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脸谱下的大明 > 第九百四十二章 驾鹤

脸谱下的大明 第九百四十二章 驾鹤

作者:狂风徐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4:38:00

第九百四十二章 驾鹤

早在东南设市通商之前,钱渊就和当时还算密友的张居正商议过海运,后回京后也曾经和高拱商议过,并且高拱也将海运视为日后执政的一部分。

不可使海运完全取代漕运,这是他们的共知。

高拱、张居正等人考虑的是海运取代漕运,会导致数以十万计的漕丁生活无着,发生动乱。

钱渊考虑的是,南北运河是沟通南北的大动脉,南北货物转运多赖运河,海贸之外的商业活动,海运是无法承担的,至少有百分之五十需要南北运河来承担。

即使是海贸,如果没有流畅的运河,南京的货物运输到镇海就非常麻烦,总不能只在崇明岛设海关吧?

更何况,钱渊也曾经询问过东南擅海战的将领董邦政,崇明岛虽然设县,但这个时代还真不合适扬帆出海。

总的来说,高拱、张居正考虑的是稳定,而钱渊考虑的是商业通道。

而唐顺之考虑的是另一个问题,如果海运取代漕运,如果东南事一直掌控在随园手中,那将来钱展才的势力会不会膨胀到让朝中上下都不安的地步。

会掌控在随园手中吗?

唐顺之有至少五六成的把握,若行海运事,很难绕的过汪直,毕竟从镇海出海往北的海域,汪直拥有不小的影响力,更何况那些大海船,也只有汪直有。

而唐顺之能确定,钱渊和汪直之间,除了谭七指之外还有着其他的隐秘联系。

绕不过汪直,就很难绕的过随园,这也意味着绕不过钱渊。

唐顺之闭着眼靠在床头处,朝中诸公欲夺通商事,此次不成还有下次,终归会成功的,但海运事呢?

若是操持在随园手中,若再以海运取代漕运……从本质上来说,唐顺之依旧摆脱不了这个时代士大夫的思维模式,忠君爱国。

为什么漕运这么重要?

大量的粮食都是以漕运输到北方,近如北京、天津、通州,远如西北边塞,再至蓟门、辽东一代。

大量的粮食囤积在运河两岸的德州、沧州、临清、济宁等地,那些商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粮价的高低,但这同时也受到政府的管控。

而如果海运完全由随园掌控,这意味着随园能随时掐住朝廷的命脉……唐顺之甚至可以如此推测。

海运试行,但不罢漕运,之后十年不变,二十年不变,北方粮米多赖海运,漕运在不知不觉中被渐渐削弱。

而天下粮米多出于湖广、东南,若是二十年后,海运突停,朝廷有能力短时间内恢复大规模的漕运,保持北方的稳定吗?

朝中有人曾经隐隐指责钱渊割据宁绍台三府,如果二十年真的如此,那割据只怕会成为现实。

如果以海运取代漕运,如果随园掌控,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对明政府都不是好事……特别是天津距离北京那么近。

唐顺之的疑虑这么多,这么多,究其根本,是因为他看不懂,看不清钱渊到底想做什么?

仅仅如候汝谅那样留名青史?

仅仅如高拱、张居正那样执掌大权?

唐顺之不自觉的扭了扭身躯,想起了枕头下的那个小信封。

外间有急促的脚步声想起,一个年轻人满脸哀容的狂奔而来,冲进屋子跪在床塌边,“父亲,父亲……”

“吾儿自幼得乡人赞许,温润如玉,向来处事不惊,心有静气,为何今日如此?”唐顺之笑着说:“难道是当年台州临海城内,跟着展才跑街改了……咳咳咳咳……”

“父亲……”唐鹤征再也忍不住,眼泪滚滚而下,不多时已是涕不成声。

“为父此生虽有憾,却无悔,为何落泪?”唐顺之看向悄然出现的郑若增,笑道:“吾儿起身吧,身后三两事。”

郑若曾叹息着扶起唐鹤征坐在书桌边,“荆川公身后事,还需贤侄料理,且细听。”

“吾儿学识不深,但有自知之明,此生无忧,吾女出阁,夫婿虽科场不畅,却是良善君子,家事无碍。”

唐顺之咳嗽两声,嘴边隐隐见红,叹道:“只叹不能再归武进。”

“父亲,明日启程,必能再见乡梓……”

“回不去了。”唐顺之淡然道:“武进仅设衣冠冢。”

“什么?”

“荆川公有意埋骨镇海候涛山。”郑若曾低声道。

“伯鲁已替为父选址。”唐顺之笑道:“无需风水宝地,只需能目睹镇海县城即可。”

郑若曾躬身应是,看了眼唐顺之的神色,转身拿起砚滴往砚台里滴了几滴水,再拿起墨锭缓缓磨墨。

“吾儿执笔。”

“是。”唐鹤征擦干脸上的泪,拿起一支早就准备好的毛笔。

“钱塘知县海刚峰,清如水,廉如镜,虽有矫枉过正之嫌,然刚强正合东南局势……”

“埋骨候涛山,东南税银输京,使天下凋敝一变,九泉之下,目睹心安……”

不过寥寥几句而已,唐顺之随口念来,唐鹤征一挥而就。

“荆川公?”郑若曾诧异的看见唐顺之从枕头下取出一个小小信封。

“钱渊亲启。”唐顺之神情疲倦,“就裹在那封信里。”

唐鹤征一一照做,忍不住问:“父亲,都是寄给钱龙泉的……”

“镇海事毕,他也可暂时放心了。”唐顺之侧头看向郑若曾,“杭州理应有钱家护卫来往传递消息,何日可抵京?”

“不过十日。”郑若曾低声道。

唐顺之微微点头,手上用力,突然从床上坐了起来,“还要劳烦刚锋烧些热水。”

三刻钟后,沐浴更衣的唐顺之背脊挺直的盘腿坐在屋内的蒲团上,神情自若,笑道:“老死床榻非吾所愿,今日于此西去,亦不抱憾。”

一旁郑若曾、海瑞长揖做礼,唐鹤征双膝跪地,呜咽而恸。

“算算时日,吾儿应是四年后得功名,记住,勿入随园。”

郑若曾、海瑞都脸色一变,唐鹤征更是大为惊讶,他在台州临海就和钱渊交好,钦佩对方的锐气和谋略,这些年来一直有书信来往,为何父亲会如此交代?

正要问个究竟,却见唐顺之已双目微闭,阖然长逝,嘴角依旧带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