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脸谱下的大明 > 第六百二十六章 亦公亦私

脸谱下的大明 第六百二十六章 亦公亦私

作者:狂风徐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4:38:00

第六百二十六章 亦公亦私

这一出戏,男一号是嘉靖帝,男二号是钱铮,男三号是徐渭,这三个人发挥的只能说普普通通,男一号甚至还口误险些闹出笑话,只不过他太大牌,其他人只能当做没听见。

倒是没看过剧本的配角如严嵩、方钝发挥的不错,特别是严嵩,其数十年练就的表演功力显露无疑,堪称老戏骨。

而徐阶……纯粹路人甲,至于赵文华、吕本,那叫背景墙。

一场戏唱下来,几乎是共赢的局面,严嵩不用再担心胡宗宪了,方钝不用再担心宁波通商被弹劾了,嘉靖帝满足于内库外库都有银子,而且重修三大殿能动工了。

唯一的输家是徐阶……别说严嵩了,就是吕本、方钝甚至嘉靖帝都知道,徐阶将赵文华塞到浙江去,那就是去找胡宗宪麻烦的。

当消息传出西苑后,满京城一时失声,随后,有的人义愤填膺,有的人破口大骂,有的人斥奸臣狡诈,但更多的人在心里叹道,镇海那位可真够贼的!

三大殿是什么分量?

那是朝廷的脸面,或者更直接一点,那是嘉靖帝的脸面。

满朝皆知,当今这位皇帝是最好脸面的。

当年百官哭门,一顿廷杖打折了多少官员的脊梁骨,但科道言官从来不缺乏勇气。

但即使不缺乏勇气,也需要谨慎的选择目标。

这些年来,嘉靖帝先后宠信多少重臣,从桂萼、方献夫、张璁,再到夏言、严嵩,这些人大都独掌朝政,但科道言官从来没有放弃过对他们的攻击。

严嵩权倾朝野,这十余年来几乎每年都遭到科道言官的弹劾,勇烈如杨椒山,无畏如沈青霞,这两人也只不过是那些科道言官的代表而已。

但这些年来,科道言官很少直接怼上嘉靖帝,这位仁兄是不讲理的,若为公事,老生常谈如勿要奢靡、励精图治,嘉靖帝也不放在心上,但如若为私事,这位从来不手软。

而重修三大殿,既为公,亦为私。

嘉靖三十年,嘉靖帝于太仓库片纸取银八万两采买玉器,都察院数名御史上书相抗,结果赏每人廷杖二十,罢官归乡。

嘉靖三十二年,六科给事中张思静等人上疏贺万寿,因贺表中失抬“万寿”二字……绝对是故意的,嘉靖帝大怒下旨各廷杖四十,尽皆贬谪出京。

所以如今的科道言官敢弹劾严嵩、徐阶这等阁老,敢弹劾胡宗宪、杨顺这等封疆大吏,也敢弹劾钱渊、徐渭这等近臣,但绝不敢因为这等事去触怒嘉靖帝。

如果是罢官归乡还好,贬谪出京才是最惨的……被发配到云贵去,那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于是,那些御史给事中都闭了嘴,这种事谁都不敢去触这个霉头。

难道弹劾汪直献上巨木包藏祸心,那要不要上书劝陛下不修三大殿?

再说了,不修那是因为巨木实在太费银子了,现在有现成的,以前不劝现在要劝,信不信嘉靖帝……骗廷杖都没戏,小心把你打发到云贵去!

陛下都下旨褒奖汪直了,难道再弹劾钱渊勾结倭寇,违背祖制开海禁通商?

钱渊突如其来的天外飞仙让朝中一片寂静,其实说到底,钱渊这一招没什么新奇的,关键在于,明朝从开国至今,从未有过官方海贸,朝臣们难以想象海贸能带来什么?

