但清婉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她还要继续为儿子的成长和国家的繁荣小心翼翼地谋划着。

随着时间的流逝,清婉的儿子逐渐长大成人,他不仅饱读诗书,而且心怀天下,对朝堂之事有着独特的见解。清婉看着儿子如此优秀,心中既欣慰又担忧,她深知宫廷斗争的残酷,即使儿子表现出众,也可能会成为众矢之的。

在朝堂上,年轻官员们的改革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国家的经济日益繁荣,军事力量也得到了加强。然而,这也引发了一些旧贵族势力的不满,他们觉得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损害,于是开始暗中谋划反对改革的策略。

这些旧贵族势力将矛头指向了清婉的儿子,他们认为清婉在后宫的影响力和她儿子在皇上心中的地位是改革得以推行的重要支撑。如果能够扳倒清婉母子,改革必然会受到阻碍。

他们首先在民间散布谣言,说清婉的儿子并非皇上亲生,而是清婉与他人的私生子。这个谣言很快就传入了宫中,引起了轩然大波。皇上虽然对清婉母子信任有加,但这个谣言还是在他心中种下了一丝疑虑的种子。

清婉得知此事后,并没有惊慌失措。她冷静地分析了局势,认为这是旧贵族势力的阴谋。她一方面让儿子在皇上面前更加表现出自己的忠诚和孝心,另一方面,她开始着手调查谣言的源头。

清婉凭借自己在后宫多年建立的人脉,很快就查到了是一位旧贵族王爷在背后指使。她将调查结果告知了皇上,同时,她还建议皇上可以对这位王爷进行暗中调查,说不定能发现更多他意图谋反的证据。

皇上接受了清婉的建议,派人对王爷进行了深入调查。果然,发现这位王爷不仅在民间散布谣言,还在私下里与边疆的一些叛乱势力勾结,企图推翻皇上的统治,恢复旧贵族的专权。

皇上雷霆震怒,立即下令将王爷及其党羽一网打尽。经此一役,旧贵族势力受到了沉重的打击,朝堂上的改革派得以更加顺利地推行各项政策。

清婉的儿子在这场风波中表现得沉稳大气,他积极协助皇上处理政务,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才能。皇上对他越发看重,甚至开始有意让他参与一些重要的朝政决策。

在后宫中,清婉也没有放松警惕。她知道,虽然旧贵族势力暂时被打压下去了,但其他的嫔妃们可能会因为她儿子的得势而心生嫉妒,从而对她母子不利。

于是,清婉开始与其他有儿子的嫔妃们交好,她向她们表示,自己无意让儿子争夺皇位,只希望儿子能够为国家尽一份力。清婉的坦诚让一些嫔妃放下了心中的戒备,但也有一些仍然心存疑虑。

在一次宫廷狩猎活动中,清婉的儿子表现出色,箭无虚发,猎获了许多猎物。这引起了其他皇子的嫉妒,其中一位皇子在狩猎过程中故意挑衅清婉的儿子,试图引发争端。

清婉的儿子深知自己的身份和处境,他并没有与这位皇子发生正面冲突,而是巧妙地避开了挑衅。然而,这位皇子却不肯罢休,在回宫后向皇上哭诉,说清婉的儿子在狩猎场上欺负他,不把他这个皇子放在眼里。

皇上对这种兄弟相争的事情十分头疼,他叫来清婉的儿子询问情况。清婉的儿子如实将事情的经过告诉了皇上,并表示自己无意与兄弟发生冲突,希望皇上不要因为此事而责怪其他皇子。

皇上对清婉儿子的大度感到欣慰,同时也对那位故意挑衅的皇子进行了批评教育。经过这件事情,清婉更加注重对儿子品德的培养,她深知一个有德行的君主才能真正得到百姓的拥护和爱戴。

随着岁月的推移,皇上的身体逐渐衰弱,皇位的继承问题逐渐成为了朝堂和后宫关注的焦点。清婉的儿子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品德和在朝堂上的威望,成为了众多皇子中的佼佼者。但清婉并没有因此而放松,她时刻关注着局势的变化,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任何危机,以确保儿子能够顺利登上皇位,延续国家的繁荣昌盛。

