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脸谱下的大明 > 第八百五十四章 选择

脸谱下的大明 第八百五十四章 选择

作者:狂风徐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4:38:00

第八百五十四章 选择

对于隆庆帝突如其来的横插一杠子,大部分重臣、近臣都是既兴奋又沮丧的。

兴奋在于,这位登基才两个月的皇帝有明君之像。

什么叫明君?

在明朝中后期,所谓的明君就是肯听从臣子的谏言……这里的臣子专指文官。

所以执政颇有能力却大肆分封传奉官,又重用厂卫还弄出个西厂的的成化帝被斥为昏君,而继位后扫清传奉官,事事与内阁大臣商议的弘治帝被誉为中兴明君。

说到底还是利益之别,文官集团的利益。

在嘉靖帝驾崩,隆庆帝登基的这个时间点,文官几乎掌控着一切,宦权基本没有威胁,即将接任司礼监掌印太监的陈洪是个很有自知之明的太监……冯保已经被干掉了。

而沮丧在于,隆庆帝看起来憨憨的,这么多年缩在王府里不问世事,没想到却是有能耐的。

虽然文官集团看起来所向披靡,但隆庆帝代表的皇权却有资格不讲道理。

一口将最大的一块肉吞下肚,隆庆帝在塑造了自己的明君形象同时也展示了自己的手腕。

随园侧厅里,钱渊笑着点评道:“高新郑这次肯定大失所望,但陛下此举恰到好处。”

徐渭点头道:“高拱入阁定然近在眼前,如若陛下有意使其掌内阁,此次必让其出面……”

孙鑨也听懂了这句话,这么大一块肥肉在眼前,高拱是赶不上了,而下面已经为此开始闹得沸沸扬扬,高拱、李默联手就是明证,而隆庆帝又不希望徐阶吞下这块肥肉以至于稳固权位,所以干脆自己一口吞了下去。

钱渊对此不太在乎,反正这块肥肉自己是吃不下肚的,抢着吃那是脑子进水了……说到底,他和李默的心思一样,只要不是被徐阶抢了去就行,他倒是诧异隆庆帝的手段和史书上描绘的区别实在有点大。

史书上的隆庆帝……中庸之帝,宽宏有余而明断不足,而如今看来,虽然的确宽宏,但颇有手段,分析局势也头头是道。

对于这几个月里发生的种种事件,登基后留用徐阶,提拔潘季驯,平反冤狱及四十年获罪谏臣……钱渊的心情和其他人不同,既欣喜又警惕。

警惕于隆庆帝在登基前后的变化,就算这不是只老虎,那也绝不是只小白兔,日后还需要小心行事……或许在某些方面,自己应该更坦诚一点?

同时钱渊也欣喜于隆庆帝的手腕和眼光,只要不傻,一定会对随园非常重视,如今内阁中高拱、李默制衡徐阶,而李默年老,徐阶又拦了高拱的上升之路,日后高拱必然取代徐阶。

到那时候,朝中能制衡高拱的除了随园聚拢的势力之外,还能有谁呢?

钱渊在心里盘算,原时空中,记得李春芳曾经担任过一段时间的内阁首辅,而张居正助徐阶拟遗诏和高拱决裂,所以隆庆帝先后以李春芳、张居正制衡高拱。

而这一世,嘉靖帝提前驾崩,李春芳至今不过是礼部右侍郎,很难说能不能入阁,而张居正和徐阶决裂,现在就差没跟高拱穿一条裤子了。

随园中,钱渊、诸大绶、潘晟都是名正言顺的潜邸旧臣,以至于随园这股势力也被视为隆庆帝的心腹,隐隐和高拱麾下的张四维、张居正敌对。

就算将来分道扬镳甚至撕破脸,随园士子的去留升贬都不是高拱一个人说了算的,很可能会闹到隆庆帝面前……说不定后者还希望看到这样的局面。

能让隆庆帝信任重视,与高拱早有间隙,并且有着极强凝聚力,手握东南通商财权,并且至少有五个可能入阁人选的随园,应该是唯一的选择。

钱渊转头看了眼徐渭,这厮和历史原本轨迹已经完全不同了,短暂的入胡宗宪幕府,因为一场病而迈过乡试鬼门关,又在殿试高中榜眼,入翰林院,以青词见宠,随侍西苑,简在帝心。

猖狂的本性没变,他可能是……不,他就是随园士子中人缘最差的那个,比钱渊都差劲。

没办法,得钱渊重托,徐渭从多年前开始了他的舔狗生涯,还舔的让无数人羡慕嫉妒恨。

嘉靖帝对其赏识有加,连连提拔,而翰林院里对他咬牙切齿的人数不胜数,袁炜、李春芳、郭朴等青词宰相的道路就是被徐渭硬生生截断的……原本的历史上,这几个都差不多要入阁了。

最惨的就是袁炜,原本是明年入阁,现在只是工部右侍郎……而且还重病卧床。

呃,倒是有个方面徐渭变得有点多,记得胡宗宪亲自做媒给徐渭娶了房媳妇,而现在徐渭还是孤家寡人。

“看什么?”徐渭一翻怪眼。

“在想……要不要做媒给你娶个媳妇。”钱渊随口应付惹得一旁的孙鑨也连连相劝。

如今徐渭也入了詹事府,为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侍讲学士,其实有点不配,侍讲学士理应兼右谕德,虽然之前一直随侍嘉靖帝,但隆庆帝当年时常出入随园,和徐渭也熟悉的很。

这样的人物自然是金龟婿,可徐渭就是不肯娶,身边只有一个侍女。

徐渭和孙鑨在那边斗嘴,钱渊的思绪散开……从年龄上来看,徐渭是随园最适合入阁的,但实际上徐渭其实是很难入阁的,这个人心思敏捷,文武皆有可取之处,但性情傲慢,很难和高拱相处。

想想看,历史上的陈以勤、殷士儋入阁后和高拱闹的不可开交,甚至互相饱以老拳,打成一团!

其他几个翰林官,陶大临三十三岁,翰林侍讲,正在重校《永乐大典》,诸大绶今年三十六岁,如今是翰林侍读,已经入詹事府。

相比较而言,诸大绶比较合适,当年就为裕王日讲,去年钱渊和高拱和解后,诸大绶入裕王府为讲官,如今被视为隆庆帝潜邸旧臣,又已经入了詹事府,正式踏上储相之路。

可惜陶大临、诸大绶两人在政治方面不太敏感,强行将他们推上去不管对随园还是对其本人都未必是好事。

钱渊的视线落在孙鑨身上,其实这位倒是挺合适的,有心机,处事稳重,官宦出身也不缺少传承,二甲传胪也有足够的资格,只是如今还只是个翰林编修。

不急,慢慢来吧,钱渊在心里琢磨,朝中高拱、李默制衡徐阶的局面短期内不会有所变化,只是自己有点坐不住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