而这次,钱渊告诉他们,举国近一年半都没能聚集的巨木,海外可随意搜寻,而且还都是楠木。

等红薯推广铺开后,再顽固的官员也没脸说海贸有害无利了。

“难怪让你鼓噪科道言官上书弹劾,还是弹劾其开海禁通商……”老迈的严嵩斜斜依在床榻上,“真是了不得,挖了个大坑……”

“是啊,一把坑了多少人。”严世蕃笑道:“环环相扣,奇思妙想……不过也是好事,元质也不用再担心了。”

一旁的赵文华恭敬道:“华亭使大洲入浙,又搜捕汪直,无非想以此攻绩溪,展才此举……大洲再无可能掀起风浪了。”

严世蕃恨道:”华亭诚然小人,欲乱浙江一省!”

身为浙江宁波慈溪人的赵文华连连点头,“当日若不是展才,胡汝贞还真难办了!”

想起年初那事,严嵩也忍不住一阵牙疼,想想那局面,如若不是钱渊兵围巡抚衙门,两浙必然倭患大起,到那时候,胡宗宪八成得被陛下问责,自己也得灰头土脸。

“三百根巨木,还加上那么多奇珍异宝。”严世蕃瞥了眼赵文华,“海贸利润如此丰厚?”

赵文华很懂事的说:“赵家八艘海船,今年已是第二次出海了,东楼公放心……”

“咳咳。”严嵩不悦的瞪了严世蕃一眼,“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严世蕃干笑两声,“元质好些日子没拜会母亲了,孩儿带着去后院一趟。”

赵文华努力控制发颤的双手,实话实说,欧阳氏对自己这个干儿子还真不错。

此时此刻,独处书房的张居正露出一丝久违的笑容,对他来说,徐阶的惨败未必是什么坏事。

从小里说,徐阶在放弃以汪直为突破口拿下胡宗宪的计划后,会将主要精力放在京中,张居正这位徐阶麾下的大将将会有更多的露脸机会,分量也会更重。

从大里说,和原时空的那位张太岳不同,如今的张居正经历了宁波一行,亲眼目睹海贸给东南带来的种种变化。

当年,在宁波府,张居正看到千帆竞流,看到如山海市,看到不仅仅是东南豪商、世家大族,亦有无数百姓因海贸而得益。

张居正和钱渊有过数度长谈,海贸到底对朝廷有没有益处,海贸能不能改变这个国家……

之后一年多的通信,张居正渐渐认知到海贸能带来的好处,而钱渊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观点的正确性。

辽东饥荒,蓟门、大同钱粮供应,如若无宁波相输,张居正知道会发生什么……类似的场景,嘉靖二十九年俺答撤军后,他已经看够了。

只因要倒严,只因要倒胡,以截断海贸,乱浙江一省,倭患再起为代价……张居正虽事事顺从徐阶,但心里大不以为然。

张居正有着清晰的认知,想日后有所作为,海贸必然是一大臂助。

但张居正绝不会如徐渭、孙鑨、吴兑一般,甘居于钱渊之下。

提笔将事件的脉络从头到尾写下,张居正细细揣摩,钱渊的谋划应该早在嘉靖三十五年就定下了,如果考虑到赵贞吉提及的钱渊与汪直等海商之间的熟络关系,这个时间点可能还要往前推。

击杀徐海,招抚汪直,钱渊应该就是那时候向汪直提出采买三百根巨木的条件,汪直有足够的能力采买巨木,也有足够的能力将这件事隐下,直到朝中科道言官群起攻之,再抛出这重若千钧的三百根巨木。

张居正没有猜错,嘉靖三十六年六月,钱渊、胡汝贞亲登沥港,招抚汪直。

钱渊在和汪直的密谈中,提出了这个条件,之后年许,汪直陆续在南洋采买巨木,徐碧溪将其隐于舟山岛上。

在暗中和严世蕃勾连,让科道言官弹劾的这把火在自己屁股下点绕后,钱渊才施施然抛出巨木,彻底将这团火扑灭。

虽然是顺带的,但汪直得嘉靖帝褒奖,招抚汪直的胡宗宪将再无后顾之忧……至于严嵩倒台之后,那钱渊就管不着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