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脸谱下的大明 > 第八百二十六章 时机

脸谱下的大明 第八百二十六章 时机

作者:狂风徐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4:38:00

第八百二十六章 时机

今夜是李默轮值,徐阶早早回家,习惯性将长子次子训斥了一顿后,才去了书房。

徐瑛这段时日有点惨,自从在大街上对冼烔挥拳之后,几乎每天都被骂,一旦浙江有信来,往往还要挨揍。

他记得当日钱渊说的那句话……放心,不打你不骂你,回去多吃点,好日子等着你呢!

现在一切都印证了,不是老子就是长兄,天天不是被骂就是被揍。

而徐璠是皮了,反正自从嘉靖三十四年钱渊入京后,他就经常被老子骂,已经无所谓了,而且他现在也乖巧的多……只是不忿每次弟弟被骂,总要把自己带上。

“老爷,浙江来信。”

徐阶拆开书信看了看,脸上没什么神情,只淡淡道:“这几日夫人头痛,让瑛儿今夜跪跪佛堂代为祈祷。”

老管家躬身退下,心里吐槽……老夫人头痛难道不是因为二少爷天天不是被骂就是被打?

久久凝视手边这封信,徐阶陷入了沉思。

自从前年汪直果断的回绝自己的好意,徐阶就知道,汪直和钱渊之间的关系应该很深很深,而且绝不是那种貌合神离的合作。

想想也是,赵贞吉秘捕汪直,钱渊不惜调兵围了巡抚衙门,这等关系自然非比寻常。

虽然汪直留在了东南,只遣其独子入京,但对于侯汝谅欲和汪直勾连,徐阶不太看好,如果汪直那么容易就能被拉来,当年至少应该在自己和钱渊之间犹豫不决,而不是断然回绝。

徐阶也知道侯汝谅心心念着的海运,但这等事,如何能与朝中拨乱反正的大局相提并论?

徐阶心里有点烦躁,开海禁开海禁……朝中风气就是被钱展才那厮败坏的!

违背祖制、引狼入室、败坏士林风气、狼子野心……诸如此类的词在徐阶脑海中迅速闪过。

仅仅门下弟子,张居正、侯汝谅、冯天驭、庞尚鹏、胡应嘉、陆光祖都对开海禁通商,隐隐持赞同的态度。

对此大骂的,只有户部右侍郎赵贞吉一人。

不是徐阶食古不化,也不是徐阶看不到开海禁的好处,关键在于,东南击倭、招抚汪直、设市通商,这些事的背后有随园,有高拱,有裕王,甚至有严党,唯独没有徐阶。

开海禁的确有好处,但我没有好处,反而可能会因此而失势……那我为什么不拦着,为什么不捣乱,到随园、高拱都无法收拾的时候,我再来从头收拾!

徐阶完全没有考虑过退休……严嵩能干十多年,我比他年轻那么多呢!

有张居正这个女婿在裕王府,其实徐阶不太担心裕王登基后清洗老臣,听说裕王性情绵软……简而言之,好欺负啊。

可惜徐阶对高拱没有太直观的印象……毕竟高拱这些年一直缩在裕王府里,将裕王当做贾宝玉护着。

看书福利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每天看书抽现金/点币!

要是钱渊知道徐阶的心思,得笑得满地打滚……原时空中,裕王登基后,高拱几乎是第一时间发起进攻,徐阶一度被弄得很狼狈,还是借科道言官将高拱赶走,但自己也遭到隆庆帝的排斥,不得不在第二年就辞官致仕。

将信纸收好,徐阶拿起砚滴往砚台里滴了几滴水,取来一块墨缓缓研墨,心里在盘算着什么。

赐爵汪直,这是陛下御批,实在是拦不住……前几日嘉靖帝病情好转,不过总的来说还是不妙,太医院、锦衣卫始终随侍身侧,还曾经召见裕王、景王。

但汪直遣其子入京,而自己留在东南……这是徐阶不想看到的。

为此,内阁爆发了一场极为激烈的争吵,一方是徐阶,另一方是李默,吕本打酱油,吴山站在李默这一边。

徐阶的理由是站得住脚的,汪直当年是和徐海齐名的倭寇头目,就算进献巨木、红薯有功,也应该召入京中,以防不测。

而李默的理由是,东南水师如今大部分都被台州指挥使葛浩带去闽粤沿海击倭,而浙江沿海船只多为汪直麾下,如若汪直入京,麾下四散,只怕倭患再起。

徐阶很清楚,在之前戚继美调驻浙江一事上,李默和随园是有默契的,也就是说,在东南诸事上,李默很可能采用的是随园的提议……最直接的连线就是钱渊妹婿林烃。

的确,钱渊亲自去了一趟林家老宅拜会李默,一再强调此事,在偌大的海商群体中,没有第二个人能代替汪直的地位,没有第二个人能对海商有如今的管束力。

如若汪直入京,海商必然分裂甚至内讧,肯定会有海商被逼得无法进行正常的海贸,到时候,说不定倭患四起,而且肯定会影响到税银数目。

李默对东南设市通商最大的反感就在于汪直,钱渊也一力保证,东南水师正在迅速成长,只要能代替汪直捍卫海疆……那就是汪直末路之日。

其实都是扯淡,只要汪直不反水,钱渊绝不会干掉汪直,他还想着鸠占鹊巢呢。

那一日,内阁吵的一塌糊涂,最终嘉靖帝也没召见臣子,而是令六部尚书、左都御史并内阁共议。

徐阶记得清清楚楚,每一个人,每一句话都记得清清楚楚,那是他在严嵩死后最耻辱的一天。

往前数多少年……开国至今,有几个不能服众的内阁首辅?

左都御史周延、礼部尚书孙升、内阁吕本持中立,刑部尚书冯天驭赞同召汪直入京,其余的……

内阁李默、吴山以下,户部尚书方钝、工部尚书赵文华、吏部尚书杨博、兵部尚书王邦瑞,全都站在徐阶的对立面。

四个尚书中,赵文华是明面上的严党余孽,但其实是跟着随园走的,方钝持心为公,不希望看到税银减少,而杨博、王邦瑞都和裕王府勾连,并不惧怕徐阶。

徐阶深深的感觉到了压力。

反复的思索中,徐阶发现了一个之前被自己忽略的地方。

其实对于汪直是否入京,徐阶并没有太强烈的感触,只是在选择时和李默、吴山发生的冲突。

但等冷静下来,徐阶想起来李默的那句话,“汪直入京,东南或乱。”

也就是说,汪直在,东南安,汪直不在,东南或乱。

一切的一切,随园的一切,自己之前的被羞辱,门生隐隐的反对,一切都建立在汪直来降的基础上。

汪直是个关键人物。

这一点上,徐阶和侯汝谅有着同样的判断。

不过,侯汝谅做的不够狠,他还想着降服汪直为己用。

徐阶终于落笔,他相信,在这种时候,谁下手狠,才能占得先机。

赵贞吉当年做的没错,只是选错了时机而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