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脸谱下的大明 > 第六百五十八章 误会

脸谱下的大明 第六百五十八章 误会

作者:狂风徐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4:38:00

第六百五十八章 误会

虽地处东南,但彭溪镇这地方依山傍水,冬日还真不太好熬,两场淅淅沥沥的冬雨后,天还是阴沉沉的,气温一下子降了下来。

钱渊刚开始两天还去江对面的铁匠作坊巡视,但一下雨,兴致全无,反正现在铁匠作坊那边也只能打制鸟铳、长刀、长矛、铠甲,虎蹲炮都是用旧炮改制的。

一觉起来已经快正午了,钱渊打着哈欠洗了脸,刚出门就撞见了黄懋官和陈有年。

“霖原公,登之兄,早啊。”

陈有年见惯不怪,黄懋官是哭笑不得,都快正午了,他们忙了一上午回来用午饭,这货才起床!

“展才真是闲云野鹤,好兴致啊。”黄懋官摇摇头,“也就是陛下罢朝会近二十年……”

钱渊嘿嘿干笑两声,要是碰到励精图治的皇帝,别说明太祖朱元璋那种,就是弘治帝,自己就算中了进士八成也不会留在京中,半夜就得集合点名,准备上朝,这哪里是人过的日子。

还没聊两句,突然外间传来嘈杂的乱声,钱渊皱眉看去,乡老一路小跑进来,“大人,大人,有倭寇来袭!”

“胡扯!”彭峰厉声喝道:“就算小股倭寇攻台州,也不过太平、黄岩,如何能越临海杀到彭溪镇来!”

“真的,真的,烟尘滚滚,水陆并发!”

钱渊疑惑的看了眼彭峰,后者摇摇头示意临海并无示警。

黄懋官并钱渊一行人抵达彭溪镇已有七八日,临海、仙居、天台、黄岩几地的知县、世族大家都来拜访过,更别说台州知府宋仪望昨日午后才回临海。

无败兵,无警报,突然就有倭寇来袭……钱渊还真不太信是倭寇。

杨文是在杭州随谭纶、孙铤回宁波,不过留下百余亲兵,加上钱家护卫,一共约莫两百武卒,彭峰带着人手去镇口布防,又放出斥候打探。

钱渊安排人准备好船只……总要留条后路吧,然后带着人登高望远。

黄懋官久在西北,远眺片刻后皱眉道:“黄土扬起,显然有敌袭。”

陈有年笑道:“去年山阴大捷后,端甫兄来信,赞誉钱家护卫精锐甲于东南,今日可见识一二。”

钱渊略微偏头打量了几眼,陈有年、陆一鹏面带笑容但有点紧张,黄懋官泰然自若,而胡应嘉……娘的咧,居然双拳紧握,有点兴奋!

这货在想什么呢?

远处渐渐显出人影,尽皆高头大马,佩刀持枪,约莫两百余人。

“不是倭寇。”钱渊轻笑一声,“东南不比边塞,河流纵横,多船少马,更别说这般军马,倭寇为求财,就算劫掠马匹也会卖掉。”

陆一鹏松了口气,问:“是台州驻军?记得卢镗幼子卢斌就驻守台州。”

一名护卫疾步入镇登楼,“少爷,斥候回报,是汪五峰。”

钱渊愣了下,“这厮来彭溪镇做甚?”

片刻后,镇口简单布置的栅栏被推开,钱渊率先大步走出,彭峰率护卫迅速跟上,展开阵势护住两翼。

“老船主舍得回来了?”钱渊指着下马快步而来的汪直笑骂道:“惹出这么大动静,不怕别人诬蔑倭患再起?”

汪直年初从徽州回返宁波,二月二在杭州被赵贞吉搜捕,钱渊闻讯急行赴杭,不惜兵围巡抚衙门才将汪直捞出来。

汪直回了宁波,第二日就去了舟山,之后又去了倭国,五六月份回程也大都在舟山盘桓,偶尔来金鸡山下的招宝村小住。

直到钱渊以三百巨木并红薯为通商一事盖棺定论,胡宗宪又调任闽赣总督,赵贞吉平调江西巡抚,汪直这才彻底放下心。

但即使如此,汪直除了舟山、镇海之外,始终只在宁波、台州两地活动,这两个府洲都是钱渊能牢牢掌控的,除此之外,汪直出行都会带上至少百多名手下,就怕哪天又倒了霉。

汪直大笑,亲热的握住钱渊双手,“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嘛……这不是听闻天使为红薯一事南下巡视,汪某立即赶来侍奉。

听到侍奉二字,钱渊挣开双手,低声道:“大都是自己人,给我涨点脸面。”

“明白明白!”汪直一挥手,毛海峰凑近指着永安溪上飘来的两艘船,“海外奇珍,古玩古书,应有尽有!”