皇上的身体每况愈下,朝堂之上关于皇位继承人的讨论也愈发激烈。清婉深知,在这关键的时刻,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巨大的动荡。

清婉的儿子,被众人称为睿亲王,他以贤能之名深受大臣们的拥护。然而,这也招来了其他皇子及其背后势力的嫉恨。其中,三皇子背后有一位手握重兵的将军支持,这位将军企图通过扶持三皇子上位来获取更大的权力。

这位将军开始在边境制造一些小摩擦,然后夸大其词地上奏朝廷,称边疆战事吃紧,需要派遣一位皇子前往监军。他的目的很明显,就是想让三皇子借此机会掌握兵权,同时远离京城这个权力中心,避免受到睿亲王的影响。

皇上虽然身体不适,但仍然洞悉这其中的阴谋。他没有同意将军的提议,而是让睿亲王负责调查边境之事的真相。睿亲王领命后,不带一兵一卒,单枪匹马前往边境。

睿亲王到达边境后,深入军民之中,了解到这些所谓的“战事”不过是一些小股流寇的骚扰,当地的守军完全有能力应对。他将实情迅速传回京城,同时揭露了那位将军妄图拥兵自重、扶持三皇子上位的阴谋。

皇上听闻后,下令将那位将军革职查办,三皇子也因为此事受到了皇上的训斥,威望大减。这一事件之后,睿亲王的地位更加稳固,朝堂上支持他成为皇位继承人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在后宫中,清婉也没有闲着。她察觉到一些嫔妃因为自己儿子即将成为皇位继承人而对她愈发恭敬的背后,隐藏着深深的无奈和不甘。她担心在皇上驾崩之后,这些嫔妃会因为怨恨而对她和儿子不利。

于是,清婉决定主动出击。她举办了一场小型的宫廷宴会,邀请了那些有皇子的嫔妃参加。在宴会上,清婉真诚地与她们交流,向她们承诺,一旦睿亲王登上皇位,定会善待各位兄弟,保证他们的荣华富贵。清婉的真诚打动了一些嫔妃,但仍有少数心存疑虑。

随着时间的推移,皇上的病情日益加重,已经到了卧床不起的地步。他深知自己大限将至,便召集了朝中重臣和后宫嫔妃到床前。

在众人面前,皇上正式宣布睿亲王为皇位继承人。他拉着睿亲王的手,语重心长地说:“朕将这江山社稷托付于你,望你能做一个明君,心系黎民百姓。”睿亲王跪地涕零,发誓一定会不负皇恩。

皇上驾崩之后,睿亲王顺利登基。清婉被尊为太后,她开始运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辅助儿子治理国家。

新皇登基之初,面临着诸多挑战。国内因为之前的改革虽然经济繁荣,但也出现了一些贫富差距加大的问题;边疆地区虽然暂时平静,但周边国家虎视眈眈。

清婉太后建议儿子推行一系列的惠民政策,减轻贫苦百姓的赋税,鼓励富户投资兴办义学和救济机构。在边疆问题上,她主张加强边防建设的同时,通过外交手段与周边国家建立友好关系。

新皇听从了母亲的建议,积极推行这些政策。国内的贫富差距问题逐渐得到缓解,百姓们对新皇的统治更加拥护。在外交方面,通过派遣使者与周边国家进行交流和谈判,签订了一些互利共赢的条约,边疆也因此保持了较长时间的安宁。

然而,朝堂之中仍有一些顽固势力对新皇的新政心怀不满,他们暗中勾结,试图寻找机会推翻新皇的统治。清婉太后时刻关注着朝堂的动静,她与新皇一起,巧妙地化解了一次又一次的阴谋诡计,确保了皇位的稳固和国家的繁荣发展。

在清婉太后的悉心辅佐下,新皇的统治逐渐走向正轨,国家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百姓安居乐业,史称“盛荣之治”。而清婉太后的名字,也被载入史册,成为了后世传颂的贤后典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