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脸谱下的大明 > 第七百七十四章 开什么玩笑

脸谱下的大明 第七百七十四章 开什么玩笑

作者:狂风徐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4:38:00

第七百七十四章 开什么玩笑

开什么玩笑,明朝开国近两百年,根子早就烂了,除非造反再创新朝,基本没可能比历史上多延命几年。

但这种责任,钱渊真心不想去扛……关键是也扛不起来啊,他的势力是建立在他自身是文官体系一员上的。

若他要造反,随园先得散了,东南人脉全失,估摸着也就杨文、张三几个死党肯跟着,连梁文、彭峰都要弃之而去。

开什么玩笑,几千年了,几乎所有人的视线都凝固在脚下这片土地上,想轻轻松松转移他们的视线?

想让这个国家从农业国转为工业国?

绝对不可能,就算沥港被毁之前的那些海商,绝大部分有了银子第一件事就是置地……其他都是虚的,但田地是能流传千年万载的。

开什么玩笑,移民海外?

中国人讲究个故土难离,讲究个叶落归根,讲究个狐死首丘,只要还能活得下去,谁会去海外搏命?

当年钱渊想劝母亲、叔母迁居杭州,都费了那么大的劲……移居海外,基本就没回乡的可能了。

就算那些海商……汪直闯荡大海多年,老母儿子还不是留在徽州老家。

至于移民辽东?

钱渊这个谎扯得有点大啊,虽然后世东三省遍地沃土,但这个时代在没有机械化的前提下,移民辽东真心不是个好选择。

清朝末年的闯关东已经够惨了,但至少他们还是能撑得住的……因为现在这个时代,小冰河时期马上就要来临了,寒冷将成为最大的困难。

钱渊依稀记得,努尔哈赤在执政末期,曾经因为粮食不够大肆屠杀汉人,死者数以十万计。

为什么要糊弄面前这三个人?

原因很简单,钱渊不关心,一丁点儿都不关心张居正最关心的问题……如何解如今死局,如何匡扶社稷,如何替明朝延命。

嘉靖帝曾经私下对钱渊有这样的评价……忠心为国,天下楷模。

夭寿啊!

论忠心,朝中大臣小臣名臣清臣忠臣奸臣全都算在一起,钱渊铁定是倒数第一的。

没造反,只是时机不对而已。

明朝灭亡,八旗入关……这让中华民族彻底坠入深渊的历史事件,在钱渊看来,是有一定的必然性,但也有一定的偶然性的。

必然性在于,明朝根子烂成那样了,不亡国实在是天理难容,而明朝和北方民族之间的军事冲突也是难以避免的……毕竟那时候小冰河时期降临到这片土地上。

更何况自古无三百年的王朝,明朝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可以例外呢?

而偶然性在于,后金崛起,冒出了以努尔哈赤为首的一批堪称名将的首脑人物,没有努尔哈赤,没有皇太极,后金想入关,可能性基本为零。

另一方面的偶然性在于,是后金取代了明朝一统天下,而不是其他的势力,满人为了统治这个国家,采用了一系列的愚民封禁的措施,直接导致中国渐渐坠入深渊。

只要不是后金,不是蒙古,只要是汉人,钱渊无所谓明朝被谁取代。

归根到底,钱渊只希望自己起到在历史潮流中伸手一拨的作用,他并不关心明朝未来走向何处,他关心的只是,在海贸旺盛,东西方在技术、军事各方面都有交流的前提下,是不是能够让这片土地上的人避免那黑暗的近三百年岁月?

能不能让这个国家更早的呈现东方雄狮的气势?

能不能让炎黄子孙将自己的身份视为骄傲?

所以,对清查天下田亩,甚至张居正心心念的遏制土地兼并,钱渊毫不关心。

甚至于,钱渊更希望,战争能早一些来临。

战争是丑陋的,但却是推动军事技术等等各个方面最有利的推动器,若不是欧洲打成一片花,热兵器未必会那么快出现,换代更不会那么快。

历史上这个时候鸟铳早已经传入明朝,在入朝作战还曾经起到关键作用,但明末对阵八旗,官兵们仍然大都用的是落后的火门枪。

“清查天下田亩,叔大兄可以回去问问……”钱渊似笑非笑道:“清查天下田亩的确对一条鞭法有极大助益,但却不是先决条件。”

张居正脸色一暗,如果徐阶肯……他何至于如今隐隐投向高拱?

张四维打圆场道:“将来事将来说吧,眼下还是要先治标,西北战事,辽东饥荒,山东旱灾,若无镇海税银,何以解决?”

高拱微微点头,“叔大,老夫知你有大魄力,但此事不可轻动……不论其他,宗室占地,你欲何为?”

张居正微垂眼帘,这的确是个大问题,明朝的藩王没什么实际权力,但却在占地上极为贪婪,而且是个马蜂窝,一旦捅上去,别说嘉靖帝了,就是裕王都不答应。

“今日所言,还望诸君谨记在心,他日当一扫尘埃,立行新政。”

随着高拱的话,张居正、张四维躬身应是,口称愿为羽翼……至少面子上要做出来。

但钱渊依旧大大咧咧坐在那,正手举茶盏,低头抿茶。

等张居正、张四维告辞后,高拱才抛却之前的面孔,冷笑道:“这会儿心满意足了!”

这句话是高拱在承认自己的失败,也是高拱在说……还没完呢!

钱渊像是没听见似的只顾着品茶,心里在琢磨北面战事日后的局面……历史上大概就是从嘉靖末期开始,因为朝中用度不足,难以支出数十万官军的米粮,以至于各级将领将仅有的米粮用在少部分兵丁身上……这就是明朝末期颇有名气的家丁制度。

家丁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维系了北面防线不至于一触即溃,但也养出了所谓的辽东将门……听调不听宣啊。

如今,至少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只要没有出大问题,应该能勉强维系……或者将戚继光等名将调来北面,应该使家丁制度不至于出现在这个时空。

记得努尔哈赤那货和李成梁有些瓜葛,要不要找个时间去一趟……死了努尔哈赤,总不至于后金还能冒出个天才将领吧?

嗯,野史中提到过,努尔哈赤的老娘和李成梁有一腿……

也不知道李成梁这时候冒出头没有,钱渊记得这厮是世袭铁岭卫指挥使,万历年初已经是辽东总兵,和戚继光齐名。

侧厅里好一会儿之后,钱渊终于放下停留在空中好久的茶盏,轻笑道:“世叔何至于此?”

“陛下赞钱某有聚人之能,不料先有徐华亭,后有陆文孚,就连世叔也要伸手入随园,这让小侄何以自处?”

“不回翰林,不入内阁,难道世叔还要视小侄为敌?”

“世叔有经天纬地之才,欲行新政以匡扶社稷,难道不应该为友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