钱渊无语的看着毛海峰,“都是送他们的?”

“不够还有……”

“也就是没有我的?”钱渊吐槽道:“到现在,除了老船主送了一柄倭刀,一盒走盘珠,你们从无贿赂!”

毛海峰不干了,“去年中秋后,大箱小巷……”

“难道钱某收下了?”

汪直咧咧嘴,的确,临走时候钱渊将礼物全都退还了。

钱渊伸手做了个请的手势,“就那盒走盘珠……啧啧,全都被陛下抢了去!”

汪直眼睛一亮,“陛下喜走盘珠……”

“算了吧,物以稀为贵。”钱渊随口说:“但今年初,钱某将老船主从杭州抢出来,不料老船主径直去了舟山,又去了倭国……老船主什么表示都没有?”

“如此索贿,本官回京必要弹劾!”

前面传来如此严声斥责,汪直和毛海峰脚步一顿,钱渊笑骂道:“子直兄,令妹去年末出阁,十里红妆,摆在首位的红珊瑚就是五峰船主所赠。”

“噢噢,原来是陆大人。”汪直立即知道对面人是陆一鹏,笑着说:“些许小事,不值一提。”

“还要多谢五峰船主。”陆一鹏笑道:“妹子出嫁后来信,那对红珊瑚可为传家宝了。”

“他库房里多着呢,回头带你去挑。”钱渊一边走一边说:“送其他人无甚要紧,倒是钱某一意开海禁通商,还真不敢收取贿赂,省的日后麻烦。”

陈有年赞道:“文长曾言,镇海通商,为防他人以此相攻,展才一文不取,以示清廉。”

毛海峰嗤之以鼻,“一道松子玉米在镇海酒楼卖……”

“闭嘴!”汪直狠狠瞪了义子一眼,“还请钱大人引见。”

“余姚陈有年,嘉靖三十五年进士,钱某至交好友。”钱渊介绍道:“如今任户部主事,颇得大司农赞誉,筹备宁波清吏司,即登之兄一力承当。”

汪直也是聪明人,一听就懂,知道这位肯定是随园士子,恭恭敬敬行了一礼。

陈有年回了半礼,笑道:“输红薯、洋芋入大明,五峰船主可名传后世。”

“这位是嘉靖十七年进士霖原公,以少司农之位南下巡视。”

汪直在官场上的消息不算灵通,但也知道这位就是南下一行人中的首脑,户部侍郎黄懋官,又是恭恭敬敬行了一礼。

黄懋官还了一礼,在他人诧异的目光中拱手道:“本官乡梓福建兴化府。”

陈有年点头道:“五峰船主以船队运粮米输闽,使戚元敬无后顾之忧,此举于国有功。”

戚继光南下入闽抗倭已有大半年了,虽屡屡大败倭寇但始终无法剿灭,福州府附近倒是清理干净,倭寇盘桓于两处,一处是福州府与福宁州的交界处,一处是福州府与兴化府的交界处,都在海边密密麻麻的小岛上。

钱渊这一年多来打制战船,都归属葛浩麾下,不能随意越境,也怕倭寇群起攻之,倒是汪直麾下船队能随意出入,五峰之名威震海上,倭寇也不敢来犯。

“这位是淮安胡应嘉,吏科给事中。”

钱渊随意介绍了句,转头道:“都收拾干净,回去吧。”

汪直有些诧异的看着胡应嘉,一方面钱渊对此人的介绍太过潦草,太过随意,另一方面……这人看过来的眼神有点奇怪。

呃,的确如此,胡应嘉忿忿于汪直这么老实,这么乖巧!

拜托啊,你是在朝中和徐海齐名的倭寇头目,现在被钱渊训的跟看家狗似的!

要是真的攻打彭溪镇多好,自己能弹劾汪直复叛……也不想想,如果真的攻打,他会是最不可能逃掉的